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普遍单一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忽视了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心理职业素质培养更是没有形成体系,本篇文章提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职业素质培养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对培养途径做出了拓展性的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心理职业素质 培养途径
高职学生教育是各类教学活动中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一部分, 它直接为社会输出高素质的职业劳动者, 高职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职业准备阶段,在校学习期间, 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是高职学校一项艰巨的任务,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普遍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极大程度的忽视了心理素质的培养,造成部分毕业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术技能,但却出现了就业定位不准,工作要求不当,不能面对工作压力,难与社会接轨等现象,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职业心理素质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职业心理素养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职业心理意识严重缺失
职业意识是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高职学校的学生实际上处于职业准备阶段,他们实际上具有学生和职业者的双重身份,《职业》杂志曾做过一份《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现状》调查量表,结果显示:调查的总人数9776 人中,有51%从没有想过要找的行业是什么样子,对目标行业的选才要求和用人标准回答“不清楚”的人占23. 8%,回答 “还行吧”、“大概能想像”的人占33. 7%。这些问题反映出大学生职业意识不强,我们的学生只是重视考试得分数,几乎没有重视过自身的职业素养,而这与社会需求脱节,职业心理严重缺失。
2、职业心理准备不足
职业心理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状态及特征,包括正确的自我认知,做好本职工作的自信心、持之以恒的精神,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心态,面对失败与工作压力的承受能力。现在许多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评价并不高,甚至于形成了一种大学毕业生心理素质不强的整体印象。有些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用人单位所需求员工心理素质的要求相差甚远,在社会上跳槽频繁,有的甚至还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胜工作就要走人,也给人一种缺乏诚信感觉;不考虑能为企业创收,单纯比较自己的收入水平。这些现象,都折射出大学生不成熟的职业心理素质,这成为当今大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市场的重要问题,影响了学生持续性发展。
3、职业活动中的心理不适应
高职学生都有自己一个相对明确的专业方向,就业渠道相对固定。不同专业学生进入对口企业中,每一类企业员工都会遭遇相似的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专业教育中并未具体实施,如建筑、船舶专业学生是否接受过如何面对突发心理创伤性事件,目睹工友的不幸过世。食品、化工专业学生能否坚守岗位,面对每日单调的工作合理进行心理调节。
4、不正确的自我定位
从日常表现症状看,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一些负面心理,如自我定位中出现偏差,主观认为自己只考取了高职院校,自卑孤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带着这样的心态进入社会,往往事倍功半,徒劳无功。另外,自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为自负自傲、独断独行、自命不凡,难于与人进行很好的交流交往,害人害己。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职业素质的培养途径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认识尚未完全定型,容易受外届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正是教育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为之而努力的突破口。首先要从高职院校大学生一跨入校门,就及时地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如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既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同时要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可操作的近期目标,可以利用讲座、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组织活动,使他们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其次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教育成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内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积极组织主题实践活动,在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道德潜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广泛参与中学会自我定位、自我完善,逐步成为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于一体的、完善的职业工作者。
2、强化学生的职业心理意识
学院可多搞一些问卷调查访谈活动,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且多组织学生看一些影像资料,帮助学生认识所选专业的性质、工作的内容及特点及注意的问题等,使他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明确的职业动机,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很快进入职业角色,步入正轨,并且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强化这种意识,使其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从而形成一种潜意识,并用这种意识指导行为。
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自尊自爱的优良品格,使其具有较强的心理调试能力。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大学生在未来择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的心理问题,如职业角色意识、积极心态、抗挫折能力、交往能力培养、成功心理的培养等。这些素质在今后工作过程中直接与个人的职业发展有关。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工程。
4、对于高职学生工作以后的隐形隐患教育
不同专业学生毕业进入不同领域,不同领域内的具有相对一致的心理特点,造就了这批群体可能面对相对集中地心理问题。在校园内专业教师、心理辅导教师应对这些学生工作以后可能发生的心理隐患进行提前教育,最大程度上减少日后此类心理问题的发生几率。
学校要着重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个别團体咨询等方式,努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不断鼓励他们自我完善,引导学生学会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坚定成才的信心。把学生打造成独立自强、不畏挫折、善于自我激励、不懈追求的职业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胡晧炅.论高职院校职业素质的培养 [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56
