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侠的起源似乎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时期,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其起源于周秦之际,即春秋战国时期,而这一时期恰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侠不是简简单单地存在于影视剧、穿越小说、网络游戏当中的,而是真实地存在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面,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面,深深地影响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一、侠客文化产生的历史渊源
诸子百家中的儒家、法家、墨家、道家这四大显学都体现了侠的影子,并对其有各自的定义。侠最早来源于没落贵族——士阶层,他们拥有一身的才能以及一颗想要救民于水火、为国效力的心,却被森严的等级制度所束缚,而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等级制度的松动。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侠客或刺客也就应运而生了。
二、侠客文化在各个历史阶段的表现
如今,深究侠的起源已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侠的精神却影响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学者都对侠下过定义,例如儒家崇尚的舍生取义、一诺千金、慷慨赴义的精神促进了侠的诞生,墨家崇尚“兼爱非攻”的思想养成了墨家子弟的一股浩然正气,道家提出的“淡泊无为”成为侠的一个重要原则,法家《韩非子》中提到了“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皆礼之,此所以乱也”。
东汉末年,战乱频繁、统治阶级衰微、民生疾苦,这一时期,侠出现了新的称呼——“豪侠”“游侠”,另外,开始出现平民化、本土化、游动化的趋势和特点。
魏晋南北朝承袭了东汉末年的侠客文化,这一时期出现了四大名侠,即孙宾硕、祝公道、杨阿若、鲍出。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这一时期产生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游侠诗,以曹植的《白马篇》为代表。诗歌展现了这一时期的侠客,他们具有尚武、反传统、轻财重义等特点。
进入隋唐时期,社会生活开始步入正轨,经济高度繁荣,政治空前強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这推动了唐传奇小说的出现和发展。唐传奇小说主要刻画的是一些爱惜名节、轻生死、鄙弃财富与功名、重承诺的豪侠义士,反映了普通人内心对侠的想法。
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加上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导致其总体来看比较羸弱。其实,人们已经具有侠客的精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豪放派诗人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些诗句展现了侠者兼济天下的胸襟,以及为国平定战乱的豪情和愿望。
进入明清时期,程朱理学禁锢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压抑了人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明清时期是我国小说创作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包龙图公案词话》等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的主角都具有一身浩然正气,他们要么到处行侠仗义,要么是敢于揭竿而起、不畏强暴的平民英雄,要么是如包青天一般的地方官员,惩奸除恶,守护一方百姓的平安和安宁。
晚清时期,西方列强入侵,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出现了一大批反清人士和反西方列强侵略的斗士,他们诠释了侠的新定义——不惧牺牲、重信重义、不畏强暴,如三元里抗英斗争,老百姓拿起了“武器”和敌人战斗,这就是受到了侠者风范、侠者精神的鼓舞。
进入民国时期,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我国出现了一大批“中国的脊梁”式人物及作品,由于时代的原因造就了一大批 “隐士之侠”,有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有以笔为刀唤起国人意识的鲁迅,有拒绝为日本人作画的齐白石等。
现代文坛也有一大批传统意义上的武侠作品,最为出名的是金庸、古龙,他们的作品被翻拍成电视剧,并多次获得大奖。金庸先生创作了多部武侠小说,如《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鹿鼎记》等。每一部作品的人物形象都极其鲜明,不仅有武功盖世、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郭靖、杨过、令狐冲、张无忌,而且有像韦小宝那样懦懦怯怯、爱耍小聪之人,但是他们都具有大气节,展现出一种民族气节和民族胸怀。
进入新世纪,侠客精神换了一种形式,但其本质没有变。《好汉歌》中的“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啊,风风火火闯九州啊”,塑造了一种洒脱、无拘无束的侠士形象。除了歌曲外,随着网络的发展,一大批网络文学、网络游戏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如《大唐行镖》《昆仑》《武林旧事》等。
三、侠客文化的历史影响
