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实践理论中,布迪厄认为“资本”与“权力”是相关的。在不同场域中,行动者利用自己的资源获取利益,转化为资本的资源不仅可是实物,也可是抽象意义上的资本。资本构成支配的权力关系的基础,权力对资本结构起维护或者摧毁作用。处理好“权力”与“资本”二者关系既是人们实现自我的需求,也是人社会化过程中的需求
关键词:社会实践理论;资本;权力;支配
一、布迪厄实践理论中的资本与权力
(一)何为资本?
经济学中,资本是作为人类创造物质、精神和信用财富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在布迪厄的资本理论中,资本是积累的劳动,当这种劳动在私人性即排他的基础上被行动者或行动者小团体占有时,这种劳动使他们能够以物化的或活的劳动形式占有社会资源。资本具有生成、排他与获利三个性质。资本的生成性是指资本生成是累积劳动,资本的排他性是指私人占有后他人便不能无条件共享,而资本的获利性则是一种可以再生其他资源的资源。这使得资本的生产、使用与再生产得到了统一。
布迪厄将资本主要分为四种种形式: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符号资本。经济资本是由不同的生产要素,经济财产,各种收入以及各种经济利益组成的。在经济资本下又有农业经济资本、资本主义经济资本等小分类,布迪厄认为不同的经济资本是具有不同的特性的。文化资本可以分为三种形式:能力式的文化资本、商业化的文化资本以及体制化的文化资本。(林克雷,2007)虽然是文化资本被占据,但是从文化资本本身的角度来说,它的象征价值即使不被占有者获得,也不会丧失。例如,以为古董行家收藏古董时,他就不仅仅是占据了古董作为艺术品的价值,也占据了古董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价值,这是那些将古董做装饰品的外行人所不能占据的。无论你懂不懂古董,它都还是具有它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体制式文化资本是能力式文化资本经过体制授权后所存在的资本形式。布迪厄认为体制化的背后是权力,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体制性权力的行为魔力,看到显露自身的权力和捍卫信仰的权力,换言之,看到强迫别人接受社会公认性的权力。(林克雷,2007)
多位学者曾提出“社会资本”的概念。马克思认为社会资本是与私人资本相对的个别资本的物质资本总和,庞巴维克强调社会经济的资本生产手段和财货产品形态,关注社会资本的生产与交换作用。罗瑞将社会资本置于一定社会体制下的社会资源的分析。布迪厄则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体社会化成熟后所固定下来的社交圈层这个圈层所蕴含的各类资源,例如经济资源、人际关系资源、等等。社会资本并不是天然存在的,它伴随人们的社会交往出现,也伴随人们社会关系的断裂而消失。人际关系的边缘化决定社会资本具有浮动性。作为社会互动网络中的重要资本,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等方方面面都是离不开它。
布迪厄在《区隔》一书中提出,尽管布迪厄对符号资本远不如他对其他资本的着墨多,但却是他最复杂和最重要的观点之一。(李猛,2004)符号资本指的是特权、声名、神圣性或荣誉的累积程度,它是建立在知识和认可的辩证法之基础上的。它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概念的资本形式,是其他三种资本的表现形式,但又相对独立。资本是可以转化的,在布迪厄看来这种具有转换能力的资本就是符号资本。(李猛,2004)话剧《百万富翁》中,主人公的百万支票为他冠上富人的头衔,而这个头衔就是的他获得了经济资本,那么依据布迪厄的符号资本理论,这种“富人”头衔就是他所占有的符号资本。符号资本是通过对特权、声誉的认可,在其他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长期积累而成的。社会对特殊符号的认可与否,决定了占有符号资本的人群。
(二)何为权力?
