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此可见,盲盒可以多角度满足人们不同的心理需求。但能令盲盒如此火爆的更本质的原因,在于“炒盲盒”能够带来的经济方面的利益。如同“炒鞋”一样,“炒盲盒”的利益不仅是被做盲盒生意的人或机构获得,也能惠及买家。
对卖方来说,有IP与设计加持并且能满足多层面心理需求的盲盒自然是不缺热度的。根据《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来看,“95后”诸多“烧钱”的爱好中,手办潮玩排名第一,其中盲盒的玩家数量增长最快。在天猫上,有将近20万的消费者每年平均为盲盒花费20 000元,购买力最强的用户每年花费的金额甚至达到了百万元以上。在知名盲盒售卖商“泡泡玛特”的天猫官方旗舰店中,2018年“双11”当天销售额就高达2 786万元,复购率达到40%。
对盲盒玩家来说,二手交易平台是获取利润的好地方。例如在盲盒圈受欢迎的品牌Molly中的一款59元的“潘神圣诞隐藏款”,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中已经炒出了2 350元的高价,在原价基础上直接飙升39倍。过去一年中,在闲鱼上进行交易的盲盒爱好者数量多达30万人次,关于盲盒交易的信息量也比前一年增长了320%。
既能满足心理需求又能有钱赚,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炒盲盒”会如此火爆了。而盲盒的火爆给互联网中的许多领域都注入了活力,然而在互联网的加持下,“盲盒经济”的热度又能否持久呢?
给互联网注入活力,“盲盒经济”热度能否持续?
其实“盲盒热”的兴起离不开互联网的助力,而在这个过程中盲盒也反过来给互联网中的许多领域注入了活力。
第一个是互联社交领域。要知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沉迷盲盒无法自拔的同时,玩家们也会在网络上寻找有着相同爱好的人,相互交流自己所买到的盲盒样式,开出了怎样的手办或潮玩,还会互相交换手里的存货,当然还有更多的人寻找着其他用户打算转卖的“隐藏款”。
还有一种非常认真严谨的玩家,会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发布自己的购买经验,例如怎样根据盲盒的尺寸、重量和摇晃手感等多种因素判断里面产品的造型,这种行为在许多圈子里都会被奉为“大神操作”,同样容易吸引到众多爱好者的关注并引发热烈讨论。
其实无论是相互沟通、买卖交易还是传授经验,都属于互联网社交的类别。这些社群和帖子让社交平台的活跃度提升,与盲盒有关的热门话题吸引了更多的用户。要知道,这是几乎每个想做社交的平台都想获得的两大因素:热度与流量。而盲盒的火爆,则让社交平台更容易看到这两点。
第二个是视频领域。在“抖音”中,与“盲盒”相关的视频播放量高达8.7亿次。在B站搜索关键词“盲盒”,会出来一大堆视频,播放量同样不在少数。
要知道,虽然盲盒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可不菲的投入还是有许多人负担不起或者不愿负担,但同时又放不下对“刺激感”的追求,所以看视频就成了缓解这种“矛盾”的折中之法,虽然自己买不起,但可以看别人开,那种快感虽比不上自己开盲盒,但也能获得一定程度上的刺激感。
另外,看别人开出了不喜欢的款式可能会莫名开心,相反会产生羡慕嫉妒恨的心理,虽然这种心理称不上健康,但刺激是肯定的。也正是这些原因,视频平台中的开盲盒视频播放量才会一路看涨,给做相关视频的个人、团队以及平台本身都增加了不少收益。
第三个是电商平台。不论是天猫那种传统的大型电商交易平台,还是闲鱼这种线上二手交易平台,都能在盲盒初次售卖与二次转卖的过程中获得利润,可以说盲盒的复购率、买卖利用率和升值空间都很高,不论是在哪个环节做这笔生意都不亏。
盲盒给互联网注入了活力,反之更多的人也在社交沟通、观看视频和逛电商平台的过程中入了盲盒的“坑”,并学会了“炒盲盒”。如此循环往复,热度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并且卖方还在不断挖掘消费者的衍生需求,以便达到聚集人气、提升复购率的目的。
然而当一门生意过热却又缺少束缚之时,就难免出现各种问题。
首先,消费者的热情和好奇不可能永远保持下去,尽管“炒盲盒”这件事也能让消费者获得经济上的利益,但能月入上万甚至月入百万那种级别的玩家毕竟还是少数,多数人也只是玩玩,不太可能靠这个门路赚大钱。
另外,ACG、文创等领域尽管火爆,但也还没达到“国民级”的程度,所以尽管有互联网的加持,也不会火太久。并且过热的生意容易引来居心不良者,以次充好之类的现象也就难免。
所以想要“盲盒经济”能够发挥作用的时间久一些,就有必要防止这类问题扩大化,尽可能多地挖掘主流领域的IP,并且认真做好产品,这样有可能会让“盲盒经济”的这份热度继续保持,不至于很快被下一个热点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