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学语文课程体系中,古典诗词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近年来备受关注。当前国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但是由于不同学生的语言基础不同,加上古诗词内容相对比较晦涩,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围绕中学古典诗词鉴赏,探索了加强古诗词鉴赏的意义,分析了目前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提升中学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古典诗词;中学;有效性;教学;意义;措施
在中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古典诗词占有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在中高考测试中是重点之一。加强古典诗词教学,注重提升學生的文学素养,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成为目前语文教师研究的重点。古诗词鉴赏的过程是认知、审美、理解和感悟的阶段,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注重激发学生鉴赏诗词的学习兴趣,学会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弘扬和继承创新。目前在中学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化,不利于提升学习的学习兴趣,过于注重技巧的讲述,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加强中学古典诗词鉴赏有效性教学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一、培养中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意义
注重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育,一方面可以有助于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以及相关的意义等,从而更好地提升人文素养,促进知识的灵活应用。另一方面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时代语文课程体系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注重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育,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主体意识的提高,进而更好地在潜移默化中升华他们的思想境界,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就业等奠定基础。
二、当前古诗词鉴赏教学现状
目前在中学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学成效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1.教师对古诗词鉴赏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自身的素养有待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但是中学教师本身的教学任务比较多,语文新课程标准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所以增加了教学难点和教学任务量,教师满足于按照常规的授课模式来进行机械式讲解和课堂训练等,这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此外教师自身对古诗词的学习深度不够、广度不够,没有系统地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等,没有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从而不利于带动学生主动学习、深入研究。
2.古诗词教学注重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育。古诗词鉴赏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学生感悟、理解,进而加强创新应用,才能提高教育成效。目前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重点等按部就班开展讲解,比较突出语文技巧的讲解和学生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从而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相关的语法知识等,但是学习兴趣不够,古诗词创新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以及语文素养等还需要不断提升。
三、加强中学古典诗词鉴赏教学的具体对策
为了不断提升中学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有效性,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设计:
1.结合学生兴趣等注重古诗词基础知识的教学。古诗词鉴赏的前提是学生对古诗词有基本的理解,学生具有语文基础,才能更深入地学习古典诗词并进行创新探索和应用。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兴趣,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兴趣等针对性进行教学形式的设计和创新,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深入学习古诗词的热情,进一步提升学习成效。在基础知识的教学方面,教师要注重学生感知力的培养。只有具有良好的感知力才能更好地了解古诗词的整体内容、框架体系以及具体的内涵等,为更好地理解作品等奠定基础。在感知力的培养方面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是,引导学生学会细细体味古诗词的意境。古诗词的创作,流传至今证明内涵的丰富,古诗词中有很多意境都是诗人等精心设计的,展示了创作者的造诣,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针对不同题材的古诗词以及表达的内容等,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语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意境美的感受,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想兴趣,把握古诗词的意蕴。比如进行诗人陶渊明、李白等作品的学习时可以结合古诗词中的经典表达,描写景物的内容等,借助多媒体创设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更身临其境地感受创作源泉,从而在意境中领略诗词表达的特殊内涵以及深邃意境,增强理解力。二是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音韵,并深刻体味思想内涵。古诗词的内涵丰富,并且结构和节奏等都是精心设计的,很多读起来朗朗上口且平仄整齐有序,所以教师可以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朗诵,在大声朗读中品味古诗词的音韵,配上相关的音乐等在古诗词品鉴中穿插相关知识点的讲述,这样更容易提升教学效率。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作品背后的内涵。每一篇作品的创作都融入了诗人的情感,这和当地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穿插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或者提前布置相关的主题让学生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等,在课堂上通过知识的讲解、古诗词重点词句的辨析等,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主旨等,更好地感同身受,在潜移默化中也有利于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2.注重学生理解能力的培育,并善于“留白”,丰富学生的想象。古诗词鉴赏,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应用和体会,所以教师要善于注重学生理解能力的培育,要对诗词的主旨、意象,诗人的风格流派、艺术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讲解,结合不同学生的认知基础等选取突破口进行讲述,从而增进学生对诗词的深度理解与体味。比如在开展陆游《临安雨初霁》古诗词教学中,诗词中的小楼、深巷、春雨、杏花各赋意蕴,诗人将自己的落寞隐藏于诗中,并通过早春气息词语的展示预示春天即将来临,表达诗人的期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诗词中比较常见的意向等含义,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要善于“留白”,给予学生丰富的学习想象空间,通过围绕诗句的经典篇章等开展典型字句的延伸讨论,或者引导学生撰写读后感等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联系生活和所学的知识进行诗词创作等,提升诗词学习广度和鉴赏水平。目前很多电视节目比如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掀起了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教师也可以引入相关的视频或者讨论话题,与学生一起讨论辩论等,在互相学习研究中加深沟通,增进互动。
总之,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并结合学生实际和诗词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等进行全方位设计和科学研究,才能更好地提高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姚晓峰.中学古典诗词鉴赏有效性教学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1)
[2]张宁.高中古诗词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2018(05)
