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诵主要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情感意蕴,是一门比较形象和生动的艺术,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通过朗诵,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文本的情感和主旨,提高他们的文本鉴赏能力,所以朗诵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但是当前的朗诵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优化和改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语言艺术
当前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已经广泛地采用了朗诵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语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情感倾向。对于朗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我们应该积极改进,从而更好的发挥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
1.加强范读,示范启发
朗诵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是“口授耳听”,由此可见,教师的正确范读,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是极其重要的,那么在范读时,教师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首先,教师要通过声音传达感情,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教师通过朗诵范读,不仅仅要让学生体会到文本的情感,还要让学生能够学习到,声音是如何去表达感情的,如何与文本产生共鸣。朗诵首先要让学生产生一种情感冲动,让学生觉得文本在这个地方的感情很震撼,用声音读出来能够产生一种快感,也就是情之所至,声之所发。这是一种文本朗读兴趣的培养,另外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去找到朗读中的难点和重点,以及一些基本的朗读技巧:逻辑上重音的凸显,整体节奏的控制以及读书时的姿势。
其次,以声传情,辅助理解,培养语感。
教师要能够通过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让学生可以切身置于文本所营造的空间中,进而把文字形成具体的画面,能够尽情的联想,这样才算是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文字背后的情感意蕴所在。
2.注重理解,读讲结合
朗诵教学的一大忌讳就是不加以对文本的解读,让学生盲目机械化的去反复吟读,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更不利于对学生朗诵水平的培养和提升。朗诵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必要与其他内容进行深入的结合,就比如书文本解读。
例如,在进行《白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进行范读,引导学生树立起对这个文本情感的第一印象,然后让学生在课下对课文内容进行自由朗读,对课文大概熟悉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进行查阅,排除阅读上的障碍,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停下来品味一下不同句子的思想感情。把自己不太理解的句子或者是自己认为写的较好的地方标注出来,附上自己的感想。并且,对于朗诵教学而言,语感的培养十分重要,教师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语感,让学生能够把书读活,而不是成为死板僵硬的学习机器。教师为此要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比如课堂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找到合适的语感,明白文字排列组合过程中的美感。
3.强化体验,感同身受
3.1以情激情,拨动学生“心灵之弦”。
语文学科是一门十分具有人文性质的学科,所以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感情体悟能力,丰富自己的感情色彩,并且恰当地表露出来,去引导学生来表露感情,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才不只是那种冰冷的学习机器,而是有温度的人,对于各种情感都能够有所体悟,不停留于文字的表面。在鼓励学生进行朗读之前,建议教师设计一段导语,帮助学生尽可能的贴合文本作者的创作环境和心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番精彩的导语,往往会产生这样神奇的效果。用最真挚的感情打动学生,渲染朗诵氛围,帮助学生在朗诵之前,更好地找准状态。
3.2情境模拟,使学生与作者达到“心情相契合”
人们常常会说“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的确如此,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我们是很难完全把自己代入到作者或者是作者所塑造的那个人物本身中去,但这并不意味着,读者和作者以及文本的人物之间就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现代先进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很好地缩短终端距离,帮助学生尽可能的去贴合和体悟这种感情。多媒体、挂图、投影和录像这些现代科技不仅能够十分直接的展示文本的情境,还能够引导学生去探寻文本背后的情感意蕴。总之,这些手段利用得当,将对朗诵教学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比如,在进行《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的朗诵教学时,最需要把握住的一个点就是,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革命战争年代,人们前仆后继,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所以教师可以在正式授课前,播放一段关于革命战争的视频资料,或者是抗日英雄事迹来进行铺垫,渲染一种歌颂英烈的氛围,这样学生就能在这个氛围的带动下,更好地融入到文本情感中,做到有感情的朗诵。
3.3角色假想,使学生体悟亲身参与的乐趣
兴趣的培养对于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角色扮演,充分激发学生对朗诵的兴趣,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朗诵恩能够力。
教师要结合这一阶段中学生的猎奇心理,涉及多种丰富的教学活动,实现对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提高。比如在进行《一个苹果》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结合这篇课文的特点,为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通过设计悬念和疑问的方式来提起学生的兴趣。例如从题目入手,教师可以问学生:大家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为什么这篇课文要用“苹果”为题目呢?引起学生主动去阅读课文和探索答案的兴趣。接着,教师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或者是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对这篇课文进行角色扮演,更好地体会不同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实现对课文的更深理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思考,要引导学生不断去感悟和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旨。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革命火热斗争年代,一批批平凡的人投身革命,革命队伍中,大家守望相助,无私奉献自我的伟大精神。
4.结束语
朗诵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组成,并且也是独立而存在的一门声音艺术,教会学生如何朗诵,如何通过声音表达文本的情感,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更是培养了学生的一种艺术特长,对学生而言,是受益终身的。在本文中,主要针对当前朗诵教学的困境,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策略,从而更好地推动语文教学工作的展开。
參考文献
[1] 张志莉.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策略研究.[J].青少年日记.2019(03).
