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教师话语中连词“and”的使用在保证课堂教学环节和过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保证教师话语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的方面起着很重要的穿针引线的作用。本文从话语分析的角度,通过自建语料库的方式,对五名来自不同中学的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中连词“and”进行检索和标注,旨在探讨并揭示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连词“and”的功能性特征及其重要内涵。研究发现,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英语连词“and”的功能性特征包括:拓展功能、衔接功能、构建功能和标记功能,在教师课堂话语中分别起到了补充与引申、体现逻辑—语义关系、构建话语连贯性以及话语过渡的作用。
关键词:“and”的功能性特征;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话语分析;语料库
引言
在教师课堂话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英语连词“and”大量地贯穿其中,并在教师话语中发挥着多种重要的功能,如并列、转折、因果。然而,“and”不仅仅具有表面功能,其真正作用在于它在话语或语篇中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即“and”在表达意义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程晓堂、崔荣佳,2004)。作为课堂话语标记语之一,英语教师话语中连词“and”的使用是保证课堂教学环节和过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保证教师话语是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的重要手段,也是课堂口语交际中体现、构建话语结构以及连贯关系和语用关系的桥梁,在这方面,教师话语中的连词“and”起着很重要的穿针引线的作用(程晓堂,2008)。
可以说,在中国的英语教学课堂中,连词“and”的使用不仅仅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媒介,也反映了课堂教学的真实过程和方法,因此,研究英语连词“and”在教师课堂话语中的使用有利于教师和学者更好地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发生情况,这也是研究教师和教师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教师而言,教师阅读相关文献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分析自己在连词使用上的不足之处,从另一个视角对自己的课堂话语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进而了解自己的课堂话语的质量和效果,从而更加全面地根据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适当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成效。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分析自己在课堂上连词的使用情况,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进而增进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程晓堂,2009)。
笔者发现,作为影响教师课堂话语连贯性和逻辑性的因素之一,连词帮助教师和学生梳理并理解课堂话语中的逻辑关系。程晓堂、崔荣佳(2004)认为,连接性词语时而体现语篇中的逻辑—语义关系,时而构建逻辑—语义关系,时而既不体现也不构建逻辑—语义关系,而是起着帮助人们理解语篇、构建语篇结构的作用。而传统连词“and”作为连接性词语中的典型,在教师课堂话语中是否具有其他功能?目前并没有人对此加以研究。
本文基于程晓堂、崔荣佳(2004)对连接性词语功能的全新阐释,从话语分析的角度,以中学英语课堂为研究对象,对五个中学英语课堂(两个初中英语课堂和三个高中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的录像进行转录,通过自建语料库的方式,运用BFSU PowerConc软件和BFSU Qualitative Coder手工标注工具,对这五名中学英语教师课堂用语中连词“and”进行检索和标注,对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连词“and” 的功能性特征进行重新归类,旨在更好地从教师话语构建者的角度,了解不同功能的连词“and”如何构成教师特定的话语模式,影响教学成效。
从传统语法的角度来看,连词是用来“连接单词、短语、小句、大句等语法和语篇成分并体现其中的逻辑关系的词语”(程晓堂、崔荣佳,2004),由于本文主要研究教师课堂话语中连词的功能性特征,因此,只讨论“and”连接小句、大句、话轮等情况,不讨论连接单词或短语的情况。
研究方法
五名分别来自不同中学的中国籍英语教师参加了此次研究,包括两名初中英语教师和三名高中英语教师,为保证教师课堂话语的真实性和自然性,笔者收集了这五名英语教师的课堂录像,平均课堂时间为45分钟,采用全英文授课模式,其中三名教师教授阅读课,一名教师教授写作课,一名教师教授听说课(见表1)。
笔者将这五名中学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和学生话语进行逐字转录,并基于这五名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自建一个小型语料库,共计12,668词。本研究首先使用BFSU PowerConc软件对这五名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进行单词统计,发现教师课堂话语中连词“and”共计332个,除去“and”连接单词、短语以及由“and”构成的词组外,实际可用连词共计255个。笔者再利用BFSU PowerConc软件中的检索功能对教师话语中的连词“and”进行检索,基于“and”在教师课堂话语中所处的位置,必要时结合相应的学生话语,分析并判断连词“and”在教师课堂话语中所发挥的功能。再利用BFSU Qualitative Coder手工标注工具对这五名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连词的使用进行分类标注,并分别进行次数统计。
结果与讨论
笔者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出发,结合相应的教师课堂话语语料,根据英语连词“and”在教师课堂话语中所处的位置,对教师课堂话语中连词“and”所发挥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归纳与标注,发现在 332个连词“and”中共有255个在教师课堂话语中担任了功能性的角色,笔者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英语连词“and”在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扮演着拓展功能、衔接功能、构建功能以及标记功能(见表2)。
1. 拓展功能
英语连词“and”的拓展功能,又可称为增补功能,表示意义引申和增补,即它所连接的成分在意义上是对前一个成分所表达的意义的补充和引申。“and”的拓展功能大多出现在学生话语之后,教师用于要求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帮助其弄懂前面所说的话,或对其话题进行补充。连词“and”作为一种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的口头标志,其目的是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多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课堂话语更为准确,包含的内容更为丰富,并为其他学生提供即兴的话语机会(康艳、程晓堂,2011)。 笔者发现,当“and”充当拓展功能的时候,一方面可以自己以问句的形式独立存在,如在下面的片段1中,教师在向学生提问“奶奶喜欢什么东西”的时候,学生只给出其中一个回答,教师巧妙利用连词“and”,以升调的方式(在片段中以的形式标出)暗示学生其回答并不完整,并为学生创造机会对其回答进行说明、解释或补充。
片段1:
T: Ok, for things grandma likes, who can tell us the answer? Things grandma likes, Ok, Yang Hongyu, please.
