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公布之后,中国经济表现出将进一步增长放缓的态势,而且所公布的4月份的一系列宏观数据也显示,多数数据都逊于市场预期。不少市场人士都认为,为了保证经济增长,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将有所改变,甚至于认为央行货币会出现新转向,比如央行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下调利息,从而使得当前宏观调控政策发生重大转向。
通胀压力下降
当前,市场这样推测是有迹可循的。就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来看,不仅经济增长速度在放缓,而且中国通货膨胀压力一直下降。4月份的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与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在上月快速回落之后,CPI仍然处于低水平,而PPI则进一步回落。因为这两个月CPI不仅受禽流感的影响,而且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其态势更为严峻。如果猪肉价格持续下跌,那么未来几个月CPI仍然会处于低位。再加PPI下跌的态势没有改变,从而使得最近国内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降低。如果中国CPI持续处于低位而经济增长又十分疲弱,那么中国央行让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也是正常的。
今年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退出还遥遥无期,而日本“质化与量化”过度宽松货币政策对整个国际市场及中国市场之影响将是巨大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热钱将流入中国市场。如果中国政府不随波逐流,不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所以,中国通过货币政策来保证经济增长也是央行之责。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如何调整?如果政府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放在整个中国经济生活的首位,那么以经济政策来拉动经济增长政策将不会有太多改变,而是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强化。如果这样,政府出台刺激经济增长之政策也就自然而然。当然,市场要推测国内央行宏观经济政策将转向的理由还有很多。但是,市场这些推测最近并没有发生,央行的货币政策不仅没有随波逐流,反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进一步收紧流动性,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与下降利率的概率降低。
不同的市场环境
那么,当前中国央行为何不像世界发达国家央行那样纷纷让货币政策宽松再宽松呢?因为按照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国内经济增长放缓、CPI处于低位、PPI下行趋势没有改变、企业利润增长下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一而再,再而三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等,这些都是中国央行也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由,但是中国央行为何没有这样随波逐流呢?
其实,这是中国政府汲取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时的教训,中国市场情况和环境与欧美国家完全不同。首先,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并非增长速度高低的问题,也不是增长速度是否放缓的问题,而是当前经济增长是否可持续的问题。如果当前经济增长不可持续,那么最快经济增长速度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当前中国政府会关注经济增长速度,但却不会把追求经济量的增长推到极端,即政府对经济增长下行有一定的容忍度。也就是说,当前经济增长出现一定程度下行或放缓时,不会立即采取所谓的稳增长的经济刺激政策。
其次,中国融资市场与欧美国家也完全不同。在欧美及日本,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整个投资需求全面萎缩,企业不愿意向银行借款,银行也不愿意向企业放款,导致投资需求与融资全面萎缩。但中国金融市场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多年来的企业及地方政府的“投资饥渴症”及旺盛的融资需求从来就没有改变过。从这几年国内金融市场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就可以知道。今年中国融资市场与早几年市场相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早几年是中国央行通过对银行信贷利率管制及信贷数量管制来遏制国内企业与地方政府的“投资饥渴症”,但是当国内金融市场发生巨大变化之后,这种管制的作用已经不够。
因为这不仅表现为1至4月份整个社会融资总额达到7.9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3.06万亿元,增幅达63%以上),创历史新高;而且银行信贷在整个融资中的比重越来越低。这说明了中国与欧美的投资需求严重不足不同,中国有强劲的投资需求,而这种强劲投资需求不仅正在迫使国内融资工具一次又一次突破现有的政策管制扩大融资规模,也正在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以各种方式流入中国。所以,这不仅导致中国4月份广义货币供应(M2)增幅达到16.1%,远高于政府工作报告所规划的目标,而且也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
最大的隐忧
就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来看,最大问题仍然是如何处理房地产泡沫。现在大量的流动性资金基本上都流入房地产市场,而没有流入实体经济。今年前4个月,无论是住房开发投资还是住房销售都出现快速增长,各种融资也随之涌入住房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再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只会把住房资产价格进一步推高,对实体经济激励作用不会太大。
中国房地产泡沫问题不仅影响到整个中国产业调整和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也影响整个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如果央行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一定会给中国这个巨大的房地产泡沫火上浇油。中国房地产市场2008年及2012年的情况就是如此。
再加上国际市场经济形势变幻莫测,世界经济中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尽管今年美国经济增长形势有所好转,量化政策可能逐渐退出,但是日本所采取的“质化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日本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影响与冲击不可小视。日本的政策不仅将导致重建世界经济利益格局,也会影响国际市场的流向。如果对此判断不清楚或贸然行事,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与冲击相当不确定。
因此,面对整个世界一系列的不确定性,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不会贸然而动,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更会以不变应万变、以中性应对波动。这就是中国央行为何不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关键所在。
在新一轮全球降息潮中,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处于低位,但中国央行并不会随波逐流地通过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而是会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采取中性的货币政策,以此来保证中国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发展而不是推高房地产资产价格泡沫。
