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将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等知识融于一体;小学科学又是一门探究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对科学知识进行发现、探究与创造;小学科学还是一门层次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有层次地开展教学。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从而成功创建小学科学的高效课堂。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本身就是探究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自然现象的学科。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用强烈、丰富的感性材料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小学科学的学习中去,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进而提高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馒头发霉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就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拿出了一个发霉的馒头,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看一下这个馒头怎么了?”学生回答:“发霉了”。接着,我拿出了几张食物发霉的图片,来让学生仔细观察发霉的物质都有什么相同点。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了一部分霉变的特点,然后我向学生介绍了发霉的科学原理,同时,我拿出了日常生活中吃的蘑菇以及蒸馒头用的发酵粉,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蘑菇肯定能吃,发酵粉是蒸馒头的必需品,应该也是没有危害的,对吧?”学生答:“对”。于是,我给学生介绍真菌、食用菌和细菌的区别,让学生对菌的知识有了详细的了解。这样,我通过把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拿到课堂上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认识到了科学的重要性,并且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科学知识,取得了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改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积极地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促使学生在自由、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高效、自主地探索科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静止和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就积极地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内容。课上,我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了火车行驶的视频,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看视频,你们发现什么物体是运动的?”学生答:“火车”。我又问:“路边的树有没有动?”学生答:“没有”。我接着问:“可是从车上人的角度来看,路边的树有没有运动?”学生答:“动了,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接着,我给学生讲了相对运动和静止以及参照物等概念。然后,我走下讲台,指着远处的一位学生,问大家:“X同学动了吗?”学生答:“没有”。我又问:“为什么我觉得他在动?”学生答:“参照物不同”……这样,我通过与学生之间的问答互动,创设了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并拿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运动来举例,让学生明白了书中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三、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有趣的自然现象,小学科学教師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把科学课堂延伸到课外生活中,鼓励学生利用课下的实践,在生活中自己搜集素材,随时动手进行实践探索科学知识,将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平台。这样,促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思维。
例如,在学习《铁生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就鼓励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来检验和证实铁生锈的原因。在课上,我带领学生通过回想生活中常见的铁生锈事件,通过科学预设、猜想,总结出了铁生锈可能跟水、空气或者腐蚀性的物体有关系,然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实践、观察来证实铁生锈的原因。我给学生提供了科学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寻找四个一样的杯子和四支大铁钉,然后往第一个杯子里加满冷却后的沸水,放入铁钉,用盖子密封好;第二个杯子倒入少量自来水,使铁钉的一部分浸入水中,另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第三个杯子放入干燥剂,放入铁钉,用盖子密封好;第四个杯子里倒入醋,然后把铁钉放进去。让学生每天观察、记录杯子里的铁钉有没有什么变化,通过为期一周的观察,学生证实了导致铁钉生锈的原因。在课堂上,学生汇报了自己的观察结果,并相互交流了自己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科学知识。这样,我通过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亲自动手实践操作,把科学课堂从课上延伸到了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操作证实了自己对科学知识的猜想,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并促使学生在长期的观察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了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科学课堂不应始于课堂止于课堂。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研究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并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科学预设,并通过实践操作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学习能力,促使小学科学高效课堂得以成功创建。
【作者单位:胶州市胶北小学 山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本身就是探究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自然现象的学科。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用强烈、丰富的感性材料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小学科学的学习中去,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进而提高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馒头发霉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就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拿出了一个发霉的馒头,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看一下这个馒头怎么了?”学生回答:“发霉了”。接着,我拿出了几张食物发霉的图片,来让学生仔细观察发霉的物质都有什么相同点。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了一部分霉变的特点,然后我向学生介绍了发霉的科学原理,同时,我拿出了日常生活中吃的蘑菇以及蒸馒头用的发酵粉,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蘑菇肯定能吃,发酵粉是蒸馒头的必需品,应该也是没有危害的,对吧?”学生答:“对”。于是,我给学生介绍真菌、食用菌和细菌的区别,让学生对菌的知识有了详细的了解。这样,我通过把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拿到课堂上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认识到了科学的重要性,并且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科学知识,取得了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改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积极地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促使学生在自由、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高效、自主地探索科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静止和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就积极地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内容。课上,我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了火车行驶的视频,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看视频,你们发现什么物体是运动的?”学生答:“火车”。我又问:“路边的树有没有动?”学生答:“没有”。我接着问:“可是从车上人的角度来看,路边的树有没有运动?”学生答:“动了,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接着,我给学生讲了相对运动和静止以及参照物等概念。然后,我走下讲台,指着远处的一位学生,问大家:“X同学动了吗?”学生答:“没有”。我又问:“为什么我觉得他在动?”学生答:“参照物不同”……这样,我通过与学生之间的问答互动,创设了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并拿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运动来举例,让学生明白了书中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三、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有趣的自然现象,小学科学教師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把科学课堂延伸到课外生活中,鼓励学生利用课下的实践,在生活中自己搜集素材,随时动手进行实践探索科学知识,将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平台。这样,促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思维。
例如,在学习《铁生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就鼓励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来检验和证实铁生锈的原因。在课上,我带领学生通过回想生活中常见的铁生锈事件,通过科学预设、猜想,总结出了铁生锈可能跟水、空气或者腐蚀性的物体有关系,然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实践、观察来证实铁生锈的原因。我给学生提供了科学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寻找四个一样的杯子和四支大铁钉,然后往第一个杯子里加满冷却后的沸水,放入铁钉,用盖子密封好;第二个杯子倒入少量自来水,使铁钉的一部分浸入水中,另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第三个杯子放入干燥剂,放入铁钉,用盖子密封好;第四个杯子里倒入醋,然后把铁钉放进去。让学生每天观察、记录杯子里的铁钉有没有什么变化,通过为期一周的观察,学生证实了导致铁钉生锈的原因。在课堂上,学生汇报了自己的观察结果,并相互交流了自己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科学知识。这样,我通过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亲自动手实践操作,把科学课堂从课上延伸到了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操作证实了自己对科学知识的猜想,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并促使学生在长期的观察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了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科学课堂不应始于课堂止于课堂。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研究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并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科学预设,并通过实践操作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学习能力,促使小学科学高效课堂得以成功创建。
【作者单位:胶州市胶北小学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