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在高校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赋予了新的任务。本文探讨了加强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及团队合作意识教育,从而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形势 新任务 高校 思想政治与德育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有效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个人风格、进取精神、创新意识的重要保证。但是,近年来,在高校部分学生中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如政治观点模糊不清,法制观念淡化,个人主义、功利色彩、拜金主义、诚信缺失、信用危机,团队合作意识与协作精神缺乏等。上述问题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赋予了新的任务。我们要充分认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及团队合作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面结合多年来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德育工作实践,谈谈当前我们所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
一、加强高校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培养“四有”新人的根本保证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3月4日提出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等为主要内容的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指示。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内涵深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德育工作者要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采取灵活多样而又切实可行的教育途径,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高校成为强音,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教育广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加强高校学生法制教育,是大学生自身顺利成长、发展的必然需要
近年来,高校学生不断出现一些违法乱纪的事件,如清华大学硕士生伤熊事件、马家爵杀害同学案、清华博士生伤害邻居案及高校抢劫、盗窃等违法犯罪现象也时有发生。涉案学生都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龄人中的“成功者”。而今他们却都成了“阶下囚”。究其原因,无不折射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淡漠或缺陷。因此,加强高校学生法制教育刻不容缓,法律素质是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加强法制教育特别是宪法的教育……”,明确地把法律素质作为大学生的德育素质的重要方面提出来。可见,在大力加强高等学校德育工作,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十分重要。
在法制教育中,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以下观念和意识:(1)法制观念。即人们在自由理性的基础上通过对法律所反映的价值观念的评判,认可已成立的法律规范,自觉遵从法律的至上权威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的意识体系。(2)权义意识。权利和义务规范是法律的基本内容只有能妥善处理自身权利与他人权利的关系、自身权利与公共利益的关系、自身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才谈得上具有完整的权义意识。(3)程序意识。即对法定程序的认可和遵从,对程序正义的信仰与追求。大力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使高校校园形成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法律意识。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
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开始独立生活,独立处事,而他们对于信用认识不清,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很容易被误导。同时,大学生涉世不深,关于道德素养对一个人的生存发展所产生的重大作用以及道德失范所带来的后果,他们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当前,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的主要表现是:图书馆借书过期不还,论文从网上下载抄袭,上课迟到、旷课,考试作弊;在择业过程中,使用假学历、假证件;在日常生活中,借钱不还,助学贷款不按时还款付息,使国家助学贷款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诚实守信,作为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对公民的最基本要求,在大学生中却被轻易地“忽视”了。因此,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德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在校园内开展广泛的诚信教育宣传和实战活动,创建诚信教育的校园氛围。一方面,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体现诚信教育。如精心规划、设置诚信教育专栏,在教室、寝室和公共场所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在校园网上设置诚信教育网站或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增设诚信教育栏目等等,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圈,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教益。另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舆论环境,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板报、校报、电视等正面舆论引导人。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校园诚信氛围。第二,开展以诚信教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活动。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关注社会,关注诚信、解析诚信,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践行诚信。真正使诚信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往之中,营造全校上下人人讲诚信的教育氛围。第三,利用“两课”渠道,加强诚信思想的传播,培养诚信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根本。“两课”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和根本途径。面对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要不断改进“两课”教学内容与手段。首先,要深入调研,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诚信意识现状以及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以增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其二,改进方法,浓郁氛围,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有关诚信道德行为正反两方面的信息,提出问题、启发思考,激发学生接受诚信教育的兴趣性。第四,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诚信教育成效。诚信是一种行为规范,带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更重要的在于诚信行为的养成。学校作为教育者,其一,需要制定和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教育制度,对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中可能出现的种种不诚信行为,做出明确的要求和惩戒规定,使学生有章可循、有规可遵,增强诚信教育的规范性。其二,要严明校规,加强惩戒。对学生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恶意欠款及日常生活等失信行为,给予及时、适度的惩处,从而 打消其侥幸心理。促使学生把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统一起来。总之,高校诚信教育事关国家繁荣富强、民族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事关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前途与命运,必须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
