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学习变得更有趣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wei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落实践行式活动课程,可以让数学变得更有趣,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在落实这一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时,首先要立足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活动内容;其次要创新活动形式,激活学生参与的动力;再次要让学生走进生活,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低段;践行式活动;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2-0058-02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特别强调“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融入践行式活动课程,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践行式活动从体验上看,有模拟活动,有真实活动;从场地上看,有课内活动,有课外活动;从形式上看,有阅读类、实验类、调查类、思辨类等活动,教学中设计的具体活动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地域资源来安排。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谈如何在低年级段数学教学中落实践行式活动课程,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一、立足实际,灵活选题
  学生的学习只有建立在自己的前经验基础之上才能高效进行。特别是低年级段,学生受无意注意的影响,他们的学习往往受外界环境干扰比较大。教师只要把数学设置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就能迅速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并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组织学习活动,才能让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才能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来。践行式活动课程也不例外,也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来灵活选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比如,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数学好玩”中的“班级旧物市场”安排在学生学习完乘法口决之后,其目的就是想让学生通过旧物的交换与购买,强化学生对乘法口诀的应用。但是,选择什么样的旧物拿到市场上换卖是有讲究的。根据教材的安排,玩具、图书、工艺品等物品都可以拿来换卖。如果是这样的话,学生所带来的物品中,相同的物品是不可能有几个的。如果把这些单一的物品拿到“班级旧物市场”来换卖的话,是起不到巩固乘法口诀的应用效果的。因此,在组织这一次活动课时,我对学生带来的物品进行了规定,要求学生一定要成套带来,可以是一套故事书,也可以是一套玩具。当然,如果是单个的物品,也可以多拿几件,然后定出相同的价格进行组团换卖。在换卖完之后,我再组织学生一起交流自己的换卖情况,从而对乘法算数思维进行梳理。这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但提升了乘法口决的应用能力,而且培养了合作交流能力,提升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发展了数学思考力。
  二、创新形式,激活动力
  学生对新鲜事物是最感兴趣的。如果教学活动长期在一种情境中进行,那么这样的情境就会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落实践行式活动课程也不例外, 如果长期采用一种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践行活动的话,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由一开始的高涨逐渐回落,直接影响活动效果。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践行式活动时,也要经常创新活动形式,让学生始终对活动充满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比如,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单元的“小熊开店”,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完除法计算之后安排的一个“问题解决”例题,其目的就是想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节课堂教学内容,可以通过现代媒体在课堂上完成,但是这样的形式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而言早已没有了吸引力。为此,教师可以创新教学形式,融入践行式活动理念,安排真实的购物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购物过程中体验数学的奥秘,发展自己的数学素养。而这样的体验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也是学生乐于参与的。在开展践行式活动时,我先在硬卡纸上画出各种物品的模型,比如小汽车、羽毛球、文具盒、铅笔、尺子等,并写上价格;然后再用硬纸片制作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分发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最后,让一名学生戴上小熊卡通帽子,扮演小熊开店。“小熊”把各種“物品”有序地摆放在桌面上,其他学生拿着“钱”到小熊商店购买物品。当然,最好鼓励学生同一件物品购买几个,这样就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训练学生的乘法运用能力。学生在购物这一个情境中,既掌握了知识与技能,同时交流能力与估算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快乐的。
  三、走进生活,丰富体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特别是小学数学,教材的编者更是给它披上了一件“生活的外衣”,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体会到学好数学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每一册教材中都会安排一定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去运用数学。但是,在一般的知识性教学中,教师是很少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这样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当学生每学习完一个数学知识点,或者掌握一个数学技能之后,教师应安排学生走进生活,在践行中运用所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更丰富。
