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自古以来,云南就有“北有丽江大研,南有孟连娜允”一说,但世人皆知丽江被誉为“艳遇之都”,却鲜知孟连有“边地绿宝石”的美誉。在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上,世代居住着以傣族、拉祜族、佤族为代表的21个少数民族,各族情谊不断缔结、延续,民族文化也相融、交汇。
“孟连宣抚司署”从明清延续到民国,历经百年沧桑,至今仍保存完好。可以说,在众多傣族建筑中,“孟连宣抚司署”是土司文化兴衰演变最真实的见证者。司署占地1.2万平方米,外围墙2米,设有四道侧门,内部配备正厅、议事厅、后厅、厢房、门堂等附属建筑。规模最大的议事厅,是一座典型的三重檐歇山顶干栏式楼房,由6排47根对称排列的木柱支撑,规制宏敞,气派相当,具有典型的傣族特色,而整组建筑系木结构,斗拱、飞檐等元素构件实为汉族风格。除主体设计外,室内的雕刻也融合了汉傣两族特色:雕刻图案中,“犀牛望月”“丹凤朝阳”“鹬蚌相争”等寓言传说来自汉文化,而“宝象升平”“象鼻舒展”等又反映着傣家对大象的崇敬与喜爱……这座融汉、傣文化于一体的建筑群,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穿过议事厅便到了后花园,此处遍植热带植物,花卉开得灿烂鲜活。耳边隐隐约约传来靡靡之音,转角一看,一群身着傣族服饰,伴着古乐起舞的小卜哨正表演着“宣抚古乐”。正所谓,“要了解中原贵族,上古都北京;要了解傣族贵族,到孟连娜允”,时至今日,宣抚司署内还保留着皇家宫廷乐队的表演,其中不乏广为传颂的傣族民间曲调和舞蹈节目。据表演者介绍,“宣抚古乐”是傣族乐舞艺术发展的历史见证,几近失传,后来,在当地文化馆抢救性的保护下,民间老艺人开始重新制作乐器、收集乐谱、教授徒弟,这才使“宣抚古乐”得以重生。而眼前小卜哨的表演,正是古乐中著名的《所喃窝罕》,“所”是傣族民间乐曲的调名,“喃窝罕”是金莲花公主,《所喃窝罕》就是以歌舞乐的形式,生动地展现金莲花公主动人的爱情传说,以及臣民们为歌颂公主圆满的爱情而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
南传佛教的信徒中城佛寺:佛祖的暗示
在人类历史上,信奉宗教是必然阶段,而宗教为了进入地处边陲的云南,开始把自己的教义与当地原始崇拜中祈善求美的因素结合起来。在娜允,佛家慈悲的主旨与傣族人民勤劳善良的特点一拍即合,似乎成为了傣族全民信奉南传佛教的主要原因。
在娜允,几乎家家户户都供奉着佛像,如同每一个傣族聚居地一样,娜允人对佛的虔诚深藏于血液里,因此佛寺成了这座傣族古镇最纯净、最神圣的地方。漫步娜允,不难发现,古镇佛寺林立,若与德宏、西双版纳的佛寺相比,这里的佛寺建造年代较晚,但论其构造与设计,却毫不逊色。
位于娜允中城的“中城佛寺”,傣语俗称“佤岗”,关于此佛寺的建造史,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一位僧侣受佛祖指派到缅甸取经,取提经书,白马驮回,途经如今的“中城佛寺”之地时,白马前肢跪地,无论僧侣如何驱赶,它都不愿起身,人们认为这是佛祖的暗示,便在此修建了金碧辉煌的“中城佛寺”。“中城佛寺”始于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算是傣族佛寺中的子孙辈,但其规模和装饰却与其他佛寺难分伯仲:佛寺占地3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佛殿为抬梁式三重檐歇山顶围廊建筑,除佛殿外,僧房、引廊、走廓、八角亭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并且,佛寺磚墙和外板壁上均绘有开屏的孔雀、巍峨的宝塔、缤纷的花卉、栩栩如生的乐舞等等,给人以傣族近代艺术宫殿的感受。
“神鱼节”是云南地区最具特色的节庆活动之一,被誉为“东方水上狂欢节”,这个盛大的节日原是傣族、拉祜族为感谢“神鱼”给人类带来的恩惠而举行的庆祝仪式,如今以其独创性、差异性和狂欢节的独特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每年4月10日至13日,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慕名来到娜允,参与这一年一度的盛世狂欢。
如今,万人同乐的“神鱼节”已然成为娜允一道亮丽的风景,而谈及“神鱼节”的来历,傣族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孟连出了个懒婆娘,不小心得罪了谷神,谷神为惩罚人类,一怒之下藏身鱼王腹中,使得该地区民众只好以野草、昆虫充饥。而鱼王为拯救贫穷、饥饿的人类,以身献食,谷神颇为感动,特帮助鱼王重返人间,同时,将谷粒变小,要求人类必须辛勤劳作才能收获粮食。自此,人们幡然悔悟,勤劳耕作,为祈求五谷丰登,每年还会烹鱼祭祀,举行招谷神仪式,这样一来,“捉鱼、烹鱼、招谷神”等活动便成为当地家家户户必做之事。后来,召贺罕(即土司)下令,把每年的“捉鱼”等仪式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神鱼节。在此节日中,各族人民都可以尽情地捕鱼狂欢,而捕捉到“神鱼王”(体型、重量之最的鱼)的百姓,不仅可以得到召贺罕丰厚的奖赏,还能受到鱼神和谷神的庇佑,庄稼丰收、衣食无忧……
