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舞蹈艺术中,不同的舞者演绎出来的作品各不相同,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表现力的不同,舞蹈表现力是每一名舞者所必备的专业素养,舞者表现力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舞蹈作品的审美价值体现和情感表达。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在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舞蹈作品创作意图和所表达情感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教授、视频观看讲解以及实践练习等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舞蹈表现力来更好的传递舞蹈作品的审美价值。对此,本文针对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舞蹈教学; 艺术表现力; 培养策略
当前,随着我国总体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目前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变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其中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和享受成为了当前人们思想的主流。而舞蹈作为一项重要艺术表现形式,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塑造身体形态,可以放松身心,提高生活质量,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追求和推崇。可以说舞蹈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在奴隶社会时期,原始人类就已经有了各种各类的舞蹈,而到了秦汉时期,中国的舞蹈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随着人类社会进步的发展,舞蹈的种类和形式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时至今日,舞蹈的形式和种类已经非常的丰富,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层次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在舞蹈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舞蹈教学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教学中对学生表现力的培养是其中的重点。舞蹈表现力是舞蹈灵魂的展现,舞蹈能否感染别人,是否表达出情感,主要体现在舞者的表现力,这就要求在舞蹈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表现力的培养。对此,本文将对舞蹈教学中学生表现力的培养进行分析,以期探究科学高效的教学策略。
1.加强学生对角色的认识,深入理解舞蹈作品
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通常是包含有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想表达的情感在里面的,能够对特定的历史及时代特征予以反映,舞蹈中的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和内心的情感表达。在舞蹈教学中,是需要引导学生对舞蹈作品进行深入理解,感受舞蹈中人物的内心情感,领悟舞蹈作者创作的意图和想表达的思想,从而形成对舞蹈作品的认识。在形成自己对舞蹈的认识之后,再通过肢体语言将自己对舞蹈的理解展现出来,这个展现不是毫无章法、毫无逻辑的展现,而是遵循舞蹈的规律,对舞蹈中的各种情感进行综合分析整合,形成统一的表达。舞蹈的本质是对其审美价值的表达,舞者通过对舞蹈作品中所蕴含的审美价值进行充分挖掘,融合自身的情感,通过肢体动作进行展现。而在这个过程中,舞者的表现力尤为重要,我者能够生动形象的将舞蹈的审美价值表现出来,以及能否在表现生命价值的同时传递出自身情感,关乎着舞蹈作品能否成功,能否打动观众,使观众产生共鸣,产生思考。因此学生在学习舞蹈基础理论的同时,要注重积累和锻炼表现力,通过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相关案例的研究,还提升自身表现力。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图片以及人机交互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形象的了解不同的肢体动作所表现出的不同情感,包括眼神以及表情的管理,更好的提升立体化的表现力。通过理论学习多媒体技术应用来指导学生,并通过实践锻炼不断的强化学生技术动作,多方面有机结合地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一方面是充分理解舞蹈作品所包含的生命价值和情感表达,另一方面是加强肢体语言的表达能力,掌握不同类型的舞蹈技巧,使学生在理解舞蹈作品的基础上能够最大限度的将情感表达出来,真正打动观众,吸引观众。
2.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艺术情感
当学生在学习舞蹈时,必须要对各项舞蹈动作进行记忆和探究,根据舞蹈作品能够了解其相关意境,从而更好地进行掌握。教师也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度,使学生在课堂参与的过程当中,有效的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由于学生的观察存在两种层面,第一种层面是学生通过细致地观察和探索,根据舞蹈作品当中的动作了解舞蹈的含义;而第二层面是让学生借助生活当中所接触的各项内容,将生活与舞蹈进行结合,从而掌握舞蹈的相关技巧。学校要在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对于舞蹈的观察能力,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效率,才能使学生在观察过程当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教师也要教会学生善于观察舞蹈的相关技巧,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当中,对于舞蹈的各项细节进行充分的把握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在思考当中对于舞蹈的深入探究能力和感悟能力。