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应该运用新课程理念和方式,充实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形式,提高德育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 学校德育 管理机制 德育资源 德育过程 德育效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德育工作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的现象也日益严重:学生的自主、平等、法制、民主意识显著增强;接受知识的方式日益多元化;活动范围日益扩大等等,这些无疑增加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将传统的德育工作置于尴尬的境地,更对德育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学校德育如果再去“重复那昨天的故事”,必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那么,新课改背景下的德育工作应该如何展开?我认为,应该“穿新鞋走新路”,运用新课程理念和方式,充实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形式,提高德育效果。下面从几个方面简要谈一些做法:
一、以人为本,把握德育基础
新课程理念要求要以人为本,学校德育也该如此。以人为本,首先要“以师为本”。 长期以来,我们在德育工作领域里的追求,只是外在地保持了德育形式上的热闹,我们没有能让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热情持续地喷发。一方面从制度上保持全体班主任的工作热情,提高班主任的工作待遇,实行班主任岗位竞聘制,先把班主任工作这把火点着。当老师们进入了从事德育工作的佳境时,学校德育的一切工作就会自动、有序、高效地运行。其次是“以生为本”,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我们思考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力求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人,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德育活动中来,并充当活动的主角。
二、结合教学,建立管理机制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实效性不高已引起人们的诸多质疑和不满,尽管其中的原因复杂多样,但我们以为教学与德育工作长期脱节始终是根本性症结之所在。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在课程中渗透德育, 而新课堂特别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所以这对德育来说,是一个契机。学校德育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有效载体,只有增强课程意识,使德育工作主动运用课程、整合课程、创建课程,才能使德育工作真正找到了落脚点,真正发挥课程服务于育人目标的作用,深化德育的实效性。
三、贴近生活,丰富德育资源
新课改十分强调教与学要面向真实世界,贴近学生实际。德育更应如此,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学生的日常生活处处有德育,事事有德育,生活是学校德育的丰富资源库。我们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生活中的喜怒忧乐,学习中的酸甜苦涩,从他们丰富鲜活的生活经历中提炼德育的内容,探寻教育的契机,达到育人的目标;我们要更多的从学生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中捕捉德育的切入口,找准德育的突破口,让学生明理、动情,由信而服,由服而行,行而有果,学生做人处事的规矩、道理、习惯便在生活德育的过程中懂得了、做到了。学校要从学生所处的生活情境中提炼具体的德育内容,开展“贴近、亲和、实在、管用”的特色德育活动,这些德育活动,实在具体,个性鲜活生动,学生喜闻乐见,涌跃参予,从中获得的做人处事的知识技能和道理,可谓终生难忘。
四、注重细节,关注德育过程
生活是由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的细节构成的,人的精神境界、文明涵养、人格魅力同样是从点点滴滴的为人处事细节中体现出来的,因此,我们的德育工作同样要更多的关注细节,这和新课改关注学生思维过程是一样的。通过对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具体细节的引导规范,从言谈举止的细微处做起,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温馨的问候,一双关爱的眼神,一声感人的鼓励,对贫弱者的一次帮扶,关好别人忘了关的水龙头,举手之劳的“你丢我捡”……这些都是德育的细节,所以学校要对学生德育管理的时候,注重这些细节,例如我们就采取了班级德育量化管理的细则里,就非常关注这些细节,规定文明礼貌用语会加分,捡起一片纸屑会加分等等。德育从细节抓起,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当我们关注德育过程时,德育的效果是肯定会大大提高的了。
五、划分模块,提高德育效果;邀请校外辅导员,为青少年矫正不健康的心理或不良好的习惯
“模块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之一,模块化可以使课程的开设和学生的选择更灵活。借鉴新课程改革的模块化思想,实现德育管理的模块化,可以使德育工作更简洁、更高效。我们学校把德育管理划分为四个模块:规范性德育、发展性德育、深层次德育、境界性德育。规范性德育主要是日常行为规范,每周量化评比选出优秀班集体发流动红旗。发展性德育,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规范性德育的发展,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来实现。深层次德育主要是为了使德育走进学生心灵,是规范性德育的深化,主要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来实现。境界性德育是德育的灵魂和最高层次,可以通过高品位的主题教育活动来实现,例如志愿服务、毕业班誓师会等等。
总之,以新课程的理念来反思现有德育中的弊端,用新课程的理念增强针对性,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是我们学校德育管理的方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的德育环境一定会“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一定会“人更美”,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和谐”。
