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发展前途判断中,财务信息发挥着重要作用,投资者通过财务信息可以有效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这也是判断企业是否具备投资价值的可靠且唯一的信息来源。及时识别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对于投行业务风险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于投行业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类型危害进行深入分析,了解财务风险识别防范的必要性,总结财务造假的有效识别方式,制定科学的防范方案,以此来更好地指导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投行业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识别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对于财务进行粉饰造假的风险。投行业务开展过程中若未有效落实风险管理措施,极易因为财务粉饰与造假,无法对企业财务报表信息进行准确了解与判断,无法根据财务报表进行有效决策,对于投资者、企业、投资市场三方而言均会带来极大的危害。风险管理中财务风险识别工作极为重要,只有及时识别财务风险,制定科学的防范措施,方可提升管理效率,更好指导决策制定。因此,本文就投行业务风险管理中财务风险识别方法与防范措施进行有效研究及探讨。
一、财务造假方法与识别措施
(一)财务造假方法
在首次发行股票、再融资、发行债券、资产重组等投行业务实践中,发现不少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财务造假方法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复杂。其财务造假的目的一般都很明确,或使公司的财务指标,如利润、营业收入、资产规模等达到基本发行条件;或使公司的主营业务突出、业绩保持增长态势,争取更好的发行价格;或使配股在发行情况下,符合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在6%以上的“硬条件”,目前的财务造假方法五花八门,主要有以下两大类型。
一类是通过非法手段,利用虚假的经济业务来造假。这个财务造假的“假”,不仅仅是指会计数字账中的“假”,是涉及到整个企业经营流程的重要环节,从采购、生产到销售经营全流程业务票据产生的环节;从财务业务到会计凭证、账务处理、直至财务报表的信息披露环节,是贯穿整个经营流程的“假数据”。具体是通过采取伪造、取得虚假发票、自制假单据等方法编造虚假原始凭证;采取虚构记账凭证、利用关联企业制造交易等方法编造虚假记账凭证;以盈亏调节、报表附注不真实等方法编造虛假财务报告。如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方交易调节利润。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发生的关联方交易,其交易价格不是在公平的条件下确定的,往往存在人为调节利润的行为;以乐视网财务造假案例分析可知,乐视网从亏损3.29亿,通过“可抵扣亏损”产生的“所得税费用”,并将亏损转嫁给“少数股东”,最终实现盈利5.55亿。
另一类是通过合法的手段,利用现行会计法规的缺陷和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财务信息操纵。具体是通过假购货发票、假出库单、假入库单、假报关账、假成本计算单等,以假账真算的办法,在假原始凭证的基础上,依照规范的核算程序和方法,“按部就班”地虚构销售收入、虚构资产资金、虚构债权债务等方法进行财务造假。如虚拟销售客户,虚列销售收入,少转销售成本,少计期间费用、少提固定资产折旧,少提或虚增利润;为了逃避国家的税收,少缴政府有关部门的规费,而有意虚构成本、虚列负债、销售收入不入账,隐瞒利润;利用减值准备、借款费用资本化、虚增在建工程支出等方法人为调节利润。以康美药业为例,企业使用虚假银行单据,导致现金项目多计或少计,使得货币存款虚增;通过伪造业务凭证等操作,也使得正常营业利润虚高;同时,将部分资金转入到关联账户,对本公司股票进行非法买卖牟利操作。
(二)财务造假识别措施
时代在变,科技在变,会计准则在变,法律法规在变,财务造假的花样同样也在变。造假手法日趋复杂,隐蔽性越来越强,识别难度越来越大,但并非无迹可循。如何识别财务造假,是投行业务人员孜孜不倦的追求。结合多年以来查处财务造假的实践,提出以下识别造假的基本方法与措施。
1.关注非财务信息,识别财务造假
非财务信息的范围较广,包括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状况、发行人在行业中的地位、发行人总体经营情况、发行人人员信息、生产经营信息等。在识别财务造假时,不仅需要对相关财务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异常性保持关注,更重要的是要从非财务信息出发,分析其业绩和财务数据的合理性。重点聚焦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进行同行业比较分析。如有的企业收入逐年快速增长,盈利水平异常平稳,利润率、毛利率却远高于同行业,其经营业绩明显有悖于大的经营环境,这就需要从非财务信息角度出发,若该企业在产品、技术、品牌、市场等方面并没有显著优势,需通过调查网络、电话等方式询问调查,也可到实地与客户进行访谈,以了解客户的主要经营业务、采购量与价值等重要信息,分析收入快速增长和毛利率远高于同业的合理性。
另一个方面是经营业务和财务数据的比较分析。财务数据从根本上讲,由企业经营业务情况所决定。需要从企业经营模式、生产业务、供产销环境条件等非财务信息出发,进行现状和历史相结合的比较分析。如某发行人曾与关联公司发生较多的关联销售和采购,占全年销售或采购的比例均达到40%。在随后近两年期间,发行人与上述关联方之间的关联销售和采购均明显下降,占比不超过5%,通过对发行人披露的经营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发行人较多业务依托于实际控制人名下,在业务上天然存在依赖关系。笔者认为这种业务的依赖性短期内很难改变,发行人不可能一夜之间抛弃原有的业务模式,在生产经营环境、条件并未发生大幅变动的情况下,关联交易突然急剧下降,且实现收入、利润逆经济周期的增长,不符合其历史生产经营的特点,可能存在财务造假行为。
