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的阅读与鉴赏活动中,应该不断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完善学生人格,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学生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个性化阅读能力、探究性阅读能力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方面,在引导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等方面,还应该多下功夫,才能在阅读中有更大的收获。
文学作品的阅读是极为自由的再创造,创造性思维决定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目中的哈姆雷特都是融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但又并不背离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颇为重要。
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积累知识,丰富表象
因为人的知识领域的大小,生活经验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想象的广度和深度,想象的水平依赖于表象的数量和质量,表象越丰富,想象也越开阔,深刻;反之,表象越贫乏,想象越狭窄,肤浅,有时甚至完全失真。为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我们不但要重视图片,幻灯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而且还要多开展一些参观访问,游览活动等来扩大学生的生活领域。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诱导学生去广泛,仔细,全面,深刻的去观察,分析比较和体验。与此同时,还要大量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幻类读物,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思路。
二、激发兴趣,促进思维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的积极倾向,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伟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明确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方法必须依据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使学生由苦学变成乐学。阅读也不例外,要想在阅读中达到思维的目的,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前奏,阅读兴趣的激发关键在于施教者艺术地采用多种方法,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和创造性,其办法常可采用:第一,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教师应想法引导学生进入愿学、乐学的心境,达到会学的目的;第二,调动一切科学手段,合理调控。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让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使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精华,体会其精妙,把握其规律,从而感受到学习语言的兴趣,领略祖国语言文学的魅力;第三,增加一定的知识坡度,引导学生品尝探求知识的乐趣,使学生学习达到“苦中有乐”的境界。
三、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如阅读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象朱自清笔下的“荷塘”,请一个画画水平较高的学生画出自己想象的情境,这位学生画完后指着画面说:“你们看,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是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想化为了动态的舞台,学生们仿佛看到了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象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象中得到了复活。
四、大胆质疑、挑战权威——培养创新能力
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宋濂就强调自己除了“遍观群书”,就是向名师“援疑质理”。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进而释疑,达到领悟问题的目的。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提问这一程序,这只是教法,而鼓励学生质疑,指导学生如何质疑,大胆地支持学生提出问题,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则是突出了学法的指导。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问题往往比解决一问题更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质疑的基础上善于创新。例如阅读《失街亭》,传统的观点是马谡的自以为是、不听诸葛亮的再三告诫,不听王平的劝说,一意孤行,导致战争的失利。面对这个传统的、正统的观点,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多方查寻资料,在充分了解历史事件、大量占有相关资料的前提下,独立思考,仔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以为权威是不可侵犯的,不要人云亦云。我们要让学生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有“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陶行知语)的信念和决心。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引导学生学懂文章的关键。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最佳状态。因此,我们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凭借语文学科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里有利于思维训练的因素,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不断地创新工作。
文学作品的阅读是极为自由的再创造,创造性思维决定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目中的哈姆雷特都是融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但又并不背离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颇为重要。
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积累知识,丰富表象
因为人的知识领域的大小,生活经验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想象的广度和深度,想象的水平依赖于表象的数量和质量,表象越丰富,想象也越开阔,深刻;反之,表象越贫乏,想象越狭窄,肤浅,有时甚至完全失真。为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我们不但要重视图片,幻灯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而且还要多开展一些参观访问,游览活动等来扩大学生的生活领域。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诱导学生去广泛,仔细,全面,深刻的去观察,分析比较和体验。与此同时,还要大量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幻类读物,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思路。
二、激发兴趣,促进思维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的积极倾向,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伟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明确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方法必须依据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使学生由苦学变成乐学。阅读也不例外,要想在阅读中达到思维的目的,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前奏,阅读兴趣的激发关键在于施教者艺术地采用多种方法,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和创造性,其办法常可采用:第一,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教师应想法引导学生进入愿学、乐学的心境,达到会学的目的;第二,调动一切科学手段,合理调控。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让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使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精华,体会其精妙,把握其规律,从而感受到学习语言的兴趣,领略祖国语言文学的魅力;第三,增加一定的知识坡度,引导学生品尝探求知识的乐趣,使学生学习达到“苦中有乐”的境界。
三、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如阅读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象朱自清笔下的“荷塘”,请一个画画水平较高的学生画出自己想象的情境,这位学生画完后指着画面说:“你们看,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是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想化为了动态的舞台,学生们仿佛看到了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象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象中得到了复活。
四、大胆质疑、挑战权威——培养创新能力
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宋濂就强调自己除了“遍观群书”,就是向名师“援疑质理”。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进而释疑,达到领悟问题的目的。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提问这一程序,这只是教法,而鼓励学生质疑,指导学生如何质疑,大胆地支持学生提出问题,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则是突出了学法的指导。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问题往往比解决一问题更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质疑的基础上善于创新。例如阅读《失街亭》,传统的观点是马谡的自以为是、不听诸葛亮的再三告诫,不听王平的劝说,一意孤行,导致战争的失利。面对这个传统的、正统的观点,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多方查寻资料,在充分了解历史事件、大量占有相关资料的前提下,独立思考,仔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以为权威是不可侵犯的,不要人云亦云。我们要让学生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有“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陶行知语)的信念和决心。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引导学生学懂文章的关键。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最佳状态。因此,我们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凭借语文学科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里有利于思维训练的因素,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不断地创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