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筋加工是施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其基础与前提,这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钢筋加工的重要性。放样、调直、切断、弯曲成形等都作为技术要点存在于钢筋加工中,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中钢筋加工以及连接施工技术进行探究,这不仅对钢筋加工工作的顺利进行有促进作用,同时对建筑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钢筋;连接技术;混凝土柱;绑扎技术
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管控会受到钢筋工程施工质量的直接影响,因此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对钢筋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视程度。主要是在严格检查的基础上做好预防管理工作。在施工周期内钢筋原材料价格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因此必须在计算好钢筋材料使用量的基础上启动项目,從根本上实现对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
一、钢筋加工的相关施工技术
1.钢筋放样处理技术
钢筋在受潮或者被雨水冲刷后会出现生锈现象,在实际对原材料以及半成品进行安装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彻底的清除。下面我们结合型号为HPB235的盘状钢筋原材料对其进行分析,可在调直过程中利用钢丝刷手工去除表面浮锈,但对于锈蚀比较严重的钢筋在处理时还是存在一定难度,受到成本问题的限制一般不对其进行在次使用。
施工人员在实际配置钢筋的过程中需要将施工图纸作为主要依据,这也是保障钢筋配置合理性的重要手段。钢筋配置密度过高现象一般存在于框架节点、暗柱或者连梁节点处,如果出现上述现象必须采取必要的放样措施,这对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钢筋配置工作必须在审核以及批准程序的基础上放行。在实际对钢筋原材料进行选择时注意优先选择的材料规格为9m与12m,这是降低损耗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实际进行下料工作时注意对不同规格以及不同长短的钢筋材料进行混合配比,这可从根本上实现对短头钢筋现象的避免,并在原有的基础上促使损耗量实现最大限度的降低。
2.钢筋调直与切断处理技术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利用钢筋调直对光圆钢筋进行调直处理。从供货厂商角度来说,在运输过程中必须避免钢筋出现弯折与变形现象,如果出现上述问题就可通过锤直与扳指的方式将其调整为直线状态,钢筋在调直处理后应呈现出一种平直状态,局部位置没有任何弯曲的现象存在。为在真正意义上避免浪费现象的出现,应该将尺寸作为主要依据促使钢筋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钢筋连接的相关技术
1.钢筋连接技术的施工重点阐述
应严格根据设计规范的要求,确定钢筋直螺纹连接部分的具体位置以及数量,对两个直径完全不同的钢筋进行连接时,所使用的钢筋规格必须低于两级。应使用管钳扳手将两根钢筋拧紧,确保两根钢筋的丝头在套筒的中间部位通过互顶的方式紧紧地固定在一起,再使用锁紧螺母进行双重固定,做好相应的标识。在对接头进行拼接完成后,套筒的端部不允许存在丝扣外露现象。钢筋连接过程中,应确保钢筋规格与连接套的规格相互匹配,且钢筋上使用的螺纹形式、螺纹距离以及螺纹外径等参数都与连接套保持匹配。
2.机械连接技术
在外观操作方面,施工人员必须对接头的外观完好情况进行逐一检查确认,确保钢筋规格与套筒规格的一致性,检查是否有完整的丝扣露在套筒外部。在现场检验与验收方面,首先应在钢筋连接作业启动前以及实施中对每一批来料钢筋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尤其是接头质量,确保接头的工艺符合以下标准:每一种规格钢筋所对应的接头试件不能低于3根,接头试件的钢筋母材应提供抗拉强度实验报告;3根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必须超出连接钢筋实际抗拉强度的0.95倍以上。
施工现场的钢筋检验根据验收批次逐一进行,对于施工条件相同、钢筋材料等级相同、钢筋材料型号规格相同、钢筋接头规格相同的材料,每500个为一个验收批次进行验收。此外,每一种规格钢筋所对应的试件数量不允许低于3根。接头的抽检合格率要求为100%,若在抽检过程中发现有一个接头为不合格状态,则应对整个批次中的所有接头进行逐一排查,对所有存在不合格现象的接头进行返修;每一个试样的取样部位必须采用相同规格的钢筋进行拼接,拼接长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即可。