2.关注关键性财务数据,识别财务造假
在分析识别财务造假时,既要结合非财务信息来看财务数据,又要从财务信息中分析关键的财务数据合理性,尤其要关注异常的数据变动,重点聚焦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分析资金进出情况。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若反差数额极为强烈或反差持续时间过长,必然说明有关利润项目可能存在挂账利润或虚拟利润迹象。例如每股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如果其每股收益很高,而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是负的,这样的上市公司往往在造假。例如往来账款较大的公司,无论将这些账目挂在哪一项,都要小心可能存在虚报资产或不良资产的行为,如新增资产是否采用虚增银行资金、应收应付款项、存货等方式,增加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重点检查凭证原始单据是否不全,是否真实付款; 二是分析子公司情况。现在有的公司存在业绩特别好的子公司,需关注是否造假。因为财务造假有两种作法:一种是集中在子公司造假;另一种是造假分散,几乎所有子公司及母公司都在造假。前者如银广夏,后者如黎明股份。如一些子公司,在母公司报表进进出出,这些子公司都很可疑:刚并入母公司时,业绩好得出奇,可过了几年,就要置换出去,这些子公司造假的可能性较大。
二、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措施
(一)提高投行人员素质,加强财务风险的识别能力
投行人的工作不仅涉及各级政府、证监系统机构的判断与决策,更是涉及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的切身利益,一旦出现投行业务中财务风险失控,将会对国家、社会公众、证券市场、投资者、公司等多方面相关者产生巨大影响,控制财务风险,提高投行业务人员的素质是刻不容缓的。首先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学习证券、会计、税收及相关法规,熟悉投行业务相关规定政策,强化法律意识,坚守职业道德;其次要开展深层次风险文化建设,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分析财务造假的动因、手段、方法,从实践中提升识别财务造假能力;及时根据行业发展、内部环境改变、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开展动态持续的循环管理,强化投行人员风险意识、合规意识,将防控财务风险意识贯穿于投行业务的全部流程,不断提高全员识别财务风险的能力。最后要加强人才引入与培养。重视人才储备,改革内部人才管理機制,实现人尽其才。
(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财务风险的监控力度
投行业务是否有效执行财务风险管理,直接取决于内部是否具备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投行业务开展业务风险识别与防范工作时,要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对于投行业务财务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机制,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避免投行业务的财务风险,能够提高投行业务的效率效益。一是强化业务操作上的风险管理。如在财务风险识别过程中,根据市场上公布资料、风险等级进行综合评估,要明确合规风险点,做好风险识别工作。要建立申报文件错误、内核程序违规、发行承销违规、存在内幕交易、持续督导未尽责等行为的防控制度;二是实行全员、全过程、全面化的风险管理。在财务风险管理防范工作开展过程中,要重视全员的风险管理,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风险量化分析能力,提升全体员工风险防范责任意识,形成投行风险管理人人有责的体系;要重视全过程的风险管理,选择合理的财务风险测量方法,加强各环节风险的全过程把控,全面落实业务操作上的风险管理。
(三)优化执业环境,加强对财务造假的惩治力度
从完善制度、从严监管、公正司法、协同各方、宣传引导等方面综合施策,从根本上解决对财务造假监管不严、惩治不力的问题,切实优化投行的执业环境。一方面,应当加大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惩罚力度,对于那些涉及金额较大、态度不端正的财务人员,应当给予更为严重的刑事处罚,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财务造假的严重后果,以起到威慑作用;另一方面,提高造假成本,当公司从财务造假所获得的利益明显小于付出的造假成本,造假者对造假的代价会有所忌惮,可以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若存在财务粉饰与造假等行为,会存在极大的财务风险危害,投行业务风险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及时识别财务管理风险,早期防范,不仅可保证投资者与企业的利益,而且可净化投行与资本市场,使市场可进行良性竞争,有效降低投资风险,提升投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千红.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弊端及防范对策分析[J].纳税,2019,239(23):297+300.
[2]孟佳.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及防范措施[J].商场现代化,2020(4):150-152.
