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后,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得到了不断的发展。然而,当前我国小学教学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侵扰,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过于注重学生的分数,而忽视了学生语文经典的诵读能力的培养,这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此,学校与家长需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强化学生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推进,本文就如何强化经典诵读教学提出有效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完善发展尽绵薄之力。
小学教育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重要时期强化语文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国学教育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鉴于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对经典诵读教学研究的缺失,使得众多小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教师必须牢牢把握住小学生的思想状态,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认识创设有效的教学对策,尽可能将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进行优化与推进,从而促进小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全面发展。
一、进行朗读训练,营造学习氛围
语文学科不仅需要学生通过思考获取知识,更需要结合其他感官的联动,进而使自身的语文素养不断提升。其中阅读能力的提高就必须结合大声朗读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质量。为此,在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发声朗读为基准,加之 口、耳、脑和眼睛等多项感官联合运用,学生在激励发声朗读的训练中不仅能活跃经典诵读教学的课堂气氛,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让学生在集体的朗读声中把握阅读时的读音、节奏和韵律,进而为日后语文文章的理解提供帮助。此外,教师亦可以通过课文朗读竞赛的方式来激发课堂的学习氛围,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的《黄果树瀑布》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先从组内评选出一名代表,再由这名“代表”替小组出赛,通过竞赛的形式能够让小学生的竞争心理被激发出来,进而有效提高经典诵读教学的质量。
二、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回想进行诵读
我们在小学进行经典诵读教学时一定要明确经典的含义,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就是其在长久的时间内给人们心灵上与灵感上的启迪,其文章中所传达出来的思想对人们在长期社会发展中的人文道德和交往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尚在组建阶段,在小学阶段强化学生对经典的认知难度比较大,而“死记硬背”往往能够让学生在大量的诵读中逐渐体会到文章中的“经典”所在。为此,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存在亦有一定的可取性,但在这学习阶段,教师要时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回想,通过回忆来强化对经典文章的理解与感悟。在文章选取上,尽可能选取一些具有哲理性的散文,如《做一片美的叶子》,在文章当时的学习中,学生一般很难将叶子的理解上升到人与社会的高度,但教师若能够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回想进行二次诵读,学生便能够通过多遍的回想而感知其中传达的内涵与精神,笔者相信,通过一遍又一遍的思想回想,学生的理解能力一定会进一步提升。
三、构建经典诵读的实际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浅,为了能够让学生能够在经典诵读教学中提高自身的理解力,就必須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而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激发自身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兴趣。通常来讲,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为丰富的思想感情以及较高的理解能力。为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主观的实际运用来提高自身的诵读能力。例如,在学习《我们爱你啊,中国》这篇文章,学生已经明确知道文章中的反复和排比等修辞方法,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此篇文章的写作结构和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文章,这一实际运用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进而提升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以往学过的古诗词中针对性选择一篇自己理解较为透彻的文章,通过自己对文言诗词的理解进行整理和修改,从而在实际修改创作中锻炼其语言能力。
四、构建良好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构建良好的评价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让学生产生自我价值的肯定,进而在不断学习中调动自身的学习兴趣。
朗诵经典必须要具备充足的阅读时间,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晨读和课间读的任务时,一定要将经典融入其中。充分利用闲暇的时间引导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例如,我们可以将任务的时间设定控制在以“周”为周期,让学生能够将诵读的目标在一周之内完成,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道德经》中的两个章节的内容进行背诵,在学生一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并将各自阅读的情况与评价让家长、教师和同学进行签字,每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记录本记录的情况进行评比,并在评比结果中将对各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基于针对性的评价与鼓励。学生在“竞争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阅读素养,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可谓“一举两得”。
