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音乐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切感受到,虽然这些智障孩子在生理或心理上有着不同程度的缺陷,但他们同样喜欢感受美好的事物,他们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并渴望与他人沟通交流,只要方法得当,我们一定能引领孩子们进入音乐的世界,让他们获得内在的音乐感受,达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开发潜能、改善功能的目的。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音乐素材既要源于生活,又要指导生活
学以致用是培智学校各科课程共同追求的目标,唱游与律动课当然也不例外。培智学校唱游与律动课并没有统一使用的现成教材,需要我们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每班学生的智力残疾程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自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而且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指导作用,为他们将来更好地参与社会、融入社会提供帮助。
比如,为了增强他们的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我选择了《小兔子乖乖》、《不上你的当》、《提防怪叔叔》这些儿歌。通过边学边唱这些儿歌,孩子们懂得了给陌生人开门、跟陌生人走、要陌生人的东西等这些行为是非常危险的,应该向儿歌中讲的那样提防“怪叔叔”、不要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不给陌生人开门。再比如,为了培养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我选择了儿歌《交通安全歌》,并将十字路口“搬到”了教室里,让他们边听边唱边表演“红灯你要停,绿灯可以行,看见黄灯要小心,最好不要行……过马路走斑马线,你我大家都安全……”这样尽力引导学生把音乐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使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到了许多生活知识。
二、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有机整合,增强课堂趣味性
信息技术逐步与各门学科、各门课程有机整合,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教学方式,使所有学科及课程步入了信息化发展的轨道。信息技术也使唱游与律动课改变了以往“我教你唱”的枯燥教学方式,通过更加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直观有趣,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首先,信息技术的运用提供了多感官的刺激。智障儿童由于智力发展的缺陷,其身心发展水平均落后于普通儿童。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为孩子们提供集图片、文字、动画、声音等于一体的综合刺激,使他们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如在教学儿歌《走路》时,我用动画视频来展示小兔子走路蹦蹦跳、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这些动作神态,再加上文字的展现和老师的解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使他们很容易记住歌词,加深了对歌曲含义的理解。
其次,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多媒体教学使我们所教的内容不止停留在老师的口述和孩子们的想象中,更能让孩子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我在教学《小鸭子》时,首先让智障儿童看一下小鸭子的视频,优美的画面一下子就吸引了他们。然后又让他们跟着视频学习小鸭走路摇呀摇,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都进入情境之中,个个表演得很认真。当我让一名自闭症儿童模仿小鸭走路时,他抬起屁股左右扭动,嘴里不时发出小鸭子的叫声。他的举动,引起大家的欢笑。孩子们都很兴奋,争相表演,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三、游戏、律动齐参与,表现自我促交流
唱游与律动课程由欣赏与感受、演唱、音乐游戏和律动四个学习领域构成。其中音乐游戏和律动在唱游律动的众多环节中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建立正确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激发和发展他们的表现力,还能通过集体活动增进友谊、促进合作,让他们在唱唱、跳跳、玩玩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过“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教师的任务就是让每颗种子都发芽,而音乐游戏就是促使每颗种子都发芽的有效手段。我曾经设计了一个名叫《什么乐器在唱歌》的音乐游戏,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分辨一些小乐器的音色。我事先给孩子们准备了很多小乐器,然后让每个孩子从沙锤、手摇铃、双响筒、三角铁、响板等小乐器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然后听老师播放音频。先仔细听一听,然后再试一试,看看是不是自己手中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孩子们仔细听着老师播放的音频,努力分辨是不是自己手中乐器发出的声音。当有些孩子发现不是自己手中乐器发出的声音时,还情致盎然地去寻找是哪位同学手中乐器发出的声音。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同学之间还会小声讨论,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很快将这些乐器的名称和它们的音色记在了脑海里。这就是音乐游戏的魅力。
律动则是伴随音乐,按节拍节奏做出简单肢体动作的活动。通过律动活动,学生可以感受音乐要素,还可以自己创编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如教学《爱我你就抱抱我》这首欢快的儿歌时,当孩子们熟悉了歌曲以后,我就请大家跟我一起听着歌词“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愛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来做动作。我没有统一动作要求,只要能表现出“陪、亲、夸、抱”这几个动词,随便什么动作都可以。于是在表现“亲亲我”的时候,有的孩子把双手放在嘴边表示亲亲,有的孩子则把小嘴撅起来表示亲亲;在表现“夸夸我”的时候,有的孩子举起了大拇指,而有的孩子则双手掐腰表现出得意的样子;在表现“抱抱我”时,一个孩子干脆直接去拥抱他旁边的同伴……各种各样的动作表达了孩子们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虽然不一定那么优美,却锻炼了孩子们肢体的协调性,激发了表现欲和创造力。
