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做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教学,提高初中教学质量是关键。结合教学实践论述了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自从课程改革以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整合成一本颁布,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整体性,加强了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的联系,有利于更好地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任务和目标。但是,由于现在学校教育的情况仍然是小学和初中独立建校的方式,这种模式造成了小学与初中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不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数学的教学,也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那么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要做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教学,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
事物的发展总是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人们认识事物也有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小学的数学内容大多是直观而简单的。而初中数学内容比小学数学内容抽象和复杂得多。但是小学数学是基础,有些内容是初中数学的特例;初中数学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的拓展与延伸,所以,初中教师应认真研究小学教材内容,把握好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如,在学习“负数”这一内容时,学生遇到的就是引进负数的问题,可引导学生回顾小学中整数和分数的产生过程,然后通过实例,说明客观世界中有种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认为负数的引进是必然的,负数是他们所熟悉的事物中数量关系的反映。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充到了有理数,进而引导学生按“整”“分”和按“正、负、零”进行分类,使学生对有理数有一个完整清晰的概念。用字母表示数是初中代数与小学算术的重要转折点,从具体的量过渡到抽象的数是数学的一次飞跃,从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引进代数式又是一次飞跃。为了克服初一新生对这一转化而引发的学习障碍,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列代数式”这一章的教学。它是承小学知识之前,启初中知识之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入手,尽量用一些字母表示数的实例,自然而然地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如,在讲述如何列代数式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代数式的一些初步应用知识时,由一般到特殊,循循善诱,让学生能慢慢接受这一知识,然后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纳与复习,并适当加强提高。
通过回顾小学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轻松地了解初中知识,并加以掌握,使学生感到升入初一就像在小学升级那样自然,从而减小升学感觉的负效应。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要想找到一种十全十美的教学方法几乎是办不到的,一种教育目的的实现,是多种教学方法穿插使用力争全优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是以机械记忆及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进入初中后,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识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初中教师在传授新知时,必须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指导学生进行类比、对照,并区别新旧异同,从而揭示新知的本质。如七年级有理数乘法法则与小学数学的乘法法则的不同点在于前者需确定积的符号,而讲解的重点应放在符号法则上。八年级分式的基本性质可通过小学的分数基本性质进行引入讲解。小学对概念的掌握要求并不高,侧重于计算,而初中数学,对数学概念要求强化了。七年级教材一开始就出现了正数、负数、相反数以及绝对值等概念,如果学生对这些概念仍采用小学的机械记忆法是行不通的。如,学生对a的三种结果能熟练写出,但遇到2-a这类题便会感到茫然。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通过变式与比较、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等方式,让学生弄清概念的含义、实质,并通过所掌握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切身感受的事例,用别出心裁的比喻和推理、巧妙的计算方法,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教学内容的衔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抓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改进学习方法。如何重视学法上的衔接呢?
1.课前做好预习工作。预习是学习中的一个步骤,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课效率;预习过程也是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能够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特别是数学概念、定理、应用题等课型,从布置预习慢慢地过渡到自觉预习,主动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习新课知识打下基础。
2.上课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抓好学生专心听讲的同时,重视教会学生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要从启迪学生的思维这一基点出发,要教会学生养成一边听讲、一边记录、一边思考的习惯。课堂上老师会把有关概念和法则等,容易出错的地方点出来,对于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要善于记录下来,提高学习效率,但是记录笔记的方法十分重要,学生在记录时有很多误区,甚至事倍功半。所以,老师要对学生如何做课堂笔记做必要的指导。
3.及时复习,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初步的认识和归纳体会,难题再做一遍或再看一遍可能会有新的想法和新的思路,简单的题再做一遍有利于在保持准确度的前提下提高速度,如果能坚持这样复习,那么做题的准确率将会大大提高,思路也会相对广阔。有些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就是解题,忽视对有关概念法则的识记,给一道题会做,但是问为什么这样做就不明白了,有的学生是边看例子边做作业,这是不对的,做题前要先看书,该记住的要先记住,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通过理解加深记忆,这样才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我想,只要我们重视中小学教学的衔接,尽快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摆脱依赖性,增强自觉性,我们的学生一定能轻松、愉快地学好初中数学。
参考文献:
[1]黄瑞媛.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浅析.科研新时代,2012.12.
[2]金立淑.引领课前预习的“三步走”方法.初中数学教与学,2013.2.
[3]杜育林.理解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3.4.