S: Grandma likes old music.
T: Old music. Do you agree?
Ss: Yes.
T: Ok, AND...?
S: And history book.
另一方面,英语连词“and”其后所连接的成分在意义上表示教师要求学生对前一个话题所表达的意义进行补充和完善,此时“and”并不单独出现,教师经常使用含有“other”“else”等在意义上表示“其他的”这样的标记性疑问短句,引导并支持学生进行意义表达,实现“受推动的语言产出”(pushed output)。如在片段2中,教师向学生提问是否知道其他的濒临灭绝的生物时,学生回答完“熊猫”之后,教师希望继续激发学生思考,使用“and anything else?”这样的疑问短句拓展学生话语。
片段2:
T: …do you know other endangered animals? The name of other endangered animals?
Ss: Panda.
T: Great! Panda, AND anything else? Come to your mind!
Ss: Monkey.
T: Every kind of monkey? Some monkey like golden monkey, right?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功能性特征相比,“and”的拓展功能使用频数相对偏低,这可能由于其后所连接成分仅限于表达对学生话语的内容进行扩充和增补的原因所致。从英语教学的内容上来看,连词“and”的拓展功能的使用并不体现英语课堂教学内容重点的衔接,仅限于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输出机会,激发学生多思多想,调动课堂氛围,增强师生间的互动。综上所述,连词“and”的拓展功能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可理解性输入,还可以使学生关注自己的输出,从而实现受推动的输出(康艳、程晓堂,2011)。
2. 衔接功能
由于英语连词“and”本身具有约定俗成的表意功能,从句法功能上一般表示“并列”“转折”“递进”等关系(杨联平,2005),所以其本身就能够帮助人们理解话语或语篇中的逻辑—语义关系,正如胡壮麟(1994)提到,通过连词的运用,“人们可以了解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甚至可经前句从逻辑上预见后续句的语义”。因此,英语连词“and”的衔接功能主要用来体现或明示其前后所连接成分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教师借助“and”来组织话语,使之成为连贯有序的语篇,作为一种有效的语言手段,“and”的衔接功能扮演着前后话语间的“连接器”和“引导牌”(贺静,2012),标志着教师教学课段之间的连接,起着连贯衔接的作用,体现了语篇组织功能,使话语信息的表达更加明晰,既增强了课堂话语的关联性,又体现了教师话语前后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如果缺少这样的衔接,教师的前后话语会让学生听起来感觉很突兀。
笔者发现,当英语连词“and”起到衔接功能的时候,一般会在以下三种情况中发生。首先,当连词“and”其后所连接成分的意义在前文中已提及,此时,它的使用是用来明示或衔接教师课堂话语中的前后部分的“逻辑—语义”关系,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或教学指令一气呵成,使教师所述话语的推进更加明确自然。如在片段3中,教师让学生说出图片上所展示的动物名称,待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基于学生的答案再抛出另一问题,这里,“and”的使用增添了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衔接与连贯。
片段3:
T: Let’s try to see the pictures here, what is that?
Ss: Snake.
T: Snake? AND what is the big snake called? Remember that? Big snake? Python, right? Python, good.
同样,在片段4中,教师在对广告的最后一部分进行讲解的时候,“and”的使用使教师用语变得简短、简化、规范(李华,2007),既减少了一些不必要语言余赘,又体现了教师话语信息上的逻辑关联性,从而把教师课堂话语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起到了话语内容连贯的效果。
片段4:
T: Actually the last part is called the rider of an advertisement, AND introduces the information of the company. How you get the product…how you can…er…how can you get the service from the company.
