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的急遽变革、工作的超负荷和就业压力的日益严峻,引发普遍的社会心理问题。虽然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正受到各方的日益重视,但显然,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在完整的生活中提高,而不是靠单一的心理课程来支撑。
关键词:小学语文;健康教育;健康心态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善于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设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引导学生体悟语言本身韵律之美,深刻体验作者的心境和看待世事的价值取向。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于谦《石灰吟》中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都折射出诗人的胸怀、情感和境界。教师需要结合现代生活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分析自己在现实生活和同学交往中的认同取向和行为实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教学的这种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本身的兴趣,提高语文成绩,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成为了日常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实践过程。在这里,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实践融为了一体。
一、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培養学生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使课堂气氛和谐宽松,教师就要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微笑、激励带进课堂。教师走上讲台的时候,如果精神焕发、情绪饱满,口授和板书都有板有眼,铿锵有力,学生听课的情绪也会为之一振,并会以高度的注意力、愉快的心情听课。反之,若教师无精打采、随随便便,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心不在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群体活动中主动地交流,寻找时机进行自我表现。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视、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图像、图表、音频等方式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
总之,教师应努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下,学生表现出对教师的期望和信任,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产生一种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个性品质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潜在的心理教育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只要真正树立了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就会发现语文课本处处皆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
1.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内容表现了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社会劳动和公共事务的义务感,对社会集体的荣誉感,对同学的友谊感及国际主义情感等,而这正是道德感的主要内容。如有些教材中表现了作者离别祖国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和报国之志,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这些爱国者的行动中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以他们为榜样,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
2.以榜样为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良好性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教育的过程,如教材中《微笑着面对一切》一文记叙了体操选手桑兰在比赛时发生意外后,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拼搏、顽强的毅力,微笑着面对伤痛。学了课文后,教师可让学生写篇读后感,感受桑兰微笑面对人生,与病魔顽强搏斗的人生态度。同时写作教学是渗透个性教育的最佳机会,在写作教学中及时发现、恰当肯定、正确鼓励与引导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渗透。
三、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让学生学会协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目前在校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为溺爱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养成了自私自利、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不良性格。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采取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这样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目标分享,加强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
2.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关爱和信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语文教师探索创新。但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作出判断和决择,而是协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尽量发挥他们自身的潜力,从而促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健康教育;健康心态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善于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设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引导学生体悟语言本身韵律之美,深刻体验作者的心境和看待世事的价值取向。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于谦《石灰吟》中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都折射出诗人的胸怀、情感和境界。教师需要结合现代生活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分析自己在现实生活和同学交往中的认同取向和行为实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教学的这种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本身的兴趣,提高语文成绩,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成为了日常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实践过程。在这里,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实践融为了一体。
一、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培養学生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使课堂气氛和谐宽松,教师就要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微笑、激励带进课堂。教师走上讲台的时候,如果精神焕发、情绪饱满,口授和板书都有板有眼,铿锵有力,学生听课的情绪也会为之一振,并会以高度的注意力、愉快的心情听课。反之,若教师无精打采、随随便便,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心不在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群体活动中主动地交流,寻找时机进行自我表现。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视、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图像、图表、音频等方式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
总之,教师应努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下,学生表现出对教师的期望和信任,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产生一种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个性品质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潜在的心理教育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只要真正树立了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就会发现语文课本处处皆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
1.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内容表现了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社会劳动和公共事务的义务感,对社会集体的荣誉感,对同学的友谊感及国际主义情感等,而这正是道德感的主要内容。如有些教材中表现了作者离别祖国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和报国之志,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这些爱国者的行动中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以他们为榜样,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
2.以榜样为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良好性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教育的过程,如教材中《微笑着面对一切》一文记叙了体操选手桑兰在比赛时发生意外后,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拼搏、顽强的毅力,微笑着面对伤痛。学了课文后,教师可让学生写篇读后感,感受桑兰微笑面对人生,与病魔顽强搏斗的人生态度。同时写作教学是渗透个性教育的最佳机会,在写作教学中及时发现、恰当肯定、正确鼓励与引导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渗透。
三、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让学生学会协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目前在校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为溺爱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养成了自私自利、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不良性格。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采取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这样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目标分享,加强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
2.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关爱和信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语文教师探索创新。但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作出判断和决择,而是协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尽量发挥他们自身的潜力,从而促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