艺术源自于生活,所以舞蹈与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又是一种艺术形式,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舞蹈进行全方面的探索,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民族舞蹈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了解该民族的生活习性和风俗特点,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或实际走访的形式,观察该民族的各项特点,并且借助舞蹈动作了解舞蹈与民族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在学习藏族舞蹈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藏族舞蹈的相关特点,使学生观看藏族日常生活的短片,让学生在学习舞蹈时感觉自己身处在草原之上;通过前倾后仰的动作感受藏族同胞的豪放和宽广。教师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在藏族舞蹈学习,使其对于生命力和意志力有了全新的认知,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舞蹈感悟能力和自我探索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舞蹈和音乐是互生共存的一对艺术表现形式,舞蹈中的音乐一般旋律优美,节奏鲜明,音乐能够增加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音乐通过轻快、舒缓、激烈等音乐节奏也能够传递出情感。因此学生在进行舞蹈表现的时候,不仅要对舞蹈的肢体动作进行展现,同时也要配合音乐的节奏,表达情感,这就对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一般情况下,音乐节奏感较强的学生能够对舞蹈情感的表达更加到位,肢体、眼神、表情的运用更加合理;而音乐节奏感较差的学生在处理情感的时候相对会生硬一些。因此教师在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对音乐节拍有一定的认识和敏感度,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力,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把握音乐。学生只有在了解音乐节奏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将舞蹈动作融入其中,同时,借助音乐来进一步传递出舞蹈的审美价值和内在情感,最终达到提升舞蹈作品表现力的目的。
4.结语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得出,艺术表现力是舞蹈艺术的精髓,也是舞蹈艺术的灵魂舞蹈术语,是一种具有较强感染力的艺术,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舞蹈作品的丰富情感以及思想内涵,但是,如果仅依靠舞者的动作和音乐的配合,难以与观众进行情感上的互动交流,所以要想体现出学生的艺术表现张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舞蹈作品,并结合现实生活实际,将现实生活融入舞蹈作品当中,学生只有在不断地观察与练习的过程中,才够积累出丰厚的文化底蕴,并在舞蹈表演中投入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体现出舞蹈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陈宁.体育舞蹈中艺术表现力的价值与培养途径分析[J].课程 教育研究,2017,(05):154-156.
[2]宋晓俊,洪庆林.体育舞蹈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影响因素与发 展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7,(08):385.
[3]张硕.中职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策略[J].智库时 代,2017(10):241-242.
[4]李峰.中职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策略[J].散文百 家(新語文活页),2017,(07):67-68.
【关键词】舞蹈教学; 艺术表现力; 培养策略
当前,随着我国总体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目前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变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其中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和享受成为了当前人们思想的主流。而舞蹈作为一项重要艺术表现形式,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塑造身体形态,可以放松身心,提高生活质量,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追求和推崇。可以说舞蹈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在奴隶社会时期,原始人类就已经有了各种各类的舞蹈,而到了秦汉时期,中国的舞蹈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随着人类社会进步的发展,舞蹈的种类和形式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时至今日,舞蹈的形式和种类已经非常的丰富,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层次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在舞蹈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舞蹈教学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教学中对学生表现力的培养是其中的重点。舞蹈表现力是舞蹈灵魂的展现,舞蹈能否感染别人,是否表达出情感,主要体现在舞者的表现力,这就要求在舞蹈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表现力的培养。对此,本文将对舞蹈教学中学生表现力的培养进行分析,以期探究科学高效的教学策略。
1.加强学生对角色的认识,深入理解舞蹈作品