美的事物没有国界、不分人群,音乐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当然也属于智力障碍的孩子们。唱游与律动课能使智障学生在感受和体验音乐美感的同时,了解音乐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他们喜爱音乐、热爱生活,为其平等参与、融入社会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我愿与特教同仁一起不断探索、努力实践,让唱游与律动课堂真正成为智障儿童成长的乐园。
一、音乐素材既要源于生活,又要指导生活
学以致用是培智学校各科课程共同追求的目标,唱游与律动课当然也不例外。培智学校唱游与律动课并没有统一使用的现成教材,需要我们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每班学生的智力残疾程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自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而且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指导作用,为他们将来更好地参与社会、融入社会提供帮助。
比如,为了增强他们的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我选择了《小兔子乖乖》、《不上你的当》、《提防怪叔叔》这些儿歌。通过边学边唱这些儿歌,孩子们懂得了给陌生人开门、跟陌生人走、要陌生人的东西等这些行为是非常危险的,应该向儿歌中讲的那样提防“怪叔叔”、不要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不给陌生人开门。再比如,为了培养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我选择了儿歌《交通安全歌》,并将十字路口“搬到”了教室里,让他们边听边唱边表演“红灯你要停,绿灯可以行,看见黄灯要小心,最好不要行……过马路走斑马线,你我大家都安全……”这样尽力引导学生把音乐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使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到了许多生活知识。
二、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有机整合,增强课堂趣味性
信息技术逐步与各门学科、各门课程有机整合,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教学方式,使所有学科及课程步入了信息化发展的轨道。信息技术也使唱游与律动课改变了以往“我教你唱”的枯燥教学方式,通过更加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直观有趣,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首先,信息技术的运用提供了多感官的刺激。智障儿童由于智力发展的缺陷,其身心发展水平均落后于普通儿童。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为孩子们提供集图片、文字、动画、声音等于一体的综合刺激,使他们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如在教学儿歌《走路》时,我用动画视频来展示小兔子走路蹦蹦跳、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这些动作神态,再加上文字的展现和老师的解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使他们很容易记住歌词,加深了对歌曲含义的理解。
其次,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多媒体教学使我们所教的内容不止停留在老师的口述和孩子们的想象中,更能让孩子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我在教学《小鸭子》时,首先让智障儿童看一下小鸭子的视频,优美的画面一下子就吸引了他们。然后又让他们跟着视频学习小鸭走路摇呀摇,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都进入情境之中,个个表演得很认真。当我让一名自闭症儿童模仿小鸭走路时,他抬起屁股左右扭动,嘴里不时发出小鸭子的叫声。他的举动,引起大家的欢笑。孩子们都很兴奋,争相表演,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三、游戏、律动齐参与,表现自我促交流
唱游与律动课程由欣赏与感受、演唱、音乐游戏和律动四个学习领域构成。其中音乐游戏和律动在唱游律动的众多环节中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建立正确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激发和发展他们的表现力,还能通过集体活动增进友谊、促进合作,让他们在唱唱、跳跳、玩玩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过“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教师的任务就是让每颗种子都发芽,而音乐游戏就是促使每颗种子都发芽的有效手段。我曾经设计了一个名叫《什么乐器在唱歌》的音乐游戏,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分辨一些小乐器的音色。我事先给孩子们准备了很多小乐器,然后让每个孩子从沙锤、手摇铃、双响筒、三角铁、响板等小乐器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然后听老师播放音频。先仔细听一听,然后再试一试,看看是不是自己手中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孩子们仔细听着老师播放的音频,努力分辨是不是自己手中乐器发出的声音。当有些孩子发现不是自己手中乐器发出的声音时,还情致盎然地去寻找是哪位同学手中乐器发出的声音。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同学之间还会小声讨论,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很快将这些乐器的名称和它们的音色记在了脑海里。这就是音乐游戏的魅力。
律动则是伴随音乐,按节拍节奏做出简单肢体动作的活动。通过律动活动,学生可以感受音乐要素,还可以自己创编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如教学《爱我你就抱抱我》这首欢快的儿歌时,当孩子们熟悉了歌曲以后,我就请大家跟我一起听着歌词“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愛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来做动作。我没有统一动作要求,只要能表现出“陪、亲、夸、抱”这几个动词,随便什么动作都可以。于是在表现“亲亲我”的时候,有的孩子把双手放在嘴边表示亲亲,有的孩子则把小嘴撅起来表示亲亲;在表现“夸夸我”的时候,有的孩子举起了大拇指,而有的孩子则双手掐腰表现出得意的样子;在表现“抱抱我”时,一个孩子干脆直接去拥抱他旁边的同伴……各种各样的动作表达了孩子们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虽然不一定那么优美,却锻炼了孩子们肢体的协调性,激发了表现欲和创造力。
美的事物没有国界、不分人群,音乐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当然也属于智力障碍的孩子们。唱游与律动课能使智障学生在感受和体验音乐美感的同时,了解音乐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他们喜爱音乐、热爱生活,为其平等参与、融入社会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我愿与特教同仁一起不断探索、努力实践,让唱游与律动课堂真正成为智障儿童成长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