四、加强大学生的团队与合作精神的培养,既是大学生个体成才的需要,也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背景下,团队与合作已成为一种必然。一个成功的组织,往往是一个既敢于开拓创新,又善于团结合作的集体,虽然每个人在这个集体中所处的位置、职务有高低差别,但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精诚团结,善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团队的目标,并促使团队中的每个人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才华,随集体发展而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对于高校能否培养出既有渊博知识,又有超强的动手能力,既有独立工作能力,又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的新世纪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衡量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的标准之一,为此,在学生思想政治与德育工作中,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首先,把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列为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促进集体主义价值原则的贯彻。其次,在舆论宣传上,要营造一种积极而浓烈的气氛,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团队精神对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同时,应加强理论研究,探寻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第一,加强合作学习。即在学习过程中,组织进行“合作化”学习。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长组建“互学组”,引导不同性格、不同性别、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相互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互学组”的合作化学习,加强同学之间的思想沟通、智慧交流、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学习竞争的“双赢”或“多赢”。第二,加强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协同工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目的。第三,参与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培育团队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团队合作精神既强调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又强调与人合作的能力。事实证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自律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等,也消除了自卑、自傲等影响人际关系的不健康心理,更学会了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增强,为群众服务意识、团结协作意识,为他们的人生积累了宝贵财富。
五、加强生命观教育,是决定高校和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媒体多次报道大学学生危害自己或他人的生命的事件。这些个案虽不足以反映大学生生命质量的真正状况,但是至少从大学生在现实中对待生命的态度说明了大学生对生命的理解、观念存在着问题,特别是当这些个案都带有某种共同的性质时,问题就有了一定的普遍性了。因此,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与德育工作者来说,对生命的价值和生活意义的追问以及对大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的缺乏也就急迫地凸显出来,同时对大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正确引导大学生思考生与死的生命课题,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命的失落与痛苦,确认生命的意义,热爱生命,积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从而有利于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 新任务 高校 思想政治与德育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有效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个人风格、进取精神、创新意识的重要保证。但是,近年来,在高校部分学生中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如政治观点模糊不清,法制观念淡化,个人主义、功利色彩、拜金主义、诚信缺失、信用危机,团队合作意识与协作精神缺乏等。上述问题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赋予了新的任务。我们要充分认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及团队合作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面结合多年来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德育工作实践,谈谈当前我们所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
一、加强高校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培养“四有”新人的根本保证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3月4日提出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等为主要内容的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指示。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内涵深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德育工作者要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采取灵活多样而又切实可行的教育途径,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高校成为强音,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教育广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加强高校学生法制教育,是大学生自身顺利成长、发展的必然需要
近年来,高校学生不断出现一些违法乱纪的事件,如清华大学硕士生伤熊事件、马家爵杀害同学案、清华博士生伤害邻居案及高校抢劫、盗窃等违法犯罪现象也时有发生。涉案学生都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龄人中的“成功者”。而今他们却都成了“阶下囚”。究其原因,无不折射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淡漠或缺陷。因此,加强高校学生法制教育刻不容缓,法律素质是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加强法制教育特别是宪法的教育……”,明确地把法律素质作为大学生的德育素质的重要方面提出来。可见,在大力加强高等学校德育工作,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十分重要。
在法制教育中,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以下观念和意识:(1)法制观念。即人们在自由理性的基础上通过对法律所反映的价值观念的评判,认可已成立的法律规范,自觉遵从法律的至上权威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的意识体系。(2)权义意识。权利和义务规范是法律的基本内容只有能妥善处理自身权利与他人权利的关系、自身权利与公共利益的关系、自身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才谈得上具有完整的权义意识。(3)程序意识。即对法定程序的认可和遵从,对程序正义的信仰与追求。大力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使高校校园形成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法律意识。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