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通常是包含有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想表达的情感在里面的,能够对特定的历史及时代特征予以反映,舞蹈中的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和内心的情感表达。在舞蹈教学中,是需要引导学生对舞蹈作品进行深入理解,感受舞蹈中人物的内心情感,领悟舞蹈作者创作的意图和想表达的思想,从而形成对舞蹈作品的认识。在形成自己对舞蹈的认识之后,再通过肢体语言将自己对舞蹈的理解展现出来,这个展现不是毫无章法、毫无逻辑的展现,而是遵循舞蹈的规律,对舞蹈中的各种情感进行综合分析整合,形成统一的表达。舞蹈的本质是对其审美价值的表达,舞者通过对舞蹈作品中所蕴含的审美价值进行充分挖掘,融合自身的情感,通过肢体动作进行展现。而在这个过程中,舞者的表现力尤为重要,我者能够生动形象的将舞蹈的审美价值表现出来,以及能否在表现生命价值的同时传递出自身情感,关乎着舞蹈作品能否成功,能否打动观众,使观众产生共鸣,产生思考。因此学生在学习舞蹈基础理论的同时,要注重积累和锻炼表现力,通过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相关案例的研究,还提升自身表现力。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图片以及人机交互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形象的了解不同的肢体动作所表现出的不同情感,包括眼神以及表情的管理,更好的提升立体化的表现力。通过理论学习多媒体技术应用来指导学生,并通过实践锻炼不断的强化学生技术动作,多方面有机结合地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一方面是充分理解舞蹈作品所包含的生命价值和情感表达,另一方面是加强肢体语言的表达能力,掌握不同类型的舞蹈技巧,使学生在理解舞蹈作品的基础上能够最大限度的将情感表达出来,真正打动观众,吸引观众。
2.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艺术情感
当学生在学习舞蹈时,必须要对各项舞蹈动作进行记忆和探究,根据舞蹈作品能够了解其相关意境,从而更好地进行掌握。教师也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度,使学生在课堂参与的过程当中,有效的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由于学生的观察存在两种层面,第一种层面是学生通过细致地观察和探索,根据舞蹈作品当中的动作了解舞蹈的含义;而第二层面是让学生借助生活当中所接触的各项内容,将生活与舞蹈进行结合,从而掌握舞蹈的相关技巧。学校要在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对于舞蹈的观察能力,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效率,才能使学生在观察过程当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教师也要教会学生善于观察舞蹈的相关技巧,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当中,对于舞蹈的各项细节进行充分的把握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在思考当中对于舞蹈的深入探究能力和感悟能力。艺术源自于生活,所以舞蹈与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又是一种艺术形式,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舞蹈进行全方面的探索,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民族舞蹈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了解该民族的生活习性和风俗特点,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或实际走访的形式,观察该民族的各项特点,并且借助舞蹈动作了解舞蹈与民族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在学习藏族舞蹈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藏族舞蹈的相关特点,使学生观看藏族日常生活的短片,让学生在学习舞蹈时感觉自己身处在草原之上;通过前倾后仰的动作感受藏族同胞的豪放和宽广。教师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在藏族舞蹈学习,使其对于生命力和意志力有了全新的认知,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舞蹈感悟能力和自我探索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舞蹈和音乐是互生共存的一对艺术表现形式,舞蹈中的音乐一般旋律优美,节奏鲜明,音乐能够增加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音乐通过轻快、舒缓、激烈等音乐节奏也能够传递出情感。因此学生在进行舞蹈表现的时候,不仅要对舞蹈的肢体动作进行展现,同时也要配合音乐的节奏,表达情感,这就对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一般情况下,音乐节奏感较强的学生能够对舞蹈情感的表达更加到位,肢体、眼神、表情的运用更加合理;而音乐节奏感较差的学生在处理情感的时候相对会生硬一些。因此教师在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对音乐节拍有一定的认识和敏感度,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力,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把握音乐。学生只有在了解音乐节奏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将舞蹈动作融入其中,同时,借助音乐来进一步传递出舞蹈的审美价值和内在情感,最终达到提升舞蹈作品表现力的目的。
4.结语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得出,艺术表现力是舞蹈艺术的精髓,也是舞蹈艺术的灵魂舞蹈术语,是一种具有较强感染力的艺术,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舞蹈作品的丰富情感以及思想内涵,但是,如果仅依靠舞者的动作和音乐的配合,难以与观众进行情感上的互动交流,所以要想体现出学生的艺术表现张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舞蹈作品,并结合现实生活实际,将现实生活融入舞蹈作品当中,学生只有在不断地观察与练习的过程中,才够积累出丰厚的文化底蕴,并在舞蹈表演中投入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体现出舞蹈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陈宁.体育舞蹈中艺术表现力的价值与培养途径分析[J].课程 教育研究,2017,(05):154-156.
[2]宋晓俊,洪庆林.体育舞蹈运动员艺术表现力的影响因素与发 展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7,(08):385.
[3]张硕.中职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策略[J].智库时 代,2017(10):241-242.
[4]李峰.中职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策略[J].散文百 家(新語文活页),2017,(0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