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无论是戏剧还是电影,行动的展开都需要遵循逻辑规律,深作欣二导演的《蒲田行进曲》,严格遵循剧作的逻辑规律,不但在电影上取得了高成就,对于舞台剧的剧作也有启发。
关键词:蒲田行进曲;剧作逻辑规律;日本电影
《蒲田行进曲》以拍摄暴力美学电影著称的深作欣二监督的作品,但在本片中完全看不见他之前作品里浓烈的个人风格,《蒲田行进曲》是纯粹的描写人情的电影,深作本人也解释“这是一部嘲讽那些所谓的人道主义的电影”。
一、逻辑规律分析
从故事本身的逻辑来看,主体人物遵循主体行动的发展逻辑,中心人物产生中心行动,遭遇阻碍,发生矛盾,产生冲突,从而创造戏剧性的事件是剧本创作的必然过程。《蒲田行进曲》以中心人物阿银和安次为主,辐散出整个电影工厂的群像,围绕两人设置的行动即拍摄好《新选组》这部电影,隐藏着两人寻找自我的冲突设置,这个行动同样是整个蒲田电影工厂众人的冲突点。
从人物命运的逻辑来看,为把一个人推向死亡或者绝望,便在剧作中设置一系列的事件,使得人物的命运遵循成长逻辑,在《蒲田行进曲》中主要体现在安次的反叛和阿银的蜕变上。安次滚楼梯前,对剧组颐指气使,掩饰恐惧;阿银的一巴掌,让安次找回了自我,找回了为阿银奉献出友谊的熟悉,安次完成了成长逻辑。阿银从一开始他喝令小弟滚楼梯但是没人愿意而感到焦躁,只看得见自己的前途,没有看到情谊;到听到安次要滚楼梯急得要哭,在楼梯前为安次点烟,阿银不再在乎自己的镜头,反而让摄影师用特写拍摄安次,阿银与自己和解完成了成长逻辑。
从主体思想和主体意蕴的逻辑来看,《蒲田行进曲》将多个人物,多个事件融合在同一个系统里,让整个人物系统为拍摄电影《新选组》服务,完成了对东映电影工厂制度下电影人生活的回味和致敬。
二、从典型行动中分析逻辑规律的使用
拍摄《新选组》的总行动下,池田屋滚楼梯戏就是整个电影的中心行动。
池田屋楼梯最初出现是在影片之初,阿银认为观众就是为了池田屋滚楼梯的戏份前来观影,滚台阶就是为了突出自己的主役地位,不能被菊抢走风头。此时安次对待电影的态度是“不需要特写,只要电影好评就好”的电影狂人心态。两人迥异的态度反映了两个角色从故事之初,就被赋予了不同叙事职责。
阶段第二次出现是在小夏和阿银模拟婚礼的时候,台阶作为幸福婚姻的象征。阿银在台阶上和小夏求婚时,情感身份倒置,凸显出荒诞的婚恋观念和阿银的天真。
階段第三次出现是在小夏和安次的超现实流的结婚现场中,舞台剧的处理作风,音乐剧一般,四人从阿银的车上走下,舞蹈着走向新房。
阶段最后一次出现是在池田屋滚楼梯戏的拍摄中,阿银步步往上走,完成内心的蜕变和和解,安次走向悲壮的希腊英雄式的高潮。安次向上缓慢爬行时候,众人的反应表现出整个蒲田电影工厂为了电影而化身狂人的精神。
究其根本,安次的滚楼梯是个人英雄情节的自我满足,是为了在小夏面前证明自己的存在的虚张声势。安次追随阿银,安次的爱是造神的崇拜。神越是贴近他,他越发觉得自己没法以之前卑微的姿态活下去。这个角色的起点本来高于阿银,随着一次一次贴近生活的诠释,逐渐跌落下去,显现出时代风貌下电影工厂群演小人物的本相来。阿银这个角色的起点虽然低,却完整地完成了成长逻辑,完成了人格的找回和自我的蜕变。阿银和自己决裂,吊死土方岁三;安次和幸福生活决裂,重新当电影疯子,两个人物的内心变化,就是在滚楼梯这场戏实现的。
三、同名舞台剧创作中的剧作元素
舞台版的《蒲田行进曲》被改名为《阿银之恋》,但电影中与其说是银四郎和小夏的爱情故事,不如说是安次和小夏的婚恋故事。本片触及到日本影坛少有涉及的畸形婚恋观念的一端,正如深作本人所说,影片嘲讽了所谓的人道主义。本片有着太多看似夸张的戏剧性台词,这是一部高度戏剧化的电影,如安次被拜托接受小夏之后,窗外一阵惊雷,室内一闪而过的黑暗,这一处场景无疑更适合戏剧舞台的演出,几道惊雷,预示着人物内心情绪的变化。同样具有超现实叙述风格的一处场景,穿着便服的小夏被剧组的群演们抛起,下一秒身穿婚纱站在布置着雪白蜡烛的婚礼现场;便不难理解本片被搬上戏剧舞台的原因了。另一处有趣的设计是本片用了剧中剧的形式,套层结构到1982年已经不算少见,但在最后揭示了电影幕布,众人举起写着“蒲田行进曲”的告示牌,让观众难分难解这究竟是不是另一个套层。