通胀压力下降
当前,市场这样推测是有迹可循的。就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来看,不仅经济增长速度在放缓,而且中国通货膨胀压力一直下降。4月份的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与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在上月快速回落之后,CPI仍然处于低水平,而PPI则进一步回落。因为这两个月CPI不仅受禽流感的影响,而且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其态势更为严峻。如果猪肉价格持续下跌,那么未来几个月CPI仍然会处于低位。再加PPI下跌的态势没有改变,从而使得最近国内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降低。如果中国CPI持续处于低位而经济增长又十分疲弱,那么中国央行让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也是正常的。
今年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退出还遥遥无期,而日本“质化与量化”过度宽松货币政策对整个国际市场及中国市场之影响将是巨大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热钱将流入中国市场。如果中国政府不随波逐流,不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所以,中国通过货币政策来保证经济增长也是央行之责。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如何调整?如果政府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放在整个中国经济生活的首位,那么以经济政策来拉动经济增长政策将不会有太多改变,而是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强化。如果这样,政府出台刺激经济增长之政策也就自然而然。当然,市场要推测国内央行宏观经济政策将转向的理由还有很多。但是,市场这些推测最近并没有发生,央行的货币政策不仅没有随波逐流,反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进一步收紧流动性,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与下降利率的概率降低。
不同的市场环境
那么,当前中国央行为何不像世界发达国家央行那样纷纷让货币政策宽松再宽松呢?因为按照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国内经济增长放缓、CPI处于低位、PPI下行趋势没有改变、企业利润增长下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一而再,再而三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等,这些都是中国央行也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由,但是中国央行为何没有这样随波逐流呢?
其实,这是中国政府汲取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时的教训,中国市场情况和环境与欧美国家完全不同。首先,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并非增长速度高低的问题,也不是增长速度是否放缓的问题,而是当前经济增长是否可持续的问题。如果当前经济增长不可持续,那么最快经济增长速度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当前中国政府会关注经济增长速度,但却不会把追求经济量的增长推到极端,即政府对经济增长下行有一定的容忍度。也就是说,当前经济增长出现一定程度下行或放缓时,不会立即采取所谓的稳增长的经济刺激政策。
其次,中国融资市场与欧美国家也完全不同。在欧美及日本,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整个投资需求全面萎缩,企业不愿意向银行借款,银行也不愿意向企业放款,导致投资需求与融资全面萎缩。但中国金融市场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多年来的企业及地方政府的“投资饥渴症”及旺盛的融资需求从来就没有改变过。从这几年国内金融市场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就可以知道。今年中国融资市场与早几年市场相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早几年是中国央行通过对银行信贷利率管制及信贷数量管制来遏制国内企业与地方政府的“投资饥渴症”,但是当国内金融市场发生巨大变化之后,这种管制的作用已经不够。
因为这不仅表现为1至4月份整个社会融资总额达到7.9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3.06万亿元,增幅达63%以上),创历史新高;而且银行信贷在整个融资中的比重越来越低。这说明了中国与欧美的投资需求严重不足不同,中国有强劲的投资需求,而这种强劲投资需求不仅正在迫使国内融资工具一次又一次突破现有的政策管制扩大融资规模,也正在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以各种方式流入中国。所以,这不仅导致中国4月份广义货币供应(M2)增幅达到16.1%,远高于政府工作报告所规划的目标,而且也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
最大的隐忧
就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来看,最大问题仍然是如何处理房地产泡沫。现在大量的流动性资金基本上都流入房地产市场,而没有流入实体经济。今年前4个月,无论是住房开发投资还是住房销售都出现快速增长,各种融资也随之涌入住房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再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只会把住房资产价格进一步推高,对实体经济激励作用不会太大。
中国房地产泡沫问题不仅影响到整个中国产业调整和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也影响整个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如果央行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一定会给中国这个巨大的房地产泡沫火上浇油。中国房地产市场2008年及2012年的情况就是如此。
再加上国际市场经济形势变幻莫测,世界经济中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尽管今年美国经济增长形势有所好转,量化政策可能逐渐退出,但是日本所采取的“质化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日本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影响与冲击不可小视。日本的政策不仅将导致重建世界经济利益格局,也会影响国际市场的流向。如果对此判断不清楚或贸然行事,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与冲击相当不确定。
因此,面对整个世界一系列的不确定性,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不会贸然而动,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更会以不变应万变、以中性应对波动。这就是中国央行为何不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关键所在。
在新一轮全球降息潮中,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处于低位,但中国央行并不会随波逐流地通过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而是会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采取中性的货币政策,以此来保证中国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发展而不是推高房地产资产价格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