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个性教育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有充分的体现,本文简要介绍了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提出背景和意义,并阐述了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是在新课标下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目的在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鼓励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坚持个性化教学。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也在探索一种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经过分析和实践,我们发现初中语文教学应用个性化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个性化阅读提出的背景
现代社会是创造的社会、个性的社会,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的个性化人才,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使学生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地表达个人感受和体会、发挥自我的个性,即“现代教育的全部功能在于提升人的精神、提升人格、充分发展个性。”但语文教学的现状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于: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地重复着“提示示范→讲解分析→辅导检查→评价考试”的活动程式,学习随着考试的指挥棒转,思维空间受重难点、考点等带有固定的、僵死的知识网点制约,个性难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张扬,思路难以冲破教材已给定的信息的束缚,这种“模式化”的阅读教学严重妨碍了语文能力的提高。而语文教材内容的生动丰富,则需要尊重人的独特性和独创性,需要语文教和学多角度地理解,语文是多义的,不同的人因为各自的“文化语境”与“阅读期待”不同,对同一作品的阅读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感受。因此,我们认为: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课文的有利因素,通过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创造一个“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才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提高人才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阅读养育气质,阅读改变人生。我们课题组认为,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性和时代性,个性化阅读将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我们想通过本课题探索一些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的策略,通过个性化阅读训练学生的知识技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和符合学生本人个性的语文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鉴别能力以及善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使他们逐步形成独立的个性,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二、层次化阅读教学模式
所谓层次化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特点等因素,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化发展。
1.目标层次化
不同的学生智力具有差异性,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大小强弱之分。在将教学中的难点实施分解,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一般来说,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A级基础层次;B级技能层次;C级创造层次。基础差的学生完成A级目标,即基础知识,基本内容;中等成绩的学生完成B级目标,即关键句子的理解、文章内容的分析、课内知识的课外迁移等;好的学生完成C级目标,即对文章的鉴赏创造。这些目标层层递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基础选择目标,这样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使教学效果及学生参与达到最佳状态。
2.教学过程层次化
教学过程分层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同一目标,异步参与。在教学过程中,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同一训练目标,三个不同层面的学生先后参与并学习讨论,相互启发影响,共同进步。例如,基础较差的学生只需掌握本文的生字、词语,理出文章的脉络和能提出不理解的句子;中等学生要把握文中关键的词语、句子,深入理解文章内含;好的学生则需进一步理解思考,这篇文章的内容有什么实际意义,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引导学生提高认识,积累写作素材。这样,采取“分食制”的办法,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足。
3.迁移训练层次化
课堂问题分四类:陈述性问题、辨别性问题、理解性问题、评价性问题。A层次学生要求回答第一类问题;B层次学生要求回答前三类问题;C层次学生要求回答全部问题。对A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做到“三多”,即多练习、多指导、多鼓励;学生要做到“三优”,即优先发言,优先到黑板上演示,教师对他们的作业优先面批面改,及时帮助矫正。B层次的中等生做到“三强调”,强调基础训练,强调通过比较对知识加深理解,强调通过内容与形式的变化,促进思维的发展。对C层次的优等生实行“三超”,即学习内容上适度超前,学习目标适当超标准,教学形式可采用某些超常规的做法。课后练习的分层,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做。
三、小组合作式探究阅读模式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不再增加学生的负担,可以采用与讲课内容完全不相同的探究阅读方式,目的是学会鉴赏。
1.选题。每个小组自己确定探究阅读的主题,要求是要告诉同学们你们要探究的问题和探究的结果。同学们通常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研究方向,因为有兴趣,所以一开始就不觉得有压力。
2.合作。这个阶段包括准备和探讨两个部分。准备阶段主要用于资料的收集。小组成员要在组长的组织下,讨论探究的问题和方法,遇到难题就找老师帮助解决。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最后鉴赏的成功与否全看合作探究的方向是否找对了。
3.鉴赏。这一环节是学生展示自己探究成果的阶段,也是最能使学生激动和向往的时候。语文活动课就是展示成果的时候。学生们利用这节课对自己探究的课题进行诸如作品分析、名作欣赏、人物品评等等的介绍。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这里得到了集中的展现。
4.评价。这一环节由同学的评价和老师的评价两部分组成。讨论评价加深了学生对鉴赏的理解,同时又为以后的专题鉴赏打下了基础。口头评价后便要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下发的评价表给进行探究成果展示的同学评分。最后便由教师对讲、评情况作简短的总结发言。
四、小结
模式并不是死板的一种模式,它只是一般的样式,它还可以生成许多变式,在实践中还可以灵活运用,另外,几种模式可以综合运用,可以根据课程进程在教学的不同时段,选择适合的模式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汪行舟.积淀生活,抒写个性——写作教学实践点滴[J].新课程(上),2011年06期
[2]陈浩.提倡个性化写作,凸显写作主体[J].中学语文,2011年Z1期