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开始独立生活,独立处事,而他们对于信用认识不清,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很容易被误导。同时,大学生涉世不深,关于道德素养对一个人的生存发展所产生的重大作用以及道德失范所带来的后果,他们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当前,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的主要表现是:图书馆借书过期不还,论文从网上下载抄袭,上课迟到、旷课,考试作弊;在择业过程中,使用假学历、假证件;在日常生活中,借钱不还,助学贷款不按时还款付息,使国家助学贷款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诚实守信,作为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对公民的最基本要求,在大学生中却被轻易地“忽视”了。因此,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德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在校园内开展广泛的诚信教育宣传和实战活动,创建诚信教育的校园氛围。一方面,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体现诚信教育。如精心规划、设置诚信教育专栏,在教室、寝室和公共场所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在校园网上设置诚信教育网站或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增设诚信教育栏目等等,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圈,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教益。另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舆论环境,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板报、校报、电视等正面舆论引导人。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校园诚信氛围。第二,开展以诚信教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活动。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关注社会,关注诚信、解析诚信,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践行诚信。真正使诚信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往之中,营造全校上下人人讲诚信的教育氛围。第三,利用“两课”渠道,加强诚信思想的传播,培养诚信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根本。“两课”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和根本途径。面对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要不断改进“两课”教学内容与手段。首先,要深入调研,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诚信意识现状以及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以增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其二,改进方法,浓郁氛围,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有关诚信道德行为正反两方面的信息,提出问题、启发思考,激发学生接受诚信教育的兴趣性。第四,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诚信教育成效。诚信是一种行为规范,带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更重要的在于诚信行为的养成。学校作为教育者,其一,需要制定和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教育制度,对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中可能出现的种种不诚信行为,做出明确的要求和惩戒规定,使学生有章可循、有规可遵,增强诚信教育的规范性。其二,要严明校规,加强惩戒。对学生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恶意欠款及日常生活等失信行为,给予及时、适度的惩处,从而 打消其侥幸心理。促使学生把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统一起来。总之,高校诚信教育事关国家繁荣富强、民族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事关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前途与命运,必须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
四、加强大学生的团队与合作精神的培养,既是大学生个体成才的需要,也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背景下,团队与合作已成为一种必然。一个成功的组织,往往是一个既敢于开拓创新,又善于团结合作的集体,虽然每个人在这个集体中所处的位置、职务有高低差别,但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精诚团结,善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团队的目标,并促使团队中的每个人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才华,随集体发展而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对于高校能否培养出既有渊博知识,又有超强的动手能力,既有独立工作能力,又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的新世纪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衡量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的标准之一,为此,在学生思想政治与德育工作中,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首先,把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列为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促进集体主义价值原则的贯彻。其次,在舆论宣传上,要营造一种积极而浓烈的气氛,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团队精神对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同时,应加强理论研究,探寻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第一,加强合作学习。即在学习过程中,组织进行“合作化”学习。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长组建“互学组”,引导不同性格、不同性别、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相互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互学组”的合作化学习,加强同学之间的思想沟通、智慧交流、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学习竞争的“双赢”或“多赢”。第二,加强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协同工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目的。第三,参与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培育团队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团队合作精神既强调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又强调与人合作的能力。事实证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自律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等,也消除了自卑、自傲等影响人际关系的不健康心理,更学会了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增强,为群众服务意识、团结协作意识,为他们的人生积累了宝贵财富。
五、加强生命观教育,是决定高校和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媒体多次报道大学学生危害自己或他人的生命的事件。这些个案虽不足以反映大学生生命质量的真正状况,但是至少从大学生在现实中对待生命的态度说明了大学生对生命的理解、观念存在着问题,特别是当这些个案都带有某种共同的性质时,问题就有了一定的普遍性了。因此,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与德育工作者来说,对生命的价值和生活意义的追问以及对大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的缺乏也就急迫地凸显出来,同时对大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正确引导大学生思考生与死的生命课题,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命的失落与痛苦,确认生命的意义,热爱生命,积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从而有利于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