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验摘要
2014年11月,由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三校联动共建的“华理学区”正式启动。从该学期起,华东理工大学就派博士学历、副教授以上职称的老师,为华理附中的学生上数、理、化及英语等课程。其实,早在2010年起,上海市杨浦区在推进“上海市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建设时,就引导该区十几所中小学和高校结对,不仅大学教授进入中学课堂授课,中学生还能享受到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图书馆、实验室、博物馆等资源。
“定制”特色内容
上海市杨浦区内有复旦大学等14所高校、1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50家科研院所,智力资源丰富,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和“上海市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为做好区域教育转型,杨浦区以5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为重点,以10余所与高校合作办学的中小学为基地,以100余所中小学共享高校资源为目标,形成了“传统的大学附中”“新型的附属学校”“高校资源支持的面上学校”三种合作办学模式;还创建了区域创新实验室,携手高校建设19个市级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形成了实验室课程共建机制。2011年起,开展“优秀高中生进入院士团队与高校开展课题探究”的“双进入”项目,每年有30位高中生跟着院士做研究。
中小学教师的转型也是杨浦区考虑的内容之一。2009年起,该区陆续联合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多家高校,开展分层分类师资学科专业培训,并依托上海科技馆等专业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定制”特色培训内容;同时,同济大学等一批高校也开始向杨浦区中小学开放图书馆、实验室等教育资源,并派出教授团队为中小学生上课。
“大学区”贯通大中小学
2014年11月,上海市徐汇区正式启动“学区化办学改革试点”,依托徐汇区教育局,由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三校联动共建的“华理学区”揭牌成立。
华东理工大学的任课教师、科研人员,往往是华理大附中或附小的学生家长,这成为“华理学区”的独特优势。此前,华理大每年都会有“家长志愿者”团队深入附中和附小,开展科普讲座、指导科技创新活动等;附中和附小的学生还会在学校组织下参观华理大的校园及实验室;附中每年约有30名学生可参与华理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华理学区”的成立,有利于贯通大中小学资源,进一步打破学段壁垒。例如:在附小的五年级、附中的六年级以及高三阶段,做好“有效衔接”。五、六年级的教师会定期互换授课,而华理大博士学历、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优秀教师也会走进附中,为华理附中的学生教授数、理、化及英语等主干课程。
小学生到大学上实验课
作为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上海市虹口区曲阳第四小学从2006年起,就根据已有的办学特色,建设了校本课程——“科技坊”。为拓宽学生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曲阳第四小学依托学校周边大学多、科研院所多的优势,在2014年秋季开学后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邀请到12位来自周边大学、中科院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和学者担任“科技坊”的辅导教师,为学校师生讲解国内外最新科技知识,还组织学生到周边大学和科研院所参观学习、上实验课等。
到大学上实验课,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2014年11月的一天,同济大学医学实验室正在进行的《无处不在的微生物》实验课上,“科技坊”的辅导教师、同济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孙军,先让学生从自己的身上寻找微生物,再通过培养皿培养细菌、拍照进行观察;稍后,10位随堂博士生还指导这些小学生动手解剖小白鼠,寻找其体内的血吸虫,再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血吸虫的形态,了解血吸虫病对健康的危害。
实验活动中,小学生们俨然是一个小小的研究者,他们穿着实验室专用制服,手戴医学手套,拿着专业解剖设备进行生物解剖。生动有趣的亲手体验,让他们对科学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学生吴思毅说:“走进大学实验室,看到有那么多的实验设备,真是太新奇、太吸引我了。这节课让我对微生物入了迷。我想将来当一名生物学家。”
2014年11月,由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三校联动共建的“华理学区”正式启动。从该学期起,华东理工大学就派博士学历、副教授以上职称的老师,为华理附中的学生上数、理、化及英语等课程。其实,早在2010年起,上海市杨浦区在推进“上海市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建设时,就引导该区十几所中小学和高校结对,不仅大学教授进入中学课堂授课,中学生还能享受到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图书馆、实验室、博物馆等资源。
“定制”特色内容
上海市杨浦区内有复旦大学等14所高校、1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50家科研院所,智力资源丰富,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和“上海市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为做好区域教育转型,杨浦区以5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为重点,以10余所与高校合作办学的中小学为基地,以100余所中小学共享高校资源为目标,形成了“传统的大学附中”“新型的附属学校”“高校资源支持的面上学校”三种合作办学模式;还创建了区域创新实验室,携手高校建设19个市级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形成了实验室课程共建机制。2011年起,开展“优秀高中生进入院士团队与高校开展课题探究”的“双进入”项目,每年有30位高中生跟着院士做研究。
中小学教师的转型也是杨浦区考虑的内容之一。2009年起,该区陆续联合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多家高校,开展分层分类师资学科专业培训,并依托上海科技馆等专业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定制”特色培训内容;同时,同济大学等一批高校也开始向杨浦区中小学开放图书馆、实验室等教育资源,并派出教授团队为中小学生上课。
“大学区”贯通大中小学
2014年11月,上海市徐汇区正式启动“学区化办学改革试点”,依托徐汇区教育局,由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三校联动共建的“华理学区”揭牌成立。
华东理工大学的任课教师、科研人员,往往是华理大附中或附小的学生家长,这成为“华理学区”的独特优势。此前,华理大每年都会有“家长志愿者”团队深入附中和附小,开展科普讲座、指导科技创新活动等;附中和附小的学生还会在学校组织下参观华理大的校园及实验室;附中每年约有30名学生可参与华理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华理学区”的成立,有利于贯通大中小学资源,进一步打破学段壁垒。例如:在附小的五年级、附中的六年级以及高三阶段,做好“有效衔接”。五、六年级的教师会定期互换授课,而华理大博士学历、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优秀教师也会走进附中,为华理附中的学生教授数、理、化及英语等主干课程。
小学生到大学上实验课
作为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上海市虹口区曲阳第四小学从2006年起,就根据已有的办学特色,建设了校本课程——“科技坊”。为拓宽学生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曲阳第四小学依托学校周边大学多、科研院所多的优势,在2014年秋季开学后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邀请到12位来自周边大学、中科院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和学者担任“科技坊”的辅导教师,为学校师生讲解国内外最新科技知识,还组织学生到周边大学和科研院所参观学习、上实验课等。
到大学上实验课,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2014年11月的一天,同济大学医学实验室正在进行的《无处不在的微生物》实验课上,“科技坊”的辅导教师、同济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孙军,先让学生从自己的身上寻找微生物,再通过培养皿培养细菌、拍照进行观察;稍后,10位随堂博士生还指导这些小学生动手解剖小白鼠,寻找其体内的血吸虫,再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血吸虫的形态,了解血吸虫病对健康的危害。
实验活动中,小学生们俨然是一个小小的研究者,他们穿着实验室专用制服,手戴医学手套,拿着专业解剖设备进行生物解剖。生动有趣的亲手体验,让他们对科学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学生吴思毅说:“走进大学实验室,看到有那么多的实验设备,真是太新奇、太吸引我了。这节课让我对微生物入了迷。我想将来当一名生物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