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为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三高”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做到授业解惑,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本文将从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法以及如何达到提升思维能力这两方面,以小学数学教学为基本点,展开深入分析并提出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一、 前言
小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大小对他们的成绩高低有一定的影响。思维活跃的学生思考问题比较全面,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度高,对学习的兴趣也比较高。所以不可忽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可塑性极高的阶段,好的学习方法及思维的扩展都是在这一阶段得以实现。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法
1. 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小学学生在之前没有过多的数学学习经历,脑海中没能系统的形成数学的概念。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逻辑性强,稍显枯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逐步帮助学生激发数学思维。其一,小学数学,与生活联系较多,教学中多多使用实际背景较强的案例,助于学生理解。例如,在“参观鸟岛”的案例背景下解决乘船分配问题,在除法教学的章节中,以“在庆祝节日,需要布置教室,那么每面墙每一行能挂多少彩旗呢”这种学生能主动去参与的案例。其二,多种方法解决题目。讲解习题、例题、作业练习的时候教师在课下多花时间钻研每道题是否还有另一种学生能够理解的解题思路,也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去探究问题的解决,这一步能很好的多角度的开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2. 合作教学模式下促进学生交流能力
每个人的思维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团队合作能集中发挥每位同学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交流,开阔思维视野。建立数学学习小组,组内成员相互批阅作业,有不懂的地方先在组内询问解答。这样一来,同龄人之间更好进行交流解题方法,同学之间能相互学习、借鉴好的解题规律,同时也促进了相互之间的监督。
3. 培养学生发挥数学思维
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个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无论是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题应用还是其他方面,每一环节都用“定义—假设—验证—定理—推论”这种标准的思维过程来思考。以数学概念来进行一下分析,很多学生觉得概念抽象难懂而实际解题用到的却不多,其实不然。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在长方形概念说明中,可以先找到各种长方形的物体,由学生自己观察提出假设,边与角之间的关系,再自己动手验证,最后可以自己结合总结的规律和特征看是否能画出一个标准的长方形。这一过程下来,很好地运用了数学的思维方式,又能使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更加深刻地理解定理的内涵,多次练习过后,学生能自己形成一种数学逻辑思维定势。当然,在这种培养下也要注意规范学生使用标准的数学语言。
4.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是形成完善的数学思维中必不可少的要求。小学数学定理公式都不复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科学的记忆理解方法,学生也能自己主动探索更适合自己的理解方法,这是一种浅层次的创新;那么深入的创新,又可从教师讲课模式入手,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创新教学方式;再联系解题方式,多角度的去挖掘解题方法,教师也可多钻研布置一些多角度的数学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固有的思维能力基础上加以提升,突破思维的局限性,对学生多科目的学习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意义。让知识不再停留于书本,让解题不再停留于试卷,将实际与理论相结合。
1. 引导学生突破数学思维定律
上文中我们有提到,培养学生标准的数学思维模式,那是在建立数学思维的层面来看;从提升角度来看,就应该去突破这种思维定势。通过大量的练习总结,达到提升阶段的时候,可以简化很多步骤,结合之前的知识实现快速思考。
2. 培养学生逻辑性数学思维
四、 结论
首先,老师需要对文本知识做一定的了解,把具有跳跃性的知识通过简化让学生去学习,知识结构的联系,把隐藏的知识从中表达出来。其次,把教材与学生的思维做一个沟通,实现知识与思想间的转换。最后,注重学习知识的连贯性,在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由一个知识面拓展到另外的知识面,让学生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做到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强度可以体现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对知识的结构连贯性的学习,可以说要想学习好,那么就不能缺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教育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钱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453.
[2]王月琴.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开发的思考[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4,(10):58.
作者简介:
曾翠彬,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第二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一、 前言
小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大小对他们的成绩高低有一定的影响。思维活跃的学生思考问题比较全面,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度高,对学习的兴趣也比较高。所以不可忽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可塑性极高的阶段,好的学习方法及思维的扩展都是在这一阶段得以实现。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法
1. 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小学学生在之前没有过多的数学学习经历,脑海中没能系统的形成数学的概念。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逻辑性强,稍显枯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逐步帮助学生激发数学思维。其一,小学数学,与生活联系较多,教学中多多使用实际背景较强的案例,助于学生理解。例如,在“参观鸟岛”的案例背景下解决乘船分配问题,在除法教学的章节中,以“在庆祝节日,需要布置教室,那么每面墙每一行能挂多少彩旗呢”这种学生能主动去参与的案例。其二,多种方法解决题目。讲解习题、例题、作业练习的时候教师在课下多花时间钻研每道题是否还有另一种学生能够理解的解题思路,也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去探究问题的解决,这一步能很好的多角度的开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2. 合作教学模式下促进学生交流能力
每个人的思维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团队合作能集中发挥每位同学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交流,开阔思维视野。建立数学学习小组,组内成员相互批阅作业,有不懂的地方先在组内询问解答。这样一来,同龄人之间更好进行交流解题方法,同学之间能相互学习、借鉴好的解题规律,同时也促进了相互之间的监督。
3. 培养学生发挥数学思维
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个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无论是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题应用还是其他方面,每一环节都用“定义—假设—验证—定理—推论”这种标准的思维过程来思考。以数学概念来进行一下分析,很多学生觉得概念抽象难懂而实际解题用到的却不多,其实不然。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在长方形概念说明中,可以先找到各种长方形的物体,由学生自己观察提出假设,边与角之间的关系,再自己动手验证,最后可以自己结合总结的规律和特征看是否能画出一个标准的长方形。这一过程下来,很好地运用了数学的思维方式,又能使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更加深刻地理解定理的内涵,多次练习过后,学生能自己形成一种数学逻辑思维定势。当然,在这种培养下也要注意规范学生使用标准的数学语言。
4.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是形成完善的数学思维中必不可少的要求。小学数学定理公式都不复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科学的记忆理解方法,学生也能自己主动探索更适合自己的理解方法,这是一种浅层次的创新;那么深入的创新,又可从教师讲课模式入手,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创新教学方式;再联系解题方式,多角度的去挖掘解题方法,教师也可多钻研布置一些多角度的数学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固有的思维能力基础上加以提升,突破思维的局限性,对学生多科目的学习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意义。让知识不再停留于书本,让解题不再停留于试卷,将实际与理论相结合。
1. 引导学生突破数学思维定律
上文中我们有提到,培养学生标准的数学思维模式,那是在建立数学思维的层面来看;从提升角度来看,就应该去突破这种思维定势。通过大量的练习总结,达到提升阶段的时候,可以简化很多步骤,结合之前的知识实现快速思考。
2. 培养学生逻辑性数学思维
四、 结论
首先,老师需要对文本知识做一定的了解,把具有跳跃性的知识通过简化让学生去学习,知识结构的联系,把隐藏的知识从中表达出来。其次,把教材与学生的思维做一个沟通,实现知识与思想间的转换。最后,注重学习知识的连贯性,在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由一个知识面拓展到另外的知识面,让学生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做到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强度可以体现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对知识的结构连贯性的学习,可以说要想学习好,那么就不能缺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教育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钱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453.
[2]王月琴.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开发的思考[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4,(10):58.
作者简介:
曾翠彬,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