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冲突下的人类普适性话题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ianme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矛盾冲突是戏剧开展不可缺少的元素,它在进行情节叙事、推动剧情发展、以及表达主题情感等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在校园话剧《爱,不殊不忘》中,其建构的矛盾冲突系统,是整部剧作的引擎,为剧情的推进制造源源不断的动力。在矛盾冲突的掩映下,关于人类之爱与人类之情以及对于生命过程的审视等具有普适性的话题,也找到了成长的基质。
  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
  理想总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这句话具有两层含义:第一,理想构建在高于生活的层次上,和生活具有差异性;其二,理想与生活具有同源性,即两者有相吻合之处。现实往往是契合生活、紧贴生活的。理想与现实的对立统一关系,成为产生矛盾冲突的根源。现实要求人首先要生存下来,得到适当稳定的物质条件,才能有精力投注于理想这一精神层面。在话剧《爱,不殊不忘》中,身为一家之主的白长庚,就深陷于这样的矛盾中。年轻的时候,他的理想是演戏,迫于父辈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他不得不成为一名医生,这样的矛盾冲突伴随了他大半辈子,一直压制着他的自我觉醒。在白长庚退休后,他迎来了化解这一矛盾的第一个转机,却被儿子的刻意安排而摧毁——开诊所,继续做医生。当然这个时候,白长庚已经开始站立在理想的一端为之努力了,他参加话剧排练,他要演出《哈姆雷特》,于是,第二个转机出现了。但这次生活的现实对他的摧毁不仅是直接的,更是无情的。白长庚忘记台词,不记得自己的角色,话剧排演最终被迫结束,阿尔兹海默式症成了阻隔其理想进入现实的鸿沟。
  理想与现实的两次矛盾冲突,理想总是被摧毁,这种毁灭式的矛盾冲突激发出亲情、爱情、友情的人文关怀。在白长庚得知自己病情之初,一场关于生死的矛盾冲突将话剧情感推向一个高峰。两束追光下精神的交流,在极其简陋的舞美设置下是强大的精神迸发。有尊严的死还是迷迷糊糊的活?他在莎士比亚经典独白的回答中找到了答案。一份份爱将白长庚拉回现实生活,现实生活给了白长庚一个特殊的舞台。婉宁在医院里对儿女说:“他年轻的时候,把戏当做人生;以后,他的人生可能就剩下一部戏了……”这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妥协,白长庚人生梦难圆满,生活用失忆的方式为他排布了一出释放自我情感的戏码,白长庚不记得家人的名字、样貌等象征符号,却记得爱,这种丢失的记忆与铭记的爱也是一种矛盾冲突的构建。
  理想与现实,在对立时将生活撕扯得面目全非,这是一种舞台表现和话剧情节张力的体现;二者的妥协,又提供片刻的喘息。在这张弛之间,关于情和爱的表达就铺陈而来,不带丝毫的胁迫感,却让观众自行思考接纳。
  二、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父子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从人类诞生之初这一矛盾就存在。父亲开始参与抚养后代这件事情,他们所猎取的食物可以增加后代存活的几率。这样原始的食物供给,似乎就这么延续下来,演变为父亲对财产的绝对占有,形成了父亲在社会文化中的绝对权威性。而儿子在自我觉醒后,其个体的独立性威胁了父亲的这一权威,所以矛盾冲突产生。在剧中父子矛盾是贯穿始终的,直至最后二人才达成和解,消除矛盾。同时,具有妻子和母亲身份的婉宁评价丈夫和儿子时说,他们是“针尖对麦芒”。每当父子俩的对手戏上演时,白苏总是表现得缺少耐心,他对父亲白长庚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完全不认同,甚至带有一些仇视,所以他不愿意去与父亲妥协和解。而白长庚对于儿子却有着浓重而压抑的爱,他惧怕柔情的表达,所以他选择强硬而冷漠的方式来确定自己的权威,让儿子屈服。