第二种情况是,当连词“and”所连接的前后成分在语义上表示动作发生的前后顺序,说明后一成分是前一成分动作的继续,或者前一成分是后一成分的先决条件,这时它的使用体现了前后动作的连贯,最常见的就是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的一系列指令,经常以祈使句的形式出现。如在片段5中,教师发出指令让学生翻开书、完成阅读任务并划下写下关键词,句中的三个“and”把该教师的课堂指令顺利地衔接起来,既顺应了课堂教学的实际要求,又体现了教师课堂话语中的形式连贯。 片段5:
T: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74, AND you will have about two minutes to go through these four paragraphs. Try to figure ou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Ok? Two minutes for yourselves. Go! …Underline the key words AND write down the key words, Ok?
最后一种情况是,“and”可以用来连接其前后在“逻辑—语义”上存在并列关系的成分,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观点,在句法上,作为中心并列连词,“and”本身就可以连接在逻辑—语义上存在并列关系的单词或短语,例如,面包和黄油(bread and butter)。同样的,“and”自然也可以连接教师课堂话语中存在并列关系的句子,如在片段6中,教师在对文章结构进行总结的时候,具有同等地位的三个并列成分以“A,B and C”的形式呈现出来,体现了教师课堂教学内容和逻辑上的连贯性。
片段6:
T: So, we can actually put them into three parts in this article. The first part is actually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whole article, which is paragraph one, right? The second part is the main body part of the article, AND the third part is the…
Ss: Conclusion.
T: Conclusion, right!
3. 构建功能
程晓堂、崔荣佳(2004)提出,连接性词语时而体现语篇中的“逻辑—语义”关系,时而构建“逻辑—语义”关系,有时既不体现也不构建“逻辑—语义”关系,而是起着帮助人们理解语篇、构建语篇结构的功能。与衔接功能不同的是,“and”充当构建功能的时候,其前后所连接的成分在意义上并不存在任何的“逻辑—语义”关系,而可以用来组织话语结构。换言之,说话者通过使用连词,在陈述客观事实的同时,构建起话语语篇的结构,即将前后话语成分内容连接在一起,使听话者感觉到所听的内容是一个整体。显然,这种效果的产生并不依赖于话语语篇成分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而是说话者有意或无意地去构建前后话语间的连贯性。
笔者在教师课堂话语的自然语料中对其进行分析与归纳的时候,并未发现其具有构建“逻辑—语义”关系的功能,但却发现“and”在教师课堂话语的使用中具有构建话语连贯性的功能。这可能是因为连词“and”本身是连接性词语中的沧海一粟,其传递的前后成分之间的关系也十分有限,因此,在这里,笔者着重论述英语连词“and”的构建话语连贯性的功能。
笔者发现,连词“and”起到构建功能的时候,其本身并不具备任何意义,也并未体现出任何“逻辑—语义”关系,说话者仅仅是将“and”前后的话语内容连接在一起,构建出话语的连贯性。如片段7中,教师在本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在布置作业的同时又感谢了同学的配合,显然,布置作业和感谢配合两者之间并没有实质上的“逻辑—语义”关系,“and”的使用只是构建了教师课堂话语的连贯性而已。
片段7:
T: Ok, I’m glad to see that. So this is today’s homework AND thank you for your efforts. Ok, class is over.
再如在片段8中,教师在总结现在的舞蹈十分普及的时候,多次使用连词“and”,我们可以发现,“and”前后所连接的成分在意义上并不存在“逻辑—语义”关系,甚至在有些地方,“and”可以直接省略,但是,教师仍然会在其向学生传达信息的同时,使用连词,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构建连贯性,使教师课堂话语呈现出一个整体。
片段8:
T: But with time going on, AND the dance movements come simple. Ordinary can play it. In modern society, people have more time to enjoy themselves, AND in order to make more friends and to relax themselves, people began to dance popular dance, also we call it social dance, right?
