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中央政府十分重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特别是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培养。目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发应从幼儿开始,在长期的教学、训练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小学科技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兴趣、质疑、两个重视和联系生活实际四个方面就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兴趣 质疑 重视 联系生活 创新思维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往往与愉悦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创设情境,激趣引思,就是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欲望,诱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愉快中主动、积极地去探求知识与应用所学知识。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多种途径用科学的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逐步使学生原有相对浅显的、短暂的间接兴趣发展为比较稳定的科学志趣。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的好奇心无处不在,如一群搬运东西的蚂蚁,一条从树上掉下来的虫子,一只在空中飞舞的蝴蝶……这些往往都能引起学生们浓厚的兴趣,令他们兴趣盎然地观察。所以,我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时,学会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们感兴趣的东西入手,让他们想做、愿做。 强烈的好奇心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当学生们对新奇的事物表现出好奇的欲望时,我就创造条件来满足他们,并加以正确引导,让他们通过动手动脑自己探究,找出答案。
二、提倡质疑求异,鼓励大胆创新。
建立“自主学习,实践探索,人人参与,体验成功”的新型的多样化的科学教学模式。首先教学的活动方式要注意讲、示结合。在向学生讲解、传授已经形成了的知识结论的同时,注意运用提示、暗示等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知识,鼓励学生在突破现成知识基础上实现创新;其次师生间活动的方式要注意合作探讨。尽可能通过讲座、辩论、研讨等方法,去扩展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启发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学生学习方式要注意以自学为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解、提示后,应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和实践锻炼。
创新性思维是一项复杂而抽象的思维活动,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而恰到好处的提问,往往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另外,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考来寻求正确结论,大胆质疑,多思善问,逐步培养他们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
此外,开展系列课外活动,也是体现 “以学为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从而使学生在反复的运用和体会中,达到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发展智力、培养特长、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重视知识,挖掘创新能力。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要创新,首先要学好知识,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因此,在小组活动中经常讲创新的方法、途径和原则等,虽然它们不是万能的,但它们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每次新带一个科技小组,我总会先给学生讲解科学家及小学生们创造发明的许多事例,让他们明白,路,成功的路、创造的路,就在脚下。我还会举办“和科技书交朋友”的活动,指导他们多阅读有关创新发明的书籍,开展科技创新知识的竞赛,带他们参观学习科技作品展,使学生们通过多渠道学习有关小学生发明创新的作品,从中得到启迪,扩大知识范围,学生的知识水平越高,创造思维的发展就越有基础。从学着干上升到自己创新,激发他们的热情,我还带着小组成员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丰富他们的自然知识,开阔视野。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他们学着做各种模型,一辆自己制作的小赛车在地上跑,那高兴的劲远远胜过在玩具店买来的玩具赛车。这样以达到训练好他们的基本技能,能使他们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触类旁通。我深信,知识、技能越丰富的人,产生创造性的可能也就越大。
2、 重视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一种推测、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是创造思维的重要方面,它表现为思维的多极性、广阔性。直觉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性思维,是思维水平达到超常的特殊表现形式,是神思高度集中时多种信息的概括化、简缩化或知识迅速迁移的结果。在科学教学中,要加强发散思维和直观思维的培养,就要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拓性、敏捷性、多向性,鼓励学生的自由联想,异想天开,不落俗套。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科技创新对于小学生来说,来自于生活和自然界。日常生活中往往蕴藏着许多发明创造的东西。因此,我经常引导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事物:这一物品有什么缺点?有待改进的是什么?同时,将某一物品的独特的优点应用到其他物品中去,产生出新的创造发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了新的观念,主动地、富有兴趣地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去观察、探索、实验现实生活乃至自然界的问题,在课内外展开研究性的教学活动等,是行之有效的。但是,科技教育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作为科技课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科学教育方法,努力提高自身水平,为全面推进创新思维能力、培训科学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作出贡献。
【关键词】兴趣 质疑 重视 联系生活 创新思维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往往与愉悦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创设情境,激趣引思,就是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欲望,诱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愉快中主动、积极地去探求知识与应用所学知识。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多种途径用科学的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逐步使学生原有相对浅显的、短暂的间接兴趣发展为比较稳定的科学志趣。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的好奇心无处不在,如一群搬运东西的蚂蚁,一条从树上掉下来的虫子,一只在空中飞舞的蝴蝶……这些往往都能引起学生们浓厚的兴趣,令他们兴趣盎然地观察。所以,我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时,学会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们感兴趣的东西入手,让他们想做、愿做。 强烈的好奇心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当学生们对新奇的事物表现出好奇的欲望时,我就创造条件来满足他们,并加以正确引导,让他们通过动手动脑自己探究,找出答案。
二、提倡质疑求异,鼓励大胆创新。
建立“自主学习,实践探索,人人参与,体验成功”的新型的多样化的科学教学模式。首先教学的活动方式要注意讲、示结合。在向学生讲解、传授已经形成了的知识结论的同时,注意运用提示、暗示等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知识,鼓励学生在突破现成知识基础上实现创新;其次师生间活动的方式要注意合作探讨。尽可能通过讲座、辩论、研讨等方法,去扩展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启发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学生学习方式要注意以自学为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解、提示后,应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和实践锻炼。
创新性思维是一项复杂而抽象的思维活动,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而恰到好处的提问,往往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另外,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考来寻求正确结论,大胆质疑,多思善问,逐步培养他们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
此外,开展系列课外活动,也是体现 “以学为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从而使学生在反复的运用和体会中,达到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发展智力、培养特长、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重视知识,挖掘创新能力。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要创新,首先要学好知识,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因此,在小组活动中经常讲创新的方法、途径和原则等,虽然它们不是万能的,但它们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每次新带一个科技小组,我总会先给学生讲解科学家及小学生们创造发明的许多事例,让他们明白,路,成功的路、创造的路,就在脚下。我还会举办“和科技书交朋友”的活动,指导他们多阅读有关创新发明的书籍,开展科技创新知识的竞赛,带他们参观学习科技作品展,使学生们通过多渠道学习有关小学生发明创新的作品,从中得到启迪,扩大知识范围,学生的知识水平越高,创造思维的发展就越有基础。从学着干上升到自己创新,激发他们的热情,我还带着小组成员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丰富他们的自然知识,开阔视野。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他们学着做各种模型,一辆自己制作的小赛车在地上跑,那高兴的劲远远胜过在玩具店买来的玩具赛车。这样以达到训练好他们的基本技能,能使他们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触类旁通。我深信,知识、技能越丰富的人,产生创造性的可能也就越大。
2、 重视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一种推测、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是创造思维的重要方面,它表现为思维的多极性、广阔性。直觉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性思维,是思维水平达到超常的特殊表现形式,是神思高度集中时多种信息的概括化、简缩化或知识迅速迁移的结果。在科学教学中,要加强发散思维和直观思维的培养,就要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拓性、敏捷性、多向性,鼓励学生的自由联想,异想天开,不落俗套。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科技创新对于小学生来说,来自于生活和自然界。日常生活中往往蕴藏着许多发明创造的东西。因此,我经常引导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事物:这一物品有什么缺点?有待改进的是什么?同时,将某一物品的独特的优点应用到其他物品中去,产生出新的创造发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了新的观念,主动地、富有兴趣地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去观察、探索、实验现实生活乃至自然界的问题,在课内外展开研究性的教学活动等,是行之有效的。但是,科技教育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作为科技课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科学教育方法,努力提高自身水平,为全面推进创新思维能力、培训科学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