马克思曾说:“权力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权力和资本是分不开的。福柯认为,权力无所不在,不是因为它包含一切事物,而是因为它来自所有地方。权力是从何而来,又如何在社会中流转?权力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通常被理解为支配与服从的关系。韦伯认为,权力意味着在一种社会关系里哪怕是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机会,不管这种机会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马克思·韦伯,1997)所谓支配的权力即权力主体有能力支配权力客体。在权力客体服从的过程中,他们自己的意愿被符号暴力所统治,然后无抗拒的接受权力主体的指令。达到让权力客体服从权力主体我们可以从两种角度出发,一是通过教育、习俗、宗教、意识形态等方式来塑造权力客体的偏好与选择,使他们服从;二则是权力主体通过资格限制以及议程控制的方式将权力客体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或者在决议过程中直接否定权力客体的主张。(彭斌,2011)
虽然权力主体总是试图将权力客体作为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但是这种支配的权力并不是单向控制,而是相互之间构成错综复杂的权力关系网络结构。在这个结构网中,权力主体不是单一的永远处于支配地位,也会处于服从者的地位。他们会受到更高权力主体的支配,也会受到权力客体的制约。“权力以网络的形式运作在这个网上,个人不仅是流动的,而且他们总是既处于服从地位又同时运用权力。”(米歇尔·福柯,1999)所以处于权力网络中的权力主体不得不考虑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权力客体的意愿、利益、需求等等。这种考虑是为了获得权力客体的支持和某种程度上的承认,从而更好地维护他所处的支配地位。所以尽管权力主客体之间存在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且这种关系在两者利益增长过程中不会改变,但是权力主体依然需要关注权力客体的需求。
二、“资本”与“权力”的关系分析
在布迪厄的权力理论中,作为支配的权力体现的是权力主體与权力客体之间的支配与服从关系。那么这种关系是如何存在于人们之中的,支配与服从关系来源于哪里?学者彭斌在《作为支配的权力:一种观念的分析》中谈到,权力主体之所以能够拥有支配权力客体的能力,根源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所占有的社会资源是不均等,不平衡的。在资源占有上具有优势的群体与成员能更多的影响和支配在资源占有上不具优势的群体成员。(彭斌,2011)资源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是资本——能够在生活中进行生产、消费、积累与转化的资源。从类型学的角度来说,资本无时无刻不在塑造着人们的权力关系,编织着社会的权力关系网络。 人类为维持生命延续,必须占据相应的经济资本。获得经济资本,需要通过一定的产权制度安排,来保障和维持生命,这使得经济资本成为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成为权力分流不平衡的根源。通常认为,经济资本丰裕的群体和成员必然处于权力支配地位,并且有强烈的支配欲望,而经济资本不足的群体和成员则更容易处于被支配地位,且无关于他们的意愿如何。所以,权力与个人的意愿并无强关系,而与经济资本有着源与流、枝与叶的关系。正如学者彭斌所述,经济资本构成了权力关系网络得以构建,权力关系得以形成和维系的基础,不平等的经济资本结构则成为塑造作为支配的权力的决定性因素。(彭斌,2011)
人社会关系的总和。马斯诺在他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讲到了社交需求是继生理和安全需求之后的重要需求,社交需求包括友情、亲情和性亲密的需求。在社会关系网络中,人们能够相互之间提供身份认同、情感以及其他互惠合作,也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实际的或者潜在的资源来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社会关系网络构成了人们所占有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那些资源是同对某种持久性的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的,这一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一种体制化关系的网络。”(包亚明,1997)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网络,社会资本表现为一种社会成员在关系网络中动员其他资源的可能性,即占据其他物质财富、知识、名誉的可能性。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指的就是社会资本给人们带来的潜在的资源。社会资本是流动的,人们所占有的社会资本也是不均衡的。由于社会群体或个人可以通过他们所占有的社会资本巩固和维系他们的权力关系,且社会资本可能给他们更多其他潜在资本。所以,社会资本就构成了权力关系的重要基础,社会资本分配不均衡成为塑造作为支配的权力的重要因素。
