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和体现,其观念的更新也反映着社会文化意识的进步。随着初中音乐教学的深入和《音乐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实施,初中音乐欣赏课中审美能力的培养也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对于中学生而言,音乐欣赏课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健全积极健康的心理、高尚的情操以及思维想象力的发展。本文以审美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作为切入点,对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意义和审美能力的作用做了深刻的分析,,总结出了初中音乐欣赏课中审美能力培养所需注意的问题和大致策略。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审美能力;欣赏课
一、音乐审美教育是一门特殊性的学科
在初中教育阶段,音乐教育和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息息相关。早在1912年蔡元培先生担任民国首任教育总长时所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确立民国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蔡元培先生把美育同德育、智育、体育劳动并举,把美育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美育的概念正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其在初中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特殊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音乐作为一门集娱乐与美育教育于一身的建立在人文学科之中的特殊学科,自生产实践中产生之日至今,都应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学科。它可以渗透到其它各学科中,而在音乐中可以找到其它学科的踪影。”[1]所以,音乐审美教育并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
蔡元培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在初中音乐教育阶段,审美教育的直接载体就是音乐欣赏课,,音乐欣赏课能够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欣赏音乐、加强对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理解感悟。同时也是实现我国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初中音乐欣赏课的现状
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在学生掌握一定音乐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审美观念的形成和进步,让音乐这门艺术,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之中,带给他们愉悦的身心,情感的共鸣及心灵的净化。但是,在我国初中音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的这一核心价值并未得到足够地重视。
1、在初中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基本上是一周一节课,这就导致了师生之间的接触交流机会和时间少之又少。并且,初中生面临着“初升高”的学习压力,而音乐这门学科与升学无直接关联,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可有可无的“副科”,对其不重视的程度不言而喻。这就意味着,虽然初中生可能拥有对音乐欣赏课学习的兴趣,但是其并未很好地养成学习习惯。所以,在这样的音乐教学环境下,需要音乐教师在欣赏课授课方式上的改革来提高教学实效性,同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大程度发挥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音乐学习习惯。
2、目前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一直是初中音樂教学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大部分还是停留在“被动式倾听”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用“填鸭式”的方式重点灌输音乐知识技能而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或者只注重课堂的学习效率而并未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方面进行考虑。正值青春期发育阶段的初中生仅仅依靠自身的兴趣爱好想上好音乐欣赏课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很好引领和指导。
3、音乐欣赏课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主,传授音乐知识为辅的艺术教育课程。其教学目的并不是以音乐欣赏课作为主要途径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而是通过课堂上对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欣赏,比如古典主义交响乐、国内外优秀的艺术歌曲以及音乐剧、歌剧等来培养初中生对音乐的兴趣,进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使其对音乐欣赏这门课有更好的了解和感悟,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达到美育的目的。而现今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授课内容过于单一化,课堂上音乐教师也就是大致讲解歌曲内容,传授基本音乐理论,弹弹伴奏、教教歌唱,缺少了以感情体验为基础的审美意识。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育应从单纯的音乐知识、弹唱学习走向多元化的欣赏体验,把欣赏作为音乐学习的第一要素,这样,才能使音乐审美教育的作用得以发挥。
三、初中音乐欣赏课中审美能力的作用
1、审美能力有助于培养初中生高尚的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审美教育则是实施这一任务的首要途径。音乐的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得以愉悦身心,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其性格的发展,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在这过程之中,音乐充当的是一种良性催化的角色,这也是因为其本身的艺术特质所决定的。因为“真”是艺术的生命,“善”是艺术的品格,“美”是艺术的本质,利用“真善美”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规律的行为方式,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在嘈杂的社会环境中得到陶冶和洗礼,促进高尚道德情操的形成和巩固。
2、审美能力能有效健全初中生的审美心理
众所周知,学生在初中时期的生理阶段是整个成长期间最为关键的,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能否帮助初中生构建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包括对事物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觉的理解力等方面。首先,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它可以培养初中生对音乐的感知度,也就是说对包括音值、音程、和弦、节奏、力度、调式等音乐的表现要素认知与理解、感受和把握。其次,学习音乐的环境对于初中生的想象力以及理解力的开发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在音乐流淌的每一瞬间,学生们的想象力都在不断地释放,同时经过教师的指导对脑海中的音乐素材进行加工创作,塑造自己心中的音乐形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能力。
3、审美能力可以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审美能力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以发展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它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传授课程和单纯以娱乐为目的的教育,而是通过接触和欣赏音乐美的形式和内容,学会感受音乐美、鉴赏音乐美、创造音乐美,使学生得到音乐美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审美能力亦是包括感知、联想、理解等多种心理活动的一种综合判断能力,音乐审美教育即是指对人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音乐的想象能力、音乐情感的领悟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培养,这种综合判断能力也是高素质人才所需要具备的一种基本条件。 四、初中音乐欣赏课中审美能力培养的方法