[3]邹世雄.写作教学的原点——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J].写作,2011年Z2期
[5]吴平.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是在新课标下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目的在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鼓励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坚持个性化教学。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也在探索一种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经过分析和实践,我们发现初中语文教学应用个性化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个性化阅读提出的背景
现代社会是创造的社会、个性的社会,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的个性化人才,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使学生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地表达个人感受和体会、发挥自我的个性,即“现代教育的全部功能在于提升人的精神、提升人格、充分发展个性。”但语文教学的现状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于: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地重复着“提示示范→讲解分析→辅导检查→评价考试”的活动程式,学习随着考试的指挥棒转,思维空间受重难点、考点等带有固定的、僵死的知识网点制约,个性难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张扬,思路难以冲破教材已给定的信息的束缚,这种“模式化”的阅读教学严重妨碍了语文能力的提高。而语文教材内容的生动丰富,则需要尊重人的独特性和独创性,需要语文教和学多角度地理解,语文是多义的,不同的人因为各自的“文化语境”与“阅读期待”不同,对同一作品的阅读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感受。因此,我们认为: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课文的有利因素,通过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创造一个“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才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提高人才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阅读养育气质,阅读改变人生。我们课题组认为,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性和时代性,个性化阅读将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我们想通过本课题探索一些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的策略,通过个性化阅读训练学生的知识技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和符合学生本人个性的语文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鉴别能力以及善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使他们逐步形成独立的个性,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二、层次化阅读教学模式
所谓层次化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特点等因素,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化发展。
1.目标层次化
不同的学生智力具有差异性,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大小强弱之分。在将教学中的难点实施分解,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一般来说,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A级基础层次;B级技能层次;C级创造层次。基础差的学生完成A级目标,即基础知识,基本内容;中等成绩的学生完成B级目标,即关键句子的理解、文章内容的分析、课内知识的课外迁移等;好的学生完成C级目标,即对文章的鉴赏创造。这些目标层层递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基础选择目标,这样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使教学效果及学生参与达到最佳状态。
2.教学过程层次化
教学过程分层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同一目标,异步参与。在教学过程中,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同一训练目标,三个不同层面的学生先后参与并学习讨论,相互启发影响,共同进步。例如,基础较差的学生只需掌握本文的生字、词语,理出文章的脉络和能提出不理解的句子;中等学生要把握文中关键的词语、句子,深入理解文章内含;好的学生则需进一步理解思考,这篇文章的内容有什么实际意义,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引导学生提高认识,积累写作素材。这样,采取“分食制”的办法,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足。
3.迁移训练层次化
课堂问题分四类:陈述性问题、辨别性问题、理解性问题、评价性问题。A层次学生要求回答第一类问题;B层次学生要求回答前三类问题;C层次学生要求回答全部问题。对A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做到“三多”,即多练习、多指导、多鼓励;学生要做到“三优”,即优先发言,优先到黑板上演示,教师对他们的作业优先面批面改,及时帮助矫正。B层次的中等生做到“三强调”,强调基础训练,强调通过比较对知识加深理解,强调通过内容与形式的变化,促进思维的发展。对C层次的优等生实行“三超”,即学习内容上适度超前,学习目标适当超标准,教学形式可采用某些超常规的做法。课后练习的分层,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做。
三、小组合作式探究阅读模式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不再增加学生的负担,可以采用与讲课内容完全不相同的探究阅读方式,目的是学会鉴赏。
1.选题。每个小组自己确定探究阅读的主题,要求是要告诉同学们你们要探究的问题和探究的结果。同学们通常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研究方向,因为有兴趣,所以一开始就不觉得有压力。
2.合作。这个阶段包括准备和探讨两个部分。准备阶段主要用于资料的收集。小组成员要在组长的组织下,讨论探究的问题和方法,遇到难题就找老师帮助解决。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最后鉴赏的成功与否全看合作探究的方向是否找对了。
3.鉴赏。这一环节是学生展示自己探究成果的阶段,也是最能使学生激动和向往的时候。语文活动课就是展示成果的时候。学生们利用这节课对自己探究的课题进行诸如作品分析、名作欣赏、人物品评等等的介绍。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这里得到了集中的展现。
4.评价。这一环节由同学的评价和老师的评价两部分组成。讨论评价加深了学生对鉴赏的理解,同时又为以后的专题鉴赏打下了基础。口头评价后便要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下发的评价表给进行探究成果展示的同学评分。最后便由教师对讲、评情况作简短的总结发言。
四、小结
模式并不是死板的一种模式,它只是一般的样式,它还可以生成许多变式,在实践中还可以灵活运用,另外,几种模式可以综合运用,可以根据课程进程在教学的不同时段,选择适合的模式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汪行舟.积淀生活,抒写个性——写作教学实践点滴[J].新课程(上),2011年06期
[2]陈浩.提倡个性化写作,凸显写作主体[J].中学语文,2011年Z1期
[3]邹世雄.写作教学的原点——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J].写作,2011年Z2期
[5]吴平.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