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四上《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要求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摘录、整理数学问题中的信息。我认为,应该让学生立足于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生成列表整理信息的方法。基于这样的思考,我进行了第一次试教。学生首先根据情景图提出若干问题,并就其中一个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学生自主整理信息的结果出乎我的意料。32%的学生只是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原封不动地抄了下来,64%的学生直接列式解答,只有两名学生将题目中的信息用简约的语言摘录下来。
课后,我反思:为何大多数学生把整理信息理解成抄题、解题?这是因为学生的经验结构中缺乏与摘录、整理信息相关的学习经验,并没有选择加工信息、简化信息的意识。虽然生活中学生也见过不少利用表格整理信息的案例,如课程表、劳动分工表等,但教师并没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类表格进行分析。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学习,当学生的已有经验比较贫乏时,教师就要充实、丰富学生的经验;当学生的相关经验依附在生活背景中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加工处理,使之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一部分。有了充实、明晰的数学活动经验做支撑,学生的探究活动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灵动地生长。一番思辨之后,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继而进行了第二次试教,以下是其中的三个片段。
【片段一】听题摘录信息
教师读题:一个会议室长12米、宽8米,一共铺了384块地砖,平均每平方米铺了多少块地砖?
师:能把你听到的信息告诉大家吗?(学生的回答比较零散,不全面)
师:要想把听到的信息完整地说出来,咱们还要学会用笔摘录。下面老师再读一遍,请你试着用笔记下来,看谁的方法最简洁。
生1:会议室长12米、宽8米,共铺了384块砖,每平方米铺多少块?
生2:长12米 宽8米 384块 每平方米?块。
师: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简洁?(学生讨论后发现生2的方法比较简洁)
师:咱们摘录信息时要选择最关键的信息,问题一般用“?”来表示。
【片段二】比较不同整理信息的方法
师(课件出示):这是我班劳动委员第一次安排的劳动分工情况:星期一:小明扫地 小红排桌子 小军擦窗户,星期二:小力扫地 小丽排桌子 小可擦窗户,星期三……
师:看了以后感觉怎么样?
生:很乱,不容易一下子找到自己的劳动任务。
(教师出示劳动分工表。)
师:和刚才比,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生1:看上去很有条理。
生2:感觉很舒服、很美观。
师:先横着观察,再竖着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横着的一排都是同一天的分工情况,竖着的一排都是同一类的任务。
师:咱们在生活中就可以将同一类信息整理在表格的同一行或同一列。
【片段三】自主摘录整理信息
师:将课本第56页例1中求解“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所需的信息摘录、整理出来,看谁的方法最简洁。
生1:桃树3行每行7棵,杏树8行每行6棵,梨树4行每行5棵。
生2:桃树3行 每行7棵
生2:杏树8行 每行6棵
生2:梨树4行 每行5棵
师: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生:第2个同学的方法比较简洁,行数和棵数都排在同一列。
师:为了使整理的结果看起来更美观,我们还可以在外面画上表格。
第二次教学,学生的探究活动明显有效了,学生能够自主建构起列表的策略。反思前后两次教学,我获得了如下启示:
1.在情境中激活潜在经验,促进策略萌芽。
策略教学的起始阶段需要激活学生萌发策略的心向。教师以正常语速口述数学问题,学生不可能逐字记录,自然想到抓住其中的主要信息进行简要的记录,这便有了简要记录的雏形,为列表整理信息奠定了基础。学生在比较鉴别中,自主生成了有序整理、简要记录信息的方法。学生的潜在经验在这个过程中被激活和调用,其经验体系中与列表有关的成分逐步丰实与明晰,并且具备了在新的情境中生长的可能性。
2.在经历中提升生活经验,促进策略迁移。
列表策略能将有着内在关联的几组信息分类、对比呈现,以便于人们观察和发现横向和纵向的数量关系,促进问题的解决。形成将信息按不同的维度分组呈现的意识是策略表达的重要前提。学生经历的从线性罗列到纵向和横向条理化的过程是分类整理经验的再次运用和提升,有利于他们将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突出逻辑关联的共性。
3.在体验中转化数学经验,促进策略生成。
学生已被激活和提升的生活经验、数学活动经验需要不断数学化才能真正促进策略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创设合理的情境,不断将分类整理的信息向数学的方向简化,数量关系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呼之欲出。是不是画有表格线这一外在形式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体验到列表作为一种策略所起的促进思考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教育局)
课后,我反思:为何大多数学生把整理信息理解成抄题、解题?这是因为学生的经验结构中缺乏与摘录、整理信息相关的学习经验,并没有选择加工信息、简化信息的意识。虽然生活中学生也见过不少利用表格整理信息的案例,如课程表、劳动分工表等,但教师并没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类表格进行分析。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学习,当学生的已有经验比较贫乏时,教师就要充实、丰富学生的经验;当学生的相关经验依附在生活背景中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加工处理,使之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一部分。有了充实、明晰的数学活动经验做支撑,学生的探究活动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灵动地生长。一番思辨之后,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继而进行了第二次试教,以下是其中的三个片段。
【片段一】听题摘录信息
教师读题:一个会议室长12米、宽8米,一共铺了384块地砖,平均每平方米铺了多少块地砖?
