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肠梗阻病人采取CT诊断手段时的价值。方法:2020年2月~2021年5月,挑选在我院收治的87例肠梗阻病人,选择掷筛法分为甲组(n=44例)、乙组(n=43例)。甲组实行CT检测,乙组采用X线,比较两组肠梗阻各类型诊断率和受检满意度。结果:甲乙组肠梗阻各类型(单纯机械性、绞窄性、动力性)诊断率为95.45%、81.40%,差异有可比性(P<0.05)。差异有可比性(P<0.05)。甲组患者受检满意度显著优于B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较于X线诊断,肠梗阻病患实行CT检测,诊断确诊率更高,患者受检满意程度较高,值得后期推广。
關键词:X线;CT;肠梗阻
【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6-129-01
肠梗阻为常见急腹症,该病具有发病急,恶化快以及病程危重等特点,多见于肿瘤患者。临床数据显示肠梗阻发病率高达40%左右[1]。发病时,患者出现腹胀腹痛,排泄困难等症状。当前受生活作息、饮食偏好等因素影响,国内肠梗阻患者群体明显增多,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降低其日常生活质量水平。因此亟需采取科学高效的治疗手段,以降低患者不适感,治愈疾病。与此同时精准的临床诊断也十分重要。 X线片、钡灌肠等传统方式诊断率较低,无法满足当前医患需求,基于此,本文将CT诊断纳入研究,与X线片诊断相比较以分析临床应用成效,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2月~2021年5月,纳入我院就诊的肠梗阻病人87例,以掷筛法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共有31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42~75岁,平均(55.61±9.49)岁;乙组共有32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43~76岁,平均(56.12±9.06岁。比较甲乙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乙组采取X线诊断,借助DR数字X线系统,协助患者取站立位,交替做吸呼吸、屏气,焦距设定为200cm,左右前斜位控制在合理角度。对腹部正位片进行拍摄。甲组采取128排螺旋CT对患者腹部进行定位平扫,参数设置:层厚10mm、间距10mm、薄层重建2mm,同时延迟30、60、180s扫描,清扫完成后进行重建,通过工作站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后从而进行观察。
1.3观察指标
(1)对比甲乙组各类型肠梗阻诊断确诊率。病症类型:单纯机械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2]。
(2)受检满意指标:健康教育、操作熟练度、检查服务、诊断准确性。单项10分制,分数与满意度成正比。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6.0处理,诊断确诊率以%表示,行检验,受检满意度以()表示,行t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诊断率对比
甲乙组肠梗阻各类型(单纯机械性、绞窄性、动力性)总诊断率为95.45%、81.40%,差异有可比性(P<0.05)。见表1。
2.2 患者受检满意度对比
由表2可看出,甲组患者受检满意度显著优于B组,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肠梗阻为外科常见疾病,发病诱因较多,普遍认为与肠肿瘤、肠粘连、肠套叠等因素密切相关[3]。该病大多发病危急、进展较快,临床死亡率较高,因此尽早实施科学高效的诊疗尤为重要。
本文中,甲乙组肠梗阻各类型(单纯机械性、绞窄性、动力性)诊断率为95.45%、81.40%,差异有可比性(P<0.05)。甲组患者受检满意度显著优于B组,差异明显(P<0.05)。具体为:临床诊断当中,以X线检查肠梗阻状况最为普遍,虽然该技术易于操作,相对经济安全,但在应用过程中局限较多,由于腹部结构复杂,易出现重叠性影像, CT成像较低,极易出现诊断误差、遗漏等现象。因此对于肠梗阻各类型病症诊断率普遍较低,从而影响后续实施针对性治疗[4]。近年来随着国内医学领域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层螺旋CT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类疾病诊断中。多层螺旋CT技术具有诊断速度快、成像清晰等优势,可快速准确分辨肠道结构,并且可借助高质量成像呈现出来,医师能够获得更加清晰的视角,在患者的积极配合基础上。更直观的了解到解剖结构,可清楚看见患者腹部病变部位以及发展程度,同时此方法能够实现增强扫描,为临床医师提供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体验。病变部位淋巴结、肠系膜及大网膜脏器状况也清晰可见,利于分析病灶是否出现转移迹象,从而可准确了解肠梗阻病因。另外 CT还可观测到梗阻部位肠壁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现象以及软组织肿块。通常情况下,结肠管径再扩张6cm以上的情况下,小肠肠管内径可扩张2.5cm,在 CT显示中,可明显见患者结肠及小肠管内出现气液平面,肠管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医师可根据管径扩张以及萎缩状况分析梗阻平面,利于提升确诊率。
综上:相较于X线诊断,肠梗阻病患实行CT检测,诊断确诊率更高,患者受检满意程度较高,值得后期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文利、郑小叶、谢晴、刘韦华、马寿林、马敏涛.超声与MSCT检查对小儿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v.19;No.135(01):171-172.
