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意象油画的形成和表现,是中国油画家作者在学习西方传统的油画表现方式后,再融入中国的传统绘画思想,从而变成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精神的再创造。中国油画家在绘画过程中不断深入探索与实践创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此诞生出带有中国文化底蕴的优秀作品。本文将从画家吴冠中的作品集中阐述,分别从意象油画的产生、吴冠中先生的少量作品分析以及本人在创作中的实践阐述本文。
关键词:意象油画;传统文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意象油画的产生
在全球化思潮的影响下,艺术文化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全球化与艺术出现了相互交融的趋势,此时中国也需要发扬自身传统文化精神的独特性,并且突出本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殊优势。这样就出现了关于油画艺术的更新,画家们不再拘泥于西方的艺术形式,尝试着加入中国元素,例如在写生中更加凸显出的意象性和表达艺术,这些尝试和改变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后来就成为了文化表现的重要方式之一。加入中国文化元素后,也为单调的油画写生方式增添了许多个性,不止可以丰富油画写生的内容,还可以展现创作者的才情,开拓中国意象油画的发展道路,给予新的创作思维和方式表现。
(二)吴冠中的作品浅析
(1)从构图分析
自从印象派出现,西方的风景油画内容逐渐转向室外风景,画家一般都是固定的位置作画,所以在吴冠中先生看来,这样会显得画面构图很局限内容不够丰富。所以后来他不断尝试一景多角度的方法创作,由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的素材组成,他把自己的这种作画方式称为“移花接木”式、“排山倒海”式或“搬家写生”式。这种创作方式也比以往的画作多了一份灵气,画面也变得统一协调,更加注重文化蕴。吴冠中绘画既展现了东方的传统神韵,又展现出了西方特有的形式美感。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艺术追求在于注重神韵,讲究道化,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放在画面中,就变成了意味与意境,思想和情怀。吴冠中師从潘天寿,潘天寿强调临摹,所以吴冠中临摹了许多宋、元、明、清大家的古画精品。通过临摹,掌握了中国文人画的意境美、中国画构图以及骨法用笔,都为吴冠中绘画风格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作品《乌镇人家》的构图中就可以看出南宋学院派大师马远、夏圭的画风。吴冠中描绘远景的油画作品,从整体上看疏处不散,密处不死。作品《鲁迅故乡》中,前景的树和对角线星罗棋布的屋舍一起构成繁密的景观群落,与周围分散的房屋、平静的水面以及其中星星点点的帆船有鲜明对比,整个构图像一只展翅的燕划过江面,视野开阔,引人深思,别有韵味,是一幅意境深远的优秀作品。
(2)从色彩分析
众所周知,吴冠中先生热爱色彩,他的色彩浪漫又感性。色彩上减弱光影和明暗,不拘泥于环境色,追求主观心理上的理想色彩。他的作品基调是银灰、亮白、艳黑。吴冠中的色彩是浪漫化、情绪化与个性化的。1983年的《春雪》,在素白的宣纸上落下几点淡淡的墨,大地的雪之景、雪之情就跃然纸上,白的实在,白的虚无。江南水乡的白墙黑瓦,山石的形状、树木的枝繁叶茂,使画面同时呈现清丽明晰和沉着坚实。吴冠中的黑是强劲、浓厚与深沉的,90年代以后的作品中,黑色经常作为一种隐喻传递吴冠中内心的某种情思。1988年的《恶之花》,通幅以灰黑色为基调,使用了浓重的煤黑色来表现罂粟花朵,隐喻罂粟花“恶”的一面,象征性和视觉震撼力极强。其次在整个灰白黑的色调中点缀一些桃红、橘黄、粉绿、天蓝等鲜艳的色彩,也是他的手法特点。由于它们面积极小,使画面更富有生趣,充满跳跃感。。比如1944年的《思蜀》中有表现灯光的彩点,《荷塘春秋》中有象征树叶飘零的彩点。
(3)从线条分析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密不透风,疏可跑马,气韵生动,书写意境。吴冠中想在油画中吸收中国传统绘画中线的艺术,通过线来凸显形式美的筋骨,协调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只为统一画面。他的线条柔中带刚,韵律之美通过曲折流畅的线条表现得淋漓尽致。《长城》选择了俯视的视角,采用粗细墨色不同的线条组织画面,粗线是侧锋用笔,从左下曲折蜿蜒到了右上,线条柔滑。用笔勾勒长城走向,表达出蜿蜒曲折的韵律感,粗线的旁边,用中锋勾勒出许多细线条,表现长城所坐落的山丘,给人以密密麻麻的视觉效果。《大漠》运用大量的弧线来表现大漠沙丘连绵起伏,线条高低起伏,轻缓又急促,都在体现画面的韵律美。
(三)本人在创作中的实践
本人的风景作品采用了吴冠中先生的画画手法,用粗细线条结合表现画面,点缀了一些零星点点的亮色,整个画面看起来很和谐,大片的景物我用刮刀特殊的纹理补充画面,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点。写实中加入中国写意元素和抽象元素,在构图上,打破常规,疏密和谐,画面统一协调,强化形式美感与主题意蕴;在色彩上,用色彩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将中国画的笔墨技法融于油画创作中,形成独有的灰白与彩色相协调的绘画风格:在线条上,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吸取中国绘画线的艺术,协调各个部分的联系,内在统一。