笔者在总结归纳“and”的构建功能的时候,发现五名中学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过度使用“and”的情况,有一些“and”并不需要在教师话语中出现,甚至可以直接省略。笔者认为,“and”的过度使用可能是因为它已经成为教师话语中的“口头禅”,其使用也许也只是教师无意识的行为,只是为教师即将要传达的课堂指令或信息争取些思考的时间而已。
4. 标记功能
连词“and”在教师课堂话语中的最后一个功能是标记功能,所谓标记功能,就是教师在介绍、传递与教学内容或活动相关的信息或进行教学内容或活动指令的转换的时候,连词“and”的使用在构建教学流程的连贯性的同时,又标记了教师教学内容或课堂指令的转换,起到了教师课堂话语过渡的作用。“and”的标记功能犹如书面语中的标点符号,对于帮助学生追随教学进程和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有着重要的作用(康艳、程晓堂,2011)。 笔者发现,连词“and”充当标记功能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以2种形式出现在教师课堂话语中。第一种是以“and+问句”的形式出现,这时候,教师经常会以向同学们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或者以要求另一个同学回答问题的方式来标志课堂教学焦点的转换。在这里,“and”的使用扮演着过渡性话语标记语的角色,教师在语音语调上也会故意将“and”的发音夸张化,发音拉长或语调上扬,意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片段9中,教师想要将教学内容从面试者(interviewee)的话题转换到面试考官(interviewer)的话题上,通过使用“and”,巧妙地将课堂教学话题转换。
片段9:
T: … I want to get a job, I’m called, in this job interview, I’m called interviewer or interviewee?
Ss: Interviewee.
T: Yes, interviewee. So interviewee means, I’m sorry, interviewee means somebody who wants to get a job. AND how about the boss or the employer?
Ss: Interviewer.
第二种情况是以“and +指令性话语”的形式出现,一般以祈使句或以“let’s”开头的句式偏多。这时候,教师经常会对前一话题进行一个简要的总结,然后直截了当地转换到下一个话题中去。在这里,教师通常会在“and”处稍稍有些停顿,简短的话语停顿一方面有利于在话语层面表示对前一话题结束的提示,另一方面,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顺利地完成教学焦点的转换。如在片段10中,教师对学生回答做以总结之后,通过在“and”处简短的停顿,顺利过渡到教学内容最后一部分的分析与讲解。
片段10:
S: Maybe “Do you want to skip songs optionally in the bath?”
T: When you take bath, do you want to skip songs optionally, Ok? Sit down, please. Thank you, AND now let’s come to the last piece of advertisement.
结语
从以上的语料库样本分析中,笔者总结出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英语连词“and”的功能性特征有:拓展功能、衔接功能、构建功能以及标记功能,“and”的使用并不是单一地传递表面信息,而是利用多种话语功能,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保证教师课堂话语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功能性的语言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进行以及学生的学习。教师恰当地借助连词“and”来组织课堂话语,既保证了教师教学课段之间的连接,使之成为连贯有序的语篇,又使话语信息的表达更加连贯,增强了课堂话语的关联性,在陈述客观事实的同时,构建起话语语篇的结构,使教师课堂话语形成一个整体。与此同时,学生根据教师话语使用连词“and”中不同的功能, 既可以都可以推断出教师话语中隐含的意义,又可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语言输出机会,增强师生间的交际互动,从而实现受推动的输出。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连词“and”在构建教师课堂话语连贯性和逻辑性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and”可以作为教师话语的“口头禅”随意使用,过多地、生硬地使用“and”表面上似乎是为了保证教师课堂话语的连贯和完整,实则却从内部破坏了教师话语的连贯性和逻辑性,甚至有可能表现为教师教学内容逻辑的混乱,反而不利于教学的进行,影响教学成效。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在使用这些功能性语言的时候,应有意识地注意自己在构建教师课堂话语语篇时连接性词语的使用,甚至可以通过录音或录课的方式来记录并反思自己在教师功能性语言使用上的特点和不足,使功能性语言真正做到用得到位,使得巧妙。
总而言之,英语连词“and”在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更是保证教师话语逻辑性和连贯性的重要手段。“and”作为虚词,一直为学术界所忽视,从揭示语言本质和语言功能的角度来看,本文从话语分析的角度探讨了连词“and”的功能性特征,并揭示其在教师课堂话语使用中的内涵。以上是通过对五名来自不同中学的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连词“and”的使用分析得出的结论,连词的功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由于所建语料库较小,本文对于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连词的分类与归纳也许难以全面反映出“and”在教师话语中所有的功能性特征。未来在研究中学英语教师课堂用语中连词的使用中,笔者希望研究者可以将研究对象,研究时间,研究样本扩大,使研究更加具体、深入,使结论更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参考文献
程晓堂.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逻辑性与连贯性[J]. 基础英语教育,2008,(6):3-9.
程晓堂.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程晓堂,崔荣佳. 连接性词语功能新解[J].外语教学,2004,(3):18-21.
贺静. 外语教师课堂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考究[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74-78.
胡壮麟. 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J]. 外语教学,2001,(1):3-9.
