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期待过年,一想到过年的情景,浑身就充满动力。
我喜欢过年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又能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在一起玩了。别误会,虽然我从小就羡慕那些双胞胎、龙凤胎,但是老妈只生了我一个,我所说的都是我老妈闺蜜们的孩子,我们随各自的老妈雷打不动地参加每年一次的春节聚会。我们来自不同的区县、学校和年级,彼此间没有同班同学之间竞争的压力,而且爱好也不相同,有从小练跆拳道的,有擅长写书法的,有会拉小提琴的,有喜欢做小手工的,有英语口语顶呱呱的。每次聚会都有个饭后联欢环节,供我们展示各自的才艺。
仅仅是这些还不足以构成我喜欢过年的理由,最重要的是通过跟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交流,不仅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加深了感情,还让我学到很多东西。大家要问学到什么,那简直十个手指头都数不过来,为了避免让大家说我故弄玄虚,我简单举几个例子吧!
记住他(她)的名字
我第一次跟这些孩子见面时还没有上学,我们各自的老妈和我们彼此之间叫的都是昵称或小名。上小学后,彼此叫名字就变成了大名。让我烦恼的是,我怎么也记不住弟弟和姐姐的名字,就索性叫所有人的小名。
那年在回家路上,老妈问我,为什么不叫别人的大名。我说嫌麻烦,老妈却说,既然他们都不再互相叫小名,我也要“随大流”。老妈的表情很严肃,我便不好意思说我记不住他们的大名,又不好当面问,只好都叫小名,反正都那么熟了,叫哪个名字无所谓。
老妈却说,每个上了学的孩子都希望听到别人叫自己大名,而且必须叫得对,甚至写得对,这样才能体现尊重和重视对方。我想了想,觉得老妈说得对,我灵机一动说,那等明年聚会前,我把他俩的名字写在手心里,忘了的时候偷看一眼,这样总行吧。
老妈笑我连记个名字都要打小抄,我脸红了。老妈对我说,可以结合弟弟和姐姐的长相身高、性格特点、爱好特长,编个谐音或押韵的句子来帮助记忆。比如,姐姐的名字韩雨湘,可以记成“寒冷还下着雨的香港”,庄悦歆弟弟虽然年龄最小,却是我们之中身体最壮的,长得又喜庆,一看到他就觉得喜悦欢欣,连起来就是“庄悦歆”。
老妈这么一说,我马上毫不费力地记住了他俩的名字。老妈还告诉我,下次聚会的时候,要多喊几次他们的名字,以加深记忆,这样以后再见面,就能脱口而出了。直到我上了四年级,才从一本杂志上看到,老妈教我记住别人名字的方法,叫“联想记忆法”,我活学活用把这个方法运用到学习中,记住了不少英语单词。
学会欣赏和称赞
每次过年聚会回家,老妈都会问我,其他孩子展示的技能好不好。我每次都说好。那一次,老妈追问我觉得谁的最好,或者好在哪里?我想了想,说各有各的特点,都挺好的。
老妈说,她发现别的孩子在展示才艺的时候,其他孩子都目不转睛地看,结束之后还热烈地鼓掌叫好,唯独我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玩手机,一会儿去厕所,根本就没有认真看。老妈让我想象一下,如果在我展示才艺的时候,别的孩子在底下不停地说话、做小动作,或者跟我没有任何眼神的交流与回应,我会作何感想?
我仔细想了想,觉得自己这样做很不对,便羞愧地说,以后我会认真看的。老妈告诉我,当别人有优点或者在展示技能的时候,要懂得欣赏,从中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就算不能取长补短,也可以开阔视野,同时还要表示赞赏,这不仅是对别人的肯定,也表现了自己的谦虚,这样才是一个有涵养的孩子。
最后,老妈还对我说,不仅要学会赞赏别人,还要礼貌地面对别人的肯定和夸赞,不要对别人的夸奖置之不理,而要说“谢谢”,只有这三点都做到了,才能拥有更好的人缘。
遵守做客之道
前年春节,老妈说她的闺蜜孙姨买了带小院的房子,聚会地点改成她家。老妈提前嘱咐我,到孙姨家做客要有礼貌,要遵守时间、带礼物,要穿干净的袜子,进门时要换拖鞋。我正玩着电脑,不耐烦地对她说,这些我都知道了。
老妈说要考考我,如果人家问我想喝点儿什么,我该怎么回答。我不假思索地说:“喝什么都行,随便。”老妈却说,这样回答既让人感觉敷衍,又会让人觉得迷茫,不如直接说出自己的需要,才不会给主人添麻烦。见我点了点头,老妈嘱咐我要记得双手接过饮料,并说“谢谢”。
那天在路上,老妈还嘱咐我,孙姨的母亲暂住在那里,见到老人后要马上问好并拜年,不能只和孙姨三口人打招呼;如果见到人家家里的新家具、新摆设、新玩具,或是一些布置跟我家里的不一样,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不经主人允许随便去摸或拿;如果哥哥邀请我们去他的房间玩,一定不要大声喧哗、追逐打闹,也不要弄乱哥哥的房间;告辞的时候,还要感谢孙姨的邀请,谢谢哥哥的招待,要说自己今天来做客很开心,欢迎孙姨下次带着家人来我家串门。
没想到去熟人家串门还有那么多规矩要遵守,我不敢怠慢,一项项仔细地记住和照做了。晚上我们回到家后,老妈给孙姨打电话说我们到家了,今天一天真是给她添麻烦了。挂断电话后,老妈高兴地对我说,孙姨在电话里一再欢迎我们有空再来串门,还說哥哥特别喜欢我,一个劲儿地跟孙姨夸我有礼貌,跟他最聊得来。
我说了这么多,大家看明白了吗?过个春节,既能收获满满的友谊,又能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责编 刘国栋)
我喜欢过年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又能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在一起玩了。别误会,虽然我从小就羡慕那些双胞胎、龙凤胎,但是老妈只生了我一个,我所说的都是我老妈闺蜜们的孩子,我们随各自的老妈雷打不动地参加每年一次的春节聚会。我们来自不同的区县、学校和年级,彼此间没有同班同学之间竞争的压力,而且爱好也不相同,有从小练跆拳道的,有擅长写书法的,有会拉小提琴的,有喜欢做小手工的,有英语口语顶呱呱的。每次聚会都有个饭后联欢环节,供我们展示各自的才艺。
仅仅是这些还不足以构成我喜欢过年的理由,最重要的是通过跟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交流,不仅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加深了感情,还让我学到很多东西。大家要问学到什么,那简直十个手指头都数不过来,为了避免让大家说我故弄玄虚,我简单举几个例子吧!