3.绑扎搭接接头技术
(1)混凝土柱钢筋绑扎技术。
将遗留在柱筋上的混凝土杂质清理干净,参照柱边线位置来校正柱立筋的位置,对最底层的柱子进行插筋处理时先根据柱边线来固定立筋的具体位置,在随后的支撑操作时再次进行固定及校正。参照柱箍筋的型号以及数量在立筋上方进行套箍筋处理,在此过程中必须确保箍筋的开口方向顺延四角通转进行分配,竖向的钢筋直螺纹接头不允许加装在箍筋密度较高处,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中的内竖向钢筋接头根据50%的规律进行错开布置,且柱主筋的直径不能低于35d,必须大于500mm。
(2)梁与钢筋的绑扎技术。
梁柱节点部位的钢筋分布密度非常高,不仅有梁柱的主钢筋以及加密箍筋,还有十分多的梁筋以纵横交错的方式分布在其中,在绑扎过程中必须要重点关注梁柱节点部位的钢筋是否绑扎到位。具体的绑扎工艺流程如下:绘制主梁箍筋与次梁箍筋之间的间距、分别将主梁箍筋与次梁箍筋放置其中、穿过主梁最底部的纵筋、穿过次梁最底部的纵筋并与箍筋绑扎在一起、穿过主梁最上部的纵向筋以及架立筋、对主梁中的箍筋进行绑扎固定、穿过次梁最上部的钢筋、对次梁中的箍筋进行绑扎固定、安装用于保护钢筋结构的垫片、交付验收。
在绑扎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要点:对箍筋的间距进行分档设置,起步箍筋应在距离节点50mm的区域开始安放,加密区应在距离节点100mm的区域开始安放,非加密区应在距离节点200mm的区域开始安放,选择框架梁与次梁的交接点,并在主梁外边线外围50mm的位置安装第1根箍筋。在穿纵筋的过程中应注意:按照原始设计要求对纵筋进行摆放,在穿筋过程中首先应确定梁纵筋的哪一端必须先穿进去,随后将相应端沿着边支座的中间部位穿入,负筋必须确保留在两端的长度相同当纵筋连接后,应对纵筋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并与箍筋绑扎在一起。固定过程中,应按照短向主梁、长向主梁、短向次梁、长向次梁的顺序进行一一绑扎。
三、结语
在建筑工程的钢筋加工过程主要涉及了钢筋放样处理、钢筋调直与切断处理、钢筋弯曲成形、钢筋的代换处理几项技术,而连接施工中又包含了机械连接、绑扎搭接接头两大技术,其中绑扎搭接接头技术又由混凝土柱钢筋绑扎技术、梁与钢筋的绑扎技术、钢筋平板的绑扎技术构成。笔者通过对相关技术的阐述及分析,为建筑工程施工提出了一些理论建议,希望能够有助于今后建筑工程施工研究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晓峰.建筑工程中钢筋加工及连接施工技术应用与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4(2):135-135.
[2]代磊.建筑工程中钢筋加工及连接施工技术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9):00260-00260.
关键词:钢筋;连接技术;混凝土柱;绑扎技术
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管控会受到钢筋工程施工质量的直接影响,因此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对钢筋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视程度。主要是在严格检查的基础上做好预防管理工作。在施工周期内钢筋原材料价格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因此必须在计算好钢筋材料使用量的基础上启动项目,從根本上实现对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
一、钢筋加工的相关施工技术
1.钢筋放样处理技术
钢筋在受潮或者被雨水冲刷后会出现生锈现象,在实际对原材料以及半成品进行安装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彻底的清除。下面我们结合型号为HPB235的盘状钢筋原材料对其进行分析,可在调直过程中利用钢丝刷手工去除表面浮锈,但对于锈蚀比较严重的钢筋在处理时还是存在一定难度,受到成本问题的限制一般不对其进行在次使用。
施工人员在实际配置钢筋的过程中需要将施工图纸作为主要依据,这也是保障钢筋配置合理性的重要手段。钢筋配置密度过高现象一般存在于框架节点、暗柱或者连梁节点处,如果出现上述现象必须采取必要的放样措施,这对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钢筋配置工作必须在审核以及批准程序的基础上放行。在实际对钢筋原材料进行选择时注意优先选择的材料规格为9m与12m,这是降低损耗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实际进行下料工作时注意对不同规格以及不同长短的钢筋材料进行混合配比,这可从根本上实现对短头钢筋现象的避免,并在原有的基础上促使损耗量实现最大限度的降低。
