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日益强调创新的今天,高等教育在迎接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将创新教育理念引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并有效增强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当下每一位大学一线英语教师的工作重点。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创新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做了理性的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参考性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创新理念;大学英语;教学;原则
一、更新教育观念, 确立创新理念
传统的英语教学,片面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成为课堂上的“独裁者”,导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完全忽视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英语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在学生课下预习的基础上,对课文的背景知识做简要概述之后,直接对教材内容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并形成固定的套路:语言点例句、句法、内容翻译等,教师从课文的第一句一直讲到最后一个单词为止,整个课堂就是教师在演独角戏,而学生成了只知道机械地记笔记的盲目的听众。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学习依赖性,彻底成为消极、盲目的知识“接收器”。学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主体性不能得到有效地肯定,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参与的状态,根本就没有英语实际交流的机会,更加谈不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可以说,这是造成目前普遍存在的“哑巴”英语现象主要原因。另外,英语教学中,学校一味地追求考试通过率和英语过级率,视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于不顾,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要想培养创新型学生,顺利进行创新性学习,首先,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体地位,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型人格。
其次,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向课堂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向更高层次进行探索和学习。
再次,教师要把英语学习的规律和方法传授给学生,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要由原来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写、学生记”教学状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充当知识灌输对象和容器的局面。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创新
为了有效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需要校舍、图书、课堂等硬件要求,还需要学习氛围、师生关系以及教师态度等软件要求。
(一)營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为了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英语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格魅力,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和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积极营造快乐自信、宽松自在的学习氛围,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英语实际交流,积极思维,不断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改变传统的学生只是机械接受的被动局面,向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方向发展,让学生能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并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 鼓励勇于创新求异的学习环境。
在具体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语言输入有限性和语言输出无限性的教学规律,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不断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多样思维能力和创新求异的能力。具体教学过程中, 我们摸索出一条简便易行的启发创新的途径。在让学生做段落默写练习时, 学生表述出来的文字常会与原文有很大的出入, 我们启发学生要重视这些出入部分。这些出入部分, 除了语法错误和语用失误之外, 更多的是与原文同义异形可以接受的说法。这些出入可以及时明确地提示学生“ 同义异说”语言现象。如此训练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表达手段。
三、实施教学创新, 把握基本原则
认知原则。包括两个基本要点: 一是通过认知策略的培养,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学习策略技巧, 如听、写作、翻译、解题技巧和交际、阅读策略;二是通过认知策略的培养, 使学生养成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安排学习任务、监控学习过程、评估任务完成情况的习惯。
交际原则。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掌握外语这一交际工具, 其有效途径是大量的实践。在训练中, 既要训练准确, 又要训练流畅, 还要训练得体, 准确是流畅的基础, 流畅是准确的体现, 得体是交际成功的保证, 三者的结合是对发展学生交际能力的体现。通过适当的语言输入和有意义的课堂活动,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习得语言形式。
素质原则。学习一门外语也是获得一种人文素养的途径, 因此, 我们应该以传授外语语言知识为基础, 培养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为导向,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将教学、示范和养成有机融于一体。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力求满足学生的主、客观的需求, 从当今文化知识和思想宝库中, 挑选能体现知识性、趣味性、可思性的教材, 增大学习的信息量, 为学生在认知、技能培养、思维训练、修养提高和情操陶冶等方面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文化原则。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是语言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 与文化密不可分, 教师在教学中介绍相关的政治、社会、文教、科技方面的知识, 不仅有助于加强文章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 使学生对外族文化变得越来越敏感。
参考文献
[1] 黄勇昌.优化大学英语教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多维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1(06)
[2] 张增慧.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B). 2011(11)
(作者单位: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
【关键词】创新理念;大学英语;教学;原则
一、更新教育观念, 确立创新理念
传统的英语教学,片面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成为课堂上的“独裁者”,导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完全忽视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英语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在学生课下预习的基础上,对课文的背景知识做简要概述之后,直接对教材内容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并形成固定的套路:语言点例句、句法、内容翻译等,教师从课文的第一句一直讲到最后一个单词为止,整个课堂就是教师在演独角戏,而学生成了只知道机械地记笔记的盲目的听众。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学习依赖性,彻底成为消极、盲目的知识“接收器”。学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主体性不能得到有效地肯定,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参与的状态,根本就没有英语实际交流的机会,更加谈不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可以说,这是造成目前普遍存在的“哑巴”英语现象主要原因。另外,英语教学中,学校一味地追求考试通过率和英语过级率,视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于不顾,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要想培养创新型学生,顺利进行创新性学习,首先,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体地位,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型人格。
其次,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向课堂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向更高层次进行探索和学习。
再次,教师要把英语学习的规律和方法传授给学生,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要由原来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写、学生记”教学状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充当知识灌输对象和容器的局面。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创新
为了有效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需要校舍、图书、课堂等硬件要求,还需要学习氛围、师生关系以及教师态度等软件要求。
(一)營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为了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英语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格魅力,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和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积极营造快乐自信、宽松自在的学习氛围,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英语实际交流,积极思维,不断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改变传统的学生只是机械接受的被动局面,向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方向发展,让学生能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并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 鼓励勇于创新求异的学习环境。
在具体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语言输入有限性和语言输出无限性的教学规律,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不断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多样思维能力和创新求异的能力。具体教学过程中, 我们摸索出一条简便易行的启发创新的途径。在让学生做段落默写练习时, 学生表述出来的文字常会与原文有很大的出入, 我们启发学生要重视这些出入部分。这些出入部分, 除了语法错误和语用失误之外, 更多的是与原文同义异形可以接受的说法。这些出入可以及时明确地提示学生“ 同义异说”语言现象。如此训练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表达手段。
三、实施教学创新, 把握基本原则
认知原则。包括两个基本要点: 一是通过认知策略的培养,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学习策略技巧, 如听、写作、翻译、解题技巧和交际、阅读策略;二是通过认知策略的培养, 使学生养成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安排学习任务、监控学习过程、评估任务完成情况的习惯。
交际原则。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掌握外语这一交际工具, 其有效途径是大量的实践。在训练中, 既要训练准确, 又要训练流畅, 还要训练得体, 准确是流畅的基础, 流畅是准确的体现, 得体是交际成功的保证, 三者的结合是对发展学生交际能力的体现。通过适当的语言输入和有意义的课堂活动,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习得语言形式。
素质原则。学习一门外语也是获得一种人文素养的途径, 因此, 我们应该以传授外语语言知识为基础, 培养学生外语应用能力为导向,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将教学、示范和养成有机融于一体。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力求满足学生的主、客观的需求, 从当今文化知识和思想宝库中, 挑选能体现知识性、趣味性、可思性的教材, 增大学习的信息量, 为学生在认知、技能培养、思维训练、修养提高和情操陶冶等方面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文化原则。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是语言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 与文化密不可分, 教师在教学中介绍相关的政治、社会、文教、科技方面的知识, 不仅有助于加强文章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 使学生对外族文化变得越来越敏感。
参考文献
[1] 黄勇昌.优化大学英语教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多维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1(06)
[2] 张增慧.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B). 2011(11)
(作者单位: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