舞台的开场同样是在新选组的拍摄场地,多了安次的画外音为银酱的电影态度做注解,开场就强调了电影疯子这个定义。小夏的登场依旧是她做女演员的时候,送便当的戏码,加入小夏片场的摄影场面,丰满了小夏的人物性格和命运,增添了小夏对电影的执着,即“在摄影机前,不让眼泪流出来”,也就是不掺杂个人现实生活的情绪去演绎角色。阿银在酒吧的场景加入了卡拉OK合唱部分,用台词隐喻。独唱部分,突出阿银内心的孤独,他承认自己胆小,只能借酒消愁。贩卖梦想,说出谎言,但是要朝着主演的梦想前进,这是自己选择的人生。
把小夏拜托给安次的画面,并没有用电影中一道惊雷的处理方式,而是加入很多笑料,惊雷从签署婚姻通知书才开始,第二道惊雷在阿银质疑安次身为演员的才能时响起。阿银和小夏相遇的电影也被还原了,模拟还原摄影机镜头的画框,给了阿银特写,同样增强了代入感,开拓了舞台,延伸了局限。安次的唱段依旧体现出对梦想的追逐,对电影的爱。加入阿银和朋子的相处,添加笑点。婚礼回程的场景,舞台化的处理更为合适。安次解释心情的画外音,小夏解释心情的画外音,画外音的设置反而为故事添加颜色。
舞台版的《阿银之恋》比起突出单独的角色,更像是以安次个人成长为主线,向着整个蒲田电影工厂全体辐射开来的群像剧。加入了诸如菊,东映专务等人物的情绪和命运,尽管安次在剧中身死,留给观众的,他作为“电影疯子”的精神力量却并非“含泪微笑的小人物悲欢”那么简单,并非一个畸形的爱情悲剧,这是一群电影疯子在蒲田的故事。
作者简介:
张海鑫(1996—),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在校研究生,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戏剧影视编剧专业,研究方向:戏剧影视编剧。
关键词:蒲田行进曲;剧作逻辑规律;日本电影
《蒲田行进曲》以拍摄暴力美学电影著称的深作欣二监督的作品,但在本片中完全看不见他之前作品里浓烈的个人风格,《蒲田行进曲》是纯粹的描写人情的电影,深作本人也解释“这是一部嘲讽那些所谓的人道主义的电影”。
一、逻辑规律分析
从故事本身的逻辑来看,主体人物遵循主体行动的发展逻辑,中心人物产生中心行动,遭遇阻碍,发生矛盾,产生冲突,从而创造戏剧性的事件是剧本创作的必然过程。《蒲田行进曲》以中心人物阿银和安次为主,辐散出整个电影工厂的群像,围绕两人设置的行动即拍摄好《新选组》这部电影,隐藏着两人寻找自我的冲突设置,这个行动同样是整个蒲田电影工厂众人的冲突点。
从人物命运的逻辑来看,为把一个人推向死亡或者绝望,便在剧作中设置一系列的事件,使得人物的命运遵循成长逻辑,在《蒲田行进曲》中主要体现在安次的反叛和阿银的蜕变上。安次滚楼梯前,对剧组颐指气使,掩饰恐惧;阿银的一巴掌,让安次找回了自我,找回了为阿银奉献出友谊的熟悉,安次完成了成长逻辑。阿银从一开始他喝令小弟滚楼梯但是没人愿意而感到焦躁,只看得见自己的前途,没有看到情谊;到听到安次要滚楼梯急得要哭,在楼梯前为安次点烟,阿银不再在乎自己的镜头,反而让摄影师用特写拍摄安次,阿银与自己和解完成了成长逻辑。
从主体思想和主体意蕴的逻辑来看,《蒲田行进曲》将多个人物,多个事件融合在同一个系统里,让整个人物系统为拍摄电影《新选组》服务,完成了对东映电影工厂制度下电影人生活的回味和致敬。
二、从典型行动中分析逻辑规律的使用
拍摄《新选组》的总行动下,池田屋滚楼梯戏就是整个电影的中心行动。
池田屋楼梯最初出现是在影片之初,阿银认为观众就是为了池田屋滚楼梯的戏份前来观影,滚台阶就是为了突出自己的主役地位,不能被菊抢走风头。此时安次对待电影的态度是“不需要特写,只要电影好评就好”的电影狂人心态。两人迥异的态度反映了两个角色从故事之初,就被赋予了不同叙事职责。