康艳,程晓堂. 外语教师课堂话语功能新框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3):7-14.
李华. 从话语分析理论的发展看国内教师话语的研究[J]. 外语界,2007,(5):83-90.
杨联平. 英语连词AND语义及句法功能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6):56-60.
关键词:“and”的功能性特征;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话语分析;语料库
引言
在教师课堂话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英语连词“and”大量地贯穿其中,并在教师话语中发挥着多种重要的功能,如并列、转折、因果。然而,“and”不仅仅具有表面功能,其真正作用在于它在话语或语篇中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即“and”在表达意义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程晓堂、崔荣佳,2004)。作为课堂话语标记语之一,英语教师话语中连词“and”的使用是保证课堂教学环节和过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保证教师话语是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的重要手段,也是课堂口语交际中体现、构建话语结构以及连贯关系和语用关系的桥梁,在这方面,教师话语中的连词“and”起着很重要的穿针引线的作用(程晓堂,2008)。
可以说,在中国的英语教学课堂中,连词“and”的使用不仅仅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媒介,也反映了课堂教学的真实过程和方法,因此,研究英语连词“and”在教师课堂话语中的使用有利于教师和学者更好地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发生情况,这也是研究教师和教师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教师而言,教师阅读相关文献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分析自己在连词使用上的不足之处,从另一个视角对自己的课堂话语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进而了解自己的课堂话语的质量和效果,从而更加全面地根据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适当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成效。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分析自己在课堂上连词的使用情况,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进而增进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程晓堂,2009)。
笔者发现,作为影响教师课堂话语连贯性和逻辑性的因素之一,连词帮助教师和学生梳理并理解课堂话语中的逻辑关系。程晓堂、崔荣佳(2004)认为,连接性词语时而体现语篇中的逻辑—语义关系,时而构建逻辑—语义关系,时而既不体现也不构建逻辑—语义关系,而是起着帮助人们理解语篇、构建语篇结构的作用。而传统连词“and”作为连接性词语中的典型,在教师课堂话语中是否具有其他功能?目前并没有人对此加以研究。
本文基于程晓堂、崔荣佳(2004)对连接性词语功能的全新阐释,从话语分析的角度,以中学英语课堂为研究对象,对五个中学英语课堂(两个初中英语课堂和三个高中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的录像进行转录,通过自建语料库的方式,运用BFSU PowerConc软件和BFSU Qualitative Coder手工标注工具,对这五名中学英语教师课堂用语中连词“and”进行检索和标注,对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连词“and” 的功能性特征进行重新归类,旨在更好地从教师话语构建者的角度,了解不同功能的连词“and”如何构成教师特定的话语模式,影响教学成效。
从传统语法的角度来看,连词是用来“连接单词、短语、小句、大句等语法和语篇成分并体现其中的逻辑关系的词语”(程晓堂、崔荣佳,2004),由于本文主要研究教师课堂话语中连词的功能性特征,因此,只讨论“and”连接小句、大句、话轮等情况,不讨论连接单词或短语的情况。
研究方法
五名分别来自不同中学的中国籍英语教师参加了此次研究,包括两名初中英语教师和三名高中英语教师,为保证教师课堂话语的真实性和自然性,笔者收集了这五名英语教师的课堂录像,平均课堂时间为45分钟,采用全英文授课模式,其中三名教师教授阅读课,一名教师教授写作课,一名教师教授听说课(见表1)。
笔者将这五名中学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和学生话语进行逐字转录,并基于这五名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自建一个小型语料库,共计12,668词。本研究首先使用BFSU PowerConc软件对这五名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进行单词统计,发现教师课堂话语中连词“and”共计332个,除去“and”连接单词、短语以及由“and”构成的词组外,实际可用连词共计255个。笔者再利用BFSU PowerConc软件中的检索功能对教师话语中的连词“and”进行检索,基于“and”在教师课堂话语中所处的位置,必要时结合相应的学生话语,分析并判断连词“and”在教师课堂话语中所发挥的功能。再利用BFSU Qualitative Coder手工标注工具对这五名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连词的使用进行分类标注,并分别进行次数统计。
结果与讨论
笔者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出发,结合相应的教师课堂话语语料,根据英语连词“and”在教师课堂话语中所处的位置,对教师课堂话语中连词“and”所发挥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归纳与标注,发现在 332个连词“and”中共有255个在教师课堂话语中担任了功能性的角色,笔者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英语连词“and”在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扮演着拓展功能、衔接功能、构建功能以及标记功能(见表2)。
1. 拓展功能
英语连词“and”的拓展功能,又可称为增补功能,表示意义引申和增补,即它所连接的成分在意义上是对前一个成分所表达的意义的补充和引申。“and”的拓展功能大多出现在学生话语之后,教师用于要求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帮助其弄懂前面所说的话,或对其话题进行补充。连词“and”作为一种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的口头标志,其目的是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多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课堂话语更为准确,包含的内容更为丰富,并为其他学生提供即兴的话语机会(康艳、程晓堂,2011)。 笔者发现,当“and”充当拓展功能的时候,一方面可以自己以问句的形式独立存在,如在下面的片段1中,教师在向学生提问“奶奶喜欢什么东西”的时候,学生只给出其中一个回答,教师巧妙利用连词“and”,以升调的方式(在片段中以的形式标出)暗示学生其回答并不完整,并为学生创造机会对其回答进行说明、解释或补充。
片段1:
T: Ok, for things grandma likes, who can tell us the answer? Things grandma likes, Ok, Yang Hongyu, please.
