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和智育是语文教学的两个方面。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内容。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语文教材主要是文质兼美的古今作品。这些课文是思想内容和语文形式的统一体,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二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辩证统一的。
一、語文教学渗透思想教育,是教育赋予语文教学的特殊使命
作为基础课,工具课的语文,其主要的任务便是教给学生一定的语文知识,诸如认字识词,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语言表达,语法修辞等等。但是,由于语文课本身的因素,使它又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这就是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无不包含着创作者的思想,观念,情感,无不反映着创作者所处的时代的特征,这就使学生在学习其文学艺术的同时,必然地受到作者意识的熏陶。
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所选取的文章,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思想境界。如果语文教学只进行单纯的语言文字教学,那么势必削弱语文在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人才中的重大作用,同时也使语文这门学科变得苍白无力。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进行思想教育。
在《背影》一课的教学过程当中,如果只是讲述文章是以背影为线索;只是理清文章描述了几次背影,几次流泪;只是理解“探”“攀”“缩”等几个准确而又传神的动词......那么就无法体现父亲在不平常的艰难的情境下,为我去买橘的不寻常的意义;就不可理解一个普通的背影怎么能让人感动得流泪;更不可能培养学生感受亲情,感恩父母的高尚情感。只有在课文分析中渗透思想教育,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才能让学生去领会作者当时的情感,如同身受,引起共鸣,才能使父亲这种特殊情境下的“背影”站在学生面前,被学生所理解,容纳,敬佩,感动。也只有在教学中贯穿思想教育,才能让学生领会父亲那几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撞击自己生活的回忆和醒悟。也只有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才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在生活的小事中原来可以折射出如此闪亮深刻的主题来。也只有在教学中贯穿思想教育,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会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以文章的思想因素去启发、熏陶学生,让学生分清真伪、善恶、美丑,培养美好的思想情操,沿正确的方向去求真、崇善、爱美,走正确的人生之路,从而完成教育赋予语文教学的特殊使命。
二、语文教学渗透思想教育,更容易走进学生心扉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促进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结合教材的内容,适时适情的进行思想教育,比干巴巴的进行思想教育效果要好得多,这样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扉,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教《背影》一课时,我在分析作者抓住了“背影”作为感情的聚焦点,表现了感人肺腑的至爱亲情之后,进行拓展迁移,要同学们也说说自己最感动的亲情故事。
颜丽群的故事深深的打动了全班同学:那是我读五年级的一个周末,我去了外婆家。由于天气特别冷,我感冒了,晚上竟然发起高烧来。外婆急坏了,那离医院很远,舅舅一着急,就打电话告诉了妈妈。我家离这还有十多里路呢,天又这么黑,这么冷,爸爸又不在家,妈妈是不可能来了。尽管我的心里很希望妈妈能在我身边,可我知道,那只能是幻想。为了不让外婆担心,我强忍着,好后悔没听妈妈的话,多穿件衣服,或者留在家帮妈妈做扫把也好啊。我迷迷糊糊的昏睡了过去。昏睡了很久,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是妈妈!我一看手表:十一点多了。妈妈连夜走路赶过来了!妈妈来到我的床前,尽管天气很冷,可妈妈却满脸的汗水。妈妈把手放在我的额前,见我还在发着烧,赶忙给我泡好了买过来的退烧药。看我吃完药,妈妈的手爱抚的在我脸上抚摸着。我感觉妈妈的手上有着好厚好厚的一层茧啊!我抓住了妈妈的手,那茧厚厚的,硬硬的,不是一个一个的,而是成片的茧啊!我的泪一下子就出来了,眼前又浮现出妈妈忙碌的身影:洗衣,做饭,种菜,砍竹,扎扫把……全都是这双手啊!我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教室里很安静,大家都专注的听着,似乎都沉浸在回忆中。这时我抓住时机,趁热打铁:是啊,那厚厚的,成片的硬茧,是颜丽群感情的聚焦点,是妈妈操持,劳碌的见证!是妈妈为了家庭付出心血的见证!在这样的关爱与呵护中生活,我们能不幸福吗?
同学们一下打开了话闸,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同学讲述了妈妈那双“含泪的眼睛”让他愧疚,让他读懂了妈妈的爱。有的同学说父亲“过早的白发”让他体会了父亲的艰辛,感受到了深沉的父爱……
这时我不失时机的渗透思想教育:父母的爱,点点滴滴,丝丝缕缕,无微不至,又怎是我们短短时间能说得完的呢?父母的怀抱是温暖的,沉浸在父爱母爱中是幸福的!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去理解父母,体贴父母,学会爱自己,爱父母,也爱他人!在教学过程当中,紧扣教材,创设情境,走进学生的心扉,更好的把握了语文知识,使他们自觉主动,轻松快乐的学习,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感,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语文教学渗透思想教育,是德育和智育的辩证统一
在语文教师队伍中,有人主张德育和智育应该分开,担心德育和智育结合会降低语文学习的质量。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德育是政治课的事,否则为何要有政治和语文的区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纯纯粹粹的文学是没有的。人们无法也不可能把作家的思想,观念,感情与他的创作截然分开,况且老师还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呢!