记住他(她)的名字
我第一次跟这些孩子见面时还没有上学,我们各自的老妈和我们彼此之间叫的都是昵称或小名。上小学后,彼此叫名字就变成了大名。让我烦恼的是,我怎么也记不住弟弟和姐姐的名字,就索性叫所有人的小名。
那年在回家路上,老妈问我,为什么不叫别人的大名。我说嫌麻烦,老妈却说,既然他们都不再互相叫小名,我也要“随大流”。老妈的表情很严肃,我便不好意思说我记不住他们的大名,又不好当面问,只好都叫小名,反正都那么熟了,叫哪个名字无所谓。
老妈却说,每个上了学的孩子都希望听到别人叫自己大名,而且必须叫得对,甚至写得对,这样才能体现尊重和重视对方。我想了想,觉得老妈说得对,我灵机一动说,那等明年聚会前,我把他俩的名字写在手心里,忘了的时候偷看一眼,这样总行吧。
老妈笑我连记个名字都要打小抄,我脸红了。老妈对我说,可以结合弟弟和姐姐的长相身高、性格特点、爱好特长,编个谐音或押韵的句子来帮助记忆。比如,姐姐的名字韩雨湘,可以记成“寒冷还下着雨的香港”,庄悦歆弟弟虽然年龄最小,却是我们之中身体最壮的,长得又喜庆,一看到他就觉得喜悦欢欣,连起来就是“庄悦歆”。
老妈这么一说,我马上毫不费力地记住了他俩的名字。老妈还告诉我,下次聚会的时候,要多喊几次他们的名字,以加深记忆,这样以后再见面,就能脱口而出了。直到我上了四年级,才从一本杂志上看到,老妈教我记住别人名字的方法,叫“联想记忆法”,我活学活用把这个方法运用到学习中,记住了不少英语单词。
学会欣赏和称赞
每次过年聚会回家,老妈都会问我,其他孩子展示的技能好不好。我每次都说好。那一次,老妈追问我觉得谁的最好,或者好在哪里?我想了想,说各有各的特点,都挺好的。
老妈说,她发现别的孩子在展示才艺的时候,其他孩子都目不转睛地看,结束之后还热烈地鼓掌叫好,唯独我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玩手机,一会儿去厕所,根本就没有认真看。老妈让我想象一下,如果在我展示才艺的时候,别的孩子在底下不停地说话、做小动作,或者跟我没有任何眼神的交流与回应,我会作何感想?
我仔细想了想,觉得自己这样做很不对,便羞愧地说,以后我会认真看的。老妈告诉我,当别人有优点或者在展示技能的时候,要懂得欣赏,从中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就算不能取长补短,也可以开阔视野,同时还要表示赞赏,这不仅是对别人的肯定,也表现了自己的谦虚,这样才是一个有涵养的孩子。
最后,老妈还对我说,不仅要学会赞赏别人,还要礼貌地面对别人的肯定和夸赞,不要对别人的夸奖置之不理,而要说“谢谢”,只有这三点都做到了,才能拥有更好的人缘。
遵守做客之道
前年春节,老妈说她的闺蜜孙姨买了带小院的房子,聚会地点改成她家。老妈提前嘱咐我,到孙姨家做客要有礼貌,要遵守时间、带礼物,要穿干净的袜子,进门时要换拖鞋。我正玩着电脑,不耐烦地对她说,这些我都知道了。
老妈说要考考我,如果人家问我想喝点儿什么,我该怎么回答。我不假思索地说:“喝什么都行,随便。”老妈却说,这样回答既让人感觉敷衍,又会让人觉得迷茫,不如直接说出自己的需要,才不会给主人添麻烦。见我点了点头,老妈嘱咐我要记得双手接过饮料,并说“谢谢”。
那天在路上,老妈还嘱咐我,孙姨的母亲暂住在那里,见到老人后要马上问好并拜年,不能只和孙姨三口人打招呼;如果见到人家家里的新家具、新摆设、新玩具,或是一些布置跟我家里的不一样,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不经主人允许随便去摸或拿;如果哥哥邀请我们去他的房间玩,一定不要大声喧哗、追逐打闹,也不要弄乱哥哥的房间;告辞的时候,还要感谢孙姨的邀请,谢谢哥哥的招待,要说自己今天来做客很开心,欢迎孙姨下次带着家人来我家串门。
没想到去熟人家串门还有那么多规矩要遵守,我不敢怠慢,一项项仔细地记住和照做了。晚上我们回到家后,老妈给孙姨打电话说我们到家了,今天一天真是给她添麻烦了。挂断电话后,老妈高兴地对我说,孙姨在电话里一再欢迎我们有空再来串门,还說哥哥特别喜欢我,一个劲儿地跟孙姨夸我有礼貌,跟他最聊得来。
我说了这么多,大家看明白了吗?过个春节,既能收获满满的友谊,又能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责编 刘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