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2013年全国将有699万名高校毕业生,是建国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699万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的消息,给2013年打上了“史上最难就业年”的标签。
数年来,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众说纷纭。2013年,作为招聘行业的领军者,智联招聘(www. zhaopin.com)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全盘分析和解读。
全面分析2013应届毕业生就业难:错位的就业市场
中国职场正进入刘易斯区间,意味着职位供求在总量上趋于平衡。但“招聘难”与“就业难”的局面却愈演愈烈,整个中国的人才招聘市场出现了断层,需求和供给出现了严重错位的局面。
错位一 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出现整体性错位
1、人才市场出现“纺锤型”结构错位
随着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加剧,市场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发生明显变化,直接导致人才市场出现“纺锤形”结构性失衡,即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供不应求,蓝领技工和服务人员供不应求,但人才市场供给上显然大学生和普通白领出现“假象过剩”。
2、第三产业急速发展,服务型人才需求量上涨。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产业的职位量占比远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从而导致市场对第三产业人才的需求急剧扩张。
错位二 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双方出现意愿性错位
1、毕业生依然扎堆在一二线城市,三线城市职位乏人问津
根据智联招聘的数据,从整体招聘区域上看,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多于二三线城市。虽然职位量较大,但比起求职者的倾慕仍显得有些“狼多肉少”,一线城市的职位竞争激烈程度不言而喻。相比较而言,由于少有人问津,三线城市的职位竞争显得格外冷清。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线城市的人才供给仍是“蜂窝式”的不可缓解。虽然“逃离北上广”一度成为求职者的流行口号,但似乎对于应届生来讲,“闯一闯”的心态仍然存在。显然,三四线城市的“发展空间极大”并不能成为吸引应届生关注的点。
2、都想嫁给“高富帅”,小企业门可罗雀
从智联招聘整体数据上来看,规模在20~99人以及2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的整体职位量占到了43%。然而,因为不受应届生的青睐导致竞争比相对不高。20人以下规模企业21人竞争一个岗位,相比于最高73人竞争一个岗位,落差极大。
3、大学生偏爱“皇粮”,民企尽管工资不低,仍难受青睐
从智联招聘的数据来看,民营企业整体招聘量较大,但整体竞争比却最低。受规模、知名度等影响,应届生对于“皇粮”的热衷程度依旧居高不下。而民营企业的急速扩张导致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涨。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民营企业不得不期望通过提升工资水平去吸引更多人才的关注,但仍然难受大学生青睐。
4、服务类职位需求旺盛,但大学生盲目择业导致供需缺口较大
总体分析来看,竞争激烈程度较强的岗位中,专业对口要求高的岗位为财务、银行、IT/技术,说明财务、银行和IT/技术的相关专业供需出现饱和。人力资源、采购贸易、行政对专业对口要求较低,但因为比较受大学生欢迎,导致这些岗位的竞争也比较激烈。
但是,此数据图可以明显看出,销售类岗位需求较大,但职位竞争指数相对较低,证明大学生对销售类岗位兴趣较低。因此,“就业难”在一方面可以解释为“择业难”,很多应届生对于岗位比较挑剔,不能正视自己期望以外的职位。
单从销售职位占比高但竞争比较低情况上看,源于很多应届生对于销售岗位的误解,而使得该岗位的被关注度不大,而管中窥豹,也说明目前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以及所谓的实习项目并未能让大学生更多的了解到职位信息。
错位三 互联网环境下成长的90后:梦想与现实之间的错位
1、90后毕业生独立价值观背后的心理落差
中国式的“应届生”在毕业前和独立、生存乃至职场、工作接触得非常有限,因为对就业环境以及职业规划的不明了,当他们准备进入社会,努力地搜索工作、投递简历时,发现期望值和现实存在巨大的落差,这也导致应届毕业生最终的签约率低、毁约率高。当现实和期望存在巨大落差时,新一代的毕业生往往选择了频繁跳槽,甚至裸辞,这也给企业无形带来更大压力。
2、随着毕业时间临近,90后的应届生求职意愿却降低
从智联招聘显示的数据上看,2013年4月份起,虽然已快临近毕业时间点,但应届生的求职意愿反而在降低。从上一年9月份,进入到次年3月份,名企的校园招聘基本结束,大量中小企业开始通过网络进行招聘,同时研究生考试结果公布和公务员考试结果公布后一大拨应届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这时产生了一个小高潮。但从毕业生投递行为上来看,三月份以后,虽然签约率不高,但是总的求职意愿降低,应届生投递量下降。
错位四 经济疲软带来更多急功近利,企业更愿意使用有经验人士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在人力取向上更利益化。企业更愿意招募能在工作上独当一面的“老鸟”,而作为职场“菜鸟”的应届毕业生,更多企业不愿意投入人力、财力去培养,能提供漫长的实习岗位已属难得。
大学生就业难不会止步于今年,市场问题交给市场来解决
大学生就业的整体市场化程度较低,应届大学生就业在中国被赋予了太多色彩。那些看似“机会”的机会反而成了大学生就业的牵绊,比如户口、父母背景、关系熟人、深造机会等等影响了大学生对就业机会的判断。
同时,整个社会为大学生塑造了“优越”的心理地位,在今年的情况下,或许我们可以携全社会之力共同搭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但大学生就业难不会止步于今年,而仅仅依靠政府调控和社会呼吁是难以根本解决的。错位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就是残酷的真实市场供需情况,市场问题还是应该交给市场来解决。但大学生人才市场化才能解决问题之根本,就像中国的各类改革一样,阵痛在所难免,但长期来看必须形成人才市场健康的竞争机制。