“孟连宣抚司署”从明清延续到民国,历经百年沧桑,至今仍保存完好。可以说,在众多傣族建筑中,“孟连宣抚司署”是土司文化兴衰演变最真实的见证者。司署占地1.2万平方米,外围墙2米,设有四道侧门,内部配备正厅、议事厅、后厅、厢房、门堂等附属建筑。规模最大的议事厅,是一座典型的三重檐歇山顶干栏式楼房,由6排47根对称排列的木柱支撑,规制宏敞,气派相当,具有典型的傣族特色,而整组建筑系木结构,斗拱、飞檐等元素构件实为汉族风格。除主体设计外,室内的雕刻也融合了汉傣两族特色:雕刻图案中,“犀牛望月”“丹凤朝阳”“鹬蚌相争”等寓言传说来自汉文化,而“宝象升平”“象鼻舒展”等又反映着傣家对大象的崇敬与喜爱……这座融汉、傣文化于一体的建筑群,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穿过议事厅便到了后花园,此处遍植热带植物,花卉开得灿烂鲜活。耳边隐隐约约传来靡靡之音,转角一看,一群身着傣族服饰,伴着古乐起舞的小卜哨正表演着“宣抚古乐”。正所谓,“要了解中原贵族,上古都北京;要了解傣族贵族,到孟连娜允”,时至今日,宣抚司署内还保留着皇家宫廷乐队的表演,其中不乏广为传颂的傣族民间曲调和舞蹈节目。据表演者介绍,“宣抚古乐”是傣族乐舞艺术发展的历史见证,几近失传,后来,在当地文化馆抢救性的保护下,民间老艺人开始重新制作乐器、收集乐谱、教授徒弟,这才使“宣抚古乐”得以重生。而眼前小卜哨的表演,正是古乐中著名的《所喃窝罕》,“所”是傣族民间乐曲的调名,“喃窝罕”是金莲花公主,《所喃窝罕》就是以歌舞乐的形式,生动地展现金莲花公主动人的爱情传说,以及臣民们为歌颂公主圆满的爱情而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
南传佛教的信徒中城佛寺:佛祖的暗示
在人类历史上,信奉宗教是必然阶段,而宗教为了进入地处边陲的云南,开始把自己的教义与当地原始崇拜中祈善求美的因素结合起来。在娜允,佛家慈悲的主旨与傣族人民勤劳善良的特点一拍即合,似乎成为了傣族全民信奉南传佛教的主要原因。
在娜允,几乎家家户户都供奉着佛像,如同每一个傣族聚居地一样,娜允人对佛的虔诚深藏于血液里,因此佛寺成了这座傣族古镇最纯净、最神圣的地方。漫步娜允,不难发现,古镇佛寺林立,若与德宏、西双版纳的佛寺相比,这里的佛寺建造年代较晚,但论其构造与设计,却毫不逊色。
位于娜允中城的“中城佛寺”,傣语俗称“佤岗”,关于此佛寺的建造史,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一位僧侣受佛祖指派到缅甸取经,取提经书,白马驮回,途经如今的“中城佛寺”之地时,白马前肢跪地,无论僧侣如何驱赶,它都不愿起身,人们认为这是佛祖的暗示,便在此修建了金碧辉煌的“中城佛寺”。“中城佛寺”始于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算是傣族佛寺中的子孙辈,但其规模和装饰却与其他佛寺难分伯仲:佛寺占地3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佛殿为抬梁式三重檐歇山顶围廊建筑,除佛殿外,僧房、引廊、走廓、八角亭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并且,佛寺磚墙和外板壁上均绘有开屏的孔雀、巍峨的宝塔、缤纷的花卉、栩栩如生的乐舞等等,给人以傣族近代艺术宫殿的感受。
“神鱼节”是云南地区最具特色的节庆活动之一,被誉为“东方水上狂欢节”,这个盛大的节日原是傣族、拉祜族为感谢“神鱼”给人类带来的恩惠而举行的庆祝仪式,如今以其独创性、差异性和狂欢节的独特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每年4月10日至13日,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慕名来到娜允,参与这一年一度的盛世狂欢。
如今,万人同乐的“神鱼节”已然成为娜允一道亮丽的风景,而谈及“神鱼节”的来历,傣族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孟连出了个懒婆娘,不小心得罪了谷神,谷神为惩罚人类,一怒之下藏身鱼王腹中,使得该地区民众只好以野草、昆虫充饥。而鱼王为拯救贫穷、饥饿的人类,以身献食,谷神颇为感动,特帮助鱼王重返人间,同时,将谷粒变小,要求人类必须辛勤劳作才能收获粮食。自此,人们幡然悔悟,勤劳耕作,为祈求五谷丰登,每年还会烹鱼祭祀,举行招谷神仪式,这样一来,“捉鱼、烹鱼、招谷神”等活动便成为当地家家户户必做之事。后来,召贺罕(即土司)下令,把每年的“捉鱼”等仪式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神鱼节。在此节日中,各族人民都可以尽情地捕鱼狂欢,而捕捉到“神鱼王”(体型、重量之最的鱼)的百姓,不仅可以得到召贺罕丰厚的奖赏,还能受到鱼神和谷神的庇佑,庄稼丰收、衣食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