S: Grandma likes old music.
T: Old music. Do you agree?
Ss: Yes.
T: Ok, AND...?
S: And history book.
另一方面,英语连词“and”其后所连接的成分在意义上表示教师要求学生对前一个话题所表达的意义进行补充和完善,此时“and”并不单独出现,教师经常使用含有“other”“else”等在意义上表示“其他的”这样的标记性疑问短句,引导并支持学生进行意义表达,实现“受推动的语言产出”(pushed output)。如在片段2中,教师向学生提问是否知道其他的濒临灭绝的生物时,学生回答完“熊猫”之后,教师希望继续激发学生思考,使用“and anything else?”这样的疑问短句拓展学生话语。
片段2:
T: …do you know other endangered animals? The name of other endangered animals?
Ss: Panda.
T: Great! Panda, AND anything else? Come to your mind!
Ss: Monkey.
T: Every kind of monkey? Some monkey like golden monkey, right?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功能性特征相比,“and”的拓展功能使用频数相对偏低,这可能由于其后所连接成分仅限于表达对学生话语的内容进行扩充和增补的原因所致。从英语教学的内容上来看,连词“and”的拓展功能的使用并不体现英语课堂教学内容重点的衔接,仅限于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输出机会,激发学生多思多想,调动课堂氛围,增强师生间的互动。综上所述,连词“and”的拓展功能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可理解性输入,还可以使学生关注自己的输出,从而实现受推动的输出(康艳、程晓堂,2011)。
2. 衔接功能
由于英语连词“and”本身具有约定俗成的表意功能,从句法功能上一般表示“并列”“转折”“递进”等关系(杨联平,2005),所以其本身就能够帮助人们理解话语或语篇中的逻辑—语义关系,正如胡壮麟(1994)提到,通过连词的运用,“人们可以了解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甚至可经前句从逻辑上预见后续句的语义”。因此,英语连词“and”的衔接功能主要用来体现或明示其前后所连接成分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教师借助“and”来组织话语,使之成为连贯有序的语篇,作为一种有效的语言手段,“and”的衔接功能扮演着前后话语间的“连接器”和“引导牌”(贺静,2012),标志着教师教学课段之间的连接,起着连贯衔接的作用,体现了语篇组织功能,使话语信息的表达更加明晰,既增强了课堂话语的关联性,又体现了教师话语前后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如果缺少这样的衔接,教师的前后话语会让学生听起来感觉很突兀。
笔者发现,当英语连词“and”起到衔接功能的时候,一般会在以下三种情况中发生。首先,当连词“and”其后所连接成分的意义在前文中已提及,此时,它的使用是用来明示或衔接教师课堂话语中的前后部分的“逻辑—语义”关系,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或教学指令一气呵成,使教师所述话语的推进更加明确自然。如在片段3中,教师让学生说出图片上所展示的动物名称,待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基于学生的答案再抛出另一问题,这里,“and”的使用增添了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衔接与连贯。
片段3:
T: Let’s try to see the pictures here, what is that?
Ss: Snake.
T: Snake? AND what is the big snake called? Remember that? Big snake? Python, right? Python, good.
同样,在片段4中,教师在对广告的最后一部分进行讲解的时候,“and”的使用使教师用语变得简短、简化、规范(李华,2007),既减少了一些不必要语言余赘,又体现了教师话语信息上的逻辑关联性,从而把教师课堂话语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起到了话语内容连贯的效果。
片段4:
T: Actually the last part is called the rider of an advertisement, AND introduces the information of the company. How you get the product…how you can…er…how can you get the service from the company.
