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小教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的通识教育对策研究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ty5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全人教育、通识教育的理念运用于现行的五年制高师英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英语教育应当与广博的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知识、艺术、社会相融合,并在教学中不断促进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以促生学生的通识精神。本文从通识教育、全人教育的理念角度提出现存五年制高师英语教学的局限性,提出完善教学课程的设置,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扩展教学内容,以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切实提高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全人教育 通识教育 五年制 英语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039-02
  通识教育是一个内涵丰富、很难界定的概念,因1945年哈佛大学课程改革而扬名。通识教育被广泛的看作专业教育的必要准备,通识教育是学生在学院修读课程中主修(Concentration)、选修(Electives)之外的另一必要区块,其目标:为学生参与公民活动作准备;教导学生认识自我在艺术、理念与价值传统中的定位;培养学生批判性与建設性的应变能力;增进学生对个人言行的道德认知。
  我国通识教育早已经在本科院校中开展起来,高校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打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而在高职院校,还少有听闻。当今,高职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和发展,高职英语教育也得到了相当的重视。如何培养出更高水平的高职人才,使学生的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接收到充分的讯息,锻炼学习能力,提升思维能力,从而更好的参与社会服务,是英语教育者所呼唤和亟待付诸实践的。
  笔者在工作十年的精读教学过程中,逐步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对于外在资讯的接受越来越被动。教学中与自然科学和历史知识沾边的课文最难教,尤其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内容,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讲解,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全科医生的意义,比如,德国古典哲学人物的代表作,更别说对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和作家的了解了。以五年制小教英语专业的学生为例,除了课本,课外书不爱读,图书馆不爱去,对于国际新闻几乎不关心,除了娱乐圈的明星,一旦涉及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的人物,知道的甚少,很多文学或艺术常识也不清楚。这充分体现出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综合文化素养不高。
  哈佛大学第二十三任校長科南特(James B.Conant)曾在该校“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1945)报告书中指出,完整的人(the whole man)应具备四种能力,即:能有效的思考,能清晰地与人沟通思想,能做确切的判断,辨别一般性价值的能力。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仅仅只会背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原理、英语课文、古诗词,更需要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表达,促生探究精神,乐于学习,勇于钻研。能够在未来的社会服务和竞争中,以全人教育的方式再接着去教育我们的下一代。
  1 五年制小教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五年制小教英语得到了相应的重视,但是从教学的反馈和参加专转本以及公考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基本功偏弱,所以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平时的交谈、座谈会、问卷调查笔者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学生前三年学习牛津英语,还比较喜欢其内容和设计,练习也能较好对巩固所学知识。相应的扩展阅读也能够补充课外知识。后两年转为《大学英语》,教材出版年份较早,学生明显觉得无趣乏味,单词量和难度增大,课文内容变难,特别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背景知识缺乏造成理解困难,有了畏难心理,更有不愿探究的惰性,课前利用网络查询背景知识的任务,基本不能完成,理由往往是没有网络。于是失去了锻炼学习能力的一个机会。
  (2)教师教学的过程偏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强调语法词汇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随着年级的增长,教材难度的增加,老师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除了介绍背景知识外,就急于教授词汇,语言点,对于本应该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英文鉴赏能力,英语逻辑思维都大大减少机会。课堂上没有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局面,仍旧以老师说的多,学生记的多为整体现象。
  (3)学生学习英语的意义不明确。英语做为一门语言,或者工具,是用来帮助我们了解世界,掌握资讯的,很多同学却将它看成一门学科来学习,没有看到英语背后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和语言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
  2 如何在有限的五年时间内,扩充她们的知识储备
  (1)增加选修课程,扩充通识教育课程。从国外的通识课程来看,其内容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领域。我国高师通识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课、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体育、军事训练和劳动课等。这类课程对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作用较大,但是门类欠缺,难以实现高师生知识结构的广博性目标,另外学生对课程缺乏自主性选择,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可以增加文史哲类、艺术类、自然类、其他公共管理及健康类选修课。
