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世纪是欧洲历史迈向近代的一个漫长的过渡期,以往学界多是以“教会统治下的黑暗时代”来笼统的表征中世纪的时代特质,只有正视中世纪的社会现状、科学发展、人文情怀才能还原历史本身。
【关键词】中世纪;全球史观;文艺复兴;浪漫主义
【中图分类号】K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4)03-0015-2
一、传统的中世纪黑暗的认知
“中世纪是黑暗的”是学界的传统观点。但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重新审视中世纪,是必要的。科林伍德在《历史的观念》一书中认为,写历史若不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则历史不过是一堆史实的排列,成为剪刀、糨糊的工作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史观,要求我们必须以历史还原者的姿态,重新梳理保被掩盖的历史。
针对中世纪是否黑暗,必须对“中世纪”这一范畴的演变进行梳理,才能准确理解对中世纪的不同评价。
二、“中世纪”这一范畴的辨析
“中世纪”的观念首先由彼得拉克等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提出。他们正在从事复兴古典学术与文化,认为一个长达千年的黑暗与愚昧时代将他们与古代的希腊罗马世界分隔开来。他们宣称人类文化已经在古代世界达到顶点,而后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和蛮族的侵略而衰亡,直到他们那个时代才开始复兴。这也可以说是为了文艺复兴而对历史的不公正评价。
彼得拉克提出的“黑暗时期”并非出于客观,加之彼得拉克并非史学家,我们固然不能抹灭他对历史的贡献,但也绝对不能夸大其个人观点,他对于历史的看法是有失偏颇的,这是毫无疑问的。看待一段历史,必须全面客观才行,或许以人类有限的才智也不能完全正确地对待一段历史,但是我们的前辈学者和我们自己必须做到的是“永远在不断地接近真理的路上”。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历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文艺复兴之后,对中世纪的偏颇还存在,保守的史观至今仍不能对中世纪进行客观审视。动辄以中世纪是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在这黑暗的一千年里,宗教束缚下的黑暗时代来示人。
中世纪的起始时间一般不存在异议,但对于结束时间却有不同的看法。根据不同的标准,期间差距可能有几个世纪之久。
三、全球史观下的中世纪再审视
在全球史观的时代,“中世纪”研究在西方有诸多新的成果。在西方,史学界对欧洲中世纪,特别是它的后期,在塑造今日欧洲精神面貌上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开始重视了;在中国,欧洲历史显得比欧洲更加遥远,人们似乎多少还受几百年前西方把中世纪看做“黑暗时代”的影响。
在众多贬低中世纪的人们看来,单是这个时代的无知和迷信就与文艺复兴的启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姑且不论整个这一时期都很兴盛的古怪的炼金术和魔鬼信仰。然而,另一方面,11世纪城市的兴起、12世纪大学的产生、14世纪文艺复兴的开端,这些伟大创举恰好发生在中世纪。自然科学,也能在中世纪找到奠基,出现于17世纪西欧的近代科学却是一种始于古希腊和希腊文明的科学传统的遗产,这种传统又进一步在遥远的伊斯兰文明中被滋养和推进,并且在12世纪末开始的西欧文明中开花结果。
“中世纪的发展缓慢、停滞不前”的观点也有欠妥当,因为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史有限的。在文艺复兴之后,许多影响这欧洲历史进程的决定性事件相继或者同时发生了,历史前进的车轮看起来一下子加速了,根本原因在于中世纪的深厚基础,中世纪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以及地理大发现,这些欧洲历史发展的转折点的标志性的历史事件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由于有了中世纪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而促成的。
西方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往往被交口称赞。但中世纪对于古典思想的保留和发展也是必须肯定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就如同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一段留在历史长河中的时期,都不可能是完全正面或者完全负面的。
19世纪初,浪漫主义运动转变了这种对“黑暗的时期”一边倒的趋势。浪漫主义运动后的19世纪下半叶,考古学取得很大的进展,许多不为以前的学者所知的历史文献与文物被挖掘和整理出来。而1939年发现的公元625年左右的萨顿骺宝窟,及著名中世纪研究学者查理·H·哈斯金的研究,使得“黑暗时期”看上去不再是一个合适的词汇。20世纪中叶以后,在英语国家中的专业学者文献里,“黑暗时期”这个词渐渐地消失。
当然,我们也不能仅凭浪漫主义运动就能全盘推翻“黑暗的中世纪”这样的论断。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还是浪漫主义运动,在对待中世纪的问题上都不能说是准确无误的,一个似乎是全盘否定,另一个又类似于全盘肯定,这样的治学态度在对待客观事实上,显得轻浮。只有在足够的考古证据和详实的史料的基础上,运用理性的思维来分析审视中世纪,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才是还原历史的方法。绝不能以独断论的方式。
