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对区域游戏活动进行显性指导和隐性指导,发挥区域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同时强化幼儿自主、个性发展。
显性指导是教师不参与幼儿游戏活动,而是通过语言或者动作介入幼儿的游戏活动,并指导幼儿进行探究,主要通过以下方式:
常规指导 例如:美劳区新投放的“魔法桔子”中,有一个操作材料是横行霸道的螃蟹,孩子们看到材料后充满了好奇,但是无从下手。此时,教师应该向幼儿介绍游戏活动规则及材料名称。但是对于不同的材料介绍时也要掌握不同的度,较难的材料需要反复讲解,避免幼儿对材料产生错误的理解。对于相对容易的操作材料来说,教师就不必教得太过透彻,以免打消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和探知欲望。
随机指导 征征、阳阳、鹏鹏三名小朋友一起到了建筑区,征征和阳阳一人拿了一些圆柱形的积木,在不同的区域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搭建。搭着搭着,圆柱体的积木没有了,两个人四下寻找了一下,他们看见鹏鹏手里拿着两个圆柱形的积木正在另一个角落进行着自己的搭建。此时,征征从阳阳那接连拿了两块圆柱形的积木,阳阳发现了,双手叉腰说:“征征你怎么拿我积木呀,这是我的。”征征听了阳阳的话不再去拿阳阳的积木,游戏活动陷入了“僵局”。这时正在一旁观察的李老师俯下身子,将游戏区的三名小朋友聚在一起,对他们说:“积木是大家的,你看你们三个人都在单独地搭建所以积木没有了,如果你们三人的积木集中到一起是不是就够多了,你们三个人商量一下。”听了老师的话,三个小朋友开始交流起来并进行了分工,征征负责传递积木,阳阳和鹏鹏负责搭建,三个人共同搭起积木来。
幼儿之间因抢夺游戏材料产生矛盾,教师发现后及时介入化解矛盾,并引导幼儿通过沟通解决问题,最终三人合作搭建。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进行随机指导,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同伴間沟通和合作意识。
激励指导 区域活动时间到了,老师请幼儿选择自己想去的区域时,一名幼儿开心地说道:“我要去拼插区。”其他幼儿也你一嘴我一嘴地说了起来。这时老师看到佳佳安静地坐在小椅子上,从她的眼神我看出,她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但是并没有像其他小朋友那样说出来,于是老师说:“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听听佳佳想去哪个区域好不好,佳佳你来说说你想去哪个区域玩?”佳佳站起身回答道:“我想去图书区。”老师又问:“那你刚才为什么没有像其他小朋友那样说出自己的想法呢?”佳佳回答道:“因为老师没让回答,太吵了,根本听不清楚。”老师说:“佳佳做得非常好,刚才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老师根本没法听清楚你想去的区域,小朋友们应该向佳佳学习,想好自己要去的区域,等老师分配区域时,再举手说出自己的想法。”听到老师夸佳佳做得好,小朋友们也都像佳佳一样坐好了,等待老师一个一个地分配区域。
区域活动中,同样也需要教师通过鼓励、肯定的手段激励引导幼儿,幼儿得到肯定,进一步树立自信心,同伴也通过观察受表扬幼儿的行为,强化自身的表现。
隐性指导是教师通过对游戏区域环境的布置,通过环境与幼儿进行沟通,而不是教师直接与幼儿进行对话、动作等直接介入幼儿活动的指导方式。在宽松、自主、自由的空间中进行游戏、学习,幼儿探索自身所需的经验、兴趣,幼儿更容易接受这种方式。如:材料投放、环境创设等都是区域活动中的隐性指导,充分调动幼儿自主游戏的兴趣,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可以通过为幼儿补充辅助材料或者提供替代材料等支持幼儿达到游戏目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感”。开展丰富的区域活动,不仅能够满足感不同个体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能照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
与幼儿互动并进行指导 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创设适宜的活动条件,在游戏过程中指导幼儿,引导幼儿实现教育意图,完成教学目标。通过区域游戏,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大胆探索,充分实践,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与此同时,教师应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减少干预,尊重幼儿的个体需要,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最后,教师还应多观察幼儿活动,抓准时机,适当、适时干预幼儿活动,引导幼儿顺利完成游戏活动,实现游戏意图。
重视对游戏后的评价 开展游戏评价,可以帮助幼儿积累游戏活动经验,修正不正确的游戏做法,提高幼儿游戏水平。幼儿通过对游戏活动的描述、讨论、分析、分享,体会游戏活动的快乐,进一步培养对区域活动的浓厚兴趣。通过游戏评价,教师也能重温游戏过程,弥补遗漏的细节,为今后更好地组织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提供支持。
总之,通过开展自由、自主的区域活动,促进幼儿个性的良好发展,深入挖掘区域活动的重要作用,让区域活动成为教师成长、幼儿成才的坚实阶梯。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花石匠幼儿园)