数年来,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众说纷纭。2013年,作为招聘行业的领军者,智联招聘(www. zhaopin.com)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全盘分析和解读。
全面分析2013应届毕业生就业难:错位的就业市场
中国职场正进入刘易斯区间,意味着职位供求在总量上趋于平衡。但“招聘难”与“就业难”的局面却愈演愈烈,整个中国的人才招聘市场出现了断层,需求和供给出现了严重错位的局面。
错位一 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出现整体性错位
1、人才市场出现“纺锤型”结构错位
随着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加剧,市场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发生明显变化,直接导致人才市场出现“纺锤形”结构性失衡,即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供不应求,蓝领技工和服务人员供不应求,但人才市场供给上显然大学生和普通白领出现“假象过剩”。
2、第三产业急速发展,服务型人才需求量上涨。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产业的职位量占比远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从而导致市场对第三产业人才的需求急剧扩张。
错位二 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双方出现意愿性错位
1、毕业生依然扎堆在一二线城市,三线城市职位乏人问津
根据智联招聘的数据,从整体招聘区域上看,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多于二三线城市。虽然职位量较大,但比起求职者的倾慕仍显得有些“狼多肉少”,一线城市的职位竞争激烈程度不言而喻。相比较而言,由于少有人问津,三线城市的职位竞争显得格外冷清。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线城市的人才供给仍是“蜂窝式”的不可缓解。虽然“逃离北上广”一度成为求职者的流行口号,但似乎对于应届生来讲,“闯一闯”的心态仍然存在。显然,三四线城市的“发展空间极大”并不能成为吸引应届生关注的点。
2、都想嫁给“高富帅”,小企业门可罗雀
从智联招聘整体数据上来看,规模在20~99人以及2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的整体职位量占到了43%。然而,因为不受应届生的青睐导致竞争比相对不高。20人以下规模企业21人竞争一个岗位,相比于最高73人竞争一个岗位,落差极大。
3、大学生偏爱“皇粮”,民企尽管工资不低,仍难受青睐
从智联招聘的数据来看,民营企业整体招聘量较大,但整体竞争比却最低。受规模、知名度等影响,应届生对于“皇粮”的热衷程度依旧居高不下。而民营企业的急速扩张导致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涨。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民营企业不得不期望通过提升工资水平去吸引更多人才的关注,但仍然难受大学生青睐。
4、服务类职位需求旺盛,但大学生盲目择业导致供需缺口较大
总体分析来看,竞争激烈程度较强的岗位中,专业对口要求高的岗位为财务、银行、IT/技术,说明财务、银行和IT/技术的相关专业供需出现饱和。人力资源、采购贸易、行政对专业对口要求较低,但因为比较受大学生欢迎,导致这些岗位的竞争也比较激烈。
但是,此数据图可以明显看出,销售类岗位需求较大,但职位竞争指数相对较低,证明大学生对销售类岗位兴趣较低。因此,“就业难”在一方面可以解释为“择业难”,很多应届生对于岗位比较挑剔,不能正视自己期望以外的职位。
单从销售职位占比高但竞争比较低情况上看,源于很多应届生对于销售岗位的误解,而使得该岗位的被关注度不大,而管中窥豹,也说明目前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以及所谓的实习项目并未能让大学生更多的了解到职位信息。
错位三 互联网环境下成长的90后:梦想与现实之间的错位
1、90后毕业生独立价值观背后的心理落差
中国式的“应届生”在毕业前和独立、生存乃至职场、工作接触得非常有限,因为对就业环境以及职业规划的不明了,当他们准备进入社会,努力地搜索工作、投递简历时,发现期望值和现实存在巨大的落差,这也导致应届毕业生最终的签约率低、毁约率高。当现实和期望存在巨大落差时,新一代的毕业生往往选择了频繁跳槽,甚至裸辞,这也给企业无形带来更大压力。
2、随着毕业时间临近,90后的应届生求职意愿却降低
从智联招聘显示的数据上看,2013年4月份起,虽然已快临近毕业时间点,但应届生的求职意愿反而在降低。从上一年9月份,进入到次年3月份,名企的校园招聘基本结束,大量中小企业开始通过网络进行招聘,同时研究生考试结果公布和公务员考试结果公布后一大拨应届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这时产生了一个小高潮。但从毕业生投递行为上来看,三月份以后,虽然签约率不高,但是总的求职意愿降低,应届生投递量下降。
错位四 经济疲软带来更多急功近利,企业更愿意使用有经验人士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在人力取向上更利益化。企业更愿意招募能在工作上独当一面的“老鸟”,而作为职场“菜鸟”的应届毕业生,更多企业不愿意投入人力、财力去培养,能提供漫长的实习岗位已属难得。
大学生就业难不会止步于今年,市场问题交给市场来解决
大学生就业的整体市场化程度较低,应届大学生就业在中国被赋予了太多色彩。那些看似“机会”的机会反而成了大学生就业的牵绊,比如户口、父母背景、关系熟人、深造机会等等影响了大学生对就业机会的判断。
同时,整个社会为大学生塑造了“优越”的心理地位,在今年的情况下,或许我们可以携全社会之力共同搭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但大学生就业难不会止步于今年,而仅仅依靠政府调控和社会呼吁是难以根本解决的。错位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就是残酷的真实市场供需情况,市场问题还是应该交给市场来解决。但大学生人才市场化才能解决问题之根本,就像中国的各类改革一样,阵痛在所难免,但长期来看必须形成人才市场健康的竞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