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对课外阅读作出了量的规定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为145万字。”可见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要完成这样的阅读量,没有一定的兴趣是不能完成的,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当今农村小学生的阅读情况很不乐观,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由于家庭、学校等诸多的因素,他们对阅读缺乏兴趣,这就要靠老师的培养、指导。如何来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加强指导,培养阅读兴趣。
要使小学生保持对阅读感兴趣,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短,因此,必须加强指导。
1.1指导选择读物。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比较差,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而在农村小学,学生家长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多数家长在家务农或在外地打工,空闲时间或者打牌,或者搓麻将,即使有人拿起书本,也是那种不入流的消遣书,学生很难从家长那儿得到“读好书”的熏陶。为了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在推荐读物方面,老师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说,老师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
为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我配合阅读教学积极向学生推荐介绍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为学生架起从课内向课外阅读的桥梁。
1.2指导读书方法。
除了指导学生选择读物外,我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来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用辅导讲座启发学生读书的直接兴趣。如: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教学生怎样精读和略读;教学生学会思索;教学生边读边想的方法;教学生怎样写笔记以及教学生制作读书卡片等。
2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本身就是教育,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首先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浓郁的阅读氛围,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1营造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
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由于我校是农村小学,学生家庭经济都不是很宽裕,班上学生的藏书量极为有限,因此班级图书角的书一部分是学生自愿捐献出来暂时存放在班里的;另一部分是我带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的。为了确保读书能有序、有效的开展,即要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书又不让图书丢失,我首先指导学生们给图书编号,然后民主选举出几位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图书管理员,由他们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2.2通过名人或榜样激发阅读的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高尔基、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并在平时教学中,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3正确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新课标要求小学生中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这首先要有时间保障。比如在课程表中设置课外阅读课,学校规定课外阅读日。时间从阅读课中省一点儿,自习课、活动课借一点儿,一周能安排两三节就安排两三节,集中这一、二、三节课读课外书、读整本的书,老师再做一些推荐图书、指导阅读、组织交流的工作,不定期地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或推介读物,或进行阅读指导(怎样读书看报看杂志,怎样作摘记,怎样写心得……),或进行展示交流,召开“班级读书会”。在小学阶段,如果使自己的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做到“走遍天下书为侣”,这样学生会因对阅读产生兴趣而形成习惯。学生有一定的积累之后,可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讲故事、背诵优秀诗文,交流积累的好词佳句等。坚持下去,學生就逐渐爱读书,会读书,可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3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读书中学会积累材料,学会分析所读内容,我们在课内注意让学生学会摘抄、圈点、批注,课外让学生做阅读记录卡,读书笔记,办手抄报,制作个人作品集等。经过这一系列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
我采取以上的措施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浓了,阅读热情更高了。课间饭后总能看到同学们手捧着书三人一堆,五人一伙,或捧书细读,或热烈讨论之中。
当今农村小学生的阅读情况很不乐观,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由于家庭、学校等诸多的因素,他们对阅读缺乏兴趣,这就要靠老师的培养、指导。如何来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加强指导,培养阅读兴趣。
要使小学生保持对阅读感兴趣,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短,因此,必须加强指导。
1.1指导选择读物。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比较差,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而在农村小学,学生家长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多数家长在家务农或在外地打工,空闲时间或者打牌,或者搓麻将,即使有人拿起书本,也是那种不入流的消遣书,学生很难从家长那儿得到“读好书”的熏陶。为了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在推荐读物方面,老师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说,老师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
为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我配合阅读教学积极向学生推荐介绍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为学生架起从课内向课外阅读的桥梁。
1.2指导读书方法。
除了指导学生选择读物外,我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来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用辅导讲座启发学生读书的直接兴趣。如: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教学生怎样精读和略读;教学生学会思索;教学生边读边想的方法;教学生怎样写笔记以及教学生制作读书卡片等。
2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本身就是教育,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首先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浓郁的阅读氛围,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1营造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
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由于我校是农村小学,学生家庭经济都不是很宽裕,班上学生的藏书量极为有限,因此班级图书角的书一部分是学生自愿捐献出来暂时存放在班里的;另一部分是我带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的。为了确保读书能有序、有效的开展,即要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书又不让图书丢失,我首先指导学生们给图书编号,然后民主选举出几位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图书管理员,由他们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2.2通过名人或榜样激发阅读的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高尔基、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并在平时教学中,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3正确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新课标要求小学生中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这首先要有时间保障。比如在课程表中设置课外阅读课,学校规定课外阅读日。时间从阅读课中省一点儿,自习课、活动课借一点儿,一周能安排两三节就安排两三节,集中这一、二、三节课读课外书、读整本的书,老师再做一些推荐图书、指导阅读、组织交流的工作,不定期地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或推介读物,或进行阅读指导(怎样读书看报看杂志,怎样作摘记,怎样写心得……),或进行展示交流,召开“班级读书会”。在小学阶段,如果使自己的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做到“走遍天下书为侣”,这样学生会因对阅读产生兴趣而形成习惯。学生有一定的积累之后,可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讲故事、背诵优秀诗文,交流积累的好词佳句等。坚持下去,學生就逐渐爱读书,会读书,可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3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读书中学会积累材料,学会分析所读内容,我们在课内注意让学生学会摘抄、圈点、批注,课外让学生做阅读记录卡,读书笔记,办手抄报,制作个人作品集等。经过这一系列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
我采取以上的措施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浓了,阅读热情更高了。课间饭后总能看到同学们手捧着书三人一堆,五人一伙,或捧书细读,或热烈讨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