  (2)增强英语教育专业的教育课程时代性。在教育类课程的设置上,可以借鉴首都师大的经验,他们开设了包括儿童少年卫生学、班级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教学技能训练等必修课程,提供了心理辅导、情绪心理专题研究、英语教学案例研究等多门选修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地了解基础教育教学工作,增强工作后的适应能力与创造力。
  (3)增设英语文学类课程,并提前到低年级。我校学生是初中毕业后攻读五年英语专业,从低年级开始就以英语为专业课,因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初始两年,学生整体感觉轻松,有大把的时间休闲,浪费了确实可惜,如果早些开设英语文学类课程,既可以充实课余时间,同时也对英语教学的词汇、语法、语感相辅相成,及时补充东西方文化的背景知识,提升自我内在素养,还可以为四、六级考级做好阅读练习的准备。   (4)鼓励参加上海中、高级口译证的考核。考口译证的准备是一个长期过程,仅仅是相关书本就有五本之多,涉及口语、阅读、听力等等。选取的题材全面广阔,金融、历史、谈判、贸易、接待、致辞、科技无所不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是一个开阔视野的过程,不仅增加词汇量,也知晓很多国际前沿问题,学会很多外交辞令。学生中的拿到口译证书的同学在人格完善方面和人际交往时明显成熟于同龄同学。
  (5)完善评价体系,重视过程性评价。一般说,“大学英语”通识教育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系统—— 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行等,是通识教育的基础。二是自主学习系统—— 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自主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阶段学习为终身学习,是通识教育的重要保障与推动力。三是交流反馈系统—— 对阶段性学习进行交流和反馈,以总结经验,发现并纠正不足。四是评价系统—— 对教学进行考核与评价。在这方面,英语通识教育应该逐步取消“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模式,采用更加人性化的“形成性评估”模式,将学生的兴趣和平时的学习情况以及其综合运用能力赋予更多的权重。笔者在课堂上融合了南京外国语学校的课堂5分钟的方法,具体为:每节课的前5分钟请同学上台演讲,结合自己做的PPT,不限话题。实验的结果是喜人的,同学们准备的PPT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表达的流利程度越来越好,从一开始的害羞、应付到后来的侃侃而谈,5分钟也逐渐不够用。每次上课大家都十分期待课前五分钟,演讲者不仅自己的搜索资料能力,整理,制作,表达,仪态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而且也得到大家的掌声提高了自信心。全班29个人,29个话题,涉及金字塔,巧克力,扑克牌,世界书店,德国文化等等,从不重复的话题,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与此同时,将每个人的表现记录在册,做为考评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每次考试的分数不能完全反应一个人的态度和能力,重在平时的每次展示。
  (6)丰富课余生活,多渠道获取英语文化素材。鼓励学生阅读英文小说,经典书籍,例如获过诺贝尔奖的文集。观看历届奥斯卡奖项的电影,流行的美剧《生活大爆炸》《老友记》《越狱》等,并不时交流心得。鼓励学生参加学生英语角活动,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锻炼语言应用能力。通过多种路径,通晓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获取各个行业、领域的社科、人文、自然科学知识。最终达到学习融会贯通。
  3 在五年制小教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融合通识教育的意义
  调查显示,用人单位要求最多的是环境适应能力,依次为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表达能力、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通识教育在高职领域还是一个新事物,但是一定对促进五年制小教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五年制小教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五年制小教英语专业教学能够为实施通识教育提供有效的途径和平台,培养高师小教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同时,五年制小教英语专业教学也能因此得到更好的发展。
  4 结语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课本上的那一点死知识,更重要的是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殿堂里找到方向,树立自信,培养兴趣,学会探究,一步步离开老师,等到走出校门的那一天,成为一个人格完善,善于思考,乐于学习的人。相信,随着通识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必将迎来属于它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胡丽萍.大学英语教学的同识意蕴及其实现[J].教育研究,2012(1):127-131.
  [2] 黄衍铃.高师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设想[J].中国成人教育,2012(12):132-134.
  [3] 潘凌.浅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通识教育[J].江苏高教,2012(4):78-79.
其他文献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和人类文明的载体,为了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基于云计算技术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的必要性,基于
随着国家对足球越来越重视,使得校园足球驶入了快车道发展,现已初具规模,得到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部分认可。同时广大中小学在逐渐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中,也在主动探索,使得足球课程与三级课程结合起来,形成了现在开展的足球校本课程,以此来增强学校及学生们在课程中的适应性和积极性。顾名思义,足球校本课,即学校充分发挥开发课程主动性,使得足球项目与本校的优势及特点相结合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的足球教学