阶段第二次出现是在小夏和阿银模拟婚礼的时候,台阶作为幸福婚姻的象征。阿银在台阶上和小夏求婚时,情感身份倒置,凸显出荒诞的婚恋观念和阿银的天真。
階段第三次出现是在小夏和安次的超现实流的结婚现场中,舞台剧的处理作风,音乐剧一般,四人从阿银的车上走下,舞蹈着走向新房。
阶段最后一次出现是在池田屋滚楼梯戏的拍摄中,阿银步步往上走,完成内心的蜕变和和解,安次走向悲壮的希腊英雄式的高潮。安次向上缓慢爬行时候,众人的反应表现出整个蒲田电影工厂为了电影而化身狂人的精神。
究其根本,安次的滚楼梯是个人英雄情节的自我满足,是为了在小夏面前证明自己的存在的虚张声势。安次追随阿银,安次的爱是造神的崇拜。神越是贴近他,他越发觉得自己没法以之前卑微的姿态活下去。这个角色的起点本来高于阿银,随着一次一次贴近生活的诠释,逐渐跌落下去,显现出时代风貌下电影工厂群演小人物的本相来。阿银这个角色的起点虽然低,却完整地完成了成长逻辑,完成了人格的找回和自我的蜕变。阿银和自己决裂,吊死土方岁三;安次和幸福生活决裂,重新当电影疯子,两个人物的内心变化,就是在滚楼梯这场戏实现的。
三、同名舞台剧创作中的剧作元素
舞台版的《蒲田行进曲》被改名为《阿银之恋》,但电影中与其说是银四郎和小夏的爱情故事,不如说是安次和小夏的婚恋故事。本片触及到日本影坛少有涉及的畸形婚恋观念的一端,正如深作本人所说,影片嘲讽了所谓的人道主义。本片有着太多看似夸张的戏剧性台词,这是一部高度戏剧化的电影,如安次被拜托接受小夏之后,窗外一阵惊雷,室内一闪而过的黑暗,这一处场景无疑更适合戏剧舞台的演出,几道惊雷,预示着人物内心情绪的变化。同样具有超现实叙述风格的一处场景,穿着便服的小夏被剧组的群演们抛起,下一秒身穿婚纱站在布置着雪白蜡烛的婚礼现场;便不难理解本片被搬上戏剧舞台的原因了。另一处有趣的设计是本片用了剧中剧的形式,套层结构到1982年已经不算少见,但在最后揭示了电影幕布,众人举起写着“蒲田行进曲”的告示牌,让观众难分难解这究竟是不是另一个套层。
舞台的开场同样是在新选组的拍摄场地,多了安次的画外音为银酱的电影态度做注解,开场就强调了电影疯子这个定义。小夏的登场依旧是她做女演员的时候,送便当的戏码,加入小夏片场的摄影场面,丰满了小夏的人物性格和命运,增添了小夏对电影的执着,即“在摄影机前,不让眼泪流出来”,也就是不掺杂个人现实生活的情绪去演绎角色。阿银在酒吧的场景加入了卡拉OK合唱部分,用台词隐喻。独唱部分,突出阿银内心的孤独,他承认自己胆小,只能借酒消愁。贩卖梦想,说出谎言,但是要朝着主演的梦想前进,这是自己选择的人生。
把小夏拜托给安次的画面,并没有用电影中一道惊雷的处理方式,而是加入很多笑料,惊雷从签署婚姻通知书才开始,第二道惊雷在阿银质疑安次身为演员的才能时响起。阿银和小夏相遇的电影也被还原了,模拟还原摄影机镜头的画框,给了阿银特写,同样增强了代入感,开拓了舞台,延伸了局限。安次的唱段依旧体现出对梦想的追逐,对电影的爱。加入阿银和朋子的相处,添加笑点。婚礼回程的场景,舞台化的处理更为合适。安次解释心情的画外音,小夏解释心情的画外音,画外音的设置反而为故事添加颜色。
舞台版的《阿银之恋》比起突出单独的角色,更像是以安次个人成长为主线,向着整个蒲田电影工厂全体辐射开来的群像剧。加入了诸如菊,东映专务等人物的情绪和命运,尽管安次在剧中身死,留给观众的,他作为“电影疯子”的精神力量却并非“含泪微笑的小人物悲欢”那么简单,并非一个畸形的爱情悲剧,这是一群电影疯子在蒲田的故事。
作者简介:
张海鑫(1996—),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在校研究生,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戏剧影视编剧专业,研究方向:戏剧影视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