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乌合之众”的心理特点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ca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乌合之众”是指人们常说的社会群体或社会集合。群体中的个人因为受到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会表现出“低智商”,滋生出“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这在意见多元化,表达自由化的自媒体时代,表现更为突出。2013年2月,“李某某轮奸案”在网络爆发,网络传播环境中呈现出非理性表达和暴力言词一边倒的局面,对自媒体时代“乌合之众”的心理特点分析将有助于网络传播环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乌合之众”;自媒体时代;“李某某案”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4-0030-02
  “乌合之众”主要指集合为群体的人们。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其经典著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认为,“聚集成群体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转到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的心理。[1]”在全民参与,交互性强的自媒体时代,网民不是分散的个体,而是由有着共同利益诉求、相似话语体系的群体组成。
  对于社会热点话题,网民往往借助微博等自媒体网络平台加以热议,通过观点的交流与碰撞形成或划分为数个群体。从2011年开宝马撞人并打伤车主到2013年参与轮奸事件,“李某某”成为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微博和百度、360等搜索引擎的热门关键词。“乌合之众”对李某某非理性的攻击、侮辱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其背后的心理特点值得研究。
  一、潜移默化中的固有认知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对事物先入为主的固有认知,甚至是个人偏见。新媒体技术的使用会传播和加深民众对某一群体或阶层的固有认知。随着网络空间与手机微博兴起,各种互动信息软件被大量开发,网民通过便捷高效的信息传递技术更积极地就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传达自身情绪、态度和意见。根据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2]。自媒体越来越成为公众舆论呈现的平台。
  潜移默化的固有认知逐渐会转化成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在“李某某案”中,网民对“权二代”的刻板印象成为网络舆论爆发的重要原因。“刻板成见”(stereotype)是1922年李普曼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即指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板印象”会使人在认知某一群体时带有普遍性的预先认知,忽视个体差异,从而导致知觉上的错误,妨碍对他人做出理性的评价。
  “权二代”、“富二代”、“官二代”群体被关注,与新兴媒体尤其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有着密切联系。先是“富二代”频频在网络上炫富,后又有药家鑫开车撞人并下车刺人致其死亡,“官二代”李刚校园开车撞死学生,合肥“富二代”恋爱不成将少女毁容。大众媒体铺天盖地地对“富二代”案件进行报道与评论,网上的“乌合之众”也对“权二代”事件口诛笔伐,利用微博、论坛等自媒体平台进行讨论并扩散。加之“X二代”社会贫富差距大、“拼爹”时代就业机会不均等,“官二代”、“富二代”已经被标签化、妖魔化,扩大为社会不平等的代名词,进而成为公众不满情绪的直接宣泄口。
  对“X二代”财大气粗、颐指气使的刻板印象以及自诩弱势者的标签在提醒着网民,要为贫困讨公道,要洗净社会毛孔中肮脏的血液。自然与网民情感倾向相符合的网络信息被挑选出来,网民在这些素材的基础上来猜测事件的过程,而这些经过筛选的信息又在网络审判中强化了网民固有的情感偏向。由于李某某是名门之后,和“红二代”、“官二代”、“星二代”、“富二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便引发了网络中“乌合之众”仇富仇官“一边倒”的强烈共鸣,有着极具感染力的情绪化色彩,极易形成集体非理性或集体无意识状态。
  二、虚拟环境中的人性放纵
  自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具有受众接近性,这使得自媒体成为网民发泄自我情绪,表达自我意见和形成公共舆论的重要场所。在自媒体环境中,网民更快捷、随意地在网上发表言论,但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性,交流内容更多的是对信息表象、感官的认知,情绪化成分比较重,表现出人性的放纵,缺乏理性和对言论的责任感。
