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与疏漏,我们常常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简单地归咎于学习不认真。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数学成绩欠佳的那些学生,除了少数学习不努力,还有多数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都很好,因此这种形式化的总结不是主要原因。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从学习方法,尤其是学习方式上找原因。本文通过对高中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形成原因及具体表现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生 数学学习 学习障碍 对策
在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在数学学习上花了很多时间,投入了很多精力,但数学成绩没有提高,慢慢的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对数学失去了信心,长此以往,在数学学习中形成了一定的学习障碍,因此研究高中生的数学学习障碍,对于增强高中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中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形成原因及具体表现
数学学习障碍形成的原因及表现是多方面的,笔者在与学生零距离的接触中,综合各方面情况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原有的数学基础知识不牢固。
根据布鲁纳的认识发展理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学习总是要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对“从外到内”的输入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一种易于掌握的形式加以储存。当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符时或者新旧知识中间缺乏必要的“媒介点”时,这些新知识就会被排斥或经“校正”后吸收。有些学生原有的知识不牢固,导致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衔接不上,不能将新旧知识加以整合,成为解决问题的障碍。例如,“在周长为定值的扇形中,半径是多少时扇形面积最大?”在解决这道题时,出错的有这么几类:①扇形的概念不清楚;②将周长表示成两半径之和;③认为周长就是弧长;④扇形的面积公式不清楚;这说明有些学生头脑中缺乏扇形周长、面积等知识,致使问题无法解决。
1.2 新的知识体系不完善。
数学中的公式、定理多,在教材中绝大多数都进行了证明,但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记结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善于分析思考其证明的学习方法,忽视其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数列时,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书本上都给出了证明,但是有些同学不去关心公式的由来,而是死记硬背,记住公式。这样当然能解决一些直接套用公式的题目,但是在遇到下面这样的题目时, 求 .很多学生就无从下手了,这就要用到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方法。细心的学生会发现,很多推导公式定理的一些方法,经常用来解题。因此平时学习应注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对提高解题能力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
1.3 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
有些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解题时不考虑习题的要求和条件,不预先想好解题的思路就开始盲目答题,对问题分析也仅仅局限于直观的形象学习,而不去对问题进行综合考虑,进一步揭示问题的实质,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薄弱,所以学习呆板,缺乏联想,形成数学学习障碍,具体表现:①喜欢生搬硬套现成公式、定理。②喜欢按固定模式学习,缺乏联想类比习惯。③只满足题目的答案,不注意解题过程的规范化、合理化,缺乏反思。
1.4 学习定势的消极作用。
由于高中生已经有相当丰富的解题经验,因此,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某些想法深信不疑,很难使其放弃一些陈旧的解题经验,学习陷入僵化状态,不能根据新的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常常阻抑更合理有效的学习甚至造成歪曲的认识。如刚学立体几何时,一提到两直线垂直,学生马上意识到这两直线必相交,从而造成错误的认识。
1.5 学生的畏难情绪。
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志薄弱,遇到稍微难一点的问题,就不能静下心来思考。久而久之,养成了学习的惰性。一些学生碰到应用题就怕,不能冷静的去读题,有时候很简单的一个二次函数应用题,失分都很厉害。感觉比较复杂的题目不敢去做,实际上只要静下心来,很快就能找到思路。
由此可见,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形成,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重突破学生的数学学习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
2. 高中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突破
2.1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就能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学习障碍的产生。教师在课堂中适时介绍一些数学小故事,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求和时,可以与学生分享“棋盘小麦”故事;在教授数学归纳法前,可以给学生介绍多米诺骨牌。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
2.2 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公式,而是要求学生更深一步地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2.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习惯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审题,规范解题过程,做后反思,课后总结等,并针对典型习题的解答过程给予认真的分析、讲解、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做好题目类型的归类、解题方法和习题类型的总结和章节知识的归纳,使整个知识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张系统的网络图。
2.4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突破学习障碍,找到适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类比转化等思想方面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2.5 减少学习定势的负面影响。
学生运用掌握知识,形成一套有效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推理方式,这方法变成了学生的一种固定学习模式,即学习定势。学习定势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注意易形成学习定势的地方,从而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克服,使学生在面对新的问题情境时,能依据新信息及时调整思路,避免走进误区。
2.6 激励学生战胜数学学习中的困难。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数学题目太多太杂,尤其是高中数学题都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同学们有克服困难和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要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应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多一份肯定,少一分惩罚、少一分指责,这样教师建立了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学生就会对自己的真实感受、看法畅所欲言。教师通过友好而公平的方式促进课堂的健康氛围,增进师生关系,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鼓励积极行为,激励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能力。
