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是学生生涯的开端,而识字就是学习知识和文化的“敲门砖”、“开锁匙”,作为教师,我们理应把字教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如何做到这一点?本文结合教学经验,从教学的艺术意识、场景意识、专业意识三个角度入手,希望能让学生受到更为生动、丰富而准确的汉字教育。
关键词:艺术意识;情景意识;专业意识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源流和基石,随着国人文化水平的日益提升,汉字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为学者,贵有初”,识文断字从娃娃抓起不仅适合低龄儿童身心特点,也是长期学业生涯的开端和基石。从教学经验来看,孩子们一年级入学时多数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储备量,但是他们仍有很高的识字积极性,同时也存在对同样的字理解程度参差不齐的现象。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巩固和增进他们的知识基础,就是教师面临的问题。
一、增强识字教学的艺术意识
在观察过的不少课堂教学中,老师仍然太重视识字的功利性,只是机械地将字音、字义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只待完成一学期的识字量要求了事,课堂上也依然把一笔一划地带着读和写当成唯一的手段。须知学习本应是一个快乐生动的过程,而非枯燥单调的重复。
教写字就只能在空中比划一撇一捺吗?我在书法中得到新的启发。汉字不仅仅是意义的载体,同时还是视觉艺术的载体,在儿童学习的初期就应该在增长汉字知识之外,注意书法艺术传递的美感,这样就在完善智育的同时还加入了美育。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书法知识带入课堂呢?
于是我在识字课上做出了新的尝试。在教怎么认、怎么写之外,还讲授怎么写好看,为什么这样好看,对于二、三年级有一定识字储备的学生,还会讲字与字怎样布局美观。比如 “一”字,教学时会用毛笔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们看到运笔过程,并且讲述:“别看这是最简单的一画,我们要把它写得有劲、有气势,唐朝有个大书法家叫欧阳询,他说:“一”字看起来就像是‘千里阵云’,天空的云层绵延千里、一字排开,多壮观! ”实践反馈,学生们并没有感到增加的讲解复杂难懂,反而积极想象和回应,对学习的字更有兴趣,甚至更有感情。
作为从象形文字演化而来的表意文字,汉字本身就蕴含着图像信息,而千年流传的书法艺术更是赋予它浑厚的美感。因此,汉字教学不应舍弃艺术的启发,它是我们文化的特有优势。
二、注重识字教学的场景意识
在西方先进的儿童行为研究中,认为把知识融入场景中是帮助儿童更高效理解和记忆的方式。为了实践这一认知理论,帮助低年级学生更高效的记忆,我把场景理解为两种:一是虚拟的,二是现实的。
所谓“虚拟的场景”,其实就是故事化。故事是孩子们易于接受的方式,把讲知识换成讲故事,起到的课堂效果是意想不到的。比如,在讲“万”字时,我在板书中在“万”字前面又写了它的繁体“萬”,再写出它的金文,以及甲骨文,学生观察四种字体可以明显看出,越早的字越像一只蝎子。原来当年造字的地区蝎子众多,而它们又喜爱群居,古人就用成群结队的蝎子表示数量庞大。如果不去挖掘字形演变,把它变成一个造字的小故事,学生们不能在课堂上知道“万”的字形与字义的联系,不知所以然,这样的讲述不仅加深了记忆,更让学生发现字的“趣味”,纷纷表示希望了解更多的古文字和它们的故事。
老师片面而孤立地讲授基本字义,以为这种简单方式才是小学生容易掌握的,不充分利用方块字的特点进行汉字图像的联系,利用汉字内涵的丰富进一步教授相关的引申意义,利用汉字形义相生的特点去梳理音、形、义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看似简单,实则是单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地去识字反而不容易激发联想,加强理解和记忆。
再有就是“现实的场景”,即识字教学与现实生活场景相联系,例如,教学生认识餐厅中的字、书房中的字等等,既成系列,又接近他们的日常生活,更亲切更实用,这种方法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提升识字教学的专业意识
在观察中发现,尽管有许多老师也在尝试上述的场景教学、联想记忆,他们也意图把更丰富的内容融入教学,可是存在一个普遍问题:为了让孩子愿意记、容易记,编造了一些故事、游戏、笑话,字形的组成,字音的解释,字义的联想完全凭空捏造。这样虽然可能也达到了基础音形义的掌握,却是通过曲解为代价获得的,也就是知其然,同时记住了错误的所以然,虽然学得了字,却丢掉了字背后的文化。
须知每个字的构成和来历都是既定的,这些学问都在古代的“小学”之中。如果说过去受限于信息不发达,那么在今天随便哪一个日常用字都能在网络上获得完完本本的解释,市场上各类汉字畅销书更是把字的来龙去脉花样百出地呈现给读者,只要有心每一个老师都不难给学生讲出一堂生动而专业的汉字课。
四、总结
综上,本文从三个方面的意识探讨改进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分别是增强艺术意识、注重场景意识、提升专业意识,希望在学生在识字的黄金阶段和进入学生生涯的初期能够把汉字之美、汉字之富、汉字之华精彩、渊博而又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他们爱上文字,从而爱上学习。
参考文献:
[1] 付招弟.浅谈一年级语文趣味识字教学[J].语文课内外,2019,(第35期).