一句话,思想工作到位了,教学工作就能更好的展开,教学工作开展好了,思想素质也相应的提高了,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辩证统一的。
在教学《背影》一课时,先就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开始:小时候骑在爸爸的肩上去散步,长大一点是爸妈牵着你的小手去散步,再大一点是爸爸骑着单车载着你郊游……随着时光的流逝,孩子们长大了,而父亲的背却弯了,母亲的头发也白了…….走进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使他们很快能进入角色,能主动自觉的去品味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这时候,教师只要适当的引导,他们就能明白为什么父亲那样一个普通的背影会让作者感动得流泪;他们就能理解父亲那几句朴实无华的话语凝聚着父亲多少的关爱和牵挂;他们就能领悟作者年少无知嫌弃父亲之“迂”的悔恨;他们就能懂得为人之父的辛酸和无私;他们就能体会为人之子的愧疚和遗憾……这样一来,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把握好了,要把其他的知识点掌握好就更容易了。对这篇课文的一个难点——抓住感情聚焦点来展示人物的心灵和情感,也就能理解和掌握了。同学们在拓展迁移到自己的生活感受时,就也能找到自己的感情聚焦点,能把握好“幸福”为话题的作文了。连平时惧怕写作文的同学也是“滔滔不绝”,用自己的手来写自己最真实最赤诚的心,怎么会写不出好作文来呢?通过这些环节,教学任务就圆满完成了。而所教的知识点都掌握好了,学生的思想素质也相应提高了,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更能理解父母,更懂得尊重和体贴父母,更懂得和父母进行沟通。很多家长都反映,感觉孩子真的长大了!通过不断的引导,我觉得同学之间更团结了,我们班更有凝聚力了,自己上课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越来越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的思想情感到位了,学习态度也就端正了,积极了,教学效果必定也是事半功倍!所以,我将坚定的把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使之互相渗透和促进,教育出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都优秀的新一代人才。
一、語文教学渗透思想教育,是教育赋予语文教学的特殊使命
作为基础课,工具课的语文,其主要的任务便是教给学生一定的语文知识,诸如认字识词,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语言表达,语法修辞等等。但是,由于语文课本身的因素,使它又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这就是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无不包含着创作者的思想,观念,情感,无不反映着创作者所处的时代的特征,这就使学生在学习其文学艺术的同时,必然地受到作者意识的熏陶。
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所选取的文章,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思想境界。如果语文教学只进行单纯的语言文字教学,那么势必削弱语文在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人才中的重大作用,同时也使语文这门学科变得苍白无力。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进行思想教育。
在《背影》一课的教学过程当中,如果只是讲述文章是以背影为线索;只是理清文章描述了几次背影,几次流泪;只是理解“探”“攀”“缩”等几个准确而又传神的动词......那么就无法体现父亲在不平常的艰难的情境下,为我去买橘的不寻常的意义;就不可理解一个普通的背影怎么能让人感动得流泪;更不可能培养学生感受亲情,感恩父母的高尚情感。只有在课文分析中渗透思想教育,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才能让学生去领会作者当时的情感,如同身受,引起共鸣,才能使父亲这种特殊情境下的“背影”站在学生面前,被学生所理解,容纳,敬佩,感动。也只有在教学中贯穿思想教育,才能让学生领会父亲那几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撞击自己生活的回忆和醒悟。也只有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才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在生活的小事中原来可以折射出如此闪亮深刻的主题来。也只有在教学中贯穿思想教育,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会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以文章的思想因素去启发、熏陶学生,让学生分清真伪、善恶、美丑,培养美好的思想情操,沿正确的方向去求真、崇善、爱美,走正确的人生之路,从而完成教育赋予语文教学的特殊使命。
二、语文教学渗透思想教育,更容易走进学生心扉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促进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结合教材的内容,适时适情的进行思想教育,比干巴巴的进行思想教育效果要好得多,这样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扉,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教《背影》一课时,我在分析作者抓住了“背影”作为感情的聚焦点,表现了感人肺腑的至爱亲情之后,进行拓展迁移,要同学们也说说自己最感动的亲情故事。