  佛洛依德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结”也是父子矛盾的一种体现。在古希腊神话中,大地女神盖亚(Gaea)从克洛诺斯(Cronus)口中拯救了正义之神宙斯,并亲自抚养。克洛诺斯要吃掉自己的孩子宙斯正是因为孩子将会与他争夺权力。这样的神话故事,明确地表意出孩子对于母亲的友善,以及对于父亲的仇视。话剧中的白长庚一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从儿子白苏对待父亲和母亲不同的态度,人们可以看出他与父亲的矛盾。当母亲住院,他找到一个正当的理由将父亲送往疗养院;母亲意外去世,他把过错归咎于父亲白长庚,他痛苦地处于矛盾之中。一句“你是我儿子,我是你爸”带给白苏的是夹杂着爱与怨怼的亲情,也深深地影响着他。这对父子不是互相不爱对方,而是用冷漠的外壳、互相厌弃的情绪,小心地藏起内心不愿让对方看到的脆弱。
  父子的矛盾冲突,不再局限于一个独立人本身,引入了人际关系这样一个新范畴。这与人们期待中父亲的角色定义有关,父亲扮演的是将孩子引入社会并建立社会关系的角色。这样的身份让父子矛盾更复杂,它存在于心理层面,同时也存在于社会层面,能化解这一矛盾的途径就是父性的回归。
  三、爱情与亲情的矛盾冲突
  爱情与亲情在最初阶段是具有对立面的,最典型的反映是家庭伦理问题中的“婆媳关系”,但经过时间的酝酿,爱情和亲情会走向同一个出口。在话剧中表现最具典型性的就是白苏和思璇之间关系的转化,还有两人小家与大家庭的矛盾。这一矛盾冲突虽然不居主线,却与主线的两条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父亲与儿子的矛盾)密切联系。这对小情侣处在将要结婚的人生重要时期,这与人生迟暮的白长庚和婉宁夫妇形成一种对比。白苏和女友想要一套房子当作自己的家,不与老人住在一起,以获得自由独立的生活,他们的家是冰冷的无感情的房产,他们对于自己爱情和与父辈亲情所产生的矛盾有了合理的预见,他们对矛盾采取的态度是规避而不是解决。而白长庚与婉宁当年相恋,二人将家看成心灵的归属,“我也有一栋小房子……只有一个柜子……房子里的日子一直很宁静。直到有一天,有一个人进入了我的房子,我再也找不回失去的平静了”“那……你的房子在哪儿”“(捂住胸口)在这儿”,正是这样的爱情观为爱情与亲情的和解提供了可能。思璇逼迫白苏成立小家庭脱离白长庚夫妇,而白苏由于父亲突然患病,家中无人照料横亘其中,这是二人的矛盾,也是爱情与亲情的矛盾,这一矛盾撕扯着白苏的心。这条辅线矛盾三次穿插在剧中,它与父子矛盾这一主要矛盾使剧作更具复杂性,将矛盾构筑的叙事空间立体化。
  这一对矛盾和解的转折是在婉宁意外去世后,三個小辈人物与母亲灵魂的对话和自我反思的超现实时空中完成的。白长庚与婉宁的爱情为思璇的爱情指引了出路,她在面对爱情与亲情的矛盾时,不再规避,这次她选择了勇敢的解决,思璇态度的变化,也为白苏减少了痛苦,为白苏从多种矛盾中解脱打开了关隘。爱,不是物质的,是心灵的归属;爱,不是自私的,是包容和体谅;爱,会将各种情感引向统一出路,于是爱情会变成亲情,并得以升华。
  爱情与亲情的矛盾将冲突的疆场引入家庭,它是两个家庭的冲突,也是两代人观念的冲突。这种冲突的化解同样是回归到人类情感的层面,通过爱的理解和阐述来实现。
  这部诞生在校园的新型话剧经过十余次的修改,在矛盾冲突上做足了功夫,所以在剧情节奏上张弛有度,在故事结构上疏密有致。将人类普适性的永恒主题进行了新的诠释,爱情、亲情、友情在人类情感层面是共通的,其强大的力量可以调和一切矛盾。人们对于符号的记忆是具有时间性的,而对于爱的记忆是超与时空的。
  (长安大学)
其他文献
导语  诚实地讲,小说研究和跟踪性批评皆非我的专长。虽然是中文科班出身,且从事文学行业已经有了二十年的光阴,但专业的细化和分工体系限制了对小说品鉴的纵深行为。中国古典的传奇、志异、白话演义等小说文体,虽有所涉猎,终归是雪泥鸿爪,西方的经典小说作品,曾经下过一番功夫,包括新世纪以来河南本土的小说创作,有过相对全面的追踪,不过,因为西方现代小说和中国当代最优秀作品这两个重要领域的阅读缺失,使得自己在小
期刊
天蒙蒙亮,匆匆赶路去上班,直至傍晚才踏霞光而归。又洗菜、做饭、收拾碗筷,在寻常日子的柴米油盐里周旋。好容易结束这一身的忙碌,终得空躺在沙发上。望了一眼窗外,夜已深,却深得透透的,是个“晴朗”的夜。拂过脸颊的风柔柔的,是场“可人”的风。忍不住由心底发出一阵惊呼,这可是四月的洛阳,这可是洛阳的四月啊,竟还没去拜访最思念的她?于是,披了薄衫,急急寻她去。  刚靠近周王城广场,便嗅得淡淡芬芳。且这芬芳始终
期刊
