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理工科类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受到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对物理实验课程进行改革:一是开放实验室,增加实验室的利用率;二是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适当增加或减少某方面的实验,为专业实验打下基础;三是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改为“平时实验40%+期末實验50%+拓展型实验10%”的考核模式。通过这些改革,切实提高学生上课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本科院校 物理实验 课程改革
一、引言
大学物理实验是作为高等院校基础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基础课程,也是大学生从事科学实验工作的入门课程,它的一套实验知识、方法和技能也是各专业后继实验课程的基础之一,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科学素质等方面具有其它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一些本科院校中,受学校重视程度还有实验室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其发展受到一些制约,似乎已遇到瓶颈。
二、实验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
很多本科院校的大学物理实验,对于理工科专业来说,开设的实验项目基本都是相同的,没有体现专业的差异性和因材施教的理念,普遍呈现“单层次、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这样容易造成基础不好的学生跟不上,而基础好的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学习兴趣降低。另外,物理实验作为专业实验的基础,设置同样的实验项目,不能体现专业的差异性,缺乏体现专业特点的综合性或者设计性的实验,无法有针对性的加强某些方面的实验技能训练。学生会觉得大学物理实验没有具体的实际用途,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
2.2 教学方式不够创新
现在较多本科院校的物理实验教学基本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任课老师要求学生课前写好实验预习报告,预习实验内容。课堂上,老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实验相关的注意事项,介绍实验仪器等内容,然后进行实验演示。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重复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将实验结果进行处理与分析,上交实验报告。实验课上关于物理思想的阐述较少,更缺乏实验方法创新的探索。学生做实验依赖于老师的讲解和演示,自己思考和自主进行实验的地方较少,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法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3 考核方式单一
现在物理实验的考核方式,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根据学生每次的实验报告来打分,但是这种考核方式效果不太理想,弊端比较大,基本不能体现出学生成绩的层次性,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导致学生不够重视物理实验课程,无法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无法对实验课程的全过程进行考查。
三、实验教学改革
3.1课程内容优化
根据开设物理实验课程的各专业的特点、要求和培养方案,以及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后续的专业实验等,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并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综合性人才的目标,重构物理实验课程标准和大纲。根据开设物理实验的专业不同,调整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实验项目的比例,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适当增加或减少某方面的实验,为他们以后的专业实验有针对性的打下基础,例如有些理工科专业的专业性实验涉及到的力学知识比较多,可适当增加力学方面的物理实验;对实验器材和实验内容适时更新,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增加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锻炼。
3.2 教学方式改革
传统的物理实验,任课老师讲解的内容较多、较细,学生自己思考和动手的地方教少,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验内容和实验时间上采取开放型教学,不限制实验时间,给学生更大的自由探索的空间。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进入实验室,鼓励他们寻找感兴趣的方向去自由探索,深入钻研实验,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和指导,以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求知、探索和创新的欲望。针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设置侧重点不同的实验项目,有针对性的增加或减少某方面的实验,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器材,设置拓展性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2)让实验小组讲实验操作,讲实验心得体会,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鼓励学生在基本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先动手操作,实验老师在旁给予适时的指导,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进一步强调实验预习的重要性。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进行提问,考查学生对每个实验的预习情况,与平时成绩挂钩,增加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5)增加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方便实验演示,使实验的讲解更生动、形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评价方式改革
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普遍根据实验报告来打分,但是这种考核方式无法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这与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不符。在评分制度中去除“失败”概念,不片面强调实验结果,而是全面地从实验全过程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改变“为了在正常学时内完成实验”而去手把手地帮助学生、甚至代替学生做实验的指导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去分析原因,尝试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建立自信心,并最终理解“挫折”和“失败”是实验成功的必然组成部分。将物理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改为“平时实验40%+期末实验50%+拓展型实验10%”的考核模式,平时实验的考核包括:实验报告预习,课堂考勤,课堂纪律,实验操作规范程度,实验数据,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期末实验的考核包括: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装置的调整,实验仪器的操作,实验表格的设计,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实验结果。拓展型实验的考核包括:实验的设计,实验仪器的操作及实验结果。为了防止学生考前有针对性的复习某个指定项目,期末实验的考核项目是当场随机指定。为避免实验项目难易度不同导致的偶然性不公平,所以采取措施:将期末实验的比例降低到50%。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对实验课和动手能力的重视,又可以综合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实验打下基础,它的一套实验知识、方法和技能也是各专业后继实验课程的基础之一。
四、结语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至关重要,是学生系统接受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物理课程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没有太多改变,还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进一步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春艳,赵淑颖.《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5,24(4),96-98