[3]刘晓艳.资本运作管理中的财务风险及防范[J].中外企业家,2019,637(11):47-48.
[4]李文娜.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措施[J].财会学习,2020,249 (04):258+260.
关键词:投行业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识别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对于财务进行粉饰造假的风险。投行业务开展过程中若未有效落实风险管理措施,极易因为财务粉饰与造假,无法对企业财务报表信息进行准确了解与判断,无法根据财务报表进行有效决策,对于投资者、企业、投资市场三方而言均会带来极大的危害。风险管理中财务风险识别工作极为重要,只有及时识别财务风险,制定科学的防范措施,方可提升管理效率,更好指导决策制定。因此,本文就投行业务风险管理中财务风险识别方法与防范措施进行有效研究及探讨。
一、财务造假方法与识别措施
(一)财务造假方法
在首次发行股票、再融资、发行债券、资产重组等投行业务实践中,发现不少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财务造假方法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复杂。其财务造假的目的一般都很明确,或使公司的财务指标,如利润、营业收入、资产规模等达到基本发行条件;或使公司的主营业务突出、业绩保持增长态势,争取更好的发行价格;或使配股在发行情况下,符合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在6%以上的“硬条件”,目前的财务造假方法五花八门,主要有以下两大类型。
一类是通过非法手段,利用虚假的经济业务来造假。这个财务造假的“假”,不仅仅是指会计数字账中的“假”,是涉及到整个企业经营流程的重要环节,从采购、生产到销售经营全流程业务票据产生的环节;从财务业务到会计凭证、账务处理、直至财务报表的信息披露环节,是贯穿整个经营流程的“假数据”。具体是通过采取伪造、取得虚假发票、自制假单据等方法编造虚假原始凭证;采取虚构记账凭证、利用关联企业制造交易等方法编造虚假记账凭证;以盈亏调节、报表附注不真实等方法编造虛假财务报告。如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方交易调节利润。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发生的关联方交易,其交易价格不是在公平的条件下确定的,往往存在人为调节利润的行为;以乐视网财务造假案例分析可知,乐视网从亏损3.29亿,通过“可抵扣亏损”产生的“所得税费用”,并将亏损转嫁给“少数股东”,最终实现盈利5.55亿。
另一类是通过合法的手段,利用现行会计法规的缺陷和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财务信息操纵。具体是通过假购货发票、假出库单、假入库单、假报关账、假成本计算单等,以假账真算的办法,在假原始凭证的基础上,依照规范的核算程序和方法,“按部就班”地虚构销售收入、虚构资产资金、虚构债权债务等方法进行财务造假。如虚拟销售客户,虚列销售收入,少转销售成本,少计期间费用、少提固定资产折旧,少提或虚增利润;为了逃避国家的税收,少缴政府有关部门的规费,而有意虚构成本、虚列负债、销售收入不入账,隐瞒利润;利用减值准备、借款费用资本化、虚增在建工程支出等方法人为调节利润。以康美药业为例,企业使用虚假银行单据,导致现金项目多计或少计,使得货币存款虚增;通过伪造业务凭证等操作,也使得正常营业利润虚高;同时,将部分资金转入到关联账户,对本公司股票进行非法买卖牟利操作。
(二)财务造假识别措施
时代在变,科技在变,会计准则在变,法律法规在变,财务造假的花样同样也在变。造假手法日趋复杂,隐蔽性越来越强,识别难度越来越大,但并非无迹可循。如何识别财务造假,是投行业务人员孜孜不倦的追求。结合多年以来查处财务造假的实践,提出以下识别造假的基本方法与措施。
1.关注非财务信息,识别财务造假
非财务信息的范围较广,包括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状况、发行人在行业中的地位、发行人总体经营情况、发行人人员信息、生产经营信息等。在识别财务造假时,不仅需要对相关财务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异常性保持关注,更重要的是要从非财务信息出发,分析其业绩和财务数据的合理性。重点聚焦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进行同行业比较分析。如有的企业收入逐年快速增长,盈利水平异常平稳,利润率、毛利率却远高于同行业,其经营业绩明显有悖于大的经营环境,这就需要从非财务信息角度出发,若该企业在产品、技术、品牌、市场等方面并没有显著优势,需通过调查网络、电话等方式询问调查,也可到实地与客户进行访谈,以了解客户的主要经营业务、采购量与价值等重要信息,分析收入快速增长和毛利率远高于同业的合理性。
另一个方面是经营业务和财务数据的比较分析。财务数据从根本上讲,由企业经营业务情况所决定。需要从企业经营模式、生产业务、供产销环境条件等非财务信息出发,进行现状和历史相结合的比较分析。如某发行人曾与关联公司发生较多的关联销售和采购,占全年销售或采购的比例均达到40%。在随后近两年期间,发行人与上述关联方之间的关联销售和采购均明显下降,占比不超过5%,通过对发行人披露的经营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发行人较多业务依托于实际控制人名下,在业务上天然存在依赖关系。笔者认为这种业务的依赖性短期内很难改变,发行人不可能一夜之间抛弃原有的业务模式,在生产经营环境、条件并未发生大幅变动的情况下,关联交易突然急剧下降,且实现收入、利润逆经济周期的增长,不符合其历史生产经营的特点,可能存在财务造假行为。
2.关注关键性财务数据,识别财务造假