第二种情况是,当连词“and”所连接的前后成分在语义上表示动作发生的前后顺序,说明后一成分是前一成分动作的继续,或者前一成分是后一成分的先决条件,这时它的使用体现了前后动作的连贯,最常见的就是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的一系列指令,经常以祈使句的形式出现。如在片段5中,教师发出指令让学生翻开书、完成阅读任务并划下写下关键词,句中的三个“and”把该教师的课堂指令顺利地衔接起来,既顺应了课堂教学的实际要求,又体现了教师课堂话语中的形式连贯。 片段5:
T: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74, AND you will have about two minutes to go through these four paragraphs. Try to figure ou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Ok? Two minutes for yourselves. Go! …Underline the key words AND write down the key words, Ok?
最后一种情况是,“and”可以用来连接其前后在“逻辑—语义”上存在并列关系的成分,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观点,在句法上,作为中心并列连词,“and”本身就可以连接在逻辑—语义上存在并列关系的单词或短语,例如,面包和黄油(bread and butter)。同样的,“and”自然也可以连接教师课堂话语中存在并列关系的句子,如在片段6中,教师在对文章结构进行总结的时候,具有同等地位的三个并列成分以“A,B and C”的形式呈现出来,体现了教师课堂教学内容和逻辑上的连贯性。
片段6:
T: So, we can actually put them into three parts in this article. The first part is actually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whole article, which is paragraph one, right? The second part is the main body part of the article, AND the third part is the…
Ss: Conclusion.
T: Conclusion, right!
3. 构建功能
程晓堂、崔荣佳(2004)提出,连接性词语时而体现语篇中的“逻辑—语义”关系,时而构建“逻辑—语义”关系,有时既不体现也不构建“逻辑—语义”关系,而是起着帮助人们理解语篇、构建语篇结构的功能。与衔接功能不同的是,“and”充当构建功能的时候,其前后所连接的成分在意义上并不存在任何的“逻辑—语义”关系,而可以用来组织话语结构。换言之,说话者通过使用连词,在陈述客观事实的同时,构建起话语语篇的结构,即将前后话语成分内容连接在一起,使听话者感觉到所听的内容是一个整体。显然,这种效果的产生并不依赖于话语语篇成分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而是说话者有意或无意地去构建前后话语间的连贯性。
笔者在教师课堂话语的自然语料中对其进行分析与归纳的时候,并未发现其具有构建“逻辑—语义”关系的功能,但却发现“and”在教师课堂话语的使用中具有构建话语连贯性的功能。这可能是因为连词“and”本身是连接性词语中的沧海一粟,其传递的前后成分之间的关系也十分有限,因此,在这里,笔者着重论述英语连词“and”的构建话语连贯性的功能。
笔者发现,连词“and”起到构建功能的时候,其本身并不具备任何意义,也并未体现出任何“逻辑—语义”关系,说话者仅仅是将“and”前后的话语内容连接在一起,构建出话语的连贯性。如片段7中,教师在本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在布置作业的同时又感谢了同学的配合,显然,布置作业和感谢配合两者之间并没有实质上的“逻辑—语义”关系,“and”的使用只是构建了教师课堂话语的连贯性而已。
片段7:
T: Ok, I’m glad to see that. So this is today’s homework AND thank you for your efforts. Ok, class is over.
再如在片段8中,教师在总结现在的舞蹈十分普及的时候,多次使用连词“and”,我们可以发现,“and”前后所连接的成分在意义上并不存在“逻辑—语义”关系,甚至在有些地方,“and”可以直接省略,但是,教师仍然会在其向学生传达信息的同时,使用连词,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构建连贯性,使教师课堂话语呈现出一个整体。
片段8:
T: But with time going on, AND the dance movements come simple. Ordinary can play it. In modern society, people have more time to enjoy themselves, AND in order to make more friends and to relax themselves, people began to dance popular dance, also we call it social dance, right?