[2] 解玉鹏,李鑫海,盖啸尘.应用型高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大学物理实验,2020,33(1),123-125
作者信息:李珍珍,女(1989.4—),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物理学
基金项目:皖江工学院校级质量工程(zl202118)
关键词:本科院校 物理实验 课程改革
一、引言
大学物理实验是作为高等院校基础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基础课程,也是大学生从事科学实验工作的入门课程,它的一套实验知识、方法和技能也是各专业后继实验课程的基础之一,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科学素质等方面具有其它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一些本科院校中,受学校重视程度还有实验室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其发展受到一些制约,似乎已遇到瓶颈。
二、实验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
很多本科院校的大学物理实验,对于理工科专业来说,开设的实验项目基本都是相同的,没有体现专业的差异性和因材施教的理念,普遍呈现“单层次、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这样容易造成基础不好的学生跟不上,而基础好的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学习兴趣降低。另外,物理实验作为专业实验的基础,设置同样的实验项目,不能体现专业的差异性,缺乏体现专业特点的综合性或者设计性的实验,无法有针对性的加强某些方面的实验技能训练。学生会觉得大学物理实验没有具体的实际用途,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
2.2 教学方式不够创新
现在较多本科院校的物理实验教学基本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任课老师要求学生课前写好实验预习报告,预习实验内容。课堂上,老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实验相关的注意事项,介绍实验仪器等内容,然后进行实验演示。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重复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将实验结果进行处理与分析,上交实验报告。实验课上关于物理思想的阐述较少,更缺乏实验方法创新的探索。学生做实验依赖于老师的讲解和演示,自己思考和自主进行实验的地方较少,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法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3 考核方式单一
现在物理实验的考核方式,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根据学生每次的实验报告来打分,但是这种考核方式效果不太理想,弊端比较大,基本不能体现出学生成绩的层次性,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导致学生不够重视物理实验课程,无法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无法对实验课程的全过程进行考查。
三、实验教学改革
3.1课程内容优化
根据开设物理实验课程的各专业的特点、要求和培养方案,以及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后续的专业实验等,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并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综合性人才的目标,重构物理实验课程标准和大纲。根据开设物理实验的专业不同,调整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实验项目的比例,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适当增加或减少某方面的实验,为他们以后的专业实验有针对性的打下基础,例如有些理工科专业的专业性实验涉及到的力学知识比较多,可适当增加力学方面的物理实验;对实验器材和实验内容适时更新,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增加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锻炼。
3.2 教学方式改革
传统的物理实验,任课老师讲解的内容较多、较细,学生自己思考和动手的地方教少,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验内容和实验时间上采取开放型教学,不限制实验时间,给学生更大的自由探索的空间。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进入实验室,鼓励他们寻找感兴趣的方向去自由探索,深入钻研实验,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和指导,以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求知、探索和创新的欲望。针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设置侧重点不同的实验项目,有针对性的增加或减少某方面的实验,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器材,设置拓展性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2)让实验小组讲实验操作,讲实验心得体会,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鼓励学生在基本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先动手操作,实验老师在旁给予适时的指导,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进一步强调实验预习的重要性。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进行提问,考查学生对每个实验的预习情况,与平时成绩挂钩,增加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5)增加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方便实验演示,使实验的讲解更生动、形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评价方式改革
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普遍根据实验报告来打分,但是这种考核方式无法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这与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不符。在评分制度中去除“失败”概念,不片面强调实验结果,而是全面地从实验全过程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改变“为了在正常学时内完成实验”而去手把手地帮助学生、甚至代替学生做实验的指导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去分析原因,尝试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建立自信心,并最终理解“挫折”和“失败”是实验成功的必然组成部分。将物理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改为“平时实验40%+期末实验50%+拓展型实验10%”的考核模式,平时实验的考核包括:实验报告预习,课堂考勤,课堂纪律,实验操作规范程度,实验数据,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期末实验的考核包括: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装置的调整,实验仪器的操作,实验表格的设计,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实验结果。拓展型实验的考核包括:实验的设计,实验仪器的操作及实验结果。为了防止学生考前有针对性的复习某个指定项目,期末实验的考核项目是当场随机指定。为避免实验项目难易度不同导致的偶然性不公平,所以采取措施:将期末实验的比例降低到50%。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对实验课和动手能力的重视,又可以综合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实验打下基础,它的一套实验知识、方法和技能也是各专业后继实验课程的基础之一。
四、结语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至关重要,是学生系统接受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物理课程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没有太多改变,还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进一步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春艳,赵淑颖.《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5,24(4),96-98
[2] 解玉鹏,李鑫海,盖啸尘.应用型高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大学物理实验,2020,33(1),123-125
作者信息:李珍珍,女(1989.4—),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物理学
基金项目:皖江工学院校级质量工程(zl20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