(作者单位 福建省晋江市南湾中学)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自从课程改革以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整合成一本颁布,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整体性,加强了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的联系,有利于更好地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任务和目标。但是,由于现在学校教育的情况仍然是小学和初中独立建校的方式,这种模式造成了小学与初中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不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数学的教学,也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那么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要做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教学,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
事物的发展总是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人们认识事物也有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小学的数学内容大多是直观而简单的。而初中数学内容比小学数学内容抽象和复杂得多。但是小学数学是基础,有些内容是初中数学的特例;初中数学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的拓展与延伸,所以,初中教师应认真研究小学教材内容,把握好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如,在学习“负数”这一内容时,学生遇到的就是引进负数的问题,可引导学生回顾小学中整数和分数的产生过程,然后通过实例,说明客观世界中有种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认为负数的引进是必然的,负数是他们所熟悉的事物中数量关系的反映。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充到了有理数,进而引导学生按“整”“分”和按“正、负、零”进行分类,使学生对有理数有一个完整清晰的概念。用字母表示数是初中代数与小学算术的重要转折点,从具体的量过渡到抽象的数是数学的一次飞跃,从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引进代数式又是一次飞跃。为了克服初一新生对这一转化而引发的学习障碍,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列代数式”这一章的教学。它是承小学知识之前,启初中知识之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入手,尽量用一些字母表示数的实例,自然而然地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如,在讲述如何列代数式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代数式的一些初步应用知识时,由一般到特殊,循循善诱,让学生能慢慢接受这一知识,然后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纳与复习,并适当加强提高。
通过回顾小学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轻松地了解初中知识,并加以掌握,使学生感到升入初一就像在小学升级那样自然,从而减小升学感觉的负效应。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要想找到一种十全十美的教学方法几乎是办不到的,一种教育目的的实现,是多种教学方法穿插使用力争全优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是以机械记忆及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进入初中后,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识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初中教师在传授新知时,必须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指导学生进行类比、对照,并区别新旧异同,从而揭示新知的本质。如七年级有理数乘法法则与小学数学的乘法法则的不同点在于前者需确定积的符号,而讲解的重点应放在符号法则上。八年级分式的基本性质可通过小学的分数基本性质进行引入讲解。小学对概念的掌握要求并不高,侧重于计算,而初中数学,对数学概念要求强化了。七年级教材一开始就出现了正数、负数、相反数以及绝对值等概念,如果学生对这些概念仍采用小学的机械记忆法是行不通的。如,学生对a的三种结果能熟练写出,但遇到2-a这类题便会感到茫然。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通过变式与比较、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等方式,让学生弄清概念的含义、实质,并通过所掌握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切身感受的事例,用别出心裁的比喻和推理、巧妙的计算方法,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教学内容的衔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抓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改进学习方法。如何重视学法上的衔接呢?
1.课前做好预习工作。预习是学习中的一个步骤,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课效率;预习过程也是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能够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特别是数学概念、定理、应用题等课型,从布置预习慢慢地过渡到自觉预习,主动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习新课知识打下基础。
2.上课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抓好学生专心听讲的同时,重视教会学生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要从启迪学生的思维这一基点出发,要教会学生养成一边听讲、一边记录、一边思考的习惯。课堂上老师会把有关概念和法则等,容易出错的地方点出来,对于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要善于记录下来,提高学习效率,但是记录笔记的方法十分重要,学生在记录时有很多误区,甚至事倍功半。所以,老师要对学生如何做课堂笔记做必要的指导。
3.及时复习,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初步的认识和归纳体会,难题再做一遍或再看一遍可能会有新的想法和新的思路,简单的题再做一遍有利于在保持准确度的前提下提高速度,如果能坚持这样复习,那么做题的准确率将会大大提高,思路也会相对广阔。有些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就是解题,忽视对有关概念法则的识记,给一道题会做,但是问为什么这样做就不明白了,有的学生是边看例子边做作业,这是不对的,做题前要先看书,该记住的要先记住,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通过理解加深记忆,这样才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我想,只要我们重视中小学教学的衔接,尽快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摆脱依赖性,增强自觉性,我们的学生一定能轻松、愉快地学好初中数学。
参考文献:
[1]黄瑞媛.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浅析.科研新时代,2012.12.
[2]金立淑.引领课前预习的“三步走”方法.初中数学教与学,2013.2.
[3]杜育林.理解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3.4.
(作者单位 福建省晋江市南湾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