1、音乐具有描绘性和表现性的艺术形象特征。要上好音乐欣赏课,音乐教师的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正确的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的形象,如果音乐教师不能掌握这个前提,音乐欣赏课就达不到其审美教育的效果。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欣赏课教师,就要做到两方面的要求:既要注重音乐的情感表现性,又不可忽略音乐的情态描绘性。
2、音乐本身也属于人文科学范畴,所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也非常广泛,很多音乐作品表达的就是其地域的自然文化。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必须拥有渊博的人文知识积累和阅历,并且能够将其恰当地融入教学中去,这对音乐欣赏课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的。
3、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是关键,音乐教师在教授课程的同时,要多多关注音乐行业衍生的的新兴教学方法,譬如运用多媒体课件将音乐知识展示给学生,通过音乐软件使学生们了解音乐还可以这样“好玩”,正确引导学生体验美的情景,了解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音乐课的美感,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愿望,大胆表现美好事物,从而出色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4、初中音乐欣赏课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应该做到合理地划分。一般欣赏课课堂音乐教师授课时间占25分钟,学生课堂活动时间占20分钟是比较合理的。在学生课堂活动时音乐教师可以了解初中生的音乐欣赏课学习需求和兴趣方向,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点拨指导,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实效性。
五、培养初中生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音乐欣赏课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活动,需要审美主体能够有捕捉审美对象所蕴含的审美信息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这需要在长期音乐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培养的。“倾听”是一种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是一种尊重音乐艺术的态度,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去“听”音乐,是审美艺术欣赏能力形成的必经之路。由于初中生生理和心理结构发展的特殊性,这个时期思想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对于自己的音乐世界已经开始有了构思,开始学会将情感转移到更能满足其心理需要的音乐作品上。这就要求音乐教师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倾听环境,要把有利于审美培养的优秀音乐作品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适当地静下心来倾听,养成用心感悟音乐的习惯。这样有利于初中生建立起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音乐欣赏它几乎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包括健康的审美心理、高尚的道德素养、促进全面发展和人才培养都有其独到的一面。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可以发掘和不断提高的,音乐欣赏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初中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注释:
[1]张默:《浅谈音乐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对音乐艺术特征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7-02,第17页
参考文献:
[1]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2 ] 張默.“浅谈音乐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对音乐艺术特征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7-02
[3]杨会琼.“音乐审美化教学策略初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7-04
[4]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教育部,200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审美能力;欣赏课
一、音乐审美教育是一门特殊性的学科
在初中教育阶段,音乐教育和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息息相关。早在1912年蔡元培先生担任民国首任教育总长时所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确立民国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蔡元培先生把美育同德育、智育、体育劳动并举,把美育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美育的概念正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其在初中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特殊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音乐作为一门集娱乐与美育教育于一身的建立在人文学科之中的特殊学科,自生产实践中产生之日至今,都应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学科。它可以渗透到其它各学科中,而在音乐中可以找到其它学科的踪影。”[1]所以,音乐审美教育并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
蔡元培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在初中音乐教育阶段,审美教育的直接载体就是音乐欣赏课,,音乐欣赏课能够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欣赏音乐、加强对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理解感悟。同时也是实现我国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初中音乐欣赏课的现状
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在学生掌握一定音乐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审美观念的形成和进步,让音乐这门艺术,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之中,带给他们愉悦的身心,情感的共鸣及心灵的净化。但是,在我国初中音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的这一核心价值并未得到足够地重视。
1、在初中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基本上是一周一节课,这就导致了师生之间的接触交流机会和时间少之又少。并且,初中生面临着“初升高”的学习压力,而音乐这门学科与升学无直接关联,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可有可无的“副科”,对其不重视的程度不言而喻。这就意味着,虽然初中生可能拥有对音乐欣赏课学习的兴趣,但是其并未很好地养成学习习惯。所以,在这样的音乐教学环境下,需要音乐教师在欣赏课授课方式上的改革来提高教学实效性,同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大程度发挥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音乐学习习惯。
2、目前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一直是初中音樂教学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大部分还是停留在“被动式倾听”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用“填鸭式”的方式重点灌输音乐知识技能而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或者只注重课堂的学习效率而并未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方面进行考虑。正值青春期发育阶段的初中生仅仅依靠自身的兴趣爱好想上好音乐欣赏课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很好引领和指导。
