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程序的流程、原理以及用法是学生较难掌握的内容,如何使这些复杂的知识点变得轻松、易懂呢?利用Flash强大的交互功能制作一个小课件来实施教学,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轻松了解程序运行的步骤,进而理解程序的实现原理和方法。
本例中,我以“1 2 …… 10=?”的累加程序为例,让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执行流程。课件主要利用了Flash元件的拖拽功能,没有用到什么复杂的方法,而是用了一些简单易懂的语句,虽然步骤显得繁琐,但是制作难度小,便于制作,而且使用效果明显,在实际课堂应用中,学生的反映很好。
下面介绍一下制作过程。
1.制作背景与流程图框线
打开Flash后,在图层一画出所需流程图的各个框图,安排好各框图的位置,添加上相应的文字。因为我们需要对变量赋值、判断以及变量操作等步骤进行拖拽判断,所以部分框图留出空白,无需添加文字。
2.设置影片剪辑元件
我们将要进行拖拽操作的元件设置成影片剪辑,注册点为默认的左上角。
比如变量赋值的语句:“S=0;I=1”,用文字工具在场景中输入“S=0;I=1”,转换成影片剪辑元件,该元件的实例名称设置为a1。为了使该剪辑能够在使用时被用户拖拽,我们在剪辑的动作面板中设置如下代码:
on(press){ //按下鼠标时,可以拖拽该剪辑
startDrag(this,false)
}
on(release){//释放鼠标时,剪辑停下
stopDrag();
}
这几句简单的代码就可以实现剪辑拖拽了。我们还可根据需要,用同样的方法,设置其他几个需要拖拽的表达式,并转换为影片剪辑,设置相应的实例名称,放在场景中的合适位置。为了提高难度,还可以多设置一些拖拽项,供学生选择。
3.设置结果提示影片剪辑
增加一个图层,用文字工具输入“结果为:55”,并转换成影片剪辑元件,实例名称为b1,拖放到场景区域外面。这个剪辑作为正确的结果,在学生正确操作后才显示在场景区域中。
再利用文字工具输入“错误”,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操作,实例名称为b2,也放在场景区域外面,当学生操作错误时进行提示。
4.对拖拽结果进行判断
下面就该对拖拽效果进行判断了,只有把正确的剪辑元件全部拖拽到正确的区域范围内,这个程序流程图才能显示正确的结果“结果为:55”,否者将提示“错误”。
为了实现这个效果,首先我们要了解每个目标区域的坐标。比如,为了知道赋值语句的框图坐标,我们将“S=0;I=1”语句拖动到相应的框图中不同位置,观察其属性面板的的坐标值确定其范围,并记录下这个范围的两个坐标,这两个坐标就能确定出一个目标范围。只要剪辑的注册点在这个范围内,那么就是正确的位置。下面用同样的方法对其他的剪辑目标区域进行坐标的观察与记录。
整理好坐标范围以后,我们利用按钮剪辑元件进行操作判断。增加一个图层,在图层中增加“判断”按钮剪辑和“复位”按钮剪辑,判断按钮的动作代码:
on(release)
{ //a1、a2、a3、a4为四个正确表达式剪辑的实例名称
if (a1._x>=106 and a1._y>=140 and a1._x<=142 and a1._y<=162 and
……//对其他几个元件位置进行判断,方法相同
a4._x>=106 and a4._y>=377 and a4._x<=172 and a4._y<=399)
//如果他们四个剪辑都在正确的范围内,那么显示b1剪辑,否则显示b2剪辑
{b1.duplicateMovieClip ("b1" 1,10);
b11._x=300; //b1剪辑出现在场景中的位置
b11._y=200;
}
else
{b2.duplicateMovieClip ("b2" 1,10);
b21._x=300; //b2剪辑出现在场景中的位置
b21._y=200;}
}
当判断出错时,所有剪辑应该回到初始位置,只要把所有剪辑的初始位置的坐标值写到代码里,并把场景中的b1或b2也移除出场景。
“复位”按钮的动作代码:
on(release){
a1._x=586; //本例中a1实例的x坐标
a1._y=212; //本例中a1实例的y坐标
……//其他实例的坐标,这里省略
b11.removeMovieClip(); //移除复制进来的b1剪辑
b21.removeMovieClip(); //移除复制进来的b2剪辑
}
5.美化与修饰
这时,所有的功能已经实现了,那么可以利用Flash的颜色、形变等工具,对场景进行美化与生成了。