  勒庞认为群体中存在着一个个“无名氏”。人们在使用自媒体进行信息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处于一种不被他人知道姓名和身份,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安全状态。在网络信息交流中,“乌合之众”的行为往往会表现为少理性、多放纵。正是这种“无名氏”心理和免于责任的心态,容易使网民对严肃的司法案件人为添加过多的非理性色彩,对案件当事人的与案件本身毫无关联的行为采取“不留死角”的开挖,甚至口无遮拦的攻击侮辱,造成了网络暴力。
  截止2013年11月16日,笔者在新浪微博中键入“李某某”,显示微博数量为11311302条。网上对于李某某的恶少劣迹,几乎都是一边倒的谴责怒骂,而对其名人父母,也是负面评价居多。网民在散布信息时带有明显倾向性,用语带有感情色彩,偏激且夸张。李某某轮奸案本是一起原本独立的刑事案件,却在口水、谩骂、戏谑和众多关注中俨然成了一例裹挟着汹涌民意的公共舆论事件。
  自媒体环境下,网民开始利用强大的信息工具检索和散布李某某履历,不顾未成年人在刑事案件中应受的保护,罗列出了他的“事迹”,先是花20万元改装宝马,并无证驾驶,无故打人被劳教一年。这样一位有过“前科”的少年却有着令人羡慕、辉煌不凡的经历:4岁被捧为中国幼儿申奥形象大使;7岁被封为“根正苗红”;10岁入中国少年冰球队;15岁开演唱会;上最好的学校,接触上流人群。这一前一后的对比再次掀起网民对“权二代”群体的妒恨与讽刺,他们把李某某连带其父母的过往经历、生活细节等掘地三尺,大张旗鼓地披露出来,令其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微博上这些与案件毫无关系的非理性的谩骂和羞辱,已经逾越对李某某犯罪的批评,而是侵犯到了个人名誉权。披着言论自由、民主意识的外衣,实际上是“乌合之众”的涌动,是去责任化“无名氏”心理的驱使,他们打着维护正义的口号,行使着网络暴力。   三、非理性浪潮中的观点失声
  在对李某某口诛笔伐的非理性浪潮中,少数理性意见被淹没。网民对“李某某轮奸案”的审判结果以及案件未公开审理骂声一片,认为权钱交易下的司法程序有猫腻。尽管网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认为案件未公开审理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但是,这样的声音往往湮没在大量抨击与讽刺性话语中,甚至引发网友的群起而攻之。因此,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微弱,而抨击的一方越来越强大。
  德国女社会学家诺依曼在20世纪中后期提出了“沉默的螺旋”(the spiral of silence),“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总是力图从周围环境中寻求支持,避免陷入孤立状态,这是人的‘社会天性’。为了防止因孤立而受到社会惩罚,个人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际首先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他们便倾向于积极大胆的表明自己的观点;反之,一般人就会屈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附和。[3]”可见,舆论的形成并不一定是社会公众“理性讨论”的结果,而是在“意见环境”的压力下,人们对“优势意见”逐渐趋同,进而对少数人权益漠视和侵犯的产物。
  勒庞也指出“群体很容易做出刽子手的举动。”在人人都可发声、但人人都迫于“意见环境”压力的自媒体时代,大众极易沦为冲动易变、缺乏理性的“刽子手”,这种自由的言论很容易导致“网络审判”,从而制造和引导一种“众情激奋”的舆论氛围,在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的传播机制下,网民常常容易丧失正确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干预司法程序,给司法公正带来压力。
  网民通常不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新闻专业主义素养,在网络舆论中体现更多的是朴素的道德观,而往往忽视司法的程序性和新闻职业者的公正性。注重细枝末节,且由当事人有罪出发推定其日常生活轨迹,通过大量细节佐证其“有罪”事实。在事件酝酿和发酵过程中,“乌合之众”成了司法审判的参与者。只要是为李某某辩护的,都会遭到网络上的一片骂声,网络民众舆论的审判已经发展为不仅是对当事人的审判,也是对少数意见的审判。对于司法审判的结果,“乌合之众”早已有了倾向性期待,并积极主动地推动这一期待结果的产生。李某某面对舆论的讨伐之声,很不利于他在法庭上接受公正的司法审判。
  四、结 语
  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了众多严重的社会矛盾,“X二代”正是贫富分化、机会不均等种种矛盾的符号化体现。宽松的自媒体环境中,网民找到了对这些社会矛盾发泄的最佳场所。未成年人犯罪本应该是社会共同的责任,但由于是名人之后,网络上恶搞了一场“爹娘罩着去战斗”,网民的负面情绪得以发泄,但是群情激奋的环境里,催化形成一种激进而强大的负面舆论气氛,而这种网络上的表达并非网民理性探讨的结果,对司法程序的干预是对法治原则的漠视,这不利于民主、法治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鞠龙克.消费文化浅析[J].理论界,2012(7).
