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本质上是学生自主性教育行为,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意识到自己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更应该是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全过程的“导师”。教师的有效指导直接影响学生活动的效果。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纲要》指出“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教师既不能‘教’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相结合起来,促进实践活动有效开展。教师必须要明确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是积极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这也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那么教师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该如何开展有效的指导呢?
一、提高学生兴趣探究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培养学生分享、尊重与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社会责任心与使命感。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去组织学校的各类活动,活动课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提倡亲历亲为,鼓励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追求的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过程,是一种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在活动的实践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他们在活动中增长了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提供学生多元自主的学习与抄作的机会,满足学生发展个人兴趣、专长的需要。
二、转变学生的生活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是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实践活动必须突出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动手实践、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些内容便是我们研究的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 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寻找更新的教育切入点,研究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以活动为主线,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动手和创造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小课题”研究活动途径,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和发展。
1、利用“创新小课题”研究,来提高学生对现代科技探究的兴趣。就地取材,做实验、调查访问、实地考察等方法,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生的现象,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课题,邀请好指导老师,向学校科技活动中心申报,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研究课题可以由老师出题,学生选择;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出题,小组研究确定。如;研究科学家们从小是怎样注意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实践的;研究科技发明创造的方法;研究科技小发明创造与制作;开展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等。
2、引导学生的在闲暇时间自主的去开展各种创新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研究课题、自己设计活动方案、自己开展活动、自己总结收获。 ⑴让学生自主建立活动小小组,挑选自己的好朋友合作,寻找共同喜欢的活动项目进行研究。经常在一起探讨一些新发现,合作互助,做一些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从中获得创新发明创造作品和小论文。 ⑵让学生自主开发家庭活动实验角。根据农村优势,让每个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在家庭进行种植和养殖,从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试着运用自己的知识、生活经验、收集信息解决问题,掌握规律、探究奥秘。 ⑶让学生自主开发利用家庭资源。孩子的家长很多都有一技之长,让他们都成为孩子们科技活动的辅导员,他们有都会养殖、种植、木工、钳工等等,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各类科技辅导队伍。学生们可以在这些“辅导员”的精心辅导下,仔细观察探究着大自然的奥秘,吮吸着科技的营养。
三、实现探索发现、自主发展与交流合作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发现,让学生通过围绕某一主题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索学习。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自主设定具体活动的目标,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现有的水平选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积极参与决定学什么和怎样学,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负起责任来。以研究性学习为例,从具体的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任务的确定,到研究内容的落实和方法的采用,都可由学生自己规划和设计。教师鼓励学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获得新的感受,达到持续的、自我教育的目的。
1.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选题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机,引导学生从问题的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探究方式。如:在《爱护水资源》综合实践活动中,从以下四个方面创设《爱护水资源》的教学情境:首先,通过视频,介绍水资源概况;其次,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在开放的情境中收集我国水资源情况;第三,通过多种方式如组织参观、访问、考察,收集有关“水荒”和“水灾”的相关资料;第四,组织学生讨论,提出问题,诱发动机,确定研究选题:“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2.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指导学生探索发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常用的组织形式,它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在小组中,学生既有合作又有分工,小组成员分别就某个问题作更多的钻研,而后再汇总各方面的信息,运用到研究过程中。由于问题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所有的学生都有自主探索的机会。因此,要在小组活动中创造学生讨论、辩论、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掌握方法技能。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指导、引导、组织、管理与评价学生活动。但教师的指导需要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前提。指导不等于规定,不等于统一要求。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应取决于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有效的指导,实践活动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搭建有效的平台。
(作者单位:吉林省珲春市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133300)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纲要》指出“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教师既不能‘教’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相结合起来,促进实践活动有效开展。教师必须要明确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是积极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这也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那么教师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该如何开展有效的指导呢?
一、提高学生兴趣探究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培养学生分享、尊重与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社会责任心与使命感。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去组织学校的各类活动,活动课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提倡亲历亲为,鼓励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追求的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过程,是一种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在活动的实践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他们在活动中增长了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提供学生多元自主的学习与抄作的机会,满足学生发展个人兴趣、专长的需要。
二、转变学生的生活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是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实践活动必须突出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动手实践、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些内容便是我们研究的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 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寻找更新的教育切入点,研究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以活动为主线,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动手和创造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小课题”研究活动途径,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和发展。
1、利用“创新小课题”研究,来提高学生对现代科技探究的兴趣。就地取材,做实验、调查访问、实地考察等方法,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生的现象,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课题,邀请好指导老师,向学校科技活动中心申报,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研究课题可以由老师出题,学生选择;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出题,小组研究确定。如;研究科学家们从小是怎样注意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实践的;研究科技发明创造的方法;研究科技小发明创造与制作;开展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等。
2、引导学生的在闲暇时间自主的去开展各种创新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研究课题、自己设计活动方案、自己开展活动、自己总结收获。 ⑴让学生自主建立活动小小组,挑选自己的好朋友合作,寻找共同喜欢的活动项目进行研究。经常在一起探讨一些新发现,合作互助,做一些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从中获得创新发明创造作品和小论文。 ⑵让学生自主开发家庭活动实验角。根据农村优势,让每个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在家庭进行种植和养殖,从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试着运用自己的知识、生活经验、收集信息解决问题,掌握规律、探究奥秘。 ⑶让学生自主开发利用家庭资源。孩子的家长很多都有一技之长,让他们都成为孩子们科技活动的辅导员,他们有都会养殖、种植、木工、钳工等等,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各类科技辅导队伍。学生们可以在这些“辅导员”的精心辅导下,仔细观察探究着大自然的奥秘,吮吸着科技的营养。
三、实现探索发现、自主发展与交流合作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发现,让学生通过围绕某一主题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索学习。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自主设定具体活动的目标,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现有的水平选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积极参与决定学什么和怎样学,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负起责任来。以研究性学习为例,从具体的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任务的确定,到研究内容的落实和方法的采用,都可由学生自己规划和设计。教师鼓励学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获得新的感受,达到持续的、自我教育的目的。
1.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选题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机,引导学生从问题的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探究方式。如:在《爱护水资源》综合实践活动中,从以下四个方面创设《爱护水资源》的教学情境:首先,通过视频,介绍水资源概况;其次,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在开放的情境中收集我国水资源情况;第三,通过多种方式如组织参观、访问、考察,收集有关“水荒”和“水灾”的相关资料;第四,组织学生讨论,提出问题,诱发动机,确定研究选题:“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2.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指导学生探索发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常用的组织形式,它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在小组中,学生既有合作又有分工,小组成员分别就某个问题作更多的钻研,而后再汇总各方面的信息,运用到研究过程中。由于问题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所有的学生都有自主探索的机会。因此,要在小组活动中创造学生讨论、辩论、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掌握方法技能。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指导、引导、组织、管理与评价学生活动。但教师的指导需要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前提。指导不等于规定,不等于统一要求。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应取决于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有效的指导,实践活动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搭建有效的平台。
(作者单位:吉林省珲春市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13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