这样,一个可以让学生进行拓展延伸的课堂练习小课件就做好了,大家可以发送到学生的计算机上让学生们自己尝试吧。
本例中,我以“1 2 …… 10=?”的累加程序为例,让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执行流程。课件主要利用了Flash元件的拖拽功能,没有用到什么复杂的方法,而是用了一些简单易懂的语句,虽然步骤显得繁琐,但是制作难度小,便于制作,而且使用效果明显,在实际课堂应用中,学生的反映很好。
下面介绍一下制作过程。
1.制作背景与流程图框线
打开Flash后,在图层一画出所需流程图的各个框图,安排好各框图的位置,添加上相应的文字。因为我们需要对变量赋值、判断以及变量操作等步骤进行拖拽判断,所以部分框图留出空白,无需添加文字。
2.设置影片剪辑元件
我们将要进行拖拽操作的元件设置成影片剪辑,注册点为默认的左上角。
比如变量赋值的语句:“S=0;I=1”,用文字工具在场景中输入“S=0;I=1”,转换成影片剪辑元件,该元件的实例名称设置为a1。为了使该剪辑能够在使用时被用户拖拽,我们在剪辑的动作面板中设置如下代码:
on(press){ //按下鼠标时,可以拖拽该剪辑
startDrag(this,false)
}
on(release){//释放鼠标时,剪辑停下
stopDrag();
}
这几句简单的代码就可以实现剪辑拖拽了。我们还可根据需要,用同样的方法,设置其他几个需要拖拽的表达式,并转换为影片剪辑,设置相应的实例名称,放在场景中的合适位置。为了提高难度,还可以多设置一些拖拽项,供学生选择。
3.设置结果提示影片剪辑
增加一个图层,用文字工具输入“结果为:55”,并转换成影片剪辑元件,实例名称为b1,拖放到场景区域外面。这个剪辑作为正确的结果,在学生正确操作后才显示在场景区域中。
再利用文字工具输入“错误”,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操作,实例名称为b2,也放在场景区域外面,当学生操作错误时进行提示。
4.对拖拽结果进行判断
下面就该对拖拽效果进行判断了,只有把正确的剪辑元件全部拖拽到正确的区域范围内,这个程序流程图才能显示正确的结果“结果为:55”,否者将提示“错误”。
为了实现这个效果,首先我们要了解每个目标区域的坐标。比如,为了知道赋值语句的框图坐标,我们将“S=0;I=1”语句拖动到相应的框图中不同位置,观察其属性面板的的坐标值确定其范围,并记录下这个范围的两个坐标,这两个坐标就能确定出一个目标范围。只要剪辑的注册点在这个范围内,那么就是正确的位置。下面用同样的方法对其他的剪辑目标区域进行坐标的观察与记录。
整理好坐标范围以后,我们利用按钮剪辑元件进行操作判断。增加一个图层,在图层中增加“判断”按钮剪辑和“复位”按钮剪辑,判断按钮的动作代码:
on(release)
{ //a1、a2、a3、a4为四个正确表达式剪辑的实例名称
if (a1._x>=106 and a1._y>=140 and a1._x<=142 and a1._y<=162 and
……//对其他几个元件位置进行判断,方法相同
a4._x>=106 and a4._y>=377 and a4._x<=172 and a4._y<=399)
//如果他们四个剪辑都在正确的范围内,那么显示b1剪辑,否则显示b2剪辑
{b1.duplicateMovieClip ("b1" 1,10);
b11._x=300; //b1剪辑出现在场景中的位置
b11._y=200;
}
else
{b2.duplicateMovieClip ("b2" 1,10);
b21._x=300; //b2剪辑出现在场景中的位置
b21._y=200;}
}
当判断出错时,所有剪辑应该回到初始位置,只要把所有剪辑的初始位置的坐标值写到代码里,并把场景中的b1或b2也移除出场景。
“复位”按钮的动作代码:
on(release){
a1._x=586; //本例中a1实例的x坐标
a1._y=212; //本例中a1实例的y坐标
……//其他实例的坐标,这里省略
b11.removeMovieClip(); //移除复制进来的b1剪辑
b21.removeMovieClip(); //移除复制进来的b2剪辑
}
5.美化与修饰
这时,所有的功能已经实现了,那么可以利用Flash的颜色、形变等工具,对场景进行美化与生成了。
这样,一个可以让学生进行拓展延伸的课堂练习小课件就做好了,大家可以发送到学生的计算机上让学生们自己尝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