  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测量”单元时,每教学完一个知识点,我就会安排学生去测量身边的物体。例如,在教学完厘米后,我就让学生用尺子去量身边的东西,有的学生去量课桌的长度,有的学生去量各种文具的长度,还有的学生回家量家中物体的长度。他们在测量的同时,还要把自己所量的数据写下来,以便回到教室进行交流。接着,让学生说一说如果身边没有尺子,要想估计一个物体的长度,该怎么办。有的学生说:“我的一拃大约是15厘米,可以用手拃一下就能估计长度了。”还有的学生说:“我的手指宽度大约是1厘米,估计比较小的物体长度时,我就可以用手指来测量。”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1厘米大约有多长,还培养了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引入践行式活动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动中思,在动中想,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 参 考 文 献 ]
  [1] 林日福.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 郑毓信.小学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 刘加霞.小学数学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责编 罗 艳)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课堂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提高课堂实效。熟读教材,有助于教师把握学习的逻辑起点;前测分析,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展开富有成效的、针对性的教学实践。从“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的学习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探索构建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逻辑起点;现实起点;起点差异;口算乘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摘 要] 数学教学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起点和生活背景:“确定位置”是坐标的入门知识,在学习这个知识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前、后、左、右、上、下等基本方位,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据点进行教学。  [关键词]前测;确定位置;教学设计;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2-0033-01  一、前测的内容  测试主要
[摘 要]教师是儿童大脑的塑造者和变革者。在培养低年级学生数感的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践行“自然体验、自主掌握、自控评估”三个环节,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生硬为自然,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感;自然;自主;自控;脑科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5-0050-03  低年级学生虽然已初步形成
[摘要]数学情境的介入应该择时而行,比如思维爬坡时“出手”,让学习变得轻松;分歧较大时“出手”,让答案趋于统一;拓展延伸时“出手”,让学习走向纵深。好的情境应该以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养、提升学生能力为落点,只要教师真正把学生放在心上,真正因学生的思维律动而应用情境,那么课堂的高效、学生的精彩和课改的绚丽也就在情理之中。数学教师应该是多种角色的糅合者:一个高效情境的创设者、介入者、拓展者,引领学
[摘 要]对教学梯形的认识,多数教师都只是在向学生传递“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这句概念。由一道简单的数梯形题的低正确率,折射出学生对梯形本质理解上的欠缺、表象建立的单薄、思维方式的无序,而这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积极落实教学活动,让学生多接触、多操作、多感悟。  [关键词]图形教学;表象;本质;强化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
[摘要]适当设置问题进行导学,引领学生个性化学习,是点亮教学的基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脉教学中的意外,通过巧设问题给予学生科学引领,并融合相关素材使之成為学生再学习、再探究的新资源,从而促进学生不断获取知识,稳健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公式推导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2-0058-02
[摘 要]复习课要实现精讲精练,教师就要精心设计习题,由一道题拓展到一节课,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运用和辨析反思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复习课教学效率。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数学;圆;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6-0037-01  数学综合能力题是将几个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同一道题中,学生
[摘 要]全面分析教学内容、学情及不同版本教材,深入挖掘周期现象规律背后的数学本质,以学生为主体,从生活环境出发,通过一系列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认识到周期现象背后是除法这一数学本质,习得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眼光。  [关键词]周期现象;建模;除法;学生视角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
[摘 要]探索一般经历“合情”和“演绎”两个推理阶段。以“有趣的乘法计算”的教学为例,以形式概括为主的过程浸润合情推理,通过例子多类型、比较多角度和联系多层次,自主建构规律的外在形式;以实质把握点睛的过程浸润演绎推理,通过表征梯度化、反思体系化和迁移立体化,刻画规律的内在道理。“合情”和“演绎”两者相辅相成和辩证统一,共同服务学生的素养培养和未来发展。  [关键词]过程经历;计算教学;探索规律  
[摘要]通过数学特色课程这个载体,引导学生把数学学习和数学学科知识、其他学科知识、现实世界等关联起来,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把学习的时空拓展到家庭和社会,打破学习时空的局限;引导学生调查、实验、尝试、探究、合作,打破学习方式的固化,让教与学变得可见,使数学的学习成为有广度、有深度和有力度的综合化学习。  [关键词]特色课程;综合化;折扇;关联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