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下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代教育推崇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是重要的一环。中国只有依靠创新人才,才能傲视群雄。为迎合这一巨变,小学语文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语文教学更重视创新教育,教师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想方设法去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小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在当代素质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发明创造需要学生具备创新精神,这也是一个民族欣欣向荣的动力。所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举足轻重的。既然这样,教师应该反复思考在新课标下,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培养并提高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本人在语文教学研究过程中,关注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本文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进行阐述。
  一、 激发创新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让他们知无不言,在自主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教师争取做到真正的“以生为本”,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一种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只有在这种气氛中,学生才可以发挥创造力。例如在教授《诚实与信任》一课时,我曾经向学生问过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中的主人公“我”在没有人在场的情况下不小心撞到了一辆小红车,而这辆车当时已超过停车线二三十厘米。诚实地承担责任,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你赞同这种做法吗?很多学生都按照课文内容来回答: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保留诚实的美德。但是有一位学生这样回答:老师,我认为文中的“我”特别傻,现在中国有很多“坏人”存在,文中的“我”太单纯了,万一小红车的主人向他索要巨额赔款,怎么办?要我说,反正大雾天也没有人看见,赶紧溜走才是上策……还没等他讲完,我粗暴地打断了他,斥责他道:“你这种人生观是不道德的,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一样,遇到事情不诚实以待,而是逃避,那么这个社会还如何发展?”后来,我回想起那节课,才发现那一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难怪他再也不侃侃而谈了。是我抹杀了一个创新的萌芽。课后我自我反省,如果让这个学生站在平等的地位上发言,畅所欲言,就能倾听到更精彩的创新内容。通过这堂课,我意识到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去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然而,很多教师总是用自己固有的理论去评价学生,丝毫不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那是大错特错的。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意识的觉醒,创新兴趣的激发。教师要想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满足和培养他们的好奇心。要激发学生兴趣,学会创新,关键是营造美好的师生关系的环境。
  二、 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的创新兴趣一旦被激发,下一步就要想方设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都要尽可能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索时间,让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中产生一系列疑问,并且鼓励他们勇敢提出疑问。让学生从满腹狐疑到豁然开朗再到心生疑问,这样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能得到提高。另外,教師不能一味打压学生提出疑问的积极性。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克服困难的信心也会进一步增加。例如:我在教学《狼与鹿》一文时,为了活跃学生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维护生态平衡的科学意识,我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们为了保护鹿,自以为是地滥杀狼,结果反而适得其反,对于人们的这种做法,你们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学完后的感受吗?有学生说道:老师,人类每天都会捕杀动物,那这样不是破坏生态平衡了吗?我环顾四周,看着许多好奇的眼光。这时,有一位学生起来回答说:老师,人类捕杀动物是为了每天的饮食,与滥杀动物,人为破坏生态平衡是两码事。说的实在是太精彩了,大家纷纷为他鼓掌。继而,其他学生都踊跃发言,这堂课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培养创新精神需要敏锐地把握时机,并付诸实践,要敢于创新,要持之以恒,更需要老师的鼓励。因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健康、和谐的人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以及坚强的意志力等良好的品质。
  三、 发展创新思维
  世界上很多创造发明都离不开人类的想象。正是由于鲁班的大胆想象,才有了锯子的发明;正是由于莱特兄弟的丰富想象,世界上才有了第一架动力飞机。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多媒体、录像等媒介,采取多种方式,联系教学内容,使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趋于具象,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目的。例如教学《陶校长的演讲》一课时,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同学们听完陶校长的演讲后会有什么感受?学生可能会从中感受到自由想象的愉悦,不仅能获取知识,还能发现一些隐性的知识。
  其实,任何一篇课文,都有不少的想象空间在里面,只有依靠教师循循善诱,学生才能大胆地发挥想象。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各持己见,形成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为了培养“四有”新人,我们可以从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思维等方面着手实施。在新课标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探索道路还在继续,望我们共同努力,为祖国培养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栋梁之才,早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蔡克勇.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人才求是1999年第22期.
  [2]柳涵之.创新教育实施指南,华龄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简介:徐丽娜 ,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差异教学”是针对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不同的学生来确定水平目标,为他们提供适合于他们的运动能力的教学方法。使全体学生在技能和体能方面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本人认为: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学生分层,分项目定目标、教学、练习、指导是实施“差异教学”中很关键的四个部分。  关键词:“差异教学”;项目目标;分层教学  一、 对“差异”教学的思考  当前,学校的体育教
摘 要: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全面落实将学生能力培养定义为新课改的核心目标,优质的教育思维与科学的教育理念构建,逐步成为教育教学开展的关键重点。目前,高中教育为凸显素质教育深化改革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实质影响,在强调各科能力培养方案落实的基础上,正逐步意识到高中生心理培养的重要性。因此,作为高中心理学教育的主导者,本文将立足于学生心理成长引导的思维视角之上,明确高中心理学课程优化的重要性,拟定适合于高中
摘 要:作业讲评课中常出现没有突出重点、缺少深度拓展、缺少师生互动、没有针对个体等问题,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打破常规的顺序讲评、梳理学生的知识结构、设计多样的课堂活动以及建立作业批改记录单,构建生态的作业讲评课堂,提高作业讲评效率。  关键词:作业讲评;生态课堂;问题诊断;教学对策  一、 课堂写真  期中考试结束后,学生拿到了成绩,接着就该讲评试卷了。课上,一位教师拿着试卷一道题一道题
摘 要:课程是核心素养实现的一个载体,跨学科课程旨在以灵活、开放的课程架构,富有弹性的课程发展模式,跨学科课程设置对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大意义,同时给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跨学科;课程  一、 核心素养与跨学科  核心素养在当前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也在加紧研究关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课程改革。核心素养是一种“高
摘 要:随着高校教育在我国的教育地位日益的提高,高校的管理者对于高校的教务管理的要求也是在不断地提高。高校教务管理在高校教育的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和教育改革一样,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也在进行着改革和创新,力求使高校的教务管理能够适应现阶段的高校教育改革的需求。在这种环境下,对高校教务管理者的职业素养的要求也就明显地提高了。高校教务管理者是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和实施者,其职业素养对于教务
摘 要: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素质较高的班主任队伍,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当前,中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存在较多的问题,直接影响着班主任岗位的吸引力和班主任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学生  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力量。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素质较高的班主任队伍,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当下,班主任工
摘 要: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扮演着为人师表的角色。自身言行举止对学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自我独立意识逐渐加强,自尊心较重,渴望外界环境认同。学生管理是一项动态的艰巨的教学任务,联系到每一个学生。班主任应本着教学育人的职业操守尽职尽责的履行好本职义务工作,不断改进、创新管理措施,完善自己职业素养和技能,确保学生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
摘 要:利用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从而打造团结向上,奋发图强的良好的班风的目的。  关键词:主题班会;班级氛围;自我管理意识;学生  一、 初一利用主题班会进行养成教育,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形成优良班集体打下基础  初一孩子们刚入校,一切皆“新”,接触到的都是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知识 、新的学习方法。对新的学习环境充满向往,对新老师也充满了
摘 要:  研究生助教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一部分,是保证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研究生助教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理工科研究生助教工作主要安排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性强的专业课,工作内容包括批改作业、教学习题课、答疑等。优秀的助教首先必须具备较强的职责意识,也即指研究生助教应该清晰自己的职责所在,自觉参与教学环节,协助任课教师共同完成教学工作。通过加强对理工科院系研究生助教熟知工作职责范围及逐步完善健全有效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