颜丽群的故事深深的打动了全班同学:那是我读五年级的一个周末,我去了外婆家。由于天气特别冷,我感冒了,晚上竟然发起高烧来。外婆急坏了,那离医院很远,舅舅一着急,就打电话告诉了妈妈。我家离这还有十多里路呢,天又这么黑,这么冷,爸爸又不在家,妈妈是不可能来了。尽管我的心里很希望妈妈能在我身边,可我知道,那只能是幻想。为了不让外婆担心,我强忍着,好后悔没听妈妈的话,多穿件衣服,或者留在家帮妈妈做扫把也好啊。我迷迷糊糊的昏睡了过去。昏睡了很久,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是妈妈!我一看手表:十一点多了。妈妈连夜走路赶过来了!妈妈来到我的床前,尽管天气很冷,可妈妈却满脸的汗水。妈妈把手放在我的额前,见我还在发着烧,赶忙给我泡好了买过来的退烧药。看我吃完药,妈妈的手爱抚的在我脸上抚摸着。我感觉妈妈的手上有着好厚好厚的一层茧啊!我抓住了妈妈的手,那茧厚厚的,硬硬的,不是一个一个的,而是成片的茧啊!我的泪一下子就出来了,眼前又浮现出妈妈忙碌的身影:洗衣,做饭,种菜,砍竹,扎扫把……全都是这双手啊!我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教室里很安静,大家都专注的听着,似乎都沉浸在回忆中。这时我抓住时机,趁热打铁:是啊,那厚厚的,成片的硬茧,是颜丽群感情的聚焦点,是妈妈操持,劳碌的见证!是妈妈为了家庭付出心血的见证!在这样的关爱与呵护中生活,我们能不幸福吗?
同学们一下打开了话闸,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同学讲述了妈妈那双“含泪的眼睛”让他愧疚,让他读懂了妈妈的爱。有的同学说父亲“过早的白发”让他体会了父亲的艰辛,感受到了深沉的父爱……
这时我不失时机的渗透思想教育:父母的爱,点点滴滴,丝丝缕缕,无微不至,又怎是我们短短时间能说得完的呢?父母的怀抱是温暖的,沉浸在父爱母爱中是幸福的!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去理解父母,体贴父母,学会爱自己,爱父母,也爱他人!在教学过程当中,紧扣教材,创设情境,走进学生的心扉,更好的把握了语文知识,使他们自觉主动,轻松快乐的学习,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感,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语文教学渗透思想教育,是德育和智育的辩证统一
在语文教师队伍中,有人主张德育和智育应该分开,担心德育和智育结合会降低语文学习的质量。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德育是政治课的事,否则为何要有政治和语文的区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纯纯粹粹的文学是没有的。人们无法也不可能把作家的思想,观念,感情与他的创作截然分开,况且老师还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呢!
一句话,思想工作到位了,教学工作就能更好的展开,教学工作开展好了,思想素质也相应的提高了,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辩证统一的。
在教学《背影》一课时,先就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开始:小时候骑在爸爸的肩上去散步,长大一点是爸妈牵着你的小手去散步,再大一点是爸爸骑着单车载着你郊游……随着时光的流逝,孩子们长大了,而父亲的背却弯了,母亲的头发也白了…….走进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使他们很快能进入角色,能主动自觉的去品味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这时候,教师只要适当的引导,他们就能明白为什么父亲那样一个普通的背影会让作者感动得流泪;他们就能理解父亲那几句朴实无华的话语凝聚着父亲多少的关爱和牵挂;他们就能领悟作者年少无知嫌弃父亲之“迂”的悔恨;他们就能懂得为人之父的辛酸和无私;他们就能体会为人之子的愧疚和遗憾……这样一来,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把握好了,要把其他的知识点掌握好就更容易了。对这篇课文的一个难点——抓住感情聚焦点来展示人物的心灵和情感,也就能理解和掌握了。同学们在拓展迁移到自己的生活感受时,就也能找到自己的感情聚焦点,能把握好“幸福”为话题的作文了。连平时惧怕写作文的同学也是“滔滔不绝”,用自己的手来写自己最真实最赤诚的心,怎么会写不出好作文来呢?通过这些环节,教学任务就圆满完成了。而所教的知识点都掌握好了,学生的思想素质也相应提高了,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更能理解父母,更懂得尊重和体贴父母,更懂得和父母进行沟通。很多家长都反映,感觉孩子真的长大了!通过不断的引导,我觉得同学之间更团结了,我们班更有凝聚力了,自己上课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越来越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的思想情感到位了,学习态度也就端正了,积极了,教学效果必定也是事半功倍!所以,我将坚定的把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使之互相渗透和促进,教育出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都优秀的新一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