在社会生活中,文化资本的衡量是通过社会成员自身的文化能力、客观化的文化物品以及制度化的教育资格认定来确定的。社会成员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本进行文化传播和知识生产,使得他们的社会网络更加制度化、结构化,实现巩固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所以,在文化资本占有上具有优势地位的群体或成员可以通过传播的知识和禁忌操作或者诱导那些在文化资本占据上处于劣势的群体和成员处于支配地位或被边缘化。因此,文化资本的占有不均衡也成为塑造作为支配的权力关系的很重要因素。
通常,我们的意志会受到宗教、科学、艺术、语言等作为表现形式的符号系统的影响。符号系统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认知、判断与评价的功能,还有社会分类功能,即让不同的社会层次占据占有不同的符号资本。布迪厄认为符号资本是一种荣誉,是富于那些已经得到足够认同的人的权力。这种权力使他们处于强化其认同的位置上。在符号资本占有上具有优势的群体或成员更容易使自己得到被强化的认同,并在支配的权力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处于劣势的一方则由于认同感较少而处于服从地位,或者被边缘化。所以符号资本占有的不均衡也构成作为支配的权力关系的重要基础。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很可能陷入一个误区:拥有的资本越多,群体或成员就拥有更多的权力。事实上,权力与资本的关系应该是双向的。社会成员所占据的资本只为构建权力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基础框架,使塑造权力成为可能。但是权力本身并不是物质化的,它是一种流动的、多变的的存在,体现的是社会成员动员资源的能力。福柯认为,权力从不像财富那样被占为己有,权力运转着。笔者认为权力不仅是运转的,它还一直处于生产状态。权力能够不断的再生产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构建更加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同时它也可以维系或者摧毀已占有的资本结构。所以,资本虽然是作为支配的权力存在的基础,但是权力也会通过它的生产功能反作用于资本结构。
参考文献
[1]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403页-424页。
[2]米歇尔·福柯:《必须保卫社会》,钱翰译,上海人名出版社1999年版,第28页。
[3]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
[4]朱伟珏。象征差异与权力。社会,2008年28卷,145页-255页
[5]周小李。女大学生就业难:文化资本与符号资本的双重弱势。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第1期,43页-48页。
[6]胡春光,杨宁芳。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除魅——作为符号权力的文化。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第7期,10页-13页。
[7]傅敬民。布迪厄符号权力理论评介。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7卷,104页-118页。
[8]彭斌。作为支配的权力:一种观念的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2期。
[9] 杨可。适应与不适。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5卷,78页-84页。
[10]傅敬民。布迪厄符号权力理论评介。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7卷,104页-118页。
作者简介:
刘洋河,女,1995年4月出生,湖南省长沙市人,本科生,社会学专业
关键词:社会实践理论;资本;权力;支配
一、布迪厄实践理论中的资本与权力
(一)何为资本?
经济学中,资本是作为人类创造物质、精神和信用财富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在布迪厄的资本理论中,资本是积累的劳动,当这种劳动在私人性即排他的基础上被行动者或行动者小团体占有时,这种劳动使他们能够以物化的或活的劳动形式占有社会资源。资本具有生成、排他与获利三个性质。资本的生成性是指资本生成是累积劳动,资本的排他性是指私人占有后他人便不能无条件共享,而资本的获利性则是一种可以再生其他资源的资源。这使得资本的生产、使用与再生产得到了统一。
布迪厄将资本主要分为四种种形式: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符号资本。经济资本是由不同的生产要素,经济财产,各种收入以及各种经济利益组成的。在经济资本下又有农业经济资本、资本主义经济资本等小分类,布迪厄认为不同的经济资本是具有不同的特性的。文化资本可以分为三种形式:能力式的文化资本、商业化的文化资本以及体制化的文化资本。(林克雷,2007)虽然是文化资本被占据,但是从文化资本本身的角度来说,它的象征价值即使不被占有者获得,也不会丧失。例如,以为古董行家收藏古董时,他就不仅仅是占据了古董作为艺术品的价值,也占据了古董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价值,这是那些将古董做装饰品的外行人所不能占据的。无论你懂不懂古董,它都还是具有它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体制式文化资本是能力式文化资本经过体制授权后所存在的资本形式。布迪厄认为体制化的背后是权力,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体制性权力的行为魔力,看到显露自身的权力和捍卫信仰的权力,换言之,看到强迫别人接受社会公认性的权力。(林克雷,2007)