结语: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能够有效传承我国国学文化,这对学生对传统文化思想的认知和自身阅读能力的提高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我们要将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观念宽泛化,不能拘泥于经典的传世佳作当中,只要是积极向上的,能够展现时代不断进步与发展的文章都可以算得上经典著作,在实际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通过以上四种教学方式进行全面掌握,唯有如此才能确保经典诵读教学的质量。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建宁小学 江苏】
小学教育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重要时期强化语文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国学教育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鉴于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对经典诵读教学研究的缺失,使得众多小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教师必须牢牢把握住小学生的思想状态,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认识创设有效的教学对策,尽可能将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进行优化与推进,从而促进小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全面发展。
一、进行朗读训练,营造学习氛围
语文学科不仅需要学生通过思考获取知识,更需要结合其他感官的联动,进而使自身的语文素养不断提升。其中阅读能力的提高就必须结合大声朗读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质量。为此,在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发声朗读为基准,加之 口、耳、脑和眼睛等多项感官联合运用,学生在激励发声朗读的训练中不仅能活跃经典诵读教学的课堂气氛,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让学生在集体的朗读声中把握阅读时的读音、节奏和韵律,进而为日后语文文章的理解提供帮助。此外,教师亦可以通过课文朗读竞赛的方式来激发课堂的学习氛围,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的《黄果树瀑布》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先从组内评选出一名代表,再由这名“代表”替小组出赛,通过竞赛的形式能够让小学生的竞争心理被激发出来,进而有效提高经典诵读教学的质量。
二、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回想进行诵读
我们在小学进行经典诵读教学时一定要明确经典的含义,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就是其在长久的时间内给人们心灵上与灵感上的启迪,其文章中所传达出来的思想对人们在长期社会发展中的人文道德和交往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尚在组建阶段,在小学阶段强化学生对经典的认知难度比较大,而“死记硬背”往往能够让学生在大量的诵读中逐渐体会到文章中的“经典”所在。为此,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存在亦有一定的可取性,但在这学习阶段,教师要时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回想,通过回忆来强化对经典文章的理解与感悟。在文章选取上,尽可能选取一些具有哲理性的散文,如《做一片美的叶子》,在文章当时的学习中,学生一般很难将叶子的理解上升到人与社会的高度,但教师若能够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回想进行二次诵读,学生便能够通过多遍的回想而感知其中传达的内涵与精神,笔者相信,通过一遍又一遍的思想回想,学生的理解能力一定会进一步提升。
三、构建经典诵读的实际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浅,为了能够让学生能够在经典诵读教学中提高自身的理解力,就必須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而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激发自身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兴趣。通常来讲,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为丰富的思想感情以及较高的理解能力。为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主观的实际运用来提高自身的诵读能力。例如,在学习《我们爱你啊,中国》这篇文章,学生已经明确知道文章中的反复和排比等修辞方法,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此篇文章的写作结构和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文章,这一实际运用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进而提升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以往学过的古诗词中针对性选择一篇自己理解较为透彻的文章,通过自己对文言诗词的理解进行整理和修改,从而在实际修改创作中锻炼其语言能力。
四、构建良好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构建良好的评价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让学生产生自我价值的肯定,进而在不断学习中调动自身的学习兴趣。
朗诵经典必须要具备充足的阅读时间,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晨读和课间读的任务时,一定要将经典融入其中。充分利用闲暇的时间引导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例如,我们可以将任务的时间设定控制在以“周”为周期,让学生能够将诵读的目标在一周之内完成,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道德经》中的两个章节的内容进行背诵,在学生一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并将各自阅读的情况与评价让家长、教师和同学进行签字,每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记录本记录的情况进行评比,并在评比结果中将对各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基于针对性的评价与鼓励。学生在“竞争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阅读素养,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可谓“一举两得”。
结语: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能够有效传承我国国学文化,这对学生对传统文化思想的认知和自身阅读能力的提高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我们要将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观念宽泛化,不能拘泥于经典的传世佳作当中,只要是积极向上的,能够展现时代不断进步与发展的文章都可以算得上经典著作,在实际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通过以上四种教学方式进行全面掌握,唯有如此才能确保经典诵读教学的质量。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建宁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