  [2] 杨魁,董雅丽.消费文化理论研究——基于全球化的视野和历史的维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 李旭.对当代中国消费文化研究的若干反思[J].网络财富,2008(10).
  [4] (英)迈克·费瑟斯通著.杨渝东译.消解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9.
  [5] (美)詹姆斯·W·凯瑞著.丁未译.作为文化的传播[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6]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著.丁宁译.媒体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7] 尹华北,文国权.消费文化与消费主义??——与王埃亮先生商榷[J].探索与争鸣,2010(7).
其他文献
摘 要:宠物行业是目前的朝阳行业,但国内在该行业的软件开发方面一直很欠缺,“好狗狗身边”作为国内第一款宠物类服务软件,在广大的市场需求下大有可为。本文在一定范围内的市场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该软件进行了内容分析,并对其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宠物;软件;O2O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4-0043-02  2012年11月,宠物AP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传播学、社会学、艺术学理论对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基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正是因为它深沉地反映了民族精神中最深刻的特征。反映了信息传播中最本质的尊重最广大受众的理念,反映了人类生活中最核心的情感原则,反映了人类发展最基本的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态准则,具有岁月磨蚀不了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消费社会;城乡关系;生态;平民化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期刊
摘 要:政务微博已成为政府公关传播的重要载体。该文基于公关传播理论,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选取新浪微博平台“微博云南”和“上海发布”为例,从公众、形象定位、信息和媒体等四方面,分析这两个典型的政务微博2012年期间针对目标公众的公关传播策略;进而得出可供政务微博借鉴的政府公关传播策略。  关键词:政务微博;政府公关传播;微博云南;上海发布  中图分类号:J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进行“微信”关键词搜索得到的378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当前学界对于微信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微信的传播特点及其对人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作为即时通讯工具的应用研究,主要是微信营销。此外,微信研究的方法比较单一,各级项目基金支持较少,研究角度窄。  关键词:微信;微信营销;微信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媒介理论审视2013年引起巨大争议的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分析媒体和企业风险议题如何产生发展,分析其知识行动路径,寻找善治我国媒企摩擦的良方。  关键词:风险议题;知识行动;农夫山泉标准门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4-0026-02  从2011年达芬奇家居“造假门”到2013年的农夫山泉“标准门”、中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网络反腐作为反腐手段的一个重要补充,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也显现除了强大的生命力。网络在改进我们生活的同时,也逐渐成为民众打击腐败的有力武器。但是,它作为新兴事物,在现实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完善网络反腐的环境,成为当下的紧要任务。  关键词:网络反腐;生存困境;法律思考;重庆“不雅视频”事件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 要:电视问政自2011年由武汉电视台推出之后,由于其参与性强、距离感弱等特点,使其区别于网络等其他平台的问政方式,并迅速在全国刮起了一股电视问政的风潮。但是“走上电视”的政府工作带着深刻的电视媒介烙印,因此利用电视媒介的特点,而不是被电视媒介所控制,成为在这种节目形式中暴露出的问题。  关键词:电视问政;图式;电视媒介;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
期刊
摘 要:从社会营销视角出发,对广药集团旗下白云山奇星药业策划实施的“中风孤岛救援中国行”活动进行深入研究。分别透过公益传播的主题设计、行为实施、渠道选择三个维度,阐释国内企业在社会营销过程中对公益传播的成功开发,总结企业社会营销的公益传播策略,为其持续利用和深度挖掘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益传播;社会营销;企业公关;新媒体;公益营销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公益传播在逐步进入大众日常生活领域。“大爱清尘”作为一个公益组织,如何实现有效的公益传播及其实现的程度将直接关系到其未来的发展动向。本文认为公益传播达到有效的重要基础是通过一系列方式,使公益组织和媒体之间在实现自身商业价值与提升自我水平之间应找到平衡,协同一系列其他因素,共同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  关键词:公益传播;效度;多方合力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2014年初,央视综艺频道推出了全新的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歌曲》。该节目自1月3日开始播映就受到关注,并得到了来自各大媒体及观众的好评。本文从近些年音乐选秀节目的发展情况入手,概括当前音乐选秀节目的现状,并详细分析现状中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在后文中借鉴《中国好歌曲》原创性、专业性、真实性的特点,探究中国音乐选秀节目的生存路径,提出节目要弘扬正能量、内容要精益求精、注重宣传方法等几点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