当然,突破学生的数学学习障碍的方法还有很多方面,这些都需要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发展为己任,势必会为数学教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生 数学学习 学习障碍 对策
在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在数学学习上花了很多时间,投入了很多精力,但数学成绩没有提高,慢慢的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对数学失去了信心,长此以往,在数学学习中形成了一定的学习障碍,因此研究高中生的数学学习障碍,对于增强高中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中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形成原因及具体表现
数学学习障碍形成的原因及表现是多方面的,笔者在与学生零距离的接触中,综合各方面情况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原有的数学基础知识不牢固。
根据布鲁纳的认识发展理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学习总是要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对“从外到内”的输入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一种易于掌握的形式加以储存。当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符时或者新旧知识中间缺乏必要的“媒介点”时,这些新知识就会被排斥或经“校正”后吸收。有些学生原有的知识不牢固,导致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衔接不上,不能将新旧知识加以整合,成为解决问题的障碍。例如,“在周长为定值的扇形中,半径是多少时扇形面积最大?”在解决这道题时,出错的有这么几类:①扇形的概念不清楚;②将周长表示成两半径之和;③认为周长就是弧长;④扇形的面积公式不清楚;这说明有些学生头脑中缺乏扇形周长、面积等知识,致使问题无法解决。
1.2 新的知识体系不完善。
数学中的公式、定理多,在教材中绝大多数都进行了证明,但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记结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善于分析思考其证明的学习方法,忽视其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数列时,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书本上都给出了证明,但是有些同学不去关心公式的由来,而是死记硬背,记住公式。这样当然能解决一些直接套用公式的题目,但是在遇到下面这样的题目时, 求 .很多学生就无从下手了,这就要用到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方法。细心的学生会发现,很多推导公式定理的一些方法,经常用来解题。因此平时学习应注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对提高解题能力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
1.3 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
有些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解题时不考虑习题的要求和条件,不预先想好解题的思路就开始盲目答题,对问题分析也仅仅局限于直观的形象学习,而不去对问题进行综合考虑,进一步揭示问题的实质,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薄弱,所以学习呆板,缺乏联想,形成数学学习障碍,具体表现:①喜欢生搬硬套现成公式、定理。②喜欢按固定模式学习,缺乏联想类比习惯。③只满足题目的答案,不注意解题过程的规范化、合理化,缺乏反思。
1.4 学习定势的消极作用。
由于高中生已经有相当丰富的解题经验,因此,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某些想法深信不疑,很难使其放弃一些陈旧的解题经验,学习陷入僵化状态,不能根据新的问题的特点作出灵活的反应,常常阻抑更合理有效的学习甚至造成歪曲的认识。如刚学立体几何时,一提到两直线垂直,学生马上意识到这两直线必相交,从而造成错误的认识。
1.5 学生的畏难情绪。
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志薄弱,遇到稍微难一点的问题,就不能静下心来思考。久而久之,养成了学习的惰性。一些学生碰到应用题就怕,不能冷静的去读题,有时候很简单的一个二次函数应用题,失分都很厉害。感觉比较复杂的题目不敢去做,实际上只要静下心来,很快就能找到思路。
由此可见,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形成,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重突破学生的数学学习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
2. 高中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突破
2.1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就能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学习障碍的产生。教师在课堂中适时介绍一些数学小故事,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求和时,可以与学生分享“棋盘小麦”故事;在教授数学归纳法前,可以给学生介绍多米诺骨牌。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
2.2 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公式,而是要求学生更深一步地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2.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习惯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审题,规范解题过程,做后反思,课后总结等,并针对典型习题的解答过程给予认真的分析、讲解、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做好题目类型的归类、解题方法和习题类型的总结和章节知识的归纳,使整个知识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张系统的网络图。
2.4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突破学习障碍,找到适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类比转化等思想方面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2.5 减少学习定势的负面影响。
学生运用掌握知识,形成一套有效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推理方式,这方法变成了学生的一种固定学习模式,即学习定势。学习定势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注意易形成学习定势的地方,从而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克服,使学生在面对新的问题情境时,能依据新信息及时调整思路,避免走进误区。
2.6 激励学生战胜数学学习中的困难。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数学题目太多太杂,尤其是高中数学题都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同学们有克服困难和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要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应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多一份肯定,少一分惩罚、少一分指责,这样教师建立了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学生就会对自己的真实感受、看法畅所欲言。教师通过友好而公平的方式促进课堂的健康氛围,增进师生关系,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鼓励积极行为,激励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能力。
当然,突破学生的数学学习障碍的方法还有很多方面,这些都需要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发展为己任,势必会为数学教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