自有史料记载以来,侠客精神就一直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流淌着。不管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人自古就追求的公平正义、行侠仗义、诚信重诺、见义勇为的精神始终没有变,总能在关键时刻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尽管历史上出现了不同形式的侠,如谋士、门客、武侠、豪侠、游侠、武侠等,但他们的本质和精神核心却是一致的。侠客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侠客的名字怎样改变,表现形式如何更新,他们的精神依旧留存在世人心中。
(新疆财经大学)
一、侠客文化产生的历史渊源
诸子百家中的儒家、法家、墨家、道家这四大显学都体现了侠的影子,并对其有各自的定义。侠最早来源于没落贵族——士阶层,他们拥有一身的才能以及一颗想要救民于水火、为国效力的心,却被森严的等级制度所束缚,而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等级制度的松动。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侠客或刺客也就应运而生了。
二、侠客文化在各个历史阶段的表现
如今,深究侠的起源已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侠的精神却影响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学者都对侠下过定义,例如儒家崇尚的舍生取义、一诺千金、慷慨赴义的精神促进了侠的诞生,墨家崇尚“兼爱非攻”的思想养成了墨家子弟的一股浩然正气,道家提出的“淡泊无为”成为侠的一个重要原则,法家《韩非子》中提到了“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皆礼之,此所以乱也”。
东汉末年,战乱频繁、统治阶级衰微、民生疾苦,这一时期,侠出现了新的称呼——“豪侠”“游侠”,另外,开始出现平民化、本土化、游动化的趋势和特点。
魏晋南北朝承袭了东汉末年的侠客文化,这一时期出现了四大名侠,即孙宾硕、祝公道、杨阿若、鲍出。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这一时期产生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游侠诗,以曹植的《白马篇》为代表。诗歌展现了这一时期的侠客,他们具有尚武、反传统、轻财重义等特点。
进入隋唐时期,社会生活开始步入正轨,经济高度繁荣,政治空前強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这推动了唐传奇小说的出现和发展。唐传奇小说主要刻画的是一些爱惜名节、轻生死、鄙弃财富与功名、重承诺的豪侠义士,反映了普通人内心对侠的想法。
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加上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导致其总体来看比较羸弱。其实,人们已经具有侠客的精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豪放派诗人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些诗句展现了侠者兼济天下的胸襟,以及为国平定战乱的豪情和愿望。
进入明清时期,程朱理学禁锢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压抑了人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明清时期是我国小说创作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包龙图公案词话》等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的主角都具有一身浩然正气,他们要么到处行侠仗义,要么是敢于揭竿而起、不畏强暴的平民英雄,要么是如包青天一般的地方官员,惩奸除恶,守护一方百姓的平安和安宁。
晚清时期,西方列强入侵,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出现了一大批反清人士和反西方列强侵略的斗士,他们诠释了侠的新定义——不惧牺牲、重信重义、不畏强暴,如三元里抗英斗争,老百姓拿起了“武器”和敌人战斗,这就是受到了侠者风范、侠者精神的鼓舞。
进入民国时期,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我国出现了一大批“中国的脊梁”式人物及作品,由于时代的原因造就了一大批 “隐士之侠”,有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有以笔为刀唤起国人意识的鲁迅,有拒绝为日本人作画的齐白石等。
现代文坛也有一大批传统意义上的武侠作品,最为出名的是金庸、古龙,他们的作品被翻拍成电视剧,并多次获得大奖。金庸先生创作了多部武侠小说,如《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鹿鼎记》等。每一部作品的人物形象都极其鲜明,不仅有武功盖世、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郭靖、杨过、令狐冲、张无忌,而且有像韦小宝那样懦懦怯怯、爱耍小聪之人,但是他们都具有大气节,展现出一种民族气节和民族胸怀。
进入新世纪,侠客精神换了一种形式,但其本质没有变。《好汉歌》中的“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啊,风风火火闯九州啊”,塑造了一种洒脱、无拘无束的侠士形象。除了歌曲外,随着网络的发展,一大批网络文学、网络游戏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如《大唐行镖》《昆仑》《武林旧事》等。
三、侠客文化的历史影响
自有史料记载以来,侠客精神就一直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流淌着。不管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人自古就追求的公平正义、行侠仗义、诚信重诺、见义勇为的精神始终没有变,总能在关键时刻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尽管历史上出现了不同形式的侠,如谋士、门客、武侠、豪侠、游侠、武侠等,但他们的本质和精神核心却是一致的。侠客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侠客的名字怎样改变,表现形式如何更新,他们的精神依旧留存在世人心中。
(新疆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