师:能把你听到的信息告诉大家吗?(学生的回答比较零散,不全面)
师:要想把听到的信息完整地说出来,咱们还要学会用笔摘录。下面老师再读一遍,请你试着用笔记下来,看谁的方法最简洁。
生1:会议室长12米、宽8米,共铺了384块砖,每平方米铺多少块?
生2:长12米 宽8米 384块 每平方米?块。
师: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简洁?(学生讨论后发现生2的方法比较简洁)
师:咱们摘录信息时要选择最关键的信息,问题一般用“?”来表示。
【片段二】比较不同整理信息的方法
师(课件出示):这是我班劳动委员第一次安排的劳动分工情况:星期一:小明扫地 小红排桌子 小军擦窗户,星期二:小力扫地 小丽排桌子 小可擦窗户,星期三……
师:看了以后感觉怎么样?
生:很乱,不容易一下子找到自己的劳动任务。
(教师出示劳动分工表。)
师:和刚才比,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生1:看上去很有条理。
生2:感觉很舒服、很美观。
师:先横着观察,再竖着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横着的一排都是同一天的分工情况,竖着的一排都是同一类的任务。
师:咱们在生活中就可以将同一类信息整理在表格的同一行或同一列。
【片段三】自主摘录整理信息
师:将课本第56页例1中求解“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所需的信息摘录、整理出来,看谁的方法最简洁。
生1:桃树3行每行7棵,杏树8行每行6棵,梨树4行每行5棵。
生2:桃树3行 每行7棵
生2:杏树8行 每行6棵
生2:梨树4行 每行5棵
师: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生:第2个同学的方法比较简洁,行数和棵数都排在同一列。
师:为了使整理的结果看起来更美观,我们还可以在外面画上表格。
第二次教学,学生的探究活动明显有效了,学生能够自主建构起列表的策略。反思前后两次教学,我获得了如下启示:
1.在情境中激活潜在经验,促进策略萌芽。
策略教学的起始阶段需要激活学生萌发策略的心向。教师以正常语速口述数学问题,学生不可能逐字记录,自然想到抓住其中的主要信息进行简要的记录,这便有了简要记录的雏形,为列表整理信息奠定了基础。学生在比较鉴别中,自主生成了有序整理、简要记录信息的方法。学生的潜在经验在这个过程中被激活和调用,其经验体系中与列表有关的成分逐步丰实与明晰,并且具备了在新的情境中生长的可能性。
2.在经历中提升生活经验,促进策略迁移。
列表策略能将有着内在关联的几组信息分类、对比呈现,以便于人们观察和发现横向和纵向的数量关系,促进问题的解决。形成将信息按不同的维度分组呈现的意识是策略表达的重要前提。学生经历的从线性罗列到纵向和横向条理化的过程是分类整理经验的再次运用和提升,有利于他们将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突出逻辑关联的共性。
3.在体验中转化数学经验,促进策略生成。
学生已被激活和提升的生活经验、数学活动经验需要不断数学化才能真正促进策略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创设合理的情境,不断将分类整理的信息向数学的方向简化,数量关系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呼之欲出。是不是画有表格线这一外在形式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体验到列表作为一种策略所起的促进思考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