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一定在电视电影中看见过“编辑”的形象:穿着Prada的时尚女魔头主编,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屁股后面跟着精明能干又漂亮的年轻女编辑,天天忙着给衣服和模特拍大片,接见大品牌代表,把时尚玩弄于股掌之中;或者《编辑部的故事》里那些写酸文编酸文印成杂志的人,总以“人间指南”为己任,在格子间里挥斥方遒;或者你追着看的《明朝那些事儿》和《盗墓笔记》,怎么就把连载的博文变成了一套书呢?
编辑是什么?恐怕没人用一句话说得明白。但以上这些编辑的相同之处在于——必须有旺盛的好奇心,最好对所有事情都感兴趣;编辑没有所谓的专精领域,编辑是外行人的代表;编辑一定要勤快,要有执行力和即时反应能力……
是不是总有一条戳中你心?
编辑力的涵盖范围超乎某种职业的限定。激发好奇心、克服外行思维、在有限时间内让方案落地执行、维护好核心人脉资源,这些都是我们在工作中应当努力学习的技能。
所以,说一句并不过分的话——得编辑力者,得天下。
史上最强多面手
咱们先从出版社的编辑入手,看看要做出一本书来,都要做些什么事吧。
当下的出版环境变化,编辑的工作范围也跟着变得更为广大。取材、策划、约稿、催稿、编辑实务、校稿、营销、发行、联系作者,一切流程本质上与过去相同,但是每一项工作都不再像过去那样可以随性而为,必须重视时间和成本,在一定的管理之下进行。
策划 编辑会议通过了新的策划,接着就必须做出正式的策划案,将作者、书名、出版目的、读者对象、预测印量等资料,连同编辑所构思的文案等向公司提报,基本上策划案就此成立,可以邀作者写稿了。但是编写策划案往往是临阵磨枪,考验编辑的学识。
约稿 接下来是找作者写书。编辑必须想办法说服作者,但对方若迟迟不肯答应,那就麻烦了。编辑必须动用诸如“读者多么期待这本书”、“能获得多少读者”或是“写这本书多有意义或价值”等说辞,非让对方点头说“好”不可。这时候,编辑就需要具有擅长推销的商人口才,或是让人不知不觉信服的辩才。
催稿 写书很辛苦,很少有人觉得是件轻松乐事,因此很容易拖稿,这时编辑就要催稿了。能否高明地催稿,让作者如期完稿,就看编辑的本事了。催得太紧,会坏了作者的心情;可是截稿期限在即,只是婉言相劝,工作又无法如期完成。究竟该如何拿捏,这也是编辑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像地下钱庄逼债那样逼稿,更难成事。
付印 作者好不容易如期交稿,紧接着就是把原稿印成书籍的工作。想要什么样的版面,插图及照片怎么放,制作目录,拟小标题,装帧方式,一切都考验编辑的判断和见识。本来这时候应该是最轻松的时间,其实不然,工作流程往往掐得很紧,不如想象中悠闲。然后是联系作者校稿,无数的即时作业等在后面,往往需要专业的判断。
营销 终于出书了,接下来要让更多读者读到。要搞营销活动,请人写书评,拜托书店把书摆在显眼的位置。此时等待着编辑的是类似广告公司的工作。
然后,努力未必都有幸运的结果,书的销售情况往往不如预期。还有,和作者的关系该如何进展?请他再接再厉写第二本书,还暂时停笔一段时间,都是烦恼的人际关系课题。
如何练就“完整的人格”
日本非常有名的出版人松本昌次曾说:“编辑是全面动员自己的个性、人格、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知识、教养、技术,甚至日常生活方式等个人的一切,从事与专家、作者或创作书籍者有关的工作。编辑需要的不是其中某些项目,而是综合一切的‘完整的人格’。”
会提问 策划的创造力和问题的解决力不同,策划的创意是考验创造问题的能力,将社会、人群和时代隐然有感、但尚未成形的关心和欲望化为问题。什么是好的问题?大家都可以得一百分的题目不是好问题,反之,所有人都拿零分、解答不出的题目也不是好问题。一个好的问题必须让人有挑战或解答的欲望,这是编辑在做策划时的重要前提。
