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消化道症状改善情况及康复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情绪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患者消化道症状的改善情况优于传统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功能性肠胃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可显著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功能性肠胃疾病;综合护理;影响
功能性肠胃疾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FGID),是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的一种以消化系统不适症状明显,而无相应的器质性病变或生化异常的一系列功能性不适疾病的总称。根据2006年修订的RomeⅢ标准,该类疾病可分为功能性食管疾病、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功能性肠道疾病、功能性腹痛综合症、胆囊和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功能性肛门直肠疾病、新生儿和婴幼儿功能性疾病、儿童和青少年功能性疾病等八大类[1-2]。由于此类疾病发病原因极其复杂且无器质性病变,导致其临床治疗相对困难。随着对FGID的深入研究及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及情绪等相关因素在该类病症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凸显[3]。为此,针对FGID患者的特点,我们制定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将该方式与传统护理方式对FGID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9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120例,依据2006年修订的RomeⅢ功能性胃肠疾病诊断标准,并经B超及其他实验室辅助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疾病患者。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61例,肠易激综合症32例,功能性食管运动障碍14例,慢性便秘13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分别、情绪状态、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在研究过程中予以分析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实行常规药物治疗及临床症状对症处理,使用药物主要有抗抑郁药、质子泵抑制剂、促胃肠动力类药物、止泻药物、止痛药物等临床常用药。对患者常规介绍治疗注意事项及做好生活设施服务,不作过多干涉。
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取下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1.2.1制定方案:在患者入院开始就以诚恳的言辞,热情的态度与患者交往,从而打动患者,促进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建立。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情况乃至于信仰都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以利于制定亲情式护理工作方案。
1.2.2健康教育:与患者共同交流关于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基础知识及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使他们明白导致不适可能的原因,并明白本病与器质性病变的差异,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去除患者的后顾之忧.也可以组织患者进行集中讲座,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等方式对患者进行知识普及[4]。
1.2.3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进行评估,找出患者主要的心理问题所在,制定对应的心理干预方案.主要有个体化心理疏导,组织相似患者进行互助心理疏导,请已愈患者来院座谈,对家属进行教育以帮助患者疏解心理障碍等途径,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不适症状有心理、情绪基础的可能,真正的放松心情可起到良好的缓解症状的效果[5]。对严重焦虑、抑郁的患者,可通知医师辅助药物治疗。
1.2.4饮食教育:对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的饮食,应当以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为主,要保证足量的蛋白质及热量供给,适当控制不易消化的高脂肪食物,并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过饱或饥饿.可请营养师等专业人士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方案,以少食、多餐、易消化为基本原则[6]。
1.3效果评估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与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与抑郁症状进行评价;应用FGID症状调查表评定患者消化道症状[7]并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 )表示,计数资料t检验,组间对比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明显。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评价结果发现,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均大于临界值(SAS为50分,SDS为53分),说明患者发病期确实存在焦虑等烦躁情绪,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组的情绪状态具有可比性。干预后,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情绪有明显改善。。
2.2对两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评分结果发现,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消化道症状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改变,传统的护理模式也悄然发生变革。整体护理、心理护理、亲情式护理在不同医学领域的应用逐渐普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率占消化道疾病总数的40%~60%,然由于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及无器质性病变的特点,导致很难进行有效的对症治疗。随着研究的深入,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在FGID病情发展中具有明显作用的观点已经形成共识[4,5,7,8]。
在传统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系统的全面护理干预对患者病情有一定帮助,主要护理措施是通过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放松患者心情,并通过饮食护理培养患者合理的饮食习惯,因本病患者多有烦躁等倾向,在实施护理过程中需要我们的护理人员具备耐心与同情心。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实施综合护理后,患者在胃肠功能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两方面均较单纯药物治疗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这充分说明,综合护理方式的实施可有效提高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亲情式护理方式在功能性肠胃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显著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素平.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睡眠质量和消化系统症状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12):552-554
[2]Dro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Ⅲ process[J].Gastroenterololgy,2006,130(5):1377-1390.
[3]崔立红,杨云生.功能性胃肠疾病研究现状与展望[J].山东医药,2009,49(28):109-110.
[4]杨云英,全小明,朱爱利,等.整体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1):23-25
[5]范修云.心理干预后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患者的胃动力变化[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4):22-24
[6]宋秀君.在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如何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7):325-326
[7]林碧霞.心理干预对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8):2346-2347.