在分析识别财务造假时,既要结合非财务信息来看财务数据,又要从财务信息中分析关键的财务数据合理性,尤其要关注异常的数据变动,重点聚焦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分析资金进出情况。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若反差数额极为强烈或反差持续时间过长,必然说明有关利润项目可能存在挂账利润或虚拟利润迹象。例如每股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如果其每股收益很高,而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是负的,这样的上市公司往往在造假。例如往来账款较大的公司,无论将这些账目挂在哪一项,都要小心可能存在虚报资产或不良资产的行为,如新增资产是否采用虚增银行资金、应收应付款项、存货等方式,增加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重点检查凭证原始单据是否不全,是否真实付款; 二是分析子公司情况。现在有的公司存在业绩特别好的子公司,需关注是否造假。因为财务造假有两种作法:一种是集中在子公司造假;另一种是造假分散,几乎所有子公司及母公司都在造假。前者如银广夏,后者如黎明股份。如一些子公司,在母公司报表进进出出,这些子公司都很可疑:刚并入母公司时,业绩好得出奇,可过了几年,就要置换出去,这些子公司造假的可能性较大。
二、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措施
(一)提高投行人员素质,加强财务风险的识别能力
投行人的工作不仅涉及各级政府、证监系统机构的判断与决策,更是涉及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的切身利益,一旦出现投行业务中财务风险失控,将会对国家、社会公众、证券市场、投资者、公司等多方面相关者产生巨大影响,控制财务风险,提高投行业务人员的素质是刻不容缓的。首先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学习证券、会计、税收及相关法规,熟悉投行业务相关规定政策,强化法律意识,坚守职业道德;其次要开展深层次风险文化建设,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分析财务造假的动因、手段、方法,从实践中提升识别财务造假能力;及时根据行业发展、内部环境改变、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开展动态持续的循环管理,强化投行人员风险意识、合规意识,将防控财务风险意识贯穿于投行业务的全部流程,不断提高全员识别财务风险的能力。最后要加强人才引入与培养。重视人才储备,改革内部人才管理機制,实现人尽其才。
(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财务风险的监控力度
投行业务是否有效执行财务风险管理,直接取决于内部是否具备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投行业务开展业务风险识别与防范工作时,要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对于投行业务财务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机制,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避免投行业务的财务风险,能够提高投行业务的效率效益。一是强化业务操作上的风险管理。如在财务风险识别过程中,根据市场上公布资料、风险等级进行综合评估,要明确合规风险点,做好风险识别工作。要建立申报文件错误、内核程序违规、发行承销违规、存在内幕交易、持续督导未尽责等行为的防控制度;二是实行全员、全过程、全面化的风险管理。在财务风险管理防范工作开展过程中,要重视全员的风险管理,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风险量化分析能力,提升全体员工风险防范责任意识,形成投行风险管理人人有责的体系;要重视全过程的风险管理,选择合理的财务风险测量方法,加强各环节风险的全过程把控,全面落实业务操作上的风险管理。
(三)优化执业环境,加强对财务造假的惩治力度
从完善制度、从严监管、公正司法、协同各方、宣传引导等方面综合施策,从根本上解决对财务造假监管不严、惩治不力的问题,切实优化投行的执业环境。一方面,应当加大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惩罚力度,对于那些涉及金额较大、态度不端正的财务人员,应当给予更为严重的刑事处罚,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财务造假的严重后果,以起到威慑作用;另一方面,提高造假成本,当公司从财务造假所获得的利益明显小于付出的造假成本,造假者对造假的代价会有所忌惮,可以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若存在财务粉饰与造假等行为,会存在极大的财务风险危害,投行业务风险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及时识别财务管理风险,早期防范,不仅可保证投资者与企业的利益,而且可净化投行与资本市场,使市场可进行良性竞争,有效降低投资风险,提升投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千红.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弊端及防范对策分析[J].纳税,2019,239(23):297+300.
[2]孟佳.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及防范措施[J].商场现代化,2020(4):150-152.
[3]刘晓艳.资本运作管理中的财务风险及防范[J].中外企业家,2019,637(11):47-48.
[4]李文娜.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措施[J].财会学习,2020,249 (04):25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