多位学者曾提出“社会资本”的概念。马克思认为社会资本是与私人资本相对的个别资本的物质资本总和,庞巴维克强调社会经济的资本生产手段和财货产品形态,关注社会资本的生产与交换作用。罗瑞将社会资本置于一定社会体制下的社会资源的分析。布迪厄则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体社会化成熟后所固定下来的社交圈层这个圈层所蕴含的各类资源,例如经济资源、人际关系资源、等等。社会资本并不是天然存在的,它伴随人们的社会交往出现,也伴随人们社会关系的断裂而消失。人际关系的边缘化决定社会资本具有浮动性。作为社会互动网络中的重要资本,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等方方面面都是离不开它。
布迪厄在《区隔》一书中提出,尽管布迪厄对符号资本远不如他对其他资本的着墨多,但却是他最复杂和最重要的观点之一。(李猛,2004)符号资本指的是特权、声名、神圣性或荣誉的累积程度,它是建立在知识和认可的辩证法之基础上的。它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概念的资本形式,是其他三种资本的表现形式,但又相对独立。资本是可以转化的,在布迪厄看来这种具有转换能力的资本就是符号资本。(李猛,2004)话剧《百万富翁》中,主人公的百万支票为他冠上富人的头衔,而这个头衔就是的他获得了经济资本,那么依据布迪厄的符号资本理论,这种“富人”头衔就是他所占有的符号资本。符号资本是通过对特权、声誉的认可,在其他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长期积累而成的。社会对特殊符号的认可与否,决定了占有符号资本的人群。
(二)何为权力?
马克思曾说:“权力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权力和资本是分不开的。福柯认为,权力无所不在,不是因为它包含一切事物,而是因为它来自所有地方。权力是从何而来,又如何在社会中流转?权力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通常被理解为支配与服从的关系。韦伯认为,权力意味着在一种社会关系里哪怕是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机会,不管这种机会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马克思·韦伯,1997)所谓支配的权力即权力主体有能力支配权力客体。在权力客体服从的过程中,他们自己的意愿被符号暴力所统治,然后无抗拒的接受权力主体的指令。达到让权力客体服从权力主体我们可以从两种角度出发,一是通过教育、习俗、宗教、意识形态等方式来塑造权力客体的偏好与选择,使他们服从;二则是权力主体通过资格限制以及议程控制的方式将权力客体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或者在决议过程中直接否定权力客体的主张。(彭斌,2011)
虽然权力主体总是试图将权力客体作为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但是这种支配的权力并不是单向控制,而是相互之间构成错综复杂的权力关系网络结构。在这个结构网中,权力主体不是单一的永远处于支配地位,也会处于服从者的地位。他们会受到更高权力主体的支配,也会受到权力客体的制约。“权力以网络的形式运作在这个网上,个人不仅是流动的,而且他们总是既处于服从地位又同时运用权力。”(米歇尔·福柯,1999)所以处于权力网络中的权力主体不得不考虑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权力客体的意愿、利益、需求等等。这种考虑是为了获得权力客体的支持和某种程度上的承认,从而更好地维护他所处的支配地位。所以尽管权力主客体之间存在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且这种关系在两者利益增长过程中不会改变,但是权力主体依然需要关注权力客体的需求。
二、“资本”与“权力”的关系分析
在布迪厄的权力理论中,作为支配的权力体现的是权力主體与权力客体之间的支配与服从关系。那么这种关系是如何存在于人们之中的,支配与服从关系来源于哪里?学者彭斌在《作为支配的权力:一种观念的分析》中谈到,权力主体之所以能够拥有支配权力客体的能力,根源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所占有的社会资源是不均等,不平衡的。在资源占有上具有优势的群体与成员能更多的影响和支配在资源占有上不具优势的群体成员。(彭斌,2011)资源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是资本——能够在生活中进行生产、消费、积累与转化的资源。从类型学的角度来说,资本无时无刻不在塑造着人们的权力关系,编织着社会的权力关系网络。 人类为维持生命延续,必须占据相应的经济资本。获得经济资本,需要通过一定的产权制度安排,来保障和维持生命,这使得经济资本成为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成为权力分流不平衡的根源。通常认为,经济资本丰裕的群体和成员必然处于权力支配地位,并且有强烈的支配欲望,而经济资本不足的群体和成员则更容易处于被支配地位,且无关于他们的意愿如何。所以,权力与个人的意愿并无强关系,而与经济资本有着源与流、枝与叶的关系。正如学者彭斌所述,经济资本构成了权力关系网络得以构建,权力关系得以形成和维系的基础,不平等的经济资本结构则成为塑造作为支配的权力的决定性因素。(彭斌,2011)