2.钢筋调直与切断处理技术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利用钢筋调直对光圆钢筋进行调直处理。从供货厂商角度来说,在运输过程中必须避免钢筋出现弯折与变形现象,如果出现上述问题就可通过锤直与扳指的方式将其调整为直线状态,钢筋在调直处理后应呈现出一种平直状态,局部位置没有任何弯曲的现象存在。为在真正意义上避免浪费现象的出现,应该将尺寸作为主要依据促使钢筋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钢筋连接的相关技术
1.钢筋连接技术的施工重点阐述
应严格根据设计规范的要求,确定钢筋直螺纹连接部分的具体位置以及数量,对两个直径完全不同的钢筋进行连接时,所使用的钢筋规格必须低于两级。应使用管钳扳手将两根钢筋拧紧,确保两根钢筋的丝头在套筒的中间部位通过互顶的方式紧紧地固定在一起,再使用锁紧螺母进行双重固定,做好相应的标识。在对接头进行拼接完成后,套筒的端部不允许存在丝扣外露现象。钢筋连接过程中,应确保钢筋规格与连接套的规格相互匹配,且钢筋上使用的螺纹形式、螺纹距离以及螺纹外径等参数都与连接套保持匹配。
2.机械连接技术
在外观操作方面,施工人员必须对接头的外观完好情况进行逐一检查确认,确保钢筋规格与套筒规格的一致性,检查是否有完整的丝扣露在套筒外部。在现场检验与验收方面,首先应在钢筋连接作业启动前以及实施中对每一批来料钢筋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尤其是接头质量,确保接头的工艺符合以下标准:每一种规格钢筋所对应的接头试件不能低于3根,接头试件的钢筋母材应提供抗拉强度实验报告;3根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必须超出连接钢筋实际抗拉强度的0.95倍以上。
施工现场的钢筋检验根据验收批次逐一进行,对于施工条件相同、钢筋材料等级相同、钢筋材料型号规格相同、钢筋接头规格相同的材料,每500个为一个验收批次进行验收。此外,每一种规格钢筋所对应的试件数量不允许低于3根。接头的抽检合格率要求为100%,若在抽检过程中发现有一个接头为不合格状态,则应对整个批次中的所有接头进行逐一排查,对所有存在不合格现象的接头进行返修;每一个试样的取样部位必须采用相同规格的钢筋进行拼接,拼接长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即可。
3.绑扎搭接接头技术
(1)混凝土柱钢筋绑扎技术。
将遗留在柱筋上的混凝土杂质清理干净,参照柱边线位置来校正柱立筋的位置,对最底层的柱子进行插筋处理时先根据柱边线来固定立筋的具体位置,在随后的支撑操作时再次进行固定及校正。参照柱箍筋的型号以及数量在立筋上方进行套箍筋处理,在此过程中必须确保箍筋的开口方向顺延四角通转进行分配,竖向的钢筋直螺纹接头不允许加装在箍筋密度较高处,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中的内竖向钢筋接头根据50%的规律进行错开布置,且柱主筋的直径不能低于35d,必须大于500mm。
(2)梁与钢筋的绑扎技术。
梁柱节点部位的钢筋分布密度非常高,不仅有梁柱的主钢筋以及加密箍筋,还有十分多的梁筋以纵横交错的方式分布在其中,在绑扎过程中必须要重点关注梁柱节点部位的钢筋是否绑扎到位。具体的绑扎工艺流程如下:绘制主梁箍筋与次梁箍筋之间的间距、分别将主梁箍筋与次梁箍筋放置其中、穿过主梁最底部的纵筋、穿过次梁最底部的纵筋并与箍筋绑扎在一起、穿过主梁最上部的纵向筋以及架立筋、对主梁中的箍筋进行绑扎固定、穿过次梁最上部的钢筋、对次梁中的箍筋进行绑扎固定、安装用于保护钢筋结构的垫片、交付验收。
在绑扎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要点:对箍筋的间距进行分档设置,起步箍筋应在距离节点50mm的区域开始安放,加密区应在距离节点100mm的区域开始安放,非加密区应在距离节点200mm的区域开始安放,选择框架梁与次梁的交接点,并在主梁外边线外围50mm的位置安装第1根箍筋。在穿纵筋的过程中应注意:按照原始设计要求对纵筋进行摆放,在穿筋过程中首先应确定梁纵筋的哪一端必须先穿进去,随后将相应端沿着边支座的中间部位穿入,负筋必须确保留在两端的长度相同当纵筋连接后,应对纵筋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并与箍筋绑扎在一起。固定过程中,应按照短向主梁、长向主梁、短向次梁、长向次梁的顺序进行一一绑扎。
三、结语
在建筑工程的钢筋加工过程主要涉及了钢筋放样处理、钢筋调直与切断处理、钢筋弯曲成形、钢筋的代换处理几项技术,而连接施工中又包含了机械连接、绑扎搭接接头两大技术,其中绑扎搭接接头技术又由混凝土柱钢筋绑扎技术、梁与钢筋的绑扎技术、钢筋平板的绑扎技术构成。笔者通过对相关技术的阐述及分析,为建筑工程施工提出了一些理论建议,希望能够有助于今后建筑工程施工研究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晓峰.建筑工程中钢筋加工及连接施工技术应用与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4(2):135-135.
[2]代磊.建筑工程中钢筋加工及连接施工技术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9):00260-0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