会“哄人” 有的编辑虽然是卓越的创意人,但就是做不出一本好书,他也许名校毕业、学识丰富,但多半不是生产者,写书的是作者。所以编辑只能扮演支持者的角色,如果惹得作者心情不爽,工作就完成不了。编辑光是亲切还不够,还需要有商业意识,要知道让作者写出好书才能成事。在和作者的交往中,还要有意识地充分发挥作者的才能,全心全意为作者着想,这种爱或许近似母爱。
编辑必须成为一个成功的协调者。在人与人的联系中发现新的可能性,只要有人提出建议,总要想办法去接触,往往因此发展出各种关系,从对话中产生创意。比如,安排科学类的专家与作家见面,介绍书店给电视界的人,虽然不一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能让双方得到某种刺激,策划因而产生,同时找到最佳写手。
会做“打杂总管” 编辑所有的工作常常同时进行,在构思策划的同时,得把打样送回印刷厂、委托封面设计并跟业务部门协商。这些都是日常琐事,如何让每件事顺利无碍地进行,从容应对所有局面,也是编辑的重要能力。能够全面动用嘴巴、手脚、头脑的,就是一流的编辑。勤快尤其重要。
无往不胜的编辑力
编辑就像硬盘,如何拥有丰富的优秀软件,决定一个编辑的价值。对照其他职业的日常工作,练就一手过硬的编辑力有百利而无一害。
引导力 要高明地将自己所知的事物传达给别人,往往比想象中的还要困难。因此引导作者和读者,是编辑的工作之一。每个人都有在工作中争取注意力、争取支持的经历吧,对领导、同事和客户展示精心制作的文案时,不要羞于提梦想,坚持“最初的志向”但又不失灵活,懂得站在你的读者立场去思考和把握。
策划三角形 对于编辑和其他大多数职业来说,创意思路其实并没有受到特别的边界限制,关键是找准你的营销对象,为他们提供足够有吸引力的服务。以下这个策划三角形,用来判断一本书的策划价值、销路和实现可能性,可以推广到其他工作中去。
策划三角形要均衡,而且越大越好。判断的最大基准是“有没有意义”。其次要问的是“实现可能性”。这是理所当然的做法,我们却很容易忽略。妄想和策划之间只隔着薄纸一张,妄想若能实现,就是精彩的策划,但这张薄纸的差距往往是天差地别。第三要判断的是“销路”,也就是“核算盈亏”。一个策划不管多有意义,仍然需要重视成本。
编辑是什么?恐怕没人用一句话说得明白。但以上这些编辑的相同之处在于——必须有旺盛的好奇心,最好对所有事情都感兴趣;编辑没有所谓的专精领域,编辑是外行人的代表;编辑一定要勤快,要有执行力和即时反应能力……
是不是总有一条戳中你心?
编辑力的涵盖范围超乎某种职业的限定。激发好奇心、克服外行思维、在有限时间内让方案落地执行、维护好核心人脉资源,这些都是我们在工作中应当努力学习的技能。
所以,说一句并不过分的话——得编辑力者,得天下。
史上最强多面手
咱们先从出版社的编辑入手,看看要做出一本书来,都要做些什么事吧。
当下的出版环境变化,编辑的工作范围也跟着变得更为广大。取材、策划、约稿、催稿、编辑实务、校稿、营销、发行、联系作者,一切流程本质上与过去相同,但是每一项工作都不再像过去那样可以随性而为,必须重视时间和成本,在一定的管理之下进行。
策划 编辑会议通过了新的策划,接着就必须做出正式的策划案,将作者、书名、出版目的、读者对象、预测印量等资料,连同编辑所构思的文案等向公司提报,基本上策划案就此成立,可以邀作者写稿了。但是编写策划案往往是临阵磨枪,考验编辑的学识。
约稿 接下来是找作者写书。编辑必须想办法说服作者,但对方若迟迟不肯答应,那就麻烦了。编辑必须动用诸如“读者多么期待这本书”、“能获得多少读者”或是“写这本书多有意义或价值”等说辞,非让对方点头说“好”不可。这时候,编辑就需要具有擅长推销的商人口才,或是让人不知不觉信服的辩才。
催稿 写书很辛苦,很少有人觉得是件轻松乐事,因此很容易拖稿,这时编辑就要催稿了。能否高明地催稿,让作者如期完稿,就看编辑的本事了。催得太紧,会坏了作者的心情;可是截稿期限在即,只是婉言相劝,工作又无法如期完成。究竟该如何拿捏,这也是编辑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像地下钱庄逼债那样逼稿,更难成事。