人社会关系的总和。马斯诺在他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讲到了社交需求是继生理和安全需求之后的重要需求,社交需求包括友情、亲情和性亲密的需求。在社会关系网络中,人们能够相互之间提供身份认同、情感以及其他互惠合作,也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实际的或者潜在的资源来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社会关系网络构成了人们所占有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那些资源是同对某种持久性的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的,这一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一种体制化关系的网络。”(包亚明,1997)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网络,社会资本表现为一种社会成员在关系网络中动员其他资源的可能性,即占据其他物质财富、知识、名誉的可能性。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指的就是社会资本给人们带来的潜在的资源。社会资本是流动的,人们所占有的社会资本也是不均衡的。由于社会群体或个人可以通过他们所占有的社会资本巩固和维系他们的权力关系,且社会资本可能给他们更多其他潜在资本。所以,社会资本就构成了权力关系的重要基础,社会资本分配不均衡成为塑造作为支配的权力的重要因素。
在社会生活中,文化资本的衡量是通过社会成员自身的文化能力、客观化的文化物品以及制度化的教育资格认定来确定的。社会成员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本进行文化传播和知识生产,使得他们的社会网络更加制度化、结构化,实现巩固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所以,在文化资本占有上具有优势地位的群体或成员可以通过传播的知识和禁忌操作或者诱导那些在文化资本占据上处于劣势的群体和成员处于支配地位或被边缘化。因此,文化资本的占有不均衡也成为塑造作为支配的权力关系的很重要因素。
通常,我们的意志会受到宗教、科学、艺术、语言等作为表现形式的符号系统的影响。符号系统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认知、判断与评价的功能,还有社会分类功能,即让不同的社会层次占据占有不同的符号资本。布迪厄认为符号资本是一种荣誉,是富于那些已经得到足够认同的人的权力。这种权力使他们处于强化其认同的位置上。在符号资本占有上具有优势的群体或成员更容易使自己得到被强化的认同,并在支配的权力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处于劣势的一方则由于认同感较少而处于服从地位,或者被边缘化。所以符号资本占有的不均衡也构成作为支配的权力关系的重要基础。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很可能陷入一个误区:拥有的资本越多,群体或成员就拥有更多的权力。事实上,权力与资本的关系应该是双向的。社会成员所占据的资本只为构建权力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基础框架,使塑造权力成为可能。但是权力本身并不是物质化的,它是一种流动的、多变的的存在,体现的是社会成员动员资源的能力。福柯认为,权力从不像财富那样被占为己有,权力运转着。笔者认为权力不仅是运转的,它还一直处于生产状态。权力能够不断的再生产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构建更加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同时它也可以维系或者摧毀已占有的资本结构。所以,资本虽然是作为支配的权力存在的基础,但是权力也会通过它的生产功能反作用于资本结构。
参考文献
[1]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403页-424页。
[2]米歇尔·福柯:《必须保卫社会》,钱翰译,上海人名出版社1999年版,第28页。
[3]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
[4]朱伟珏。象征差异与权力。社会,2008年28卷,145页-255页
[5]周小李。女大学生就业难:文化资本与符号资本的双重弱势。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第1期,43页-48页。
[6]胡春光,杨宁芳。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除魅——作为符号权力的文化。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第7期,10页-13页。
[7]傅敬民。布迪厄符号权力理论评介。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7卷,104页-118页。
[8]彭斌。作为支配的权力:一种观念的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2期。
[9] 杨可。适应与不适。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5卷,78页-84页。
[10]傅敬民。布迪厄符号权力理论评介。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7卷,104页-118页。
作者简介:
刘洋河,女,1995年4月出生,湖南省长沙市人,本科生,社会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