3、音乐欣赏课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主,传授音乐知识为辅的艺术教育课程。其教学目的并不是以音乐欣赏课作为主要途径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而是通过课堂上对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欣赏,比如古典主义交响乐、国内外优秀的艺术歌曲以及音乐剧、歌剧等来培养初中生对音乐的兴趣,进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使其对音乐欣赏这门课有更好的了解和感悟,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达到美育的目的。而现今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授课内容过于单一化,课堂上音乐教师也就是大致讲解歌曲内容,传授基本音乐理论,弹弹伴奏、教教歌唱,缺少了以感情体验为基础的审美意识。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育应从单纯的音乐知识、弹唱学习走向多元化的欣赏体验,把欣赏作为音乐学习的第一要素,这样,才能使音乐审美教育的作用得以发挥。
三、初中音乐欣赏课中审美能力的作用
1、审美能力有助于培养初中生高尚的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审美教育则是实施这一任务的首要途径。音乐的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得以愉悦身心,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其性格的发展,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在这过程之中,音乐充当的是一种良性催化的角色,这也是因为其本身的艺术特质所决定的。因为“真”是艺术的生命,“善”是艺术的品格,“美”是艺术的本质,利用“真善美”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规律的行为方式,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在嘈杂的社会环境中得到陶冶和洗礼,促进高尚道德情操的形成和巩固。
2、审美能力能有效健全初中生的审美心理
众所周知,学生在初中时期的生理阶段是整个成长期间最为关键的,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能否帮助初中生构建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包括对事物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觉的理解力等方面。首先,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它可以培养初中生对音乐的感知度,也就是说对包括音值、音程、和弦、节奏、力度、调式等音乐的表现要素认知与理解、感受和把握。其次,学习音乐的环境对于初中生的想象力以及理解力的开发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在音乐流淌的每一瞬间,学生们的想象力都在不断地释放,同时经过教师的指导对脑海中的音乐素材进行加工创作,塑造自己心中的音乐形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能力。
3、审美能力可以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审美能力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以发展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它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传授课程和单纯以娱乐为目的的教育,而是通过接触和欣赏音乐美的形式和内容,学会感受音乐美、鉴赏音乐美、创造音乐美,使学生得到音乐美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审美能力亦是包括感知、联想、理解等多种心理活动的一种综合判断能力,音乐审美教育即是指对人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音乐的想象能力、音乐情感的领悟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培养,这种综合判断能力也是高素质人才所需要具备的一种基本条件。 四、初中音乐欣赏课中审美能力培养的方法
1、音乐具有描绘性和表现性的艺术形象特征。要上好音乐欣赏课,音乐教师的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正确的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的形象,如果音乐教师不能掌握这个前提,音乐欣赏课就达不到其审美教育的效果。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欣赏课教师,就要做到两方面的要求:既要注重音乐的情感表现性,又不可忽略音乐的情态描绘性。
2、音乐本身也属于人文科学范畴,所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也非常广泛,很多音乐作品表达的就是其地域的自然文化。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必须拥有渊博的人文知识积累和阅历,并且能够将其恰当地融入教学中去,这对音乐欣赏课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的。
3、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是关键,音乐教师在教授课程的同时,要多多关注音乐行业衍生的的新兴教学方法,譬如运用多媒体课件将音乐知识展示给学生,通过音乐软件使学生们了解音乐还可以这样“好玩”,正确引导学生体验美的情景,了解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音乐课的美感,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愿望,大胆表现美好事物,从而出色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4、初中音乐欣赏课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应该做到合理地划分。一般欣赏课课堂音乐教师授课时间占25分钟,学生课堂活动时间占20分钟是比较合理的。在学生课堂活动时音乐教师可以了解初中生的音乐欣赏课学习需求和兴趣方向,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点拨指导,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实效性。
五、培养初中生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音乐欣赏课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活动,需要审美主体能够有捕捉审美对象所蕴含的审美信息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这需要在长期音乐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培养的。“倾听”是一种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是一种尊重音乐艺术的态度,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去“听”音乐,是审美艺术欣赏能力形成的必经之路。由于初中生生理和心理结构发展的特殊性,这个时期思想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对于自己的音乐世界已经开始有了构思,开始学会将情感转移到更能满足其心理需要的音乐作品上。这就要求音乐教师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倾听环境,要把有利于审美培养的优秀音乐作品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适当地静下心来倾听,养成用心感悟音乐的习惯。这样有利于初中生建立起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音乐欣赏它几乎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包括健康的审美心理、高尚的道德素养、促进全面发展和人才培养都有其独到的一面。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可以发掘和不断提高的,音乐欣赏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初中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注释:
[1]张默:《浅谈音乐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对音乐艺术特征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7-02,第17页
参考文献:
[1]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2 ] 張默.“浅谈音乐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对音乐艺术特征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7-02
[3]杨会琼.“音乐审美化教学策略初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7-04
[4]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教育部,200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