(作者单位:河北省清苑县闫庄中学)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新课改 学校德育 管理机制 德育资源 德育过程 德育效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德育工作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的现象也日益严重:学生的自主、平等、法制、民主意识显著增强;接受知识的方式日益多元化;活动范围日益扩大等等,这些无疑增加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将传统的德育工作置于尴尬的境地,更对德育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学校德育如果再去“重复那昨天的故事”,必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那么,新课改背景下的德育工作应该如何展开?我认为,应该“穿新鞋走新路”,运用新课程理念和方式,充实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形式,提高德育效果。下面从几个方面简要谈一些做法:
一、以人为本,把握德育基础
新课程理念要求要以人为本,学校德育也该如此。以人为本,首先要“以师为本”。 长期以来,我们在德育工作领域里的追求,只是外在地保持了德育形式上的热闹,我们没有能让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热情持续地喷发。一方面从制度上保持全体班主任的工作热情,提高班主任的工作待遇,实行班主任岗位竞聘制,先把班主任工作这把火点着。当老师们进入了从事德育工作的佳境时,学校德育的一切工作就会自动、有序、高效地运行。其次是“以生为本”,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我们思考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力求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人,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德育活动中来,并充当活动的主角。
二、结合教学,建立管理机制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实效性不高已引起人们的诸多质疑和不满,尽管其中的原因复杂多样,但我们以为教学与德育工作长期脱节始终是根本性症结之所在。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在课程中渗透德育, 而新课堂特别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所以这对德育来说,是一个契机。学校德育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有效载体,只有增强课程意识,使德育工作主动运用课程、整合课程、创建课程,才能使德育工作真正找到了落脚点,真正发挥课程服务于育人目标的作用,深化德育的实效性。
三、贴近生活,丰富德育资源
新课改十分强调教与学要面向真实世界,贴近学生实际。德育更应如此,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学生的日常生活处处有德育,事事有德育,生活是学校德育的丰富资源库。我们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生活中的喜怒忧乐,学习中的酸甜苦涩,从他们丰富鲜活的生活经历中提炼德育的内容,探寻教育的契机,达到育人的目标;我们要更多的从学生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中捕捉德育的切入口,找准德育的突破口,让学生明理、动情,由信而服,由服而行,行而有果,学生做人处事的规矩、道理、习惯便在生活德育的过程中懂得了、做到了。学校要从学生所处的生活情境中提炼具体的德育内容,开展“贴近、亲和、实在、管用”的特色德育活动,这些德育活动,实在具体,个性鲜活生动,学生喜闻乐见,涌跃参予,从中获得的做人处事的知识技能和道理,可谓终生难忘。
四、注重细节,关注德育过程
生活是由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的细节构成的,人的精神境界、文明涵养、人格魅力同样是从点点滴滴的为人处事细节中体现出来的,因此,我们的德育工作同样要更多的关注细节,这和新课改关注学生思维过程是一样的。通过对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具体细节的引导规范,从言谈举止的细微处做起,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温馨的问候,一双关爱的眼神,一声感人的鼓励,对贫弱者的一次帮扶,关好别人忘了关的水龙头,举手之劳的“你丢我捡”……这些都是德育的细节,所以学校要对学生德育管理的时候,注重这些细节,例如我们就采取了班级德育量化管理的细则里,就非常关注这些细节,规定文明礼貌用语会加分,捡起一片纸屑会加分等等。德育从细节抓起,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当我们关注德育过程时,德育的效果是肯定会大大提高的了。
五、划分模块,提高德育效果;邀请校外辅导员,为青少年矫正不健康的心理或不良好的习惯
“模块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之一,模块化可以使课程的开设和学生的选择更灵活。借鉴新课程改革的模块化思想,实现德育管理的模块化,可以使德育工作更简洁、更高效。我们学校把德育管理划分为四个模块:规范性德育、发展性德育、深层次德育、境界性德育。规范性德育主要是日常行为规范,每周量化评比选出优秀班集体发流动红旗。发展性德育,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规范性德育的发展,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来实现。深层次德育主要是为了使德育走进学生心灵,是规范性德育的深化,主要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来实现。境界性德育是德育的灵魂和最高层次,可以通过高品位的主题教育活动来实现,例如志愿服务、毕业班誓师会等等。
总之,以新课程的理念来反思现有德育中的弊端,用新课程的理念增强针对性,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是我们学校德育管理的方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的德育环境一定会“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一定会“人更美”,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和谐”。
(作者单位:河北省清苑县闫庄中学)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