显性指导
显性指导是教师不参与幼儿游戏活动,而是通过语言或者动作介入幼儿的游戏活动,并指导幼儿进行探究,主要通过以下方式:
常规指导 例如:美劳区新投放的“魔法桔子”中,有一个操作材料是横行霸道的螃蟹,孩子们看到材料后充满了好奇,但是无从下手。此时,教师应该向幼儿介绍游戏活动规则及材料名称。但是对于不同的材料介绍时也要掌握不同的度,较难的材料需要反复讲解,避免幼儿对材料产生错误的理解。对于相对容易的操作材料来说,教师就不必教得太过透彻,以免打消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和探知欲望。
随机指导 征征、阳阳、鹏鹏三名小朋友一起到了建筑区,征征和阳阳一人拿了一些圆柱形的积木,在不同的区域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搭建。搭着搭着,圆柱体的积木没有了,两个人四下寻找了一下,他们看见鹏鹏手里拿着两个圆柱形的积木正在另一个角落进行着自己的搭建。此时,征征从阳阳那接连拿了两块圆柱形的积木,阳阳发现了,双手叉腰说:“征征你怎么拿我积木呀,这是我的。”征征听了阳阳的话不再去拿阳阳的积木,游戏活动陷入了“僵局”。这时正在一旁观察的李老师俯下身子,将游戏区的三名小朋友聚在一起,对他们说:“积木是大家的,你看你们三个人都在单独地搭建所以积木没有了,如果你们三人的积木集中到一起是不是就够多了,你们三个人商量一下。”听了老师的话,三个小朋友开始交流起来并进行了分工,征征负责传递积木,阳阳和鹏鹏负责搭建,三个人共同搭起积木来。
幼儿之间因抢夺游戏材料产生矛盾,教师发现后及时介入化解矛盾,并引导幼儿通过沟通解决问题,最终三人合作搭建。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进行随机指导,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同伴間沟通和合作意识。
激励指导 区域活动时间到了,老师请幼儿选择自己想去的区域时,一名幼儿开心地说道:“我要去拼插区。”其他幼儿也你一嘴我一嘴地说了起来。这时老师看到佳佳安静地坐在小椅子上,从她的眼神我看出,她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但是并没有像其他小朋友那样说出来,于是老师说:“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听听佳佳想去哪个区域好不好,佳佳你来说说你想去哪个区域玩?”佳佳站起身回答道:“我想去图书区。”老师又问:“那你刚才为什么没有像其他小朋友那样说出自己的想法呢?”佳佳回答道:“因为老师没让回答,太吵了,根本听不清楚。”老师说:“佳佳做得非常好,刚才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老师根本没法听清楚你想去的区域,小朋友们应该向佳佳学习,想好自己要去的区域,等老师分配区域时,再举手说出自己的想法。”听到老师夸佳佳做得好,小朋友们也都像佳佳一样坐好了,等待老师一个一个地分配区域。
区域活动中,同样也需要教师通过鼓励、肯定的手段激励引导幼儿,幼儿得到肯定,进一步树立自信心,同伴也通过观察受表扬幼儿的行为,强化自身的表现。
隐性指导
隐性指导是教师通过对游戏区域环境的布置,通过环境与幼儿进行沟通,而不是教师直接与幼儿进行对话、动作等直接介入幼儿活动的指导方式。在宽松、自主、自由的空间中进行游戏、学习,幼儿探索自身所需的经验、兴趣,幼儿更容易接受这种方式。如:材料投放、环境创设等都是区域活动中的隐性指导,充分调动幼儿自主游戏的兴趣,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可以通过为幼儿补充辅助材料或者提供替代材料等支持幼儿达到游戏目的。
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感”。开展丰富的区域活动,不仅能够满足感不同个体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能照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
与幼儿互动并进行指导 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创设适宜的活动条件,在游戏过程中指导幼儿,引导幼儿实现教育意图,完成教学目标。通过区域游戏,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大胆探索,充分实践,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与此同时,教师应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减少干预,尊重幼儿的个体需要,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最后,教师还应多观察幼儿活动,抓准时机,适当、适时干预幼儿活动,引导幼儿顺利完成游戏活动,实现游戏意图。
重视对游戏后的评价 开展游戏评价,可以帮助幼儿积累游戏活动经验,修正不正确的游戏做法,提高幼儿游戏水平。幼儿通过对游戏活动的描述、讨论、分析、分享,体会游戏活动的快乐,进一步培养对区域活动的浓厚兴趣。通过游戏评价,教师也能重温游戏过程,弥补遗漏的细节,为今后更好地组织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提供支持。
总之,通过开展自由、自主的区域活动,促进幼儿个性的良好发展,深入挖掘区域活动的重要作用,让区域活动成为教师成长、幼儿成才的坚实阶梯。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花石匠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