笔者在总结归纳“and”的构建功能的时候,发现五名中学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过度使用“and”的情况,有一些“and”并不需要在教师话语中出现,甚至可以直接省略。笔者认为,“and”的过度使用可能是因为它已经成为教师话语中的“口头禅”,其使用也许也只是教师无意识的行为,只是为教师即将要传达的课堂指令或信息争取些思考的时间而已。
4. 标记功能
连词“and”在教师课堂话语中的最后一个功能是标记功能,所谓标记功能,就是教师在介绍、传递与教学内容或活动相关的信息或进行教学内容或活动指令的转换的时候,连词“and”的使用在构建教学流程的连贯性的同时,又标记了教师教学内容或课堂指令的转换,起到了教师课堂话语过渡的作用。“and”的标记功能犹如书面语中的标点符号,对于帮助学生追随教学进程和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有着重要的作用(康艳、程晓堂,2011)。 笔者发现,连词“and”充当标记功能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以2种形式出现在教师课堂话语中。第一种是以“and+问句”的形式出现,这时候,教师经常会以向同学们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或者以要求另一个同学回答问题的方式来标志课堂教学焦点的转换。在这里,“and”的使用扮演着过渡性话语标记语的角色,教师在语音语调上也会故意将“and”的发音夸张化,发音拉长或语调上扬,意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片段9中,教师想要将教学内容从面试者(interviewee)的话题转换到面试考官(interviewer)的话题上,通过使用“and”,巧妙地将课堂教学话题转换。
片段9:
T: … I want to get a job, I’m called, in this job interview, I’m called interviewer or interviewee?
Ss: Interviewee.
T: Yes, interviewee. So interviewee means, I’m sorry, interviewee means somebody who wants to get a job. AND how about the boss or the employer?
Ss: Interviewer.
第二种情况是以“and +指令性话语”的形式出现,一般以祈使句或以“let’s”开头的句式偏多。这时候,教师经常会对前一话题进行一个简要的总结,然后直截了当地转换到下一个话题中去。在这里,教师通常会在“and”处稍稍有些停顿,简短的话语停顿一方面有利于在话语层面表示对前一话题结束的提示,另一方面,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顺利地完成教学焦点的转换。如在片段10中,教师对学生回答做以总结之后,通过在“and”处简短的停顿,顺利过渡到教学内容最后一部分的分析与讲解。
片段10:
S: Maybe “Do you want to skip songs optionally in the bath?”
T: When you take bath, do you want to skip songs optionally, Ok? Sit down, please. Thank you, AND now let’s come to the last piece of advertisement.
结语
从以上的语料库样本分析中,笔者总结出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英语连词“and”的功能性特征有:拓展功能、衔接功能、构建功能以及标记功能,“and”的使用并不是单一地传递表面信息,而是利用多种话语功能,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保证教师课堂话语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功能性的语言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进行以及学生的学习。教师恰当地借助连词“and”来组织课堂话语,既保证了教师教学课段之间的连接,使之成为连贯有序的语篇,又使话语信息的表达更加连贯,增强了课堂话语的关联性,在陈述客观事实的同时,构建起话语语篇的结构,使教师课堂话语形成一个整体。与此同时,学生根据教师话语使用连词“and”中不同的功能, 既可以都可以推断出教师话语中隐含的意义,又可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语言输出机会,增强师生间的交际互动,从而实现受推动的输出。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连词“and”在构建教师课堂话语连贯性和逻辑性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and”可以作为教师话语的“口头禅”随意使用,过多地、生硬地使用“and”表面上似乎是为了保证教师课堂话语的连贯和完整,实则却从内部破坏了教师话语的连贯性和逻辑性,甚至有可能表现为教师教学内容逻辑的混乱,反而不利于教学的进行,影响教学成效。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在使用这些功能性语言的时候,应有意识地注意自己在构建教师课堂话语语篇时连接性词语的使用,甚至可以通过录音或录课的方式来记录并反思自己在教师功能性语言使用上的特点和不足,使功能性语言真正做到用得到位,使得巧妙。
总而言之,英语连词“and”在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更是保证教师话语逻辑性和连贯性的重要手段。“and”作为虚词,一直为学术界所忽视,从揭示语言本质和语言功能的角度来看,本文从话语分析的角度探讨了连词“and”的功能性特征,并揭示其在教师课堂话语使用中的内涵。以上是通过对五名来自不同中学的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连词“and”的使用分析得出的结论,连词的功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由于所建语料库较小,本文对于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连词的分类与归纳也许难以全面反映出“and”在教师话语中所有的功能性特征。未来在研究中学英语教师课堂用语中连词的使用中,笔者希望研究者可以将研究对象,研究时间,研究样本扩大,使研究更加具体、深入,使结论更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参考文献
程晓堂.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逻辑性与连贯性[J]. 基础英语教育,2008,(6):3-9.
程晓堂.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程晓堂,崔荣佳. 连接性词语功能新解[J].外语教学,2004,(3):18-21.
贺静. 外语教师课堂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考究[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74-78.
胡壮麟. 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J]. 外语教学,2001,(1):3-9.
康艳,程晓堂. 外语教师课堂话语功能新框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3):7-14.
李华. 从话语分析理论的发展看国内教师话语的研究[J]. 外语界,2007,(5):83-90.
杨联平. 英语连词AND语义及句法功能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6):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