付印 作者好不容易如期交稿,紧接着就是把原稿印成书籍的工作。想要什么样的版面,插图及照片怎么放,制作目录,拟小标题,装帧方式,一切都考验编辑的判断和见识。本来这时候应该是最轻松的时间,其实不然,工作流程往往掐得很紧,不如想象中悠闲。然后是联系作者校稿,无数的即时作业等在后面,往往需要专业的判断。
营销 终于出书了,接下来要让更多读者读到。要搞营销活动,请人写书评,拜托书店把书摆在显眼的位置。此时等待着编辑的是类似广告公司的工作。
然后,努力未必都有幸运的结果,书的销售情况往往不如预期。还有,和作者的关系该如何进展?请他再接再厉写第二本书,还暂时停笔一段时间,都是烦恼的人际关系课题。
如何练就“完整的人格”
日本非常有名的出版人松本昌次曾说:“编辑是全面动员自己的个性、人格、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知识、教养、技术,甚至日常生活方式等个人的一切,从事与专家、作者或创作书籍者有关的工作。编辑需要的不是其中某些项目,而是综合一切的‘完整的人格’。”
会提问 策划的创造力和问题的解决力不同,策划的创意是考验创造问题的能力,将社会、人群和时代隐然有感、但尚未成形的关心和欲望化为问题。什么是好的问题?大家都可以得一百分的题目不是好问题,反之,所有人都拿零分、解答不出的题目也不是好问题。一个好的问题必须让人有挑战或解答的欲望,这是编辑在做策划时的重要前提。
会“哄人” 有的编辑虽然是卓越的创意人,但就是做不出一本好书,他也许名校毕业、学识丰富,但多半不是生产者,写书的是作者。所以编辑只能扮演支持者的角色,如果惹得作者心情不爽,工作就完成不了。编辑光是亲切还不够,还需要有商业意识,要知道让作者写出好书才能成事。在和作者的交往中,还要有意识地充分发挥作者的才能,全心全意为作者着想,这种爱或许近似母爱。
编辑必须成为一个成功的协调者。在人与人的联系中发现新的可能性,只要有人提出建议,总要想办法去接触,往往因此发展出各种关系,从对话中产生创意。比如,安排科学类的专家与作家见面,介绍书店给电视界的人,虽然不一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能让双方得到某种刺激,策划因而产生,同时找到最佳写手。
会做“打杂总管” 编辑所有的工作常常同时进行,在构思策划的同时,得把打样送回印刷厂、委托封面设计并跟业务部门协商。这些都是日常琐事,如何让每件事顺利无碍地进行,从容应对所有局面,也是编辑的重要能力。能够全面动用嘴巴、手脚、头脑的,就是一流的编辑。勤快尤其重要。
无往不胜的编辑力
编辑就像硬盘,如何拥有丰富的优秀软件,决定一个编辑的价值。对照其他职业的日常工作,练就一手过硬的编辑力有百利而无一害。
引导力 要高明地将自己所知的事物传达给别人,往往比想象中的还要困难。因此引导作者和读者,是编辑的工作之一。每个人都有在工作中争取注意力、争取支持的经历吧,对领导、同事和客户展示精心制作的文案时,不要羞于提梦想,坚持“最初的志向”但又不失灵活,懂得站在你的读者立场去思考和把握。
策划三角形 对于编辑和其他大多数职业来说,创意思路其实并没有受到特别的边界限制,关键是找准你的营销对象,为他们提供足够有吸引力的服务。以下这个策划三角形,用来判断一本书的策划价值、销路和实现可能性,可以推广到其他工作中去。
策划三角形要均衡,而且越大越好。判断的最大基准是“有没有意义”。其次要问的是“实现可能性”。这是理所当然的做法,我们却很容易忽略。妄想和策划之间只隔着薄纸一张,妄想若能实现,就是精彩的策划,但这张薄纸的差距往往是天差地别。第三要判断的是“销路”,也就是“核算盈亏”。一个策划不管多有意义,仍然需要重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