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6年李宇春问鼎超女冠军,中性美一词开始悄然冲击着人们传统的审美观念。正当人们还在为李宇春的阳刚帅气或缺乏女人味争论不休时,孔雀哥哥之流泛滥网络,李俊基等花样美男则成了少男少女们心中的偶像,甚至于模仿的对象。对此,焦虑忧心者进而提出了这样的追问:中性美大行其道,是否源于中小学阶段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性别的严重失衡?
众所周知,提到教育,人们心目中首先浮现的是女性柔婉贤淑的形象,尤其是班主任,所谓“事无巨细,劳心劳力”,女性身上特有的母性光辉及耐性使之成为了班主任的首选。一般来说,女性教师为人处事温和细腻,有一种天生的亲和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容易与学生进行沟通。同时,女性教师大多具有认真、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兼具家长、教师角色的同一性。相当一部分家长比较欢迎班主任工作由女性教师担任。“女班主任现象”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社会及家长的需求。
殊不知教育是有阶段性的,每个阶段孩子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是完全不相同的,也就是说,不同的阶段孩子对不同性别老师的依赖度是不同的,或者说不同阶段不同性别的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同的。而现阶段,从幼儿园教育直至中学教育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校无疑担负起了教导、培育学生性别确认、定位的重任,班主任更是责无旁贷。
当然,女教师当班主任比男教师当班主任多的现实说明,女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占有相对的优势。所以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盲目的用男班主任替换女班主任的方法解决现有问题,又要在平常的工作中追根溯源,注意方式方法,从本质上杜绝隐患。
首先,从学校教学人员安排上看,一个班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应有合理的性别搭配,这样才能在日常教学中做到刚柔并济,扬长补短。从心理健康的角度上来说,长期缺少“男子汉”榜样力量的熏陶,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
其次,女性班主任身上 “母性”要适可而止,可用而不可滥用。我们在大多数女性班主任身上所常见的“保姆型”的班级管理模式对于学生自控自主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健全个性的培养都是十分有害的。女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稳定的前提下,不妨在有些方面采取“粗放型”管理,利用学生的身心自动调节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创造,最大限度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再次,在平等对待学生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男女有别。男生粗心、刚强、爽快、调皮、勇敢、多事,而女生则细心、柔弱、羞涩、文静、内敛、乖巧。尊重生理与心理差异,这本身就是因材施教。同一件事情,在不违背公平公正的原则下,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区别对待男生女生,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也更有助于学生在不同的性别定位上长期发展。
总之,在学校教育中,只有做到男女教师互学互补、扬长避短,才能真正促使教育朝着多元、健康的方向发展。
众所周知,提到教育,人们心目中首先浮现的是女性柔婉贤淑的形象,尤其是班主任,所谓“事无巨细,劳心劳力”,女性身上特有的母性光辉及耐性使之成为了班主任的首选。一般来说,女性教师为人处事温和细腻,有一种天生的亲和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容易与学生进行沟通。同时,女性教师大多具有认真、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兼具家长、教师角色的同一性。相当一部分家长比较欢迎班主任工作由女性教师担任。“女班主任现象”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社会及家长的需求。
殊不知教育是有阶段性的,每个阶段孩子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是完全不相同的,也就是说,不同的阶段孩子对不同性别老师的依赖度是不同的,或者说不同阶段不同性别的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同的。而现阶段,从幼儿园教育直至中学教育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校无疑担负起了教导、培育学生性别确认、定位的重任,班主任更是责无旁贷。
当然,女教师当班主任比男教师当班主任多的现实说明,女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占有相对的优势。所以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盲目的用男班主任替换女班主任的方法解决现有问题,又要在平常的工作中追根溯源,注意方式方法,从本质上杜绝隐患。
首先,从学校教学人员安排上看,一个班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应有合理的性别搭配,这样才能在日常教学中做到刚柔并济,扬长补短。从心理健康的角度上来说,长期缺少“男子汉”榜样力量的熏陶,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
其次,女性班主任身上 “母性”要适可而止,可用而不可滥用。我们在大多数女性班主任身上所常见的“保姆型”的班级管理模式对于学生自控自主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健全个性的培养都是十分有害的。女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稳定的前提下,不妨在有些方面采取“粗放型”管理,利用学生的身心自动调节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创造,最大限度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再次,在平等对待学生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男女有别。男生粗心、刚强、爽快、调皮、勇敢、多事,而女生则细心、柔弱、羞涩、文静、内敛、乖巧。尊重生理与心理差异,这本身就是因材施教。同一件事情,在不违背公平公正的原则下,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区别对待男生女生,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也更有助于学生在不同的性别定位上长期发展。
总之,在学校教育中,只有做到男女教师互学互补、扬长避短,才能真正促使教育朝着多元、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