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课题通过比率、类型、等距的抽样方法从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所有在校本专科生中抽出219名学生进行大学生创业态度、创业意愿等方面的调查,并通过对学院当前创业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能力 体系建设
一、引言
在2015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当前,在我国经济增长不断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及国家对人才培養的要求,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二、高职构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意义
1.应对时代挑战,符合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潮流。长期以来,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划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教育观念上认为大学生毕业面临的选择是就业、考研、出国,没有将创业教育提高到与一般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整个社会和家庭缺乏对孩子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教育,这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业精神。第二届国际职业教育会议上提出:突出强调培养“创业”能力,指出创业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必须通过普遍教育和技术与职业教育来培养。因此,随着社会的进步,高职院校应在原有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促进创新实践,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创业素质不仅包括创业知识、创业能力、思想政治素质、还包括创业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树立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让大学生在青年时期学习创业、实践创业,通过实际的参与,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就业质量。2016年高校毕业生创出新高达到765万,同时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结构性改革现状,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贯彻中央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高职院校有必要对创业教育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研究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符合地方政策、经济环境的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毕业生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1.调查的对象、目的和内容。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前身为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创建于1960年3月,是一所立足热区、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主要培养热带农业生产、管理、营销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学院。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学校创业能力培养现状,研究课题组于2016年对学院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19个单项选择题和5个多项选择题组成,涵盖了对毕业方向选择及就业的认知调查、对创业的认识、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和看法、创业选择及创业准备、学院大学生创业政策等五个方面。
2.样本基本概况。课题组采用比率、类型、等距的抽样方法从2258名在校生中选出21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19份,收回问卷219份,其中有效问卷216份,有效回收率达98.6%。本次调查涉及9个应用本科专业,21个专科专业,其中本科专业发放问卷60份、专科专业发放问卷159份,被调查者中男生人数占103人,女生人数占116人。
3.调查结果分析。在“毕业方向选择及就业的认知调查”模块中,67.6%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有就业和创业前景,前景不大的占24.5%,渺茫的占6.9%,前景不大的仅占0.9%,由此可看出,大部分同学看好本专业就业、创业前景;对于未来毕业后的打算,选择创业、先就业再创业的分别占到5.1%和41.2%,选择到企业工作的占27.8%,选择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占22.2%,选择考研或出国的仅占3.7%。由此可看出,大多数学生毕业后有创业的梦想。在“对创业的认识”模块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应该注重实践锻炼和自我提升;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与创业中的业务问题,大部分学生认为知道有相关政策,需要办理相关业务,但没有了解。“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的特性被认为是大学生创业最大的优势,而“资金不足”被认为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在“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和看法”模块中,仅参加过2次以下创业方面的讲座或培训的学生占到了85.2%,由此可看出,学院相关创业方面的讲座或培训较少,学生参与度低,参加过相关活动的学生大部分表示有一定的帮助。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的创业服务工作一般,在鼓励学生创业过程中,更多学生倾向于希望学校能够提供场地、实验设备等,希望开设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创业案例分析等方面的课程。在分析“创业选择及创业准备”模块中,有超过58%的学生有创业计划或正在创业,更多不打算创业的原因是缺乏经验,在大部分学生中选择住宿和餐饮行业作为未来创业的首先行业,选择在工作后有一定的经验与经济能力后创业的比例较多,计划在校创业的学生表示能承受创业启动资金范围在5万元以下的占到75.5%。在“学院大学生创业政策”模块中,如果当前学校给予一定的场地与资金的支持会选择现在在校创业占17.1%,依据具体项目做选择占74.1%,不会考虑,以学业为主的占8.8%;有66.2%的学生不同意将创业实践纳入课外必修学分,33.8%的学生同意将创业实践纳入课外必修学分;如果学院建立创业班,18.5%的学生表示会加入,79.6%的学生表示会考虑,仅有1.9%同学表示不会参加。
四、热带作物学院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创业教育观念滞后,不重视创业教育。长期以来,学院一直按照“就业教育”模式来培养人才,还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入到学校整体人才培养体系中。学院对于创业教育未给予足够重视,创业教育工作严重滞后,至今在学院层面没有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很多老师和学生都认为创业教育只是一门必修课,未能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对于素质、专业技能、综合能力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把创业看作是少数人的专利,没有将创业教育渗透于专业教育之中,使其仍停留在开设部分与创业相关的课程以及举办一些创业就业讲座和培训。 2.机构设置不完善,责任不明确。在2015年前学院学生创业工作由学校团委、招生就业处共同负责。2015年下半年,在教育厅发相关文件的情况下,学院确立创新、创业相关责任部门,由教务处负责创新,由学院招生就业处负责创业,但未制定相关工作条例。2016年因部门调整,创新由教务科负责,创业由学生科负责,新成立创新创业教研室,教研室挂靠思教部。负责学院创新创业工作的部门、人员调整幅度较大,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楚,没有统一的管理协调部门,也没有相关的管理、协调机制,不利于创业教育、培养工作的正常进行。
3.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不完善,缺乏实践教学。针对应用本科学生,学院开设有《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创新理论与方法》四门必修课程,课程以“现场教学+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合计总学时为160学时:课内教学32学时(主要以讲座形式完成),占20%;实践教学8学时,占5%;网络学习120学时,占75%。还开设有《创新思维与实践》、《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创业基础》三门选修课。针对于专科生仅开设有《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课程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学生课外的网络学习为主,辅以课内教学,缺乏实践教学,课程互动性较差,很多学生疲于应付网络课程,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过多关注创业理论,缺乏对应的业务处理与现实环境分析。