[2] 黃梅.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J].小作家选刊,2018,(第13期).
关键词:艺术意识;情景意识;专业意识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源流和基石,随着国人文化水平的日益提升,汉字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为学者,贵有初”,识文断字从娃娃抓起不仅适合低龄儿童身心特点,也是长期学业生涯的开端和基石。从教学经验来看,孩子们一年级入学时多数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储备量,但是他们仍有很高的识字积极性,同时也存在对同样的字理解程度参差不齐的现象。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巩固和增进他们的知识基础,就是教师面临的问题。
一、增强识字教学的艺术意识
在观察过的不少课堂教学中,老师仍然太重视识字的功利性,只是机械地将字音、字义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只待完成一学期的识字量要求了事,课堂上也依然把一笔一划地带着读和写当成唯一的手段。须知学习本应是一个快乐生动的过程,而非枯燥单调的重复。
教写字就只能在空中比划一撇一捺吗?我在书法中得到新的启发。汉字不仅仅是意义的载体,同时还是视觉艺术的载体,在儿童学习的初期就应该在增长汉字知识之外,注意书法艺术传递的美感,这样就在完善智育的同时还加入了美育。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书法知识带入课堂呢?
于是我在识字课上做出了新的尝试。在教怎么认、怎么写之外,还讲授怎么写好看,为什么这样好看,对于二、三年级有一定识字储备的学生,还会讲字与字怎样布局美观。比如 “一”字,教学时会用毛笔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们看到运笔过程,并且讲述:“别看这是最简单的一画,我们要把它写得有劲、有气势,唐朝有个大书法家叫欧阳询,他说:“一”字看起来就像是‘千里阵云’,天空的云层绵延千里、一字排开,多壮观! ”实践反馈,学生们并没有感到增加的讲解复杂难懂,反而积极想象和回应,对学习的字更有兴趣,甚至更有感情。
作为从象形文字演化而来的表意文字,汉字本身就蕴含着图像信息,而千年流传的书法艺术更是赋予它浑厚的美感。因此,汉字教学不应舍弃艺术的启发,它是我们文化的特有优势。
二、注重识字教学的场景意识
在西方先进的儿童行为研究中,认为把知识融入场景中是帮助儿童更高效理解和记忆的方式。为了实践这一认知理论,帮助低年级学生更高效的记忆,我把场景理解为两种:一是虚拟的,二是现实的。
所谓“虚拟的场景”,其实就是故事化。故事是孩子们易于接受的方式,把讲知识换成讲故事,起到的课堂效果是意想不到的。比如,在讲“万”字时,我在板书中在“万”字前面又写了它的繁体“萬”,再写出它的金文,以及甲骨文,学生观察四种字体可以明显看出,越早的字越像一只蝎子。原来当年造字的地区蝎子众多,而它们又喜爱群居,古人就用成群结队的蝎子表示数量庞大。如果不去挖掘字形演变,把它变成一个造字的小故事,学生们不能在课堂上知道“万”的字形与字义的联系,不知所以然,这样的讲述不仅加深了记忆,更让学生发现字的“趣味”,纷纷表示希望了解更多的古文字和它们的故事。
老师片面而孤立地讲授基本字义,以为这种简单方式才是小学生容易掌握的,不充分利用方块字的特点进行汉字图像的联系,利用汉字内涵的丰富进一步教授相关的引申意义,利用汉字形义相生的特点去梳理音、形、义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看似简单,实则是单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地去识字反而不容易激发联想,加强理解和记忆。
再有就是“现实的场景”,即识字教学与现实生活场景相联系,例如,教学生认识餐厅中的字、书房中的字等等,既成系列,又接近他们的日常生活,更亲切更实用,这种方法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提升识字教学的专业意识
在观察中发现,尽管有许多老师也在尝试上述的场景教学、联想记忆,他们也意图把更丰富的内容融入教学,可是存在一个普遍问题:为了让孩子愿意记、容易记,编造了一些故事、游戏、笑话,字形的组成,字音的解释,字义的联想完全凭空捏造。这样虽然可能也达到了基础音形义的掌握,却是通过曲解为代价获得的,也就是知其然,同时记住了错误的所以然,虽然学得了字,却丢掉了字背后的文化。
须知每个字的构成和来历都是既定的,这些学问都在古代的“小学”之中。如果说过去受限于信息不发达,那么在今天随便哪一个日常用字都能在网络上获得完完本本的解释,市场上各类汉字畅销书更是把字的来龙去脉花样百出地呈现给读者,只要有心每一个老师都不难给学生讲出一堂生动而专业的汉字课。
四、总结
综上,本文从三个方面的意识探讨改进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分别是增强艺术意识、注重场景意识、提升专业意识,希望在学生在识字的黄金阶段和进入学生生涯的初期能够把汉字之美、汉字之富、汉字之华精彩、渊博而又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他们爱上文字,从而爱上学习。
参考文献:
[1] 付招弟.浅谈一年级语文趣味识字教学[J].语文课内外,2019,(第35期).
[2] 黃梅.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J].小作家选刊,2018,(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