另外,对于中世纪的起始,是有统一观点的,即西罗马帝国灭亡始,而对于中世纪的终止时间,以前没有定论,现在也存在争议。实际上,中世纪与西方的现代直接的衔接是非常自然而且紧密的,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历史事件把中世纪与现代分割开来。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直到公元1000年左右的时候欧洲才真正开始形成,从11世纪上半叶起,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西方已普遍地开始觉醒,所以,“欧洲中世纪”其实是个不准确的提法,但现在已约定俗成。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加冕,再次把欧洲短暂的统一在一起,这期间的确是动乱年代,思想文化等各方面也由于这样的社会状况而出现一个文化沉寂或休眠的或长或短的阶段,但是在统一之后,也确实出现了复兴。所以有些观点也认为,在公元800年左右的时候欧洲开始觉醒。在公元800年之后,中世纪的历史一直是连续的,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的。
历史的连续性否定在前后两个时期之间存在如此明显而强烈的反差;现代研究也表明,中世纪并没有我们以前认为的那么黑暗和停滞不前,文艺复兴也没有我们以前认为的那么光明和突然。中世纪展示了生命、色彩和变化,表现出对知识和美的相当热切的追求,在艺术、文学和制度上取得了颇具创造性的成就。
虽然中世纪早起的西欧社会确实经历过黑暗和蒙昧,但这种黑暗和蒙昧并不是人文主义者所评价的“千年黑暗”。现在的西方学界,中世纪逐渐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因为西方现代社会的历史建制和时代精神传承于中世纪,欧洲中世纪的诸多历史遗产,都为西方现代文明做出了不可抹杀的贡献。
【参考文献】
[1]Strayer,Joseph Reese(1987).Dictionary of the Middle Ages.vol.8,New York:Scribner.
[2]Vauchez,Andre et al.Encyclopedia of the Middle Ages.2 vols.Cambridge: James Clarke & Co.
[3]〔奥〕弗里德里希·希尔著,赵复三译注.欧洲思想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美〕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著,张澜,刘疆译注.十二世纪文艺复兴[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
[5]〔美〕爱德华·格兰特著,张卜天译注.近代科学在中世纪的基础[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6]〔法〕菲利普·沃尔夫著,郑宇健,顾犇译注.欧洲的觉醒[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7]孙益.西欧的知识传统与中世纪大学的起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中世纪;全球史观;文艺复兴;浪漫主义
【中图分类号】K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4)03-0015-2
一、传统的中世纪黑暗的认知
“中世纪是黑暗的”是学界的传统观点。但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重新审视中世纪,是必要的。科林伍德在《历史的观念》一书中认为,写历史若不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则历史不过是一堆史实的排列,成为剪刀、糨糊的工作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史观,要求我们必须以历史还原者的姿态,重新梳理保被掩盖的历史。
针对中世纪是否黑暗,必须对“中世纪”这一范畴的演变进行梳理,才能准确理解对中世纪的不同评价。
二、“中世纪”这一范畴的辨析
“中世纪”的观念首先由彼得拉克等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提出。他们正在从事复兴古典学术与文化,认为一个长达千年的黑暗与愚昧时代将他们与古代的希腊罗马世界分隔开来。他们宣称人类文化已经在古代世界达到顶点,而后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和蛮族的侵略而衰亡,直到他们那个时代才开始复兴。这也可以说是为了文艺复兴而对历史的不公正评价。
彼得拉克提出的“黑暗时期”并非出于客观,加之彼得拉克并非史学家,我们固然不能抹灭他对历史的贡献,但也绝对不能夸大其个人观点,他对于历史的看法是有失偏颇的,这是毫无疑问的。看待一段历史,必须全面客观才行,或许以人类有限的才智也不能完全正确地对待一段历史,但是我们的前辈学者和我们自己必须做到的是“永远在不断地接近真理的路上”。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历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文艺复兴之后,对中世纪的偏颇还存在,保守的史观至今仍不能对中世纪进行客观审视。动辄以中世纪是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在这黑暗的一千年里,宗教束缚下的黑暗时代来示人。
中世纪的起始时间一般不存在异议,但对于结束时间却有不同的看法。根据不同的标准,期间差距可能有几个世纪之久。
三、全球史观下的中世纪再审视
在全球史观的时代,“中世纪”研究在西方有诸多新的成果。在西方,史学界对欧洲中世纪,特别是它的后期,在塑造今日欧洲精神面貌上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开始重视了;在中国,欧洲历史显得比欧洲更加遥远,人们似乎多少还受几百年前西方把中世纪看做“黑暗时代”的影响。