4.创业教育师资匮乏。创业教育要求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实际创业经验。学院创业创新教研室挂靠思教部,课程教学安排由思教部负责,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师团队主要由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团委工作的教师组成,创业教师队伍不仅数量不足、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创新创业这一交叉学科的要求,并且绝大部分创业教师缺乏实际创业经验,已影响到创业教育的质量。
四、高职院校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1.完善创业体制机制。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院改革发展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机构,配备专门工作人員和办公场所,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相关配套管理制度,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修订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办法。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制订创新创业量化指标与综合评分办法,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运行。
2.建立校内外创业导师团队。制定长期的教师培训计划,分批遴选辅导员和相关教师外出参加创业培训进修,不断提升创业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打造校内优秀的创业创新导师团队;选聘知名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高技术人才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到学校担任创业导师,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为创业团队配备优秀导师并进行创业指导、创投指导和咨询服务,鼓励创业导师对学生项目进行股权投资。
3.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加强校内创新基地、创业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等的建设;联合政府、企业建立校外科创中心、创业园。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创新创业沙龙等社团,职能部门联合相关社团与协会共同开展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大赛等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及各类专题竞赛,在全院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和生态环境。
4.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通过设立研究基金,鼓励创业教育的创新试点工作,将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修订和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业基础、研究方法、创业前沿、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参考文献:
[1] 祁慧琳.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教育天地.2015(36)
[2]余新卫.地方高校女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对策探讨[D].江西:南昌大学.2009
[3]黄俊丽.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途径与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20):51-52.
作者简介:金荣华,男,(1986.08—), 哈尼族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本科,助教,企业管理、电子商务。何栋斌,男,(1983.12—),汉,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本科,馆员,历史文化和图书馆学。吴坚,男、(1965.02—),汉,云南建水,本科,副教授,区域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王湘琪,男,(1966.04—),汉族,湖南祁东县,研究生,副教授,农业经济管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能力 体系建设
一、引言
在2015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当前,在我国经济增长不断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及国家对人才培養的要求,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二、高职构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意义
1.应对时代挑战,符合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潮流。长期以来,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划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教育观念上认为大学生毕业面临的选择是就业、考研、出国,没有将创业教育提高到与一般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整个社会和家庭缺乏对孩子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教育,这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业精神。第二届国际职业教育会议上提出:突出强调培养“创业”能力,指出创业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必须通过普遍教育和技术与职业教育来培养。因此,随着社会的进步,高职院校应在原有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促进创新实践,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创业素质不仅包括创业知识、创业能力、思想政治素质、还包括创业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树立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让大学生在青年时期学习创业、实践创业,通过实际的参与,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就业质量。2016年高校毕业生创出新高达到765万,同时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结构性改革现状,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贯彻中央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高职院校有必要对创业教育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研究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符合地方政策、经济环境的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毕业生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1.调查的对象、目的和内容。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前身为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创建于1960年3月,是一所立足热区、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主要培养热带农业生产、管理、营销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学院。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学校创业能力培养现状,研究课题组于2016年对学院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19个单项选择题和5个多项选择题组成,涵盖了对毕业方向选择及就业的认知调查、对创业的认识、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和看法、创业选择及创业准备、学院大学生创业政策等五个方面。
2.样本基本概况。课题组采用比率、类型、等距的抽样方法从2258名在校生中选出21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19份,收回问卷219份,其中有效问卷216份,有效回收率达98.6%。本次调查涉及9个应用本科专业,21个专科专业,其中本科专业发放问卷60份、专科专业发放问卷159份,被调查者中男生人数占103人,女生人数占116人。