作者简介:姚萌(1994.11-),女,汉族,籍贯:河北唐山,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美术专业。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关键词:意象油画;传统文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意象油画的产生
在全球化思潮的影响下,艺术文化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全球化与艺术出现了相互交融的趋势,此时中国也需要发扬自身传统文化精神的独特性,并且突出本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殊优势。这样就出现了关于油画艺术的更新,画家们不再拘泥于西方的艺术形式,尝试着加入中国元素,例如在写生中更加凸显出的意象性和表达艺术,这些尝试和改变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后来就成为了文化表现的重要方式之一。加入中国文化元素后,也为单调的油画写生方式增添了许多个性,不止可以丰富油画写生的内容,还可以展现创作者的才情,开拓中国意象油画的发展道路,给予新的创作思维和方式表现。
(二)吴冠中的作品浅析
(1)从构图分析
自从印象派出现,西方的风景油画内容逐渐转向室外风景,画家一般都是固定的位置作画,所以在吴冠中先生看来,这样会显得画面构图很局限内容不够丰富。所以后来他不断尝试一景多角度的方法创作,由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的素材组成,他把自己的这种作画方式称为“移花接木”式、“排山倒海”式或“搬家写生”式。这种创作方式也比以往的画作多了一份灵气,画面也变得统一协调,更加注重文化蕴。吴冠中绘画既展现了东方的传统神韵,又展现出了西方特有的形式美感。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艺术追求在于注重神韵,讲究道化,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放在画面中,就变成了意味与意境,思想和情怀。吴冠中師从潘天寿,潘天寿强调临摹,所以吴冠中临摹了许多宋、元、明、清大家的古画精品。通过临摹,掌握了中国文人画的意境美、中国画构图以及骨法用笔,都为吴冠中绘画风格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作品《乌镇人家》的构图中就可以看出南宋学院派大师马远、夏圭的画风。吴冠中描绘远景的油画作品,从整体上看疏处不散,密处不死。作品《鲁迅故乡》中,前景的树和对角线星罗棋布的屋舍一起构成繁密的景观群落,与周围分散的房屋、平静的水面以及其中星星点点的帆船有鲜明对比,整个构图像一只展翅的燕划过江面,视野开阔,引人深思,别有韵味,是一幅意境深远的优秀作品。
(2)从色彩分析
众所周知,吴冠中先生热爱色彩,他的色彩浪漫又感性。色彩上减弱光影和明暗,不拘泥于环境色,追求主观心理上的理想色彩。他的作品基调是银灰、亮白、艳黑。吴冠中的色彩是浪漫化、情绪化与个性化的。1983年的《春雪》,在素白的宣纸上落下几点淡淡的墨,大地的雪之景、雪之情就跃然纸上,白的实在,白的虚无。江南水乡的白墙黑瓦,山石的形状、树木的枝繁叶茂,使画面同时呈现清丽明晰和沉着坚实。吴冠中的黑是强劲、浓厚与深沉的,90年代以后的作品中,黑色经常作为一种隐喻传递吴冠中内心的某种情思。1988年的《恶之花》,通幅以灰黑色为基调,使用了浓重的煤黑色来表现罂粟花朵,隐喻罂粟花“恶”的一面,象征性和视觉震撼力极强。其次在整个灰白黑的色调中点缀一些桃红、橘黄、粉绿、天蓝等鲜艳的色彩,也是他的手法特点。由于它们面积极小,使画面更富有生趣,充满跳跃感。。比如1944年的《思蜀》中有表现灯光的彩点,《荷塘春秋》中有象征树叶飘零的彩点。
(3)从线条分析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密不透风,疏可跑马,气韵生动,书写意境。吴冠中想在油画中吸收中国传统绘画中线的艺术,通过线来凸显形式美的筋骨,协调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只为统一画面。他的线条柔中带刚,韵律之美通过曲折流畅的线条表现得淋漓尽致。《长城》选择了俯视的视角,采用粗细墨色不同的线条组织画面,粗线是侧锋用笔,从左下曲折蜿蜒到了右上,线条柔滑。用笔勾勒长城走向,表达出蜿蜒曲折的韵律感,粗线的旁边,用中锋勾勒出许多细线条,表现长城所坐落的山丘,给人以密密麻麻的视觉效果。《大漠》运用大量的弧线来表现大漠沙丘连绵起伏,线条高低起伏,轻缓又急促,都在体现画面的韵律美。
(三)本人在创作中的实践
本人的风景作品采用了吴冠中先生的画画手法,用粗细线条结合表现画面,点缀了一些零星点点的亮色,整个画面看起来很和谐,大片的景物我用刮刀特殊的纹理补充画面,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点。写实中加入中国写意元素和抽象元素,在构图上,打破常规,疏密和谐,画面统一协调,强化形式美感与主题意蕴;在色彩上,用色彩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将中国画的笔墨技法融于油画创作中,形成独有的灰白与彩色相协调的绘画风格:在线条上,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吸取中国绘画线的艺术,协调各个部分的联系,内在统一。
作者简介:姚萌(1994.11-),女,汉族,籍贯:河北唐山,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美术专业。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