[2] 刘春秀.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J].河北交通科技,2008(3),75-77
[3] 向熊.浅谈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J].信息技术,2010(5),193-197
关键词:高职院校 心理职业素质 培养途径
高职学生教育是各类教学活动中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一部分, 它直接为社会输出高素质的职业劳动者, 高职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职业准备阶段,在校学习期间, 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是高职学校一项艰巨的任务,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普遍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极大程度的忽视了心理素质的培养,造成部分毕业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术技能,但却出现了就业定位不准,工作要求不当,不能面对工作压力,难与社会接轨等现象,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职业心理素质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职业心理素养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职业心理意识严重缺失
职业意识是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高职学校的学生实际上处于职业准备阶段,他们实际上具有学生和职业者的双重身份,《职业》杂志曾做过一份《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现状》调查量表,结果显示:调查的总人数9776 人中,有51%从没有想过要找的行业是什么样子,对目标行业的选才要求和用人标准回答“不清楚”的人占23. 8%,回答 “还行吧”、“大概能想像”的人占33. 7%。这些问题反映出大学生职业意识不强,我们的学生只是重视考试得分数,几乎没有重视过自身的职业素养,而这与社会需求脱节,职业心理严重缺失。
2、职业心理准备不足
职业心理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状态及特征,包括正确的自我认知,做好本职工作的自信心、持之以恒的精神,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心态,面对失败与工作压力的承受能力。现在许多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评价并不高,甚至于形成了一种大学毕业生心理素质不强的整体印象。有些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用人单位所需求员工心理素质的要求相差甚远,在社会上跳槽频繁,有的甚至还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胜工作就要走人,也给人一种缺乏诚信感觉;不考虑能为企业创收,单纯比较自己的收入水平。这些现象,都折射出大学生不成熟的职业心理素质,这成为当今大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市场的重要问题,影响了学生持续性发展。
3、职业活动中的心理不适应
高职学生都有自己一个相对明确的专业方向,就业渠道相对固定。不同专业学生进入对口企业中,每一类企业员工都会遭遇相似的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专业教育中并未具体实施,如建筑、船舶专业学生是否接受过如何面对突发心理创伤性事件,目睹工友的不幸过世。食品、化工专业学生能否坚守岗位,面对每日单调的工作合理进行心理调节。
4、不正确的自我定位
从日常表现症状看,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一些负面心理,如自我定位中出现偏差,主观认为自己只考取了高职院校,自卑孤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带着这样的心态进入社会,往往事倍功半,徒劳无功。另外,自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为自负自傲、独断独行、自命不凡,难于与人进行很好的交流交往,害人害己。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职业素质的培养途径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认识尚未完全定型,容易受外届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正是教育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为之而努力的突破口。首先要从高职院校大学生一跨入校门,就及时地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如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既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同时要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可操作的近期目标,可以利用讲座、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组织活动,使他们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其次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教育成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内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积极组织主题实践活动,在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道德潜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广泛参与中学会自我定位、自我完善,逐步成为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于一体的、完善的职业工作者。
2、强化学生的职业心理意识
学院可多搞一些问卷调查访谈活动,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且多组织学生看一些影像资料,帮助学生认识所选专业的性质、工作的内容及特点及注意的问题等,使他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明确的职业动机,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很快进入职业角色,步入正轨,并且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强化这种意识,使其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从而形成一种潜意识,并用这种意识指导行为。
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自尊自爱的优良品格,使其具有较强的心理调试能力。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大学生在未来择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的心理问题,如职业角色意识、积极心态、抗挫折能力、交往能力培养、成功心理的培养等。这些素质在今后工作过程中直接与个人的职业发展有关。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工程。
4、对于高职学生工作以后的隐形隐患教育
不同专业学生毕业进入不同领域,不同领域内的具有相对一致的心理特点,造就了这批群体可能面对相对集中地心理问题。在校园内专业教师、心理辅导教师应对这些学生工作以后可能发生的心理隐患进行提前教育,最大程度上减少日后此类心理问题的发生几率。
学校要着重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个别團体咨询等方式,努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不断鼓励他们自我完善,引导学生学会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坚定成才的信心。把学生打造成独立自强、不畏挫折、善于自我激励、不懈追求的职业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胡晧炅.论高职院校职业素质的培养 [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56
[2] 刘春秀.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J].河北交通科技,2008(3),75-77
[3] 向熊.浅谈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J].信息技术,2010(5),193-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