3.调查结果分析。在“毕业方向选择及就业的认知调查”模块中,67.6%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有就业和创业前景,前景不大的占24.5%,渺茫的占6.9%,前景不大的仅占0.9%,由此可看出,大部分同学看好本专业就业、创业前景;对于未来毕业后的打算,选择创业、先就业再创业的分别占到5.1%和41.2%,选择到企业工作的占27.8%,选择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占22.2%,选择考研或出国的仅占3.7%。由此可看出,大多数学生毕业后有创业的梦想。在“对创业的认识”模块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应该注重实践锻炼和自我提升;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与创业中的业务问题,大部分学生认为知道有相关政策,需要办理相关业务,但没有了解。“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的特性被认为是大学生创业最大的优势,而“资金不足”被认为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在“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和看法”模块中,仅参加过2次以下创业方面的讲座或培训的学生占到了85.2%,由此可看出,学院相关创业方面的讲座或培训较少,学生参与度低,参加过相关活动的学生大部分表示有一定的帮助。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的创业服务工作一般,在鼓励学生创业过程中,更多学生倾向于希望学校能够提供场地、实验设备等,希望开设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创业案例分析等方面的课程。在分析“创业选择及创业准备”模块中,有超过58%的学生有创业计划或正在创业,更多不打算创业的原因是缺乏经验,在大部分学生中选择住宿和餐饮行业作为未来创业的首先行业,选择在工作后有一定的经验与经济能力后创业的比例较多,计划在校创业的学生表示能承受创业启动资金范围在5万元以下的占到75.5%。在“学院大学生创业政策”模块中,如果当前学校给予一定的场地与资金的支持会选择现在在校创业占17.1%,依据具体项目做选择占74.1%,不会考虑,以学业为主的占8.8%;有66.2%的学生不同意将创业实践纳入课外必修学分,33.8%的学生同意将创业实践纳入课外必修学分;如果学院建立创业班,18.5%的学生表示会加入,79.6%的学生表示会考虑,仅有1.9%同学表示不会参加。
四、热带作物学院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创业教育观念滞后,不重视创业教育。长期以来,学院一直按照“就业教育”模式来培养人才,还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入到学校整体人才培养体系中。学院对于创业教育未给予足够重视,创业教育工作严重滞后,至今在学院层面没有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很多老师和学生都认为创业教育只是一门必修课,未能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对于素质、专业技能、综合能力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把创业看作是少数人的专利,没有将创业教育渗透于专业教育之中,使其仍停留在开设部分与创业相关的课程以及举办一些创业就业讲座和培训。 2.机构设置不完善,责任不明确。在2015年前学院学生创业工作由学校团委、招生就业处共同负责。2015年下半年,在教育厅发相关文件的情况下,学院确立创新、创业相关责任部门,由教务处负责创新,由学院招生就业处负责创业,但未制定相关工作条例。2016年因部门调整,创新由教务科负责,创业由学生科负责,新成立创新创业教研室,教研室挂靠思教部。负责学院创新创业工作的部门、人员调整幅度较大,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楚,没有统一的管理协调部门,也没有相关的管理、协调机制,不利于创业教育、培养工作的正常进行。
3.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不完善,缺乏实践教学。针对应用本科学生,学院开设有《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创新理论与方法》四门必修课程,课程以“现场教学+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合计总学时为160学时:课内教学32学时(主要以讲座形式完成),占20%;实践教学8学时,占5%;网络学习120学时,占75%。还开设有《创新思维与实践》、《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创业基础》三门选修课。针对于专科生仅开设有《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课程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学生课外的网络学习为主,辅以课内教学,缺乏实践教学,课程互动性较差,很多学生疲于应付网络课程,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过多关注创业理论,缺乏对应的业务处理与现实环境分析。
4.创业教育师资匮乏。创业教育要求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实际创业经验。学院创业创新教研室挂靠思教部,课程教学安排由思教部负责,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师团队主要由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团委工作的教师组成,创业教师队伍不仅数量不足、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创新创业这一交叉学科的要求,并且绝大部分创业教师缺乏实际创业经验,已影响到创业教育的质量。
四、高职院校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1.完善创业体制机制。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院改革发展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机构,配备专门工作人員和办公场所,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相关配套管理制度,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修订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办法。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制订创新创业量化指标与综合评分办法,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运行。
2.建立校内外创业导师团队。制定长期的教师培训计划,分批遴选辅导员和相关教师外出参加创业培训进修,不断提升创业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打造校内优秀的创业创新导师团队;选聘知名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高技术人才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到学校担任创业导师,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为创业团队配备优秀导师并进行创业指导、创投指导和咨询服务,鼓励创业导师对学生项目进行股权投资。
3.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加强校内创新基地、创业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等的建设;联合政府、企业建立校外科创中心、创业园。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创新创业沙龙等社团,职能部门联合相关社团与协会共同开展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大赛等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及各类专题竞赛,在全院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和生态环境。
4.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通过设立研究基金,鼓励创业教育的创新试点工作,将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修订和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业基础、研究方法、创业前沿、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参考文献:
[1] 祁慧琳.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教育天地.2015(36)
[2]余新卫.地方高校女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对策探讨[D].江西:南昌大学.2009
[3]黄俊丽.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途径与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20):51-52.
作者简介:金荣华,男,(1986.08—), 哈尼族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本科,助教,企业管理、电子商务。何栋斌,男,(1983.12—),汉,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本科,馆员,历史文化和图书馆学。吴坚,男、(1965.02—),汉,云南建水,本科,副教授,区域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王湘琪,男,(1966.04—),汉族,湖南祁东县,研究生,副教授,农业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