在众多贬低中世纪的人们看来,单是这个时代的无知和迷信就与文艺复兴的启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姑且不论整个这一时期都很兴盛的古怪的炼金术和魔鬼信仰。然而,另一方面,11世纪城市的兴起、12世纪大学的产生、14世纪文艺复兴的开端,这些伟大创举恰好发生在中世纪。自然科学,也能在中世纪找到奠基,出现于17世纪西欧的近代科学却是一种始于古希腊和希腊文明的科学传统的遗产,这种传统又进一步在遥远的伊斯兰文明中被滋养和推进,并且在12世纪末开始的西欧文明中开花结果。
“中世纪的发展缓慢、停滞不前”的观点也有欠妥当,因为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史有限的。在文艺复兴之后,许多影响这欧洲历史进程的决定性事件相继或者同时发生了,历史前进的车轮看起来一下子加速了,根本原因在于中世纪的深厚基础,中世纪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以及地理大发现,这些欧洲历史发展的转折点的标志性的历史事件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由于有了中世纪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而促成的。
西方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往往被交口称赞。但中世纪对于古典思想的保留和发展也是必须肯定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就如同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一段留在历史长河中的时期,都不可能是完全正面或者完全负面的。
19世纪初,浪漫主义运动转变了这种对“黑暗的时期”一边倒的趋势。浪漫主义运动后的19世纪下半叶,考古学取得很大的进展,许多不为以前的学者所知的历史文献与文物被挖掘和整理出来。而1939年发现的公元625年左右的萨顿骺宝窟,及著名中世纪研究学者查理·H·哈斯金的研究,使得“黑暗时期”看上去不再是一个合适的词汇。20世纪中叶以后,在英语国家中的专业学者文献里,“黑暗时期”这个词渐渐地消失。
当然,我们也不能仅凭浪漫主义运动就能全盘推翻“黑暗的中世纪”这样的论断。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还是浪漫主义运动,在对待中世纪的问题上都不能说是准确无误的,一个似乎是全盘否定,另一个又类似于全盘肯定,这样的治学态度在对待客观事实上,显得轻浮。只有在足够的考古证据和详实的史料的基础上,运用理性的思维来分析审视中世纪,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才是还原历史的方法。绝不能以独断论的方式。
另外,对于中世纪的起始,是有统一观点的,即西罗马帝国灭亡始,而对于中世纪的终止时间,以前没有定论,现在也存在争议。实际上,中世纪与西方的现代直接的衔接是非常自然而且紧密的,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历史事件把中世纪与现代分割开来。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直到公元1000年左右的时候欧洲才真正开始形成,从11世纪上半叶起,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西方已普遍地开始觉醒,所以,“欧洲中世纪”其实是个不准确的提法,但现在已约定俗成。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加冕,再次把欧洲短暂的统一在一起,这期间的确是动乱年代,思想文化等各方面也由于这样的社会状况而出现一个文化沉寂或休眠的或长或短的阶段,但是在统一之后,也确实出现了复兴。所以有些观点也认为,在公元800年左右的时候欧洲开始觉醒。在公元800年之后,中世纪的历史一直是连续的,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的。
历史的连续性否定在前后两个时期之间存在如此明显而强烈的反差;现代研究也表明,中世纪并没有我们以前认为的那么黑暗和停滞不前,文艺复兴也没有我们以前认为的那么光明和突然。中世纪展示了生命、色彩和变化,表现出对知识和美的相当热切的追求,在艺术、文学和制度上取得了颇具创造性的成就。
虽然中世纪早起的西欧社会确实经历过黑暗和蒙昧,但这种黑暗和蒙昧并不是人文主义者所评价的“千年黑暗”。现在的西方学界,中世纪逐渐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因为西方现代社会的历史建制和时代精神传承于中世纪,欧洲中世纪的诸多历史遗产,都为西方现代文明做出了不可抹杀的贡献。
【参考文献】
[1]Strayer,Joseph Reese(1987).Dictionary of the Middle Ages.vol.8,New York:Scribner.
[2]Vauchez,Andre et al.Encyclopedia of the Middle Ages.2 vols.Cambridge: James Clarke & Co.
[3]〔奥〕弗里德里希·希尔著,赵复三译注.欧洲思想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美〕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著,张澜,刘疆译注.十二世纪文艺复兴[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
[5]〔美〕爱德华·格兰特著,张卜天译注.近代科学在中世纪的基础[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6]〔法〕菲利普·沃尔夫著,郑宇健,顾犇译注.欧洲的觉醒[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7]孙益.西欧的知识传统与中世纪大学的起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