[8]王志英.功能性肠胃疾病患者护理方式的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328-4329
关键词:功能性肠胃疾病;综合护理;影响
功能性肠胃疾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FGID),是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的一种以消化系统不适症状明显,而无相应的器质性病变或生化异常的一系列功能性不适疾病的总称。根据2006年修订的RomeⅢ标准,该类疾病可分为功能性食管疾病、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功能性肠道疾病、功能性腹痛综合症、胆囊和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功能性肛门直肠疾病、新生儿和婴幼儿功能性疾病、儿童和青少年功能性疾病等八大类[1-2]。由于此类疾病发病原因极其复杂且无器质性病变,导致其临床治疗相对困难。随着对FGID的深入研究及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及情绪等相关因素在该类病症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凸显[3]。为此,针对FGID患者的特点,我们制定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将该方式与传统护理方式对FGID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9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120例,依据2006年修订的RomeⅢ功能性胃肠疾病诊断标准,并经B超及其他实验室辅助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疾病患者。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61例,肠易激综合症32例,功能性食管运动障碍14例,慢性便秘13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分别、情绪状态、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在研究过程中予以分析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实行常规药物治疗及临床症状对症处理,使用药物主要有抗抑郁药、质子泵抑制剂、促胃肠动力类药物、止泻药物、止痛药物等临床常用药。对患者常规介绍治疗注意事项及做好生活设施服务,不作过多干涉。
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取下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1.2.1制定方案:在患者入院开始就以诚恳的言辞,热情的态度与患者交往,从而打动患者,促进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建立。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情况乃至于信仰都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以利于制定亲情式护理工作方案。
1.2.2健康教育:与患者共同交流关于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基础知识及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使他们明白导致不适可能的原因,并明白本病与器质性病变的差异,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去除患者的后顾之忧.也可以组织患者进行集中讲座,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等方式对患者进行知识普及[4]。
1.2.3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进行评估,找出患者主要的心理问题所在,制定对应的心理干预方案.主要有个体化心理疏导,组织相似患者进行互助心理疏导,请已愈患者来院座谈,对家属进行教育以帮助患者疏解心理障碍等途径,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不适症状有心理、情绪基础的可能,真正的放松心情可起到良好的缓解症状的效果[5]。对严重焦虑、抑郁的患者,可通知医师辅助药物治疗。
1.2.4饮食教育:对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的饮食,应当以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为主,要保证足量的蛋白质及热量供给,适当控制不易消化的高脂肪食物,并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过饱或饥饿.可请营养师等专业人士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方案,以少食、多餐、易消化为基本原则[6]。
1.3效果评估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与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与抑郁症状进行评价;应用FGID症状调查表评定患者消化道症状[7]并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 )表示,计数资料t检验,组间对比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明显。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评价结果发现,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均大于临界值(SAS为50分,SDS为53分),说明患者发病期确实存在焦虑等烦躁情绪,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组的情绪状态具有可比性。干预后,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情绪有明显改善。。
2.2对两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评分结果发现,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消化道症状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改变,传统的护理模式也悄然发生变革。整体护理、心理护理、亲情式护理在不同医学领域的应用逐渐普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率占消化道疾病总数的40%~60%,然由于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及无器质性病变的特点,导致很难进行有效的对症治疗。随着研究的深入,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在FGID病情发展中具有明显作用的观点已经形成共识[4,5,7,8]。
在传统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系统的全面护理干预对患者病情有一定帮助,主要护理措施是通过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放松患者心情,并通过饮食护理培养患者合理的饮食习惯,因本病患者多有烦躁等倾向,在实施护理过程中需要我们的护理人员具备耐心与同情心。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实施综合护理后,患者在胃肠功能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两方面均较单纯药物治疗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这充分说明,综合护理方式的实施可有效提高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亲情式护理方式在功能性肠胃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显著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素平.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睡眠质量和消化系统症状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12):552-554
[2]Dro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Ⅲ process[J].Gastroenterololgy,2006,130(5):1377-1390.
[3]崔立红,杨云生.功能性胃肠疾病研究现状与展望[J].山东医药,2009,49(28):109-110.
[4]杨云英,全小明,朱爱利,等.整体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1):23-25
[5]范修云.心理干预后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患者的胃动力变化[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4):22-24
[6]宋秀君.在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如何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7):325-326
[7]林碧霞.心理干预对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8):2346-2347.
[8]王志英.功能性肠胃疾病患者护理方式的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328-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