[3]孙静.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教学现状和对策研究[J],苏州大学,2014(09)
[4]郑莹.意象在诗词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J],苏州大学,2016(05)
关键词:古典诗词;中学;有效性;教学;意义;措施
在中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古典诗词占有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在中高考测试中是重点之一。加强古典诗词教学,注重提升學生的文学素养,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成为目前语文教师研究的重点。古诗词鉴赏的过程是认知、审美、理解和感悟的阶段,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注重激发学生鉴赏诗词的学习兴趣,学会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弘扬和继承创新。目前在中学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化,不利于提升学习的学习兴趣,过于注重技巧的讲述,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加强中学古典诗词鉴赏有效性教学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一、培养中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意义
注重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育,一方面可以有助于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以及相关的意义等,从而更好地提升人文素养,促进知识的灵活应用。另一方面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时代语文课程体系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注重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育,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主体意识的提高,进而更好地在潜移默化中升华他们的思想境界,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就业等奠定基础。
二、当前古诗词鉴赏教学现状
目前在中学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学成效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1.教师对古诗词鉴赏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自身的素养有待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但是中学教师本身的教学任务比较多,语文新课程标准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所以增加了教学难点和教学任务量,教师满足于按照常规的授课模式来进行机械式讲解和课堂训练等,这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此外教师自身对古诗词的学习深度不够、广度不够,没有系统地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等,没有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从而不利于带动学生主动学习、深入研究。
2.古诗词教学注重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育。古诗词鉴赏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学生感悟、理解,进而加强创新应用,才能提高教育成效。目前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重点等按部就班开展讲解,比较突出语文技巧的讲解和学生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从而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相关的语法知识等,但是学习兴趣不够,古诗词创新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以及语文素养等还需要不断提升。
三、加强中学古典诗词鉴赏教学的具体对策
为了不断提升中学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有效性,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设计:
1.结合学生兴趣等注重古诗词基础知识的教学。古诗词鉴赏的前提是学生对古诗词有基本的理解,学生具有语文基础,才能更深入地学习古典诗词并进行创新探索和应用。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兴趣,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兴趣等针对性进行教学形式的设计和创新,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深入学习古诗词的热情,进一步提升学习成效。在基础知识的教学方面,教师要注重学生感知力的培养。只有具有良好的感知力才能更好地了解古诗词的整体内容、框架体系以及具体的内涵等,为更好地理解作品等奠定基础。在感知力的培养方面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是,引导学生学会细细体味古诗词的意境。古诗词的创作,流传至今证明内涵的丰富,古诗词中有很多意境都是诗人等精心设计的,展示了创作者的造诣,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针对不同题材的古诗词以及表达的内容等,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语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意境美的感受,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想兴趣,把握古诗词的意蕴。比如进行诗人陶渊明、李白等作品的学习时可以结合古诗词中的经典表达,描写景物的内容等,借助多媒体创设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更身临其境地感受创作源泉,从而在意境中领略诗词表达的特殊内涵以及深邃意境,增强理解力。二是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音韵,并深刻体味思想内涵。古诗词的内涵丰富,并且结构和节奏等都是精心设计的,很多读起来朗朗上口且平仄整齐有序,所以教师可以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朗诵,在大声朗读中品味古诗词的音韵,配上相关的音乐等在古诗词品鉴中穿插相关知识点的讲述,这样更容易提升教学效率。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作品背后的内涵。每一篇作品的创作都融入了诗人的情感,这和当地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穿插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或者提前布置相关的主题让学生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等,在课堂上通过知识的讲解、古诗词重点词句的辨析等,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主旨等,更好地感同身受,在潜移默化中也有利于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2.注重学生理解能力的培育,并善于“留白”,丰富学生的想象。古诗词鉴赏,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应用和体会,所以教师要善于注重学生理解能力的培育,要对诗词的主旨、意象,诗人的风格流派、艺术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讲解,结合不同学生的认知基础等选取突破口进行讲述,从而增进学生对诗词的深度理解与体味。比如在开展陆游《临安雨初霁》古诗词教学中,诗词中的小楼、深巷、春雨、杏花各赋意蕴,诗人将自己的落寞隐藏于诗中,并通过早春气息词语的展示预示春天即将来临,表达诗人的期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诗词中比较常见的意向等含义,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要善于“留白”,给予学生丰富的学习想象空间,通过围绕诗句的经典篇章等开展典型字句的延伸讨论,或者引导学生撰写读后感等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联系生活和所学的知识进行诗词创作等,提升诗词学习广度和鉴赏水平。目前很多电视节目比如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掀起了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教师也可以引入相关的视频或者讨论话题,与学生一起讨论辩论等,在互相学习研究中加深沟通,增进互动。
总之,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并结合学生实际和诗词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等进行全方位设计和科学研究,才能更好地提高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姚晓峰.中学古典诗词鉴赏有效性教学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1)
[2]张宁.高中古诗词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2018(05)
[3]孙静.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教学现状和对策研究[J],苏州大学,2014(09)
[4]郑莹.意象在诗词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J],苏州大学,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