[2]都基权,焦健,许韫,等.高分辨率CT检查在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20,v.60;No.1167(09):91-94.
[3]李虹成,谢筱虎.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在诊断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017(007):125-127.
[4]马波,林燕,王向明.薄层螺旋CT及X线平片对急性肠梗阻中的诊断效能对比[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017(007):128-130.
重庆市长寿区第三人民医院 401221
關键词:X线;CT;肠梗阻
【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6-129-01
肠梗阻为常见急腹症,该病具有发病急,恶化快以及病程危重等特点,多见于肿瘤患者。临床数据显示肠梗阻发病率高达40%左右[1]。发病时,患者出现腹胀腹痛,排泄困难等症状。当前受生活作息、饮食偏好等因素影响,国内肠梗阻患者群体明显增多,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降低其日常生活质量水平。因此亟需采取科学高效的治疗手段,以降低患者不适感,治愈疾病。与此同时精准的临床诊断也十分重要。 X线片、钡灌肠等传统方式诊断率较低,无法满足当前医患需求,基于此,本文将CT诊断纳入研究,与X线片诊断相比较以分析临床应用成效,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2月~2021年5月,纳入我院就诊的肠梗阻病人87例,以掷筛法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共有31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42~75岁,平均(55.61±9.49)岁;乙组共有32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43~76岁,平均(56.12±9.06岁。比较甲乙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乙组采取X线诊断,借助DR数字X线系统,协助患者取站立位,交替做吸呼吸、屏气,焦距设定为200cm,左右前斜位控制在合理角度。对腹部正位片进行拍摄。甲组采取128排螺旋CT对患者腹部进行定位平扫,参数设置:层厚10mm、间距10mm、薄层重建2mm,同时延迟30、60、180s扫描,清扫完成后进行重建,通过工作站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后从而进行观察。
1.3观察指标
(1)对比甲乙组各类型肠梗阻诊断确诊率。病症类型:单纯机械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2]。
(2)受检满意指标:健康教育、操作熟练度、检查服务、诊断准确性。单项10分制,分数与满意度成正比。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6.0处理,诊断确诊率以%表示,行检验,受检满意度以()表示,行t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诊断率对比
甲乙组肠梗阻各类型(单纯机械性、绞窄性、动力性)总诊断率为95.45%、81.40%,差异有可比性(P<0.05)。见表1。
2.2 患者受检满意度对比
由表2可看出,甲组患者受检满意度显著优于B组,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肠梗阻为外科常见疾病,发病诱因较多,普遍认为与肠肿瘤、肠粘连、肠套叠等因素密切相关[3]。该病大多发病危急、进展较快,临床死亡率较高,因此尽早实施科学高效的诊疗尤为重要。
本文中,甲乙组肠梗阻各类型(单纯机械性、绞窄性、动力性)诊断率为95.45%、81.40%,差异有可比性(P<0.05)。甲组患者受检满意度显著优于B组,差异明显(P<0.05)。具体为:临床诊断当中,以X线检查肠梗阻状况最为普遍,虽然该技术易于操作,相对经济安全,但在应用过程中局限较多,由于腹部结构复杂,易出现重叠性影像, CT成像较低,极易出现诊断误差、遗漏等现象。因此对于肠梗阻各类型病症诊断率普遍较低,从而影响后续实施针对性治疗[4]。近年来随着国内医学领域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层螺旋CT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类疾病诊断中。多层螺旋CT技术具有诊断速度快、成像清晰等优势,可快速准确分辨肠道结构,并且可借助高质量成像呈现出来,医师能够获得更加清晰的视角,在患者的积极配合基础上。更直观的了解到解剖结构,可清楚看见患者腹部病变部位以及发展程度,同时此方法能够实现增强扫描,为临床医师提供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体验。病变部位淋巴结、肠系膜及大网膜脏器状况也清晰可见,利于分析病灶是否出现转移迹象,从而可准确了解肠梗阻病因。另外 CT还可观测到梗阻部位肠壁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现象以及软组织肿块。通常情况下,结肠管径再扩张6cm以上的情况下,小肠肠管内径可扩张2.5cm,在 CT显示中,可明显见患者结肠及小肠管内出现气液平面,肠管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医师可根据管径扩张以及萎缩状况分析梗阻平面,利于提升确诊率。
综上:相较于X线诊断,肠梗阻病患实行CT检测,诊断确诊率更高,患者受检满意程度较高,值得后期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文利、郑小叶、谢晴、刘韦华、马寿林、马敏涛.超声与MSCT检查对小儿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v.19;No.135(01):171-172.
[2]都基权,焦健,许韫,等.高分辨率CT检查在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20,v.60;No.1167(09):91-94.
[3]李虹成,谢筱虎.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在诊断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017(007):125-127.
[4]马波,林燕,王向明.薄层螺旋CT及X线平片对急性肠梗阻中的诊断效能对比[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017(007):128-130.
重庆市长寿区第三人民医院 4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