在宜阳张坞和三乡两镇之间的洛河上,有一名曰“南寨”的古村。说是古村,倒又像一座玲珑古镇,因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村中尚多青砖黛瓦的古屋,和以黑槐为主的不少古树名木。另外,还设有多个商市门店,甚至有供销社、信用社等网点。  该村奇特,似岛似船似坞。该村北、西、南三面环绕或高或低的丘山土岭,东侧又是残留下来的古寨、土墙。洛河由西南经此向东流去,西有洛河支流龙窝河南来追尾注入;中有另一小支流南来搂腰济灌
期刊
大院里来回游荡的那几只流浪猫,一共有七只,四只纯白的,一只黑的,还有两只是半黑半白的小猫。它们在这大院已流浪了许多年了,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也过着与人保持距离和疏远的生活。它们没有归宿地,没有人给它们食物,它们靠吃垃圾为生,在风中,在雨里,在雪地游荡着,常常被冻得瑟瑟发抖,很是可怜。我想帮它们擦干那被寒雨淋湿的绒毛,想给它们喂点热乎的食物,想给它们送去人的暖意和关爱。我的怜悯之心让我试图接近它们,
期刊
我居住的这栋楼刚建成的时候,北向别无建筑,窗外十分豁亮,可以远望西山的气象云烟。陶渊明诗云“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在此凭轩远眺,可以满足我这个山里来的人对山那边世界的想望,所以我毫不犹豫地选择此楼的五层入住。可是入住不久,北边开建了高档的褐石小区,它的高档豪华,我并不反感,只是高楼不免影响视野,让我有点气闷。幸好在我的小区和褐石小区之间还留下了一片空地,多少缓冲了高楼对我的眼界的阻碍。  就在
期刊
牡丹,又名洛阳花,地脉最相宜,栽培多殷勤,洛阳是牡丹温馨的摇篮。幸福的意蕴,华丽的风采,牡丹凝聚着时代的价值取向和人民的审美情趣。在洛阳,种花成俗,赏花成风,绘画牡丹,旋成洛阳艺术创作的大潮。星空明月,舆情共誉:牡丹与洛阳同位,王绣女士的牡丹绘画,已成洛阳的美学徽章。  王绣早年就读哈尔滨师大美术系,曾接受西方油画光影明暗的色彩训练;随后供职洛阳博物馆,有缘亲近汉唐壁画工笔花鸟的着色传统。中西互补
期刊
金少凡,1957年生,出版有长篇小说《我还没有西装》《诗人李晨曦的再婚生活》《兄弟》《一树梨花压海棠》,中短篇小说集《拼婚》等。中短篇小说散见于《河北文学》《北京文学》《天津文学》《当代小说》《岁月》《中华文学选刊》等报刊。影视作品有电视系列剧《快乐电信街》《没有发芽的春天》等。  太阳快落山时,老人骑车出去了一趟,大概十来分钟,匆匆地到超市买了点牛奶,之后赶紧又匆匆地往回返。一路上,他在心里计算
期刊
回族文化丰富多彩,既涵盖了宗教信仰方面,又涵盖了日常生活方面。宗教信仰方面保留了基本的伊斯兰信条和功修,日常生活方面保留了阿拉伯人、波斯人的部分生活习俗、着装风格以及少量的语言词汇。在回族文化中,除了宗教信仰外,保留最多的就是阿拉伯语词汇,阿拉伯语词汇在当前回族日常语言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是在回族“经名”中。几乎每一位回族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经名”。  众所周知,中国56个民族中,有10个少数民
期刊
现实主义的绘画在当时来说是记录生活,并寻求绘画真实的作用。而在图像泛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画者采用图片记录素材的手段,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许多画者和艺术家直接用油画还原图片。画的好坏,得看照片拍的好坏。画者逐渐失去感受,画中只留下一个僵硬、呆板、无味的图像。“真实”的问题是现实主义油画的核心问题。除了取材和表现手段的真实外,重点指作画者赋予的真情实感、主客观的统一。人们需要用独立的审视角度
期刊
近年来,国内影视剧中以现实主义题材为噱头,强调阶层间差距的电视剧层出不穷。其“艺术化”地夸张所谓社会现实,挑逗受众的阶层敏感意识,以获得关注度和收视率。本文针对这一现象,以热播电视剧《欢乐颂》为例,分析探讨影视剧阶层观念对受众在价值观、消费观、婚恋观、就业观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望可以为影视剧创作中的阶层刻画尺度提供參考。  近段时间文学作品翻拍热不断升温,许多网络热门小说被搬上电视荧屏,其中内容、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