[2] 胡杨.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读与写.2018(08).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语言艺术
当前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已经广泛地采用了朗诵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语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情感倾向。对于朗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我们应该积极改进,从而更好的发挥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
1.加强范读,示范启发
朗诵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是“口授耳听”,由此可见,教师的正确范读,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是极其重要的,那么在范读时,教师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首先,教师要通过声音传达感情,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教师通过朗诵范读,不仅仅要让学生体会到文本的情感,还要让学生能够学习到,声音是如何去表达感情的,如何与文本产生共鸣。朗诵首先要让学生产生一种情感冲动,让学生觉得文本在这个地方的感情很震撼,用声音读出来能够产生一种快感,也就是情之所至,声之所发。这是一种文本朗读兴趣的培养,另外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去找到朗读中的难点和重点,以及一些基本的朗读技巧:逻辑上重音的凸显,整体节奏的控制以及读书时的姿势。
其次,以声传情,辅助理解,培养语感。
教师要能够通过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让学生可以切身置于文本所营造的空间中,进而把文字形成具体的画面,能够尽情的联想,这样才算是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文字背后的情感意蕴所在。
2.注重理解,读讲结合
朗诵教学的一大忌讳就是不加以对文本的解读,让学生盲目机械化的去反复吟读,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更不利于对学生朗诵水平的培养和提升。朗诵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必要与其他内容进行深入的结合,就比如书文本解读。
例如,在进行《白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进行范读,引导学生树立起对这个文本情感的第一印象,然后让学生在课下对课文内容进行自由朗读,对课文大概熟悉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进行查阅,排除阅读上的障碍,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停下来品味一下不同句子的思想感情。把自己不太理解的句子或者是自己认为写的较好的地方标注出来,附上自己的感想。并且,对于朗诵教学而言,语感的培养十分重要,教师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语感,让学生能够把书读活,而不是成为死板僵硬的学习机器。教师为此要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比如课堂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找到合适的语感,明白文字排列组合过程中的美感。
3.强化体验,感同身受
3.1以情激情,拨动学生“心灵之弦”。
语文学科是一门十分具有人文性质的学科,所以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感情体悟能力,丰富自己的感情色彩,并且恰当地表露出来,去引导学生来表露感情,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才不只是那种冰冷的学习机器,而是有温度的人,对于各种情感都能够有所体悟,不停留于文字的表面。在鼓励学生进行朗读之前,建议教师设计一段导语,帮助学生尽可能的贴合文本作者的创作环境和心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番精彩的导语,往往会产生这样神奇的效果。用最真挚的感情打动学生,渲染朗诵氛围,帮助学生在朗诵之前,更好地找准状态。
3.2情境模拟,使学生与作者达到“心情相契合”
人们常常会说“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的确如此,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我们是很难完全把自己代入到作者或者是作者所塑造的那个人物本身中去,但这并不意味着,读者和作者以及文本的人物之间就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现代先进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很好地缩短终端距离,帮助学生尽可能的去贴合和体悟这种感情。多媒体、挂图、投影和录像这些现代科技不仅能够十分直接的展示文本的情境,还能够引导学生去探寻文本背后的情感意蕴。总之,这些手段利用得当,将对朗诵教学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比如,在进行《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的朗诵教学时,最需要把握住的一个点就是,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革命战争年代,人们前仆后继,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所以教师可以在正式授课前,播放一段关于革命战争的视频资料,或者是抗日英雄事迹来进行铺垫,渲染一种歌颂英烈的氛围,这样学生就能在这个氛围的带动下,更好地融入到文本情感中,做到有感情的朗诵。
3.3角色假想,使学生体悟亲身参与的乐趣
兴趣的培养对于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角色扮演,充分激发学生对朗诵的兴趣,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朗诵恩能够力。
教师要结合这一阶段中学生的猎奇心理,涉及多种丰富的教学活动,实现对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提高。比如在进行《一个苹果》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结合这篇课文的特点,为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通过设计悬念和疑问的方式来提起学生的兴趣。例如从题目入手,教师可以问学生:大家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为什么这篇课文要用“苹果”为题目呢?引起学生主动去阅读课文和探索答案的兴趣。接着,教师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或者是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对这篇课文进行角色扮演,更好地体会不同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实现对课文的更深理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思考,要引导学生不断去感悟和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旨。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革命火热斗争年代,一批批平凡的人投身革命,革命队伍中,大家守望相助,无私奉献自我的伟大精神。
4.结束语
朗诵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组成,并且也是独立而存在的一门声音艺术,教会学生如何朗诵,如何通过声音表达文本的情感,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更是培养了学生的一种艺术特长,对学生而言,是受益终身的。在本文中,主要针对当前朗诵教学的困境,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策略,从而更好地推动语文教学工作的展开。
參考文献
[1] 张志莉.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策略